讀完蔣勳《捨得捨不得》,才知林青霞為何說蔣勳是我的半顆安眠藥

2020-12-23 壺山居士

《捨得捨不得》是臺灣作家蔣勳的一部隨筆集,雖為隨筆,確是在統一的思想主導下,嫋出的人生話語。集子一如他從前的作品,語言清麗曉暢,說理淺顯易懂,沒有晦澀的摻雜。許多作者的文風,儘管過去異常的繁華綺麗,但在經歷過塵世的洗滌後,總變得平時樸素,洗盡鉛華。大概真正的人生亦如清水明鏡,能一眼見底吧。

蔣勳和林青霞分享新書

《捨得捨不得》共分三卷,卷一為回頭,卷二為肉眼,卷三為無夢,每卷又各輯文章數篇。單看每卷的目錄,我們就能知道裡面滲著濃濃的禪宗之意。的確,這部集子正是蔣先生在經歷七十人生悲喜離合後,重新品讀佛家經典《金剛經》期間,沉澱下的對生命的眷戀和領悟。或憶往昔崢嶸歲月,或品前人水墨離騷,或忖人生跌宕起伏……味道有蘊耐尋,飽含深情,讓人心靈有了從沒有過的一震。

看蔣先生的書,會發現他是一個喜靜的人。這也就更容易理解他為何如此的嗜讀佛經了。佛家向來宣揚靜定、無念、寡慾,鼓勵眾生在滾滾紅塵中以靜制動,去除貪嗔痴,為自己洗滌靈魂,換取超然。蔣先生汲取了佛教的靜定寡慾,行走於塵世的鬧事街巷,柳浪聞鶯,步伐充滿了輕盈,心間廣闊的令人豔羨。

蔣勳寫作

他的娓娓道來,仿佛蘊藏著無窮的力量,總能讓人一顆焦躁的心緩緩靜下來。仿佛盤坐在雲山之間,身邊有鳥飛過,有嵐飄動,一切都是那麼井然有序,清淨淡然。乾淨、簡潔、大氣、無窮、悠然,這些東西如春天飄灑下來的雨絲,把我們一顆心滌蕩的透明、醒悟。而在此之前,我們對世間的萬物,人生的諸事,往往含糊不清,蒙著腦袋過日子,過了一天算一天,茫然地趨之若鶩。痛苦、自責、恥笑、仇恨、冷嘲……樂極生悲,悲極又生樂,一切都在人生的茫茫苦海中掙扎、糾纏。

蔣勳解析《金剛經》

不回頭,不清醒;猛回頭,才發現汪洋恣肆,苦海上下沉淪。但是蔣先生告訴我們,任其如何的顛簸,風景依然存在於世間。只是我們習慣了用昏濁的肉眼看事物,所以總找不到它真實的位置。只要我們去除了心中的翳物,接近自然,傾聽內心的聲音,重新審視自己的得失,或許在某個再平常不過的時刻,突然猶如醍醐灌頂,瞭然了許多,豁然出一片光明。而那顆患得患失的心,也因此漸漸鬆開了爪牙,開始全然接受那個貪慾的自我和那個簡單的自我。

沉思中的蔣勳

人生在世,一路走來,期間總有些東西輕易地就忘卻,總有些東西想忘也忘不了。那是擱淺的夢,貪慾的夢,紛擾著我們的人生。因此要無夢,無夢便是真生。這話說時容易,做時難,蔣先生大概也知道。為此他不要我們做個無夢的人,那樣的人生無疑會很枯燥無味。他只是建議大家都夠在夢的邊緣,不沉淪,也不絕望;適時地醒,適時地睡。睡時,靜如天地的涅槃;醒時,能輕鬆地笑看人生的起落搖曳於菩提明鏡。

