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勳:歲月·捨得

2020-12-12 新民晚報

不同的年齡會有不同的捨不得。

嬰兒時捨不得奶嘴、奶瓶,有人拿走了,就要大哭。

童年時候,捨不得的東西漸漸多了。可能是一種帶奶味的糖,可能是某一個小熊布偶,或者,再大一點,捨不得的是幼兒園一個會唱歌的玩伴。

每個人的捨不得,到了少年時,會有不同的分歧。那時候還記得曾經捨不得帶奶味的糖,為失去那顆糖傷心。

但是不能理解了,為什麼口腔裡那種強烈的捨不得不見了。很長的人生裡,一次一次經歷的「捨不得」,當下難忍,一旦過去了,好像突然踩空一腳,夢中驚醒,悵然若失。

我捨不得的少年之初混合著血和酒的身體,戰慄和痙攣的痛,也曾如糖的奶味在歲月中逝去嗎?

慢慢知道,真正捨不得的,竟然是歲月。

奶味的糖,身體上混合著血和酒的痛,都在歲月裡。像一重一重的落葉,化為塵泥,卻不曾消逝。

在歲月中行走,立春、雨水、驚蟄、春分,總是盼望著看一樹一樹的花開花謝。苦楝花的粉紫,白流蘇像雪紛飛,木棉鮮亮明麗。等到莿桐花的豔紅來了,已是穀雨、立夏,接著就是小滿、芒種。

芒種是《紅樓夢》裡少女跟花神告別的日子,把彩線繡的馬車系在花樹上,有千萬種捨不得。黛玉這一天唱了《葬花》:「花謝花飛飛滿天」

立秋以後,我常在河岸邊行走,白露、秋分、寒露、 霜降……欒樹黃花落後紛紅的莢果,一片一片飛起的芒花,是兩千多年前就在舟子口中詠唱的「蒹葭蒼蒼,白露為霜」的季節。歲月如斯,他有多少的捨不得,在水上 「溯洄」「溯遊」,悵然若失。

青年歲月,花開爛漫,捨不得的也只是一季一季的繁華。

一直記得晏幾道《小山詞》裡的句子:「相尋夢裡路,飛雨落花中。」 晏幾道有許多捨不得的春天。這幾年常在小雪、大雪時節去北國看繁華落盡的潔淨空白。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歲月逝去,繁華逝去,可以很安靜看雪片飛落,小寒、大寒,在很多捨不得與捨得之間,會讀懂口腔裡還眷戀奶味之糖時讀不懂的「晚來天欲雪」。

我們捨不得,或捨得,歲月都這樣日復一日。

庚子年有大疫病流行,死亡,驚慌,恐懼,與親愛者訣別,或許會對捨得與捨不得有更多一點領悟。

漫漫長路,即將辛丑,敬拜歲月,眾生平安。(蔣勳)

(本文選自《歲月靜好:蔣勳日常功課》序,人民文學出版社授權刊發)

