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時代如何實現一流社團新使命

2021-01-08 中國教育新聞網

十九大報告中指出,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國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這是對立德樹人任務最精煉最簡潔明了的概括。課堂教學雖然是學校活動、學生生活的主渠道和主方式,但在培養理想、本領和擔當精神中並不能起到主要作用。課堂教學外還需要怎樣的「第二課堂」?高校社團如何在新時代「雙一流」背景下改革創新發揮育人作用?

日前,在華東師範大學、中國教育報刊社、中國高等教育學會素質教育研究分會共同舉辦的「社團建設·實踐育人——新時代發展素質教育高峰論壇」上,來自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全國110餘所高校,800多位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圍繞「社團建設」「實踐育人」等主題進行深入探討。

    提升綜合素養

    從「灌滿知識」到「點亮明燈」

大學社團可以培養學生哪些素質?課堂育人與實踐育人怎樣匹配銜接?如何衡量「第二課堂」等素質教育的育人成效?……代表們拋出的一個個問題,引來了現場激烈的討論和爭鋒。

「興趣成就未來,素質教育不是灌滿一桶水,而是點亮一盞燈。」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大學素質教育研究會秘書長龐海芍認為,新時代賦予高等教育新要求,要站在新的起點上,調整高校教育理念和人才培養模式。面向新時代,素質教育已經像網際網路一樣,同各級各類教育、所有學科專業、社會職業密不可分,也就是說我們即將進入「素質教育+X」的時代。實施素質教育的路徑應該大大拓展,可以打造五個課堂,即第一課堂的通識課程,第二課堂的課外活動,第三課堂的住宿學院或書院育人,第四課堂的融入專業教育,第五課堂的校園文化薰陶。每一個課堂應該找準自己在素質教育中的定位,發揮好各自的作用。

近年來,在借力社團文化建設提升綜合素養方面,各個高校做出了怎樣的探索?取得了什麼樣的育人成效?

上海應用技術大學打造的「365青年成長計劃」——一年365天堅持一件小事。該校輔導員以行動引領行動,喚醒學生的主體意識,在全校營造了自覺學習、主動學習和追求超越自我的良好氛圍,有力地提升了學生的綜合素質。目前,該組織在學校形成了一個超大的開放性社團,累計參與人次超過2萬。

「365青年成長計劃」促使每名參與學生的自我認識逐漸清晰,自我管理能力得到逐步提升,自我定位也更加精準。同時,培養了學生的「韌勁」,提升了他們的自信心。365天的堅持,培養了他們堅持不懈、鍥而不捨的精神,為他們的未來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北京理工大學現有社團120個,內容涉及理論研究、科技實踐、公益、文化藝術、體育等各個方面。每年舉辦活動近200項,覆蓋18000多人次大學生,已經成為素質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學校通過社團活動形式開展思想政治教育,能夠有效減少傳統『說教式』思想政治教育課的枯燥性,引導學生變被動接受為主動學習。」北京理工大學副校長李和章介紹說,社團活動能為有興趣特長、管理才能或希望得到鍛鍊的學生提供展示才華、收穫成長的平臺。「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助於增強學生的探索精神、創新思維。

大學社團的功能不僅在教書育人,同時也是提升學生綜合素質、完善學生人格的重要陣地。大力發展素質教育是新時代高等教育改革的主題,高校要充分認識學生社團在大學生素質教育中的重要角色,最大限度調動學生的潛能,把學生社團真正建設成素質教育的家園。

    凝聚大學精神

    從「催發動能」到「文化認同」

十九大報告將「堅定文化自信」與實現民族復興的宏偉目標聯繫在一起,進一步提出提高文化軟實力。學生社團如何在提升大學文化軟實力的育人價值中發揮作用,是研討其如何助力一流大學建設的重要課題。「學生社團文化要助力『雙一流』建設,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核心在於必須回歸以文化人,當好『課堂之外的課堂』,發揮通識教育的延伸手臂作用,實現課內老師教授與課外社團實踐緊密結合。」武漢大學學生工作部副部長陳曉玥說。

