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生死相隔,夢裡相見唯有淚千行——讀蘇東坡「江城子.記夢」

2020-12-22 百荷書房

作者/蹤影

蘇軾與前妻王弗感情甚好,在婚姻生活的十一年裡,二人可謂是舉案齊眉,畫眉之樂,琴瑟相合。王弗知書達理,通詩文,識大體,是蘇軾的賢內助。蘇軾讀書,她紅袖添香,蘇軾進士及第,走上仕途,她出謀劃策,對蘇軾多有幫助。

他們既是夫妻又是知己。

王弗十六歲嫁給蘇軾,二十七歲卒於京師。臨終留言:讓蘇軾續娶自己的妹妹王閏之。蘇軾在王弗去世第二年寫《 亡妻王氏墓志銘》:「君與軾琴瑟相合僅十年有一。軾於君亡次年悲痛作銘,題曰『亡妻王氏墓志銘』」

俗語:失去了才懂得珍惜,是說人生的回憶總是那樣的幸福美好。我們回憶自己的童年,哪怕是苦難,哪怕因為某一件事挨了父母一頓冤枉打,現在回憶起來,也是那樣的美好。原因很簡單,那個金色年華——再也回不去了。至於愛情,有人說:得不到的,永遠是最好的。更有一種奇葩說:婚姻是愛情的墳墓。愛情,是那樣的純潔乾淨美好,令人嚮往和憧憬;愛情,又是那樣的脆弱,那樣的經不起人間煙火味兒的燻烤。

然而,蘇軾十九歲娶十六歲王弗,王弗出身詩書世族,性格聰敏而謹慎,智慧而謙虛。蘇軾進士及第之後,蘇家父子(蘇洵、蘇軾、蘇轍)名滿京城,差點兒中了狀元,而屈居第二名的蘇軾,更是常客訪客登門。交朋結友中,蘇軾總是豪爽有餘,戒心不足,王弗便經常在背後提醒蘇軾。

蘇軾接待來訪客,王弗便在屏風後聽他們談話,事後告訴蘇軾她對某人的性情為人的看法,話題無不說中,蘇軾驚奇不已。王弗聰敏,漂亮孝順賢惠,蘇軾得王弗為妻,真可謂上天恩賜,他們琴瑟相合,鸞鳳和鳴。這樣一位賢德良伴,正當英年,年僅二十七歲,便喟然離世,不可想像,千古才子蘇軾是怎麼熬過了那個悲傷的歲月。也正是王弗對自己的早逝,有萬般千種的不舍,她才把丈夫蘇軾,兒子蘇邁託付給了妹妹王閏之。王弗去世後,蘇軾遵照愛妻遺願,娶王閏之為妻。

蘇軾雖然被歐陽修譽為宰相之才,但當時朝中新舊黨政見不一,加上蘇軾的率真剛正,為官之路可謂荊棘叢生,坎坷不斷。熙寧八年(1075),蘇軾來到密州,這年正月二十日,他夢見愛妻王氏,便寫下了:《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傳誦千古的悼亡詞: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裡孤墳,無處話悽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唯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有資料說正月二十日是蘇軾與王弗的定情之日,也許正是這樣一個特殊的日子,蘇軾再次想念愛妻了。睡夢中他難過的是「十年生死兩茫茫」,看見的是「千裡孤墳」,「無處話悽涼」。而自己經歷了十年風雨的仕途洗禮,已是人到中年,他自述:如今的蘇軾已經是「塵滿面」,「鬢如霜」的模樣,我們還能相識嗎?——「縱使相逢應不識」啊!

蘇軾回到家鄉,回到他們新婚的居所,他看見愛妻坐在窗前正梳妝,「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唯有淚千行。」夫妻久別,十年——生死兩隔,今日相見,四目相對,淚流滿面。這樣的畫面,有誰能不為之斷腸?然而,無情的是,蘇軾只是做夢,夢到了愛妻。夢,總會有醒,夢醒時,蘇軾一定是淚流千行,無語卻話悽愴,「不思量,自難忘」。

王弗離世十年,「十年生死兩茫茫」,兩鬢斑白的蘇軾,十年風雨,再話深情。一首「江城子.記夢」千多年來,感動過多少世人,凡讀過這首詞的人們,有誰不為之唏噓慨嘆,落淚惋惜。惋惜王弗一個才華女子,賢德美妻,年僅二十七歲的生命,那太短暫的華麗,太匆匆的人生,留下的是「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2020/8/6

