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骨科知名專家帥克寧(右一)與骨一科主任朱炳奇(左一)等醫生在大查房。
「骨病是常見病、多發病,我們能做的除了技術上不斷精進,更要做到治療上的規範化,儘量達到創傷最小,恢復最快。」日前,晚報記者在掇刀人民醫院骨一科採訪時,該科主任朱炳奇介紹。
2011年獨立成科的骨一科是掇刀區重點學科。經過10年發展,該科現有醫護人員15人,其中主任醫師1名,副主任醫師3名,主治醫師4名,護士11人。擁有骨科手術顯微鏡、椎間孔鏡、關節鏡、骨科專用進口C型臂透視機、層流手術室、骨科手術牽引床,上下肢CPM功能鍛鍊器、骨科專用微波治療儀、骨科專用紅外線治療儀等高尖端設備。十年裡,骨一科全體醫護人員不斷進取,精益求精,用實際行動為廣大骨病患者的健康保駕護航。
與時俱進,真誠服務患者
醫學技術發展日新月異,這就需要醫護人員時刻不忘學習,才能跟上醫學技術發展的腳步。骨一科自建科以來一直堅持打造學習型科室,讓學習在骨一科蔚然成風。
骨一科每位醫生都自己訂閱有國內核心骨傷專業雜誌及骨病專業書籍,重研細讀教科書,遇到疑問就虛心求教,工作之餘相互交流學習心得。科室相繼派遣多人次赴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北京清華長庚醫院等知名醫院進修學習骨外科專業、關節置換和關節鏡手術技術、脊柱微創治療等,每一次進修學習帶回的先進技術和理念,在科室及時落地生根,為科室技術實力的提升注入了新動能。
除自學與進修外,骨一科還每周二安排科室醫生輪流進行業務知識講座,周四由湖北省骨科知名專家、骨科首席專家帥克寧親自講座,每周五大查房時跟著帥克寧專家現場學習。每年還會組織醫生參加市內、省內乃至全國的各種講座、短期培訓與學術交流。僅2019年,骨一科就組織學習近百場,參加全國國際骨科年會(COA)學習及省、市級骨科專業學術會議。
通過不斷的學習,骨一科將國內、國際骨科領域新技術、新器械及新術式應用於臨床,取得了可喜成果,一些療效確切的新技術,如關節內骨折切開復位內固定術、人工全髖關節置換手術、四肢骨折髓內釘內固定術、骨不連、斷肢再植術、手外傷皮膚缺損的皮瓣手術、關節鏡下前後交叉韌帶重建術的治療,已成為骨科臨床實踐中的主流和常規。科室還獨立開展了重度內翻膝全膝關節置換、舟骨骨折閉合復位內固定術、關節鏡下腓骨長短肌重建交叉韌帶等新技術。目前已形成了創傷骨科、關節外科、手足顯微為主的特色醫療,對各種骨折復位功能重建,對多種四肢骨、關節外傷疾病的診治具有豐富的臨床經驗,為骨科病人帶來了福音。
妙手仁術,贏得好評如潮
掇刀人民醫院骨一科十年如一日,在守護百姓安康的道路上,骨一科時刻牢記著「儘自己最大所能,讓病魔從患者身上消失」的初心,不斷攻堅克難,攻城拔寨,相繼開展了一項又一項新技術,新技術帶給患者明顯的療效,贏得了患者及家屬的好評如潮。
家住漳河新區的吳女士,年僅36歲,可她在16年前開始走路便一直依賴拐杖。2019年9月,她開始出現左髖部疼痛難忍,無法行走,在當地進行治療一直未見效果,疼痛反而加劇。8月6日,她來到掇刀人民醫院入住骨一科。科主任朱炳奇對其檢查後發現,吳女士左下肢較右下肢短約5CM,左髖部活動受限明顯,確診其活動受限的原因是左股骨頭缺血性壞死。在徵得患者及家屬同意後,骨一科組織專家為吳女士進行會診,決定為其實施左股骨頭缺血性壞死人工全髖關節置換術。8月8日手術如期舉行,且順利成功,達到了預期效果。「感謝掇刀人民醫院,我終於可以扔掉『跛子』這個稱呼了!」8月21日,行走自如的吳女士康復出院時喜極而泣,激動地說道。
「骨一科醫護人員技術高,服務態度好,無痛病房也讓我父親少受了好多疼痛的折磨。」科主任朱炳奇帶著醫護人員回訪團林鎮曾因膝關節疼痛入院治療後的劉大爺時,老人的兒子握著朱炳奇的手感激地說。71歲的劉大爺右膝關節疼痛12年,左膝關節疼痛8年。每次疼痛發作,老人總是感覺生不如死。2019年9月2日,劉大爺右膝關節疼痛加重入住骨一科無痛病房,確診為雙側膝關節重度骨性關節炎並嚴重內翻畸形。科主任朱炳奇等專家會診後,2019年9月10日成功為劉大爺實施全麻下行右側膝關節置換術。2019年9月25日,劉大爺康復出院,生活質量明顯改善。
技術上的不斷創新、人性化的貼心服務,骨一科得到越來越多城鄉居民的認可。科室現在每年門診接診骨病患者3000餘人次,完成手術近千臺,入、出院診斷符合率100%,三日確診率100%,回訪患者近千次。先後獲得醫院「繼續教育示範科室」「新技術開展示範科室」「優秀團體組織獎」「抗菌藥物規範使用示範科室」等榮譽稱號。面對成績,他們不驕不躁,決心不斷進取,以更優質的服務造福萬千骨病患者。
【來源:荊門晚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