武漢大學目前擁有400餘個學生社團,它們文化底蘊深厚、創新活力充沛、國際化水平突出,共同形成了具有武漢大學特色的學生社團文化,在發展武大文化、促進全方位育人中發揮了獨特作用。陳曉玥表示,社團應從兩個方面提升大學文化軟實力:一方面關注承載著主流價值觀的時代文化,激發學生成長的內生動力;另一方面,關注校園文化民生,提升學生文化獲得感。

「好的文化可以增強社團育人能力,好的管理可以擴展社團發展空間,好的服務可以激活社團成長活力,社團應該更好地發揮主流價值引導作用。」復旦大學團委書記趙強說。

廣西大學學生社團堅持「創品牌育精品」為指導思想,積極投身校園文化建設。學生社團結合學校自身特色和區位優勢圍繞「君武文化」「荷花文化」「民族文化」「東協文化」打造「四張文化名片」。馬君武是廣西大學的創始人和首任校長,周恩來稱其為「一代宗師」。每一名廣西大學的學子都肩負著這樣一個使命:做君武精神的塑造者,做君武文化的傳承者,做君武思想的傳播者。學校注重學術與藝術相結合,成立君武劇社、君武學社等社團,以愛國愛校為核心的君武文化,提升愛校榮校的認知度。

社團活動是學校文化的歷史積澱。「一個大學的發展史就是一個學生社團的發展史,一個大學的底蘊就存在於一個大學的學生社團的底蘊之中。一個大學的精神、文化也存在於一個大學學生社團的精神和文化當中。」廈門大學副校長鄔大光指出,學生社團的發展反映著一所大學的歷史、底蘊和精神。

    完善發展機制

    從「數量增加」到「質量提升」

「社團的精神離不開自願、自助和自由。」清華大學國家大學生文化素質教育基地副主任程剛表示,最好的教育就是能把自覺、自願相結合,自覺與自願相互依靠,互相融通。這樣教育出來的,才既具有理性同時又具有主動精神的自由人格。理想的社團形式應當是師生之間的親密融合。以西南聯大為例,其社團有些有明確形式,更多的是無形社團。

學生社團是打通學校各項工作的立體橋梁。華東師範大學在1989年成立了全國首個高校社團聯合會,經過近30年的發展,一代又一代師大學子,將社團延伸成了一種文化,綿延成了師大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華東師範大學黨委書記童世駿指出,新時代背景下,高校應當進一步提升社團發展質量,充分發揮社團育人平臺作用,激發教育主體能動性,整合協同育人新資源,創設教學相長新情境,構建人才培養新模式。

李和章表示,要把學生的社團實踐作為第二課堂重要培養內容,建立活動考評機制,逐步納入到學生綜合素質教育課程和評價體系。建立考評機制,要以學生全面發展成才為目標,充分調動學生活動靈活多樣的特點,注重以社會評價為導向,既重視活動的質量,又考查學生的滿意度,科學設定社團活動在素質教育的評價指標,擴大學生參與度,提升學生社團的育人質量。

學生社團如何實現數量與質量的平衡?華東師範大學教育學部主任袁振國認為,高校應該更加重視社團發展,加大對社團的支持力度,始終堅持以學生為中心,把學生發展放到首位,真正將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落實到具體工作中來;不僅重視數量的提升,更應該重視社團活動專業化水平的提升,幫助學生實現智慧和能力的真正發展;要廣泛搭建校內、校際交流,引導學生社團為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力量;另外,也要注意將社團建設與信息化網絡化的大環境要求結合起來,通過線上線下多種方式,促進學生社團的繁榮發展。

「社團可以有效啟賦學生潛能和興趣愛好,幫助其提升內涵與品質。」華東師範大學教育學部黨委副書記沈曄介紹說,該校探索「五個一百」創新實踐育人模式。針對當前高校在一定程度上普遍存在的學做分離、知行脫節的弊端,通過綜合改革,堅持立德樹人,形成以提升學生的社會責任意識和能力、實踐意識和能力、領導意識和能力、專業意識和能力、創新意識等為核心的實踐育人模式。

    瞄準一流目標

    從「泛化育人」到「專業賦能」

「新時代大學的『雙一流』建設,固然需要推進大學制度設計,加快學科建設,產出豐碩的科研成果,提升教師素質,但同樣也是學生社團的再建再造。大學的首要使命就是育人,社團建設正是實踐育人的抓手,這個作用不可或缺,沒有一流的社團也不會有一流的大學。」中國教育報刊社黨委副書記連保軍說。