相關焦點

  • 【暖心微課-54】蔣勳:捨得,捨不得
    蔣勳 我們如此眷戀,放不了手, 青春歲月,歡愛溫暖。 許許多多「捨不得」, 原來,都必須「捨得」, 「捨不得」終究只是妄想而已。 無論甘心,或不甘心,無論多麼「捨不得」, 我們最終都要學會「捨得」。 各位家人們,大家好!
  • 蔣勳:捨得捨不得|漫讀
    導語我們如此眷戀,放不了手;青春歲月,歡愛溫暖,許許多多捨不得,原來,都必須捨得;捨不得,終究只是妄想而已。無論甘心,或不甘心,無論多麼捨不得,我們最終都要學會捨得。做個自由自然的人吧,用心去體驗人生旅途,生命本就偉大,不可浪費與閒置。捨不得,捨得,其實都很艱難,是一生要做的功課。關乎智慧。漫遊家,心隨自然1/12我們如此眷戀,放不了手;青春歲月,歡愛溫暖,許許多多捨不得,原來,都必須捨得;捨不得,終究只是妄想而已。
  • 蔣勳:無關歲月
    文 |  蔣勳
  • 《捨得,捨不得》|人生就是一場「捨得」到「捨不得」的修行
    今天小畢向大家分享一部蔣勳的《捨得,捨不得》,作為臺灣的美學大師,蔣勳的這本書裡並不僅僅只是說他東京看展的事而是囊括了他在全世界各地很多地方游離的所見所聞,京都永觀堂、清邁無夢寺、加拿大奈恩瀑布……蔣勳帶著《金剛經》,讀經、抄經,旅行十方,在心的寺院裡一殿一殿地拜去,在洪荒自然裡看見生命的不同修行,在文學藝術裡照見生命的不同可能,與一切有情眾生,領會人生中的捨得與難捨
  • 讀完蔣勳《捨得捨不得》,才知林青霞為何說蔣勳是我的半顆安眠藥
    《捨得捨不得》是臺灣作家蔣勳的一部隨筆集,雖為隨筆,確是在統一的思想主導下,嫋出的人生話語。集子一如他從前的作品,語言清麗曉暢,說理淺顯易懂,沒有晦澀的摻雜。許多作者的文風,儘管過去異常的繁華綺麗,但在經歷過塵世的洗滌後,總變得平時樸素,洗盡鉛華。
  • 蔣勳:與世界的關係運行在每一天
    文字部分收錄了蔣勳最新創作的散文作品,這裡面有世界各地的遊歷漫步,有各地風物的生動介紹,有人文歷史的溯源探尋,有電影音樂的不期相遇,也有對故園舊友的綿遠思念,還有對中外傳統文化的重新體悟,更有對藝術和美的隨時發見。伴隨文字的照片,每一幅都是蔣勳親自拍攝。這些照片是作者對自己所思所見的見證和說明,與文字一起構建了蔣勳的日常生活。
  • 蔣勳:捨得,捨不得
    一方上刻「捨得」,一方刻「捨不得」。「捨得」兩字凸起,陽朱文。「捨不得」三個字凹下,陰文。 兩方印一組,一朱文,一白文。 有時候也厭煩自己這麼多捨不得,過了中年,讀一讀佛經,知道一切難捨,最終還是都要捨得;即使多麼捨不得,還是留不住,也一定要捨得。
  • 蔣勳:美到底是什麼?什麼捨得?什麼捨不得?
    這是拂塵記的第452篇原創文章,字數1496,閱讀大概需要3分鐘從3年前買了一本《孤獨六講》開始,我就此入了蔣勳老師的「坑」,聽遍網上能搜到的所有講座、訪談,聽了3遍《細說紅樓夢》,有很多個夜晚,都是聽著他的聲音入睡。
  • 《蔣勳日曆2021》分享會:告別2020,祈願2021|直播預告
    9月28日19:00,《蔣勳日曆2021》讀者互動分享會即將啟程!!!2020庚子年,一場疫情打亂了人們正常的生活秩序,驚慌、恐懼,與親愛者訣別,或許我們對捨得與捨不得有更多一點領悟。《蔣勳日曆2021》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出版發行。這本日曆是蔣勳對歲月、日常的記錄與思考,對四季的惦念與持守。在歲時更替中,我們重新感受生命的流動與勃發,篤定前行,不驚、不怖、不畏。
  • 《歲月靜好:蔣勳的日常功課》:在節氣更替中找回生命的秩序
    知名美學大家蔣勳在最新的散文作品《歲月靜好:蔣勳的日常功課》(人民文學出版社)中,用圖文互現的方式,分享了他對二十四個節氣的真切體驗,書寫日常生活中面對人生、面對社會、面對大自然的省思。二十四節氣不僅蘊藏著自然流變的節奏,也提醒著我們在時序更替中找回生命的秩序。
  • 蔣勳:今日山水如此溫柔,眾生都好