大概這就是《金剛經》啟迪我們說,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法尚應舍,何況非法。

相關焦點

  • 蔣勳,被林青霞稱為「半顆安眠藥」的男人,他這三本書不得不看!
    林青霞說:蔣勳是我的半顆安眠藥。林青霞最先著迷的是蔣勳老師的聲音,隨後在他的感染下,開始嘗試書法、繪畫和寫作,藝術燃起了她的激情,甚至發願:「60歲時要成為藝術家。」蔣勳老師就是有著這麼強大的感染力蔣勳老師是臺灣知名畫家、詩人與作家。生於西安,長於臺灣。他所從事的行業始終與美為伴,與文化相關,創作的文學作品類型多樣,卻無一不是兼具感性與理性之美。他認為:「美之於我,就像是一種信仰,我用布道的心情傳播對美的感動。」
  • 【暖心微課-54】蔣勳:捨得,捨不得
    蔣勳 我們如此眷戀,放不了手, 青春歲月,歡愛溫暖。 許許多多「捨不得」, 原來,都必須「捨得」, 「捨不得」終究只是妄想而已。 無論甘心,或不甘心,無論多麼「捨不得」, 我們最終都要學會「捨得」。 各位家人們,大家好!
  • 蔣勳:捨得捨不得|漫讀
    ,原來,都必須捨得;捨不得,終究只是妄想而已。無論甘心,或不甘心,無論多麼捨不得,我們最終都要學會捨得。做個自由自然的人吧,用心去體驗人生旅途,生命本就偉大,不可浪費與閒置。捨不得,捨得,其實都很艱難,是一生要做的功課。關乎智慧。漫遊家,心隨自然1/12我們如此眷戀,放不了手;青春歲月,歡愛溫暖,許許多多捨不得,原來,都必須捨得;捨不得,終究只是妄想而已。
  • 蔣勳:歲月·捨得
    每個人的捨不得,到了少年時,會有不同的分歧。那時候還記得曾經捨不得帶奶味的糖,為失去那顆糖傷心。但是不能理解了,為什麼口腔裡那種強烈的捨不得不見了。很長的人生裡,一次一次經歷的「捨不得」,當下難忍,一旦過去了,好像突然踩空一腳,夢中驚醒,悵然若失。
  • 他是林青霞的「安眠藥」,華人世界的文化教父,他能讓你內心安定
    他是林青霞的「安眠藥」,華人世界的文化教父,他能讓你內心安定在這個浮躁的年代裡,你的身邊可曾有一位朋友,一開口便能讓你內心安定下來? 蔣勳,便是這樣一位良師益友。時間予我千萬種滿心歡喜,全部遺漏都不要緊,得你一朵配我胸襟就好。蔣勳陪伴了很多人從少年到中年,被稱為當代華人世界的文化教父、美學布道者。在這個浮躁的時代裡,他一開口,世界就安靜了。
  • 《捨得,捨不得》|人生就是一場「捨得」到「捨不得」的修行
    今天小畢向大家分享一部蔣勳的《捨得,捨不得》,作為臺灣的美學大師,蔣勳的這本書裡並不僅僅只是說他東京看展的事而是囊括了他在全世界各地很多地方游離的所見所聞,京都永觀堂、清邁無夢寺、加拿大奈恩瀑布……蔣勳帶著《金剛經》,讀經、抄經,旅行十方,在心的寺院裡一殿一殿地拜去,在洪荒自然裡看見生命的不同修行,在文學藝術裡照見生命的不同可能,與一切有情眾生,領會人生中的捨得與難捨
  • 臺海觀瀾|蔣勳說紅樓為什麼受歡迎——兩岸文化交流漫談(一)
    但是能把紅樓夢說得深入人心,得到普羅大眾最大範圍認可的,是臺灣的文化界名人蔣勳。蔣勳說紅樓,甚至說到連著名影星林青霞都成了他的粉絲。大概是2000年之後,由於一系列家庭、親友的變故,林青霞陷入一個黑暗時期,情緒極度低落。這個時候,有朋友送了他一套蔣勳的有聲書,內容是文學和紅樓夢。
  • 蔣勳:命懸一線時,我看見最美的風景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十點讀書,ID:duhaoshu】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前不久看到蔣勳的最新採訪,比印象裡的樣子老了一些,才知道他今年六月,突發心臟病,經歷了生死一瞬間。發病時他在臺東,要搭飛機去臺北的醫院。
  • 蔣勳:美到底是什麼?什麼捨得?什麼捨不得?
    這是拂塵記的第452篇原創文章,字數1496,閱讀大概需要3分鐘從3年前買了一本《孤獨六講》開始,我就此入了蔣勳老師的「坑」,聽遍網上能搜到的所有講座、訪談,聽了3遍《細說紅樓夢》,有很多個夜晚,都是聽著他的聲音入睡。
  • 捨得 捨不得是一生的功課
    捨得與捨不得,早已被人論說過千百遍,那蔣勳的答案是什麼?大河報記者通過博集天卷專訪了蔣勳,來聽聽他的思考。    真正的美是人的生命狀態    寫這本書的初衷,蔣勳說是因為他總覺得自己做得不好,常常在捨得與捨不得之間遊移。童年時可能捨不得一塊糖,少年時捨不得一件新衣服,成人後捨不得自己愛的人,最近的十年,捨不得母親,捨不得在她臨終時放手。
  • 蔣勳:我的陋室