百荷書房每天更新,感謝關注:

#好書在百度#

本文圖網絡,致謝!百荷書房作品版權作者所有,抄襲必究,禁止轉載。歡迎分享轉發,歡迎關注,歡迎留言討論,我們一起學習。

相關焦點

  • 如何賞析蘇軾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蘇軾創作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是一首催人淚下的悼亡詞,其藝術成就之高、抒發感情之深,被譽為是我國詞壇的千古絕唱,悼亡詞中的最上乘之作。《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裡孤墳,無處話悽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 正梳妝。
  • 《江城子·記夢》:夢裡夢外,虛幻與現實無情又無奈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裡孤墳,無處話悽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熙寧八年(1075),蘇軾被調往貧苦的密州作知州。這一年距離王弗去世已經十年了,"十年生死兩茫茫","生死"指的是蘇軾和妻子兩個人,一生、一死,"兩茫茫":陰陽兩隔的人彼此都不知道對方的情況。
  • 《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賞析、蘇軾與原配妻子夢中相會
    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宋] 蘇軾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裡孤墳,無處話悽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 【北宋】蘇軾《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
    今天我們要品讀的,是被稱作「千古悼亡之首」的蘇軾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詞云: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  蘇軾在題記中說,「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所以這首詞上闋寫實,下闋寫夢,是在詞中懷念十年前已離他而去的妻子王弗。  他說,我和你一生一死,隔絕十年,音訊渺茫。不想陷入思念的悲傷,卻又不由自主地卻難以忘懷。你的孤墳遠在千裡之外,我沒有地方和你訴說心中的悲苦和悽涼。
  • 蘇軾 |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深度賞析)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出自北宋詩人蘇軾《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其古詩全文如下: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裡孤墳,無處話悽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注釋】⑴江城子:詞牌名。⑵乙卯(mǎo):公元1075年,即北宋熙寧八年。⑶十年:指結髮妻子王弗去世已十年。⑷思量:想念。「量」按格律應念平聲liang。⑸千裡:王弗葬地四川眉山與蘇軾任所山東密州,相隔遙遠,故稱「千裡」。
  •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獨領風騷」的一首悼亡詩
    現在廣義上也指對亡故親人或朋友表達追悼、哀思的詩歌,讀來往往令人潸然淚下。全詩介紹而在眾多悼亡詩之中,蘇軾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對悼亡詩的發展起了一種很重要的作用。《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全詩是這樣的:「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裡孤墳,無處話悽涼。
  • 蘇軾《江城子》——相思茫茫,千古離殤
    蘇軾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是為他的亡妻王弗所作。全詞如下:「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裡孤墳,無處話悽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唯有淚千行。
  • 中華好詩詞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
    江城子,詞牌名,又名「村意遠」「江神子」「水晶簾」。興起於晚唐,來源於唐著詞曲調,由文人韋莊最早依調創作,此後所作均為單調,直至北宋蘇軾時始變單調為雙調。有單調四體,字數有三十五、三十六、三十七三種;雙調一體,七十字,上下片各七句,五平韻。格律多為平韻格,雙調體偶有填仄韻者。
  •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
    古人表達情感的方式總是有自己獨特之處,在表達思念上也是各有千秋,但我最喜歡的在表達情深思念上的最具畫面感和情感的當屬東坡的(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裡孤墳,何處話悽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
  • 再讀蘇軾的《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
