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的《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為何被稱作第一悼亡詞?

2020-12-17 鴻鵠迎罡

文·段宏剛

蘇軾(1037年——1101年)是宋朝第一大文豪,同時也是中國歷史上為數不多的藝術全才,在詩詞、散文、書法、繪畫、音樂等領域全面開花,碩果纍纍。

後人把宋詞分為婉約詞和豪放詞,婉約詞以柳永(984年——1053年)為代表,在北宋初期十分流行,大部分文人喜歡創作婉約詞,其風格婉轉清麗,含情脈脈,具有一種陰柔之美,宛如江南煙雨中的小姑娘。豪放詞在北宋末期到南宋發展壯大起來,以辛棄疾(1140年——1207年)為集大成者,其風格氣象恢弘,大氣磅礴,陽剛美的特徵很明顯,如同徵戰沙場的勇士。

蘇軾

蘇軾生活的時代,正好處於婉約詞向豪放詞的過渡時期,因此,他的詩詞創作對兩種風格都有涉獵,都留下了代表作。他的豪放詞代表作有《念奴嬌·赤壁懷古》、《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江城子·密州出獵》、《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婉約詞代表作有《蝶戀花·花褪殘紅青杏小》、《少年遊·潤州作代人寄遠》、《水龍吟·似花還似非花》,以及本文要講的《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

要解析《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需要了解一下蘇軾中青年時期的生活經歷,就能更好地理解這首詞。

蘇軾

蘇軾出生在四川眉州眉山一個書香門第,自小天資聰穎,性格活潑,長到青少年時期,已經成為十裡八鄉玉樹臨風的美男子,深得姑娘們的愛慕,前來向他提親的女方家很多。某次偶然機會,蘇軾認識了眉州青神縣年輕貌美的才女王弗(1039年——1065年),一下子被其吸引,於是,在1056年仲春,19歲的蘇軾把17歲的王弗迎娶進蘇家。

結婚後,夫妻二人相敬如賓,恩恩愛愛,幾乎是形影不離。白天,王弗忙裡忙外做家務,夜晚則守在蘇軾身邊陪讀,給蘇軾把「紅袖添香夜讀書」的書齋生活打理得非常愜意。

後來的日子,蘇軾走馬上任了很多地方,王弗每次都會陪伴在蘇軾身邊,做好賢妻良母的角色。

蘇軾和王弗雕像

面對這樣的好妻子,蘇軾怎能不感動?在蘇軾心裡,早已把王弗當成了靈魂知己,兩人的生命已經融為一體。

1061年,蘇軾考中進士,被分配到京城開封做官。在1065年仲夏,跟蘇軾結婚整整10年的王弗突然病逝於開封,享年26歲,面對這個打擊,蘇軾悲痛欲絕,提筆揮淚寫了一篇幾百字的《亡妻王氏墓志銘》,文章以小見大,從妻子王弗在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寫起,情真意切,把妻子身上賢惠睿智、知書達禮的品性活脫脫展現出來,在文末,蘇軾對自己沒有照顧好妻子,讓她這麼早離開人世而感到深深自責。

可以看出,蘇軾對妻子用情極深,雖然在後來他又續弦,但在內心深處,對王弗一直念念不忘,經常會夢見她。

《宋詞三百首》

1075年仲夏,王弗正好亡故10年,蘇軾睹物思人,情到深處,又一次提筆寫了一篇悼文,就是著名的悼亡詞《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也叫《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是一首情意綿綿的婉約詞,全詞為: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裡孤墳,無處話悽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唯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這首詞誕生後,頗受好評,北宋之後的文人,對其評價更高,把它稱作第一悼亡詞」。之所以享有這樣高的美譽度,我覺得,主要是從兩個方面來說。

蘇軾《題西林壁》

這首詞不但情感飽滿真摯,並且,藝術表現手法很獨特,開門見山,把抒情的句子直接放在開頭,直抒胸臆,增加了強烈的抒情效果和藝術張力

這首詞題目叫《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題中有「記夢」一詞,按照常規思維,開頭敘述夢境是大多數人的寫法,但蘇軾畢竟是蘇軾,他不走尋常路,在開頭直接抒情,只因為他在此時情到深處難以自拔,真摯的情感推動著他一吐為快,表達對亡妻的思念之情。這樣寫,可以把讀者的情緒直接調動起來,讓讀者感受到蘇軾是一個至情至性的人。

關於描述「記夢」的句子全在第二段,整體情感比較平緩,跟開頭的激蕩形成鮮明對比,有效突出了句子的節奏,也突出了整首詞的意境和畫面感。

蘇軾書法《寒食帖》

這首詞是宋詞裡邊第一首寫悼亡的詞,由蘇軾首創,對宋詞題材的開拓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實際上,悼亡題材在詩歌、文賦裡邊出現的較早,中唐的元稹和晚唐的李商隱,都擅長寫悼亡詩。

元稹在《離思·其四》裡寫道: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取次花叢懶回顧,半緣修道半緣君。