    高大明亮的窗戶早晚日光都好,我有福氣在這樣的空間作畫好幾年,好像忘了外面歲月紛紜。每天在田野間跑,對晨昏、四季的變化特別敏感,就用手機隨手記錄下看到的影像。不覺得是攝影,只是隨手留下感覺到的東西,有時是一朵花,有時是清晨湖上的霧,有時是天空一片雲立夏,清晨五點多,走在田陌間,看漸漸醒來的春末夏初的綠,這樣綠,慢慢甦醒的青綠。
  • 《捨得,捨不得》:王熙鳳捨不得榮華富貴,最後機關算盡反丟性命
    這個人叫蔣勳,這本書名為《捨得,捨不得》。蔣勳先生文筆清麗流暢,說理明白無礙,兼具感性與理性之美,有小說、散文、藝術史、美學論述作品數十種,並多次舉辦畫展,深獲各界好評。在這本書中,他以柔軟的心書寫了對生命的眷戀和感悟。書中不僅收錄了蔣勳老師書法、攝影、畫作,還有蔣勳為朋友祈福,為父母手抄而念誦的《金剛經》。
  • 捨得 捨不得是一生的功課
    捨得與捨不得,早已被人論說過千百遍,那蔣勳的答案是什麼?大河報記者通過博集天卷專訪了蔣勳,來聽聽他的思考。    真正的美是人的生命狀態    寫這本書的初衷,蔣勳說是因為他總覺得自己做得不好,常常在捨得與捨不得之間遊移。童年時可能捨不得一塊糖,少年時捨不得一件新衣服,成人後捨不得自己愛的人,最近的十年,捨不得母親,捨不得在她臨終時放手。
  • 捨得 捨不得是一生的功課(組圖)
    捨得與捨不得,早已被人論說過千百遍,那蔣勳的答案是什麼?大河報記者通過博集天卷專訪了蔣勳,來聽聽他的思考。  真正的美是人的生命狀態  寫這本書的初衷,蔣勳說是因為他總覺得自己做得不好,常常在捨得與捨不得之間遊移。童年時可能捨不得一塊糖,少年時捨不得一件新衣服,成人後捨不得自己愛的人,最近的十年,捨不得母親,捨不得在她臨終時放手。
  • 跟著蔣勳漫步二十四節氣
    蔣勳新書《歲月靜好:蔣勳的日常功課》中,用圖文互現的方式,分享了他對二十四個節氣的真切體驗,近日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歲月靜好:蔣勳的日常功課》首先做的是顏色的功課。蔣勳說色彩是信仰的本質,正是帶著這樣的敏感,蔣勳引領讀者從最基礎的顏色來仔細體認節氣。美人蕉的鵝黃、苦楝的粉紫、白流蘇的雪白,這是春天百花接力競放的顏色。
  • 蔣勳 捨得,捨不得
    本文選自蔣勳作品,圖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 一邊羨慕蔣勳,一邊接納馬男波傑克
    在別的平臺聽到一段蔣勳老師講到:我非常感謝自己的25歲,常常回到巴黎,找尋躺在米開朗琪羅雕像旁邊25歲的蔣勳。聽後,我在其下留了言:您身後走過的路,都留下了美麗的腳印。20歲沒有絢爛奪目的青春;30歲沒有令人羨慕的事業家庭;40歲沒有淡泊從容的生活;……有的是無數歲月裡與我們身體裡藏著的樹先生、馬男波傑克為伍,討厭著連我們自己都厭惡的喪、怯懦、卑微……
  • 跟著蔣勳感受二十四節氣
    美學大家蔣勳的最新散文作品《歲月靜好:蔣勳的日常功課》近日出版,蔣勳用圖文互現的方式,分享了他對二十四個節氣的真切體驗。這裡面有風雪和雨露的流轉,也有星月花木的私語,更有大自然中各種聲音、色彩和線條的喚醒,還有哲學與美的沉思。
  • 散文隨筆/捨得或捨不得,終要學會放下
    我們如此眷戀,放不了手;青春歲月,歡愛溫暖,許許多多捨不得,原來,都必須捨得;捨不得,終究只是妄想而已。無論甘心,或不甘心,無論多麼捨不得,我們最終都要學會捨得。——蔣勳《捨得,捨不得。帶著《金剛經》旅行》知道蔣勳,從他說紅樓夢。「有時候和一個人第一次見面會覺得面熟,其實就是有好感。此生此世,與一個人一見面就覺得心裡一驚,好像在哪裡見過,大概就是有緣分。」佛教中常常把這種似曾相識的感覺,叫做宿慧。前世曾經接觸過的東西,在這一世裡還尚有記憶。
  • 蔣勳:我的陋室
    蔣勳把畫室安在院子旁一個照得進陽光的廂房,他畫農田、荷花,畫外牆開著的紫色蒜香藤,> 蔣勳在池上的家,是個已經荒廢了60年的老宿舍我是蔣勳,2014年的10月中下旬,我到了池上,我覺得自己有一點變成了池上的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