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
[宋] 蘇軾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千裡孤墳,無處話悽涼。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作者介紹—蘇軾:
這首詞是由宋代詩人蘇軾所寫,蘇軾是我們熟知的一位文壇大家,蘇軾,字子瞻,又字和仲,號鐵冠道人、東坡居士,世稱蘇東坡、蘇仙。
蘇軾一生的名號數不勝數,與黃庭堅並稱「蘇黃」;與辛棄疾並稱「蘇辛」;與歐陽修並稱「歐蘇」;唐宋八大家之一,這些名頭足以說明蘇軾的文學地位。
本首詞的背景:
這首詞是一首悼亡詞,這首詞表達了蘇軾對已故妻子的悼念。
蘇軾十九歲時與十六歲妻子王弗相愛結為夫妻,一起同甘共苦了十餘年,不幸的是,兩人僅僅在一起相守了十餘年,王弗紅顏薄命,年僅二十七病逝。
在王弗去世了十年之後,有一天蘇軾在夢中與亡妻王弗相會,這首詞表達了蘇軾在夢中與王弗相會所經歷之事以及蘇軾對亡妻的想念之情。
詞中採用白描手法,出語如話家常,卻字字從肺腑鏤出,自然而又深刻,平淡中寄寓著真淳。
蘇軾與妻子十年間的感情
蘇軾與妻子十年間共同經歷了許多坎坷,蘇軾因反對王安石的新法,頗受壓制,到密州以後,政務繁多,生活也變得困苦,都是妻子王弗在陪著自己渡過難關。在夢中相會,又怎能「不思量」亡妻。
《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記夢》賞析
上片
這首詞的上片描述蘇軾夢中與亡妻真摯的感情。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
與妻子生死相隔,十年未見,終於在夢中相見,恍如昨日,這對恩愛夫妻,一朝永訣,永遠不能再相見,其中的沉痛是常人無法理解的,但是讀者也能被這種沉痛的情緒所感染,對於過去的種種,難以忘卻。「不思量,自難忘」,這是對亡妻深深的思念之情的表現,不敢去想,把真實的情感埋藏在心底,但是蘇軾真的難以忘卻兩個人在一起所經歷的事情。
千裡孤墳,無處話悽涼。
一想到妻子已經離自己而去,去了很遠的地方,無處可以話悽涼,陰陽相隔,蘇軾心中的悲痛難當,從另一個方面表達了一種無力感,生與死的界限,無法逾越。
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妻子王弗已經辭世十年了,即使再相見應該也認不出我了吧?這是一個假設,也是一份期許,期待與妻子相見。但是這些年,自己已經變得灰頭土臉,雙鬢斑白,早已不是曾經的自己,蘇軾借著對妻子思念,也表達了自己現在的一種處境。
三月竹韻賞析(上片):
蘇軾對妻子的感情,對妻子的思念。就像我們在人生當中,大多數人都會經歷一段刻骨銘心的戀愛,最終卻未修成正果,雖然不像蘇軾這樣與亡妻陰陽相隔,但是大同小異,對於自己深愛的人卻難以挽回,一旦錯過就是一輩子,那種難過之情撕心裂肺,強忍著不敢去想,但是卻難以忘記,這種苦悶,這種悲傷之情,只有真正經歷過的人才會懂。望珍惜。
下片
這首詞的下片描述蘇軾夢中與亡妻相會的場景。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
蘇軾在夢中突然回到了思念已久的故鄉,在兩個人曾經甜蜜共處的小室。「小軒窗,正梳妝」,這是夢中的場景,也是蘇軾與亡妻曾經相處的場景,依稀當年,妻子正在梳妝打扮,讓蘇軾難以忘懷。
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
兩人相見,沒有過多的言語,不知怎麼說起,也沒什麼言語能表達這種相思之情,無聲勝有聲,只有眼淚千行,才能表達此時此刻的思念,相思之情無以言表,皆化做眼淚,感人至深的場面。
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蘇軾當年想念亡妻的地方,就是在明月的夜晚,短矮的山岡之上,蘇軾的亡妻埋葬於此,亡妻是否每年這個時間都會想念親人,想必是柔腸寸斷了吧?這句主要是寫的蘇軾很愛自己的亡妻,也很了解亡妻,如果亡妻此時還有思想,想必就是如此,用心良苦的蘇軾,情感天地。
三月竹韻賞析(下片):
蘇軾與亡妻感情至深,曾經的點點滴滴,都存在腦海深處,難以忘卻,其實都是夫妻相處最常見的一些事情。妻子化妝,男人在看,本是一件尋常之事,但是在徹底失去了以後,卻是世間最奢侈的事情,付出多大代價,都難以挽回。
我們在這首詞的下片當中,結合現實生活也能讓我們明白很多道理,兩個人在一起的點點滴滴,不以為然,皆是尋常之事,但是當真正分開,開始想念的時候,卻是天下間最奢侈的事,我們一定要懂得珍惜,珍惜陪在你身邊的那個他。
這裡是三月竹韻
雖不才,但是希望得到一個關注,繼續努力
圖片來源於網絡 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