李商隱在《暮秋獨遊曲江》寫道:荷葉生時春恨生,荷葉枯時秋恨成。深知身在情長在,悵望江頭江水聲。

這兩首詩從品質、格調和意境上來講,都是悼亡詩的經典之作,後世詩人很難超越。

詞作為新式的文學體裁,是在唐朝末年發展起來,在最初的寫作題材上,大多喜歡表現兒女情長、花前月下的內容,或者表現閨怨和離愁,題材顯得比較單一。

蘇軾通過勤奮學習,終成北宋文壇領軍人物,一個文學使命正好擺在他面前,當他看到宋詞的題材過於單一,就首次把悼亡題材吸收進來,他這個創新,不但發展壯大了宋詞,而且給宋詞貢獻了一首感人肺腑的優秀作品,更增加了他在北宋文壇的盛名。

相關焦點

  • 【北宋】蘇軾《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
    元稹之妻韋叢離開元稹的時候剛剛二十七歲,蘇軾妻子王弗病逝的時候也僅僅二十七歲。這是最美好的年齡,大概也正因如此才讓她們的夫君痛徹心扉。  今天我們要品讀的,是被稱作「千古悼亡之首」的蘇軾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 蘇軾最深情的悼亡詞: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
    說起蘇軾大家肯定都是不陌生的。蘇軾,字子瞻、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漢族,眉山人,祖籍河北,北宋著名文學家、書法家、畫家,歷史治水名人。這些或許都是大家熟悉的,但是不知道在蘇軾的感情方面大家都了解多少。蘇軾的第一任妻子名叫王佛,但是卻紅顏薄命。
  • 再讀蘇軾的《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
    你可能不知道他和髮妻王弗纏綿悱惻的愛情故事,但是你一定聽過那首《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公元1037年,蘇軾出生於四川省眉山市,少有才思,因為聰明伶俐,他經常受到老師的表揚,是妥妥的別人家的孩子。
  • 詩詞鑑賞|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蘇軾的《江城子》
    中國古代有四大悼亡詩詞:西晉潘安的《悼亡詩》、宋代賀鑄的《鷓鴣天*重過閶門萬事非》、唐代元稹的《離思》、宋代蘇軾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清明節了,我認為四大悼亡詩詞中最讓人為之動容的當屬蘇軾的這首《江城子》,起筆一句「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又一句「千裡孤墳,無語話悽涼」,就淋漓盡致地表達了他對倆人陰陽相隔的沉痛之情,他對往日美好時光的依戀之情。讀後讓人不覺有了撕心裂肺的深深痛楚,眼淚也跟著忍不住地流了下來。全詞基調悲傷悽涼,情意綿綿。
  • 蘇軾《江城子》——相思茫茫,千古離殤
    「悼亡」一詞最早出自於晉代潘嶽為懷念妻子所作的《悼亡詩》三首中,此後人們將懷念妻子的詩稱為「悼亡詩」。蘇軾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是為他的亡妻王弗所作。全詞如下:「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裡孤墳,無處話悽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唯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崗。
  • 蘇軾與王弗: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
    蘇軾說: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這是一首寄夢詞,也是一首悼亡詞。它情意纏綿,字字血淚,千百年來打動了無數人的心。10年來,蘇軾在仕途上並不如意。才40歲就已經鬢髮染霜了。他多懷念十年前與王弗相依相伴的美好時光,這是後來,他續娶了王弗的堂妹王閏之,王閏之呢也是一位溫柔賢淑的妻子。在蘇軾奔波遷徙的日子裡,她始終無怨無悔,為丈夫提供著一個溫暖的港灣。
  • 蘇軾夢見亡妻後寫下一首詞,一句「十年生死兩茫茫」令人潸然淚下
    對於兩個相愛的人,最悲痛的莫過於兩個人天各一方、陰陽相別,在詩詞中也有很多詩人對已故的愛人的悼亡詞,字字句句纏綿悱惻、那種深入骨髓的痛,讓人讀之無淚痛斷腸。蘇軾的第一任妻子王弗在十六歲就嫁給了蘇軾,兩個人情深意篤,恩愛有加,無奈自古紅顏多薄命王弗年僅27歲就病逝了,徒留蘇軾與一子在人世間肝腸寸斷。
  • 每天一首古詩詞|蘇軾: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裡孤墳,無處話悽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生離,則人世尚有重逢之日;死別,卻當真是天地茫茫皆不見,再無聚首之期。這首詞是蘇軾寫給結髮妻子王弗的悼亡詞。那時,妻子已然去世十年有餘,詩人每每強忍著自己不去思念,卻終究難以忘懷。你孤獨的墳塋遠在千裡之外,縱使我心中再不舍,又能到何處去訴說滿腔悲傷悽涼呢?
  •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蘇軾悼妻詞的深層寓意
    對於蘇軾的詞作,人多注意其豪放詞風,然而其深婉纏綿之處,也不乏佳作絕唱。如《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就抒寫了對亡妻纏綿悱惻的悼念之情。世人多注意蘇軾在詞作中對亡妻的思念,但悼亡的背後,蘇軾也表達了自己在政治上的深層寄寓和無窮感慨。
  • 《江城子》:真摯情感下被忽視的怪異形式,蘇軾不愧詞壇大家
    說起「悼亡」文學,這是古典文學裡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分支,誕生時間非常早,名家名作也比較多。而提起「悼亡詞」的名家名作,蘇軾的一首《江城子》是繞不開的話題,其在蘇軾的所有詞作當中都屬精品,甚至因此洗去了蘇詞「短於情」的負面評價。