    其實我來的時候,已經刻意想把臺北的生活作為一個舍離:什麼東西捨得,什麼東西捨不得。我選擇住在大埔村廢掉的老師宿舍,那裡已經50、60年沒有人住,是個荒廢的地方。第一次去,推開紅門一進去我就嚇一跳,因為它就是我的童年。
  • 《捨得,捨不得》:王熙鳳捨不得榮華富貴,最後機關算盡反丟性命
    這個人叫蔣勳,這本書名為《捨得,捨不得》。蔣勳先生文筆清麗流暢,說理明白無礙,兼具感性與理性之美,有小說、散文、藝術史、美學論述作品數十種,並多次舉辦畫展,深獲各界好評。在這本書中,他以柔軟的心書寫了對生命的眷戀和感悟。書中不僅收錄了蔣勳老師書法、攝影、畫作,還有蔣勳為朋友祈福,為父母手抄而念誦的《金剛經》。
  • 捨得 捨不得是一生的功課(組圖)
    《捨得,捨不得:帶著〈金剛經〉旅行》,以哲學的智慧來解讀他對生命自然和文學藝術的感悟。捨得與捨不得,早已被人論說過千百遍,那蔣勳的答案是什麼?大河報記者通過博集天卷專訪了蔣勳,來聽聽他的思考。  真正的美是人的生命狀態  寫這本書的初衷,蔣勳說是因為他總覺得自己做得不好,常常在捨得與捨不得之間遊移。童年時可能捨不得一塊糖,少年時捨不得一件新衣服,成人後捨不得自己愛的人,最近的十年,捨不得母親,捨不得在她臨終時放手。
  • 蔣勳:捨得,捨不得
    有時候也厭煩自己這麼多捨不得,過了中年,讀一讀佛經,知道一切難捨,最終還是都要捨得;即使多麼捨不得,還是留不住,也一定要捨得。 他篆刻有了一點心得,說要給我刻閒章,我剛好有兩方一樣大小的平常印石,也剛好在想捨得、捨不得的矛盾兩難,覺得許多事都在捨得、捨不得之間,就說:好吧,刻兩方印,一個「捨得」,陽朱文
  • 《蔣勳日曆2021》分享會:告別2020,祈願2021|直播預告
    9月28日19:00,《蔣勳日曆2021》讀者互動分享會即將啟程!!!2020庚子年,一場疫情打亂了人們正常的生活秩序,驚慌、恐懼,與親愛者訣別,或許我們對捨得與捨不得有更多一點領悟。《蔣勳日曆2021》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出版發行。這本日曆是蔣勳對歲月、日常的記錄與思考,對四季的惦念與持守。在歲時更替中,我們重新感受生命的流動與勃發,篤定前行,不驚、不怖、不畏。
  • 林青霞說他是偶像,張小燕說他救了她,這位美學大家究竟有何魅力
    01心中有美的人,渾身都散發著治癒的氣息林青霞把蔣勳當成唯一的偶像,她說,蔣勳老師就像自己的半粒安眠藥,在每個失眠的夜晚,只要聽到他的聲音就能安心。後來,一次偶然機會,林青霞聽到了蔣勳講解的《紅樓夢》,一時間竟被深深吸引了。他那醇厚又緩慢、清朗又溫暖的聲音,一下子就能讓浮躁的心沉下來、靜下來。於是,林青霞打聽到蔣勳每周都有一次講課,她雷打不動地飛去參加。
  • 蔣勳 捨得,捨不得
    臺靜農老師為我題了書的封面,「萍水相逢」四個字,臺老師落了款,鈐蓋了印章。一張小紙片,製版印刷後,原件我一直留著。放在抽屜裡,總怕遺失了。 一九九零年冬,臺老師臥病至逝世,常拿出這紙片來看,手澤墨瀋如新,故人已去,感懷萬千。我因此在小紙片下端小字註記這段因緣,託人裝裱,以詩堂的方式,裝幀在我的繁花小橫卷上,成為一軸,以為永遠對臺老師的尊敬與懷念。
  • 蔣勳:前世我們一起讀過一段經,這一生就有了肉身的緣分
    那天,我知道了,他,叫蔣勳。林青霞說:你們都把我當偶像,而我的偶像是蔣勳。他的聲音是我的半粒安眠藥,能給予我內心安定的力量。從第一次聽到蔣勳的聲音那天起,無論多忙,每個周五林青霞都要從香港飛到高雄,聽蔣勳講文學。蔣勳的名字為大陸所熟知,是因為《孤獨六講》。孤獨沒有什麼不好。使孤獨變得不好,是因為你害怕孤獨。
  • 蔣勳:與世界的關係運行在每一天
    今年,人民文學出版社重點策劃了蔣勳的「行旅之美」散文日曆——《蔣勳日曆 2021》。這本日曆與目前市場上出現的日曆相比,最大不同在於它的原創性。首先,它是一本精美的四色彩印圖文書。文字部分收錄了蔣勳最新創作的散文作品,這裡面有世界各地的遊歷漫步,有各地風物的生動介紹,有人文歷史的溯源探尋,有電影音樂的不期相遇,也有對故園舊友的綿遠思念,還有對中外傳統文化的重新體悟,更有對藝術和美的隨時發見。伴隨文字的照片,每一幅都是蔣勳親自拍攝。這些照片是作者對自己所思所見的見證和說明,與文字一起構建了蔣勳的日常生活。
  • 推薦 | 蔣勳細說紅樓夢,暗號見文末
    《蔣勳細說紅樓夢》有聲書,是中國第一部以主講者原音呈現的「文學經典」,蔣勳老師曾獲臺灣廣播界主持人最高獎—金鐘獎,他的聲音具有宗教般的感染力量,難怪曾有陌生人對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