    「烏臺詩案」裡有他;「唐宋八大家 」裡有他;連一些美食菜譜裡也有他的身影。他筆下的「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流傳了上千年;他吟誦的「不識廬山真面目」七歲孩童也能接上「只緣身在此山中」。你可能不知道他和髮妻王弗纏綿悱惻的愛情故事,但是你一定聽過那首《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公元1037年,蘇軾出生於四川省眉山市,少有才思,因為聰明伶俐,他經常受到老師的表揚,是妥妥的別人家的孩子。
  • 《江城子》丨值得賞味的蘇軾與妻書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裡孤墳,無處話悽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 蘇軾《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打開百度APP,查看更多高清圖片蘇軾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一詞作於1075年(宋神宗熙寧八年),當時蘇軾在山東密州作知州。這是一首感人至深流傳千古的悼亡詩,全詩充滿了悽婉哀傷的基調,為蘇軾悼念結髮之妻王弗而作。
  • 詩詞鑑賞|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蘇軾的《江城子》
    中國古代有四大悼亡詩詞:西晉潘安的《悼亡詩》、宋代賀鑄的《鷓鴣天*重過閶門萬事非》、唐代元稹的《離思》、宋代蘇軾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清明節了,我認為四大悼亡詩詞中最讓人為之動容的當屬蘇軾的這首《江城子》,起筆一句「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又一句「千裡孤墳,無語話悽涼」,就淋漓盡致地表達了他對倆人陰陽相隔的沉痛之情,他對往日美好時光的依戀之情。讀後讓人不覺有了撕心裂肺的深深痛楚,眼淚也跟著忍不住地流了下來。全詞基調悲傷悽涼,情意綿綿。
  • 蘇軾的《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為何被稱作第一悼亡詞?
    他的豪放詞代表作有《念奴嬌·赤壁懷古》、《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江城子·密州出獵》、《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婉約詞代表作有《蝶戀花·花褪殘紅青杏小》、《少年遊·潤州作代人寄遠》、《水龍吟·似花還似非花》,以及本文要講的《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
  •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蘇軾悼妻詞的深層寓意
    如《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就抒寫了對亡妻纏綿悱惻的悼念之情。世人多注意蘇軾在詞作中對亡妻的思念,但悼亡的背後,蘇軾也表達了自己在政治上的深層寄寓和無窮感慨。宋英宗治平二年﹙1605﹚五月二十八日,蘇軾的原配妻子王弗在開封﹙今屬河南﹚謝世,六月六日殯於京城外,次年葬於故鄉四川眉山﹙見《蘇東坡集·亡妻王氏墓志銘》﹚。
  • 蘇軾「江城子」悼念妻子,也是在悼念曾經的自己,彼時的他多幸運
    人生在世,生死是大事。生死之別,是最讓人柔腸寸斷的告別。尤其對於夫妻之間的生死之別來說,更是如此。我們之前已經讀過太多這一類主題的事情。從元稹到李商隱,一直到後來的納蘭性德,都留下了很多這一類主題的詩詞。而其中最深情的還應該是蘇軾的這一首經典之作。
  • 《江城子》:真摯情感下被忽視的怪異形式,蘇軾不愧詞壇大家
    上闕:直白的開篇,顛倒的承繼,以及奇怪的結尾這首《江城子》作於1075年的正月二十日,所以其之後的小序當中有「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的描述,從中可以看到,這是一首蘇軾在夢醒之後所寫的「記夢詞」。而1075年,已經是其亡妻逝世十年之後了。
  • 十年生死兩茫茫:與蘇軾因喚魚緣起,而又因世事無常而緣滅
    十年生死別離,即使是如此遙遠的時間相隔,蘇軾卻沒有遺忘,仍舊」不思量,自難忘「。時間是無形的力量,可以改變每個人,可以讓人們忘記很多東西,而他卻沒有,可謂是刻骨銘心。而反觀如今,又有多少人因異地相隔而緣分盡失。
  •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你有沒有一刻想找人說說話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北宋·蘇軾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裡孤墳,無處話悽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題中「乙卯」年指的是公元1075年(宋神宗熙寧八年),這時的蘇東坡任密州(今山東諸城)知州,年已四十。「十年生死兩茫茫」生死相隔,死者對人世是茫然無知了,而活著的人對逝者,也是同樣的。恩愛夫妻,撒手永訣,時間倏忽,轉瞬十年。「不思量,自難忘」,人雖已亡,而過去美好的情景自難忘懷。
  • 林夕:如夢如幻的詞人,粵語歌裡的百年孤寂
    林夕這個筆名很是詩意,是由簡體字「夢」拆分而來的。而他填的詞也很像夢一樣,有溫潤人心的溫度。於是,這樣的林夕,我想要借微博上的一篇文章來和大家分享。林夕自己講過,從初三起,就按著《白香詞譜》進行填詞。而他尤其喜愛宋詞,今天一首《摸魚兒》,明天一首《水調歌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