  • 文豪蘇軾的深情,夢醒淚流不止,寫下名句「十年生死兩茫茫」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這句詞出自文豪蘇軾筆下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也被譽為千古第一悼亡詞。想必很多人對這首詞都不會感到陌生,那麼我們今天就來講一講這首詞背後那個被稱作「有聲當徹天,有淚當徹泉」感人故事。
  • 三大悼亡詩,除了「十年生死兩茫茫」你還知道哪些
    悼亡詩是其中一個題材,從《詩經》開始,就已經出現「悼亡詩」。從悼亡詩出現一直到之後,悼亡詩寫得最有名的有西晉的潘嶽和中唐的元稹。晚唐的李商隱亦曾有悼亡之作。其中「悼亡」作為生者悼念死者而作,大多情感真切,字字泣血。
  • 【中國詩詞大會第二季】第五場: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宋)蘇軾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裡孤墳,無處話悽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嘉賓康震點評:王弗更蘇軾結婚不久,生了兒子之後就去世了。當時蘇軾心裡非常難過,專門寫了一篇墓志銘給他妻子。在十年之後,他在山東密州做知州,心情抑鬱,仕途困頓,遙想他的愛妻,卻不得見。於是他寫下了「十年生死兩茫茫」,想到當年在小軒窗,他的夫人正梳妝,如果現在見面一句話都說不出來,「惟有淚千行」。又想到下的短松岡,他夫人的墳。
  • 如何賞析蘇軾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蘇軾創作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是一首催人淚下的悼亡詞,其藝術成就之高、抒發感情之深,被譽為是我國詞壇的千古絕唱,悼亡詞中的最上乘之作。《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裡孤墳,無處話悽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 正梳妝。
  • 蘇軾宋詞欣賞:《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愛妻在那裡?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裡孤墳,無處話悽涼。縱使相逢也不識,塵滿面,鬢如霜。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這首詞是蘇軾為悼念已經去世10年的妻子王弗而作,上闕寫實,寫的都是思念,下闋寫虛,希望妻子重生,但是這是不可能的事了,剩下蘇軾無盡的唏噓與思念。
  •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這三首詞願你一生都不要讀懂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三首悼亡詞,每一句,每一字,都令人痛徹心扉,願你一生都不要讀懂。1.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這一句出自蘇軾的《江城子》。蘇軾的這首《江城子》句句出自肺腑,哀婉沉痛,堪稱「千古第一悼亡詞」。不知不覺中,妻子離開他已經整整十年年了,在這十年的時間裡,他雖沒有刻意思念,但是妻子一直在他心底。
  • 蘇軾一首悼亡詞,讓人不忍卒讀,原來思念這麼傷!
    然而,當一首悼亡詞《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的橫空出世,瞬間顛覆了人們對蘇軾的印象,沒料到一向豁達慣了的蘇東坡,竟能寫出如此令人不忍卒讀的宋詞,而詞中況味,更令人唏噓感嘆,原來思念這麼傷!《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蘇軾)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裡孤墳,無處話悽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
  • 堪與蘇軾《江城子》媲美,賀鑄一首《鷓鴣天》,令人心碎的悼亡詞
    提起北宋的「悼亡」文學,有兩首詞作不得不說。其中一首是蘇軾的《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用較為怪異的表達形式展現了對亡妻王氏的悼念。單從「悼亡」的角度來說,這兩首詞在北宋詞壇上是不相上下的,可能因為蘇軾的知名度更廣一些,所以連帶著《江城子》也更被人所熟知。然而,賀鑄的這首《鷓鴣天》卻也寫得極為感人,甚至「鷓鴣天」詞牌都因此有了一個新的別號,叫做「半死桐」。
  • 十年生死兩茫茫:與蘇軾因喚魚緣起,而又因世事無常而緣滅
    我們都習慣於那位在赤壁慷慨激昂、高聲吟唱「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的蘇軾,那個「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氣勢如虹的江城太守。而他卻又有柔情似水的一面,」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又使多少人潸然淚下。一首悼亡詞字字血淚,如此情深,羨煞了多少世人,卻也難逃天命無常。
  • 宋代最醜詞人,卻寫出了最深情悼亡詞,跟蘇軾《江城子》一樣經典
    悼亡詩詞中,最經典的當屬元稹的《遣悲懷三首》與蘇軾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尤其是蘇軾的《江城子》,開篇一句「十年生死兩茫茫」,便能讓無數讀者讀之落淚。不過,我今天要推薦的是賀鑄的《鷓鴣天·重過閭門萬事非》,這首詞雖不如蘇軾的《江城子》那樣有名,但同樣深情動人,感人淚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