復旦大學校長助理苟燕楠指出,高校承擔高等教育使命,要深刻理解社團工作的重要性,在「雙一流」建設背景下,深化社團功能布局;在大思政工作格局中,要從有原則、有目標、有襟懷、有體系、有策略五個方面來完善社團管理體系。

社團活動開展不能陷入娛樂化怪圈,內容必須要主題鮮明、健康有益、營養豐富,把思想引導和育人質量作為社團活動開展成效的主要評價指標。根據學校實際辦學情況集中力量打造一群有示範和帶動作用的社團,特別是在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方面,突出建設一批品牌性社團,啟動一批主題活動集群,引導學生了解五千年中華文明史,引導學生繼承創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範。

好的管理可以釋放社團發展空間,避免一管就死、不管就亂的怪圈,不能只是正面引導,還要給他們劃定底線。復旦大學團委書記趙強認為,學生社團要實現有效的管理需參考三條原則:一是有出有進,嚴格實行社團制度,及時清理殭屍社團;二是有張有弛,針對社團內部運營,既要發揮社團的自主性,也要合理設置檢查措施;三是獎罰分明,及時批評不良表現的社團。不斷探索對社團的價值引領,真正發揮「一心雙環」的作用,輻射更多青年。

「學生社團的發展水平和學校的發展水平是成正比的,要像建設一流大學那樣建設一流學生社團。」袁振國指出,要不斷提高學生社團活動的專業化水平。興趣、娛樂這個都沒有問題,但是如果大學生的社團和一般的社團沒有什麼兩樣,那就可能流於一般,也難以持久。那些成為品牌、成為歷史傳統的學生社團,一定都是專業水平較高的社團。這樣社團才更加有文化,才更加有感召力,才更加能夠促進學生的個性、特色得到更好的發展。

《中國教育報》2018年01月22日第5版 

相關焦點

  • 荊州觀察 | 迎接新時代,實現新作為
    荊州觀察 | 迎接新時代,實現新作為 2020-12-16 17:0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青馬培訓丨適應新時代,擔當新使命
    11月27日晚,管理科學與工程學院黨委副書記田蓁子在第一教學樓408教室為學院第二期青馬班學員講授了「新時代青年的使命與擔當」的專題課,宣講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快來和馬裡奧一起看看吧!田蓁子副書記將大學生如何學習和理解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概括為「五個結合起來」,即同學習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結合起來、同學習「四史」結合起來、同中華民族復興偉業結合起來、同個人理想結合起來、同專業學習和綜合素質能力提升結合起來
  • 【七一特輯】全國模範法官程呈友講黨課:如何發揮新時代共產黨員的...
    會上,全國模範法官、浠水法院散花法庭庭長程呈友,以「如何發揮新時代共產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為題,為該院黨員幹警上了一堂生動的黨課。 程呈友從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出發,結合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聯繫法院工作實際,就如何發揮新時代共產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和與會黨員幹警展開了深入的交流探討。
  • 武漢大學專家共議新時代一流哲學社會科學學術期刊建設
    為了探索新時代一流學術期刊建設的創新路徑,更好地開展學術傳播和交流,更好地服務於哲學社會科學「三大體系」建設, 10月31日,武漢大學召開新時代一流學術期刊建設暨《武漢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創刊90周年座談會。來自國內期刊主管部門、行業協會、評價及轉載機構、國內人文社會科學學術期刊及相關人文社會科學學科的專家圍繞主題深入研討交流。
  • 淬鍊忠誠底色砥礪奮鬥精神 為擔當新時代廣東使命凝心聚力
    廣大黨員幹部黨性作風受到深刻洗禮,幹事創業、擔當作為的精氣神得到提振,群眾最急最憂最盼的一些問題得到有效解決,有力地推動了黨的建設和改革發展穩定各項工作,在奮力實現「四個走在全國前列」、當好「兩個重要窗口」新徵程上邁出了堅實步伐,主題教育取得了扎紮實實的成效。
  • ...企業的地位與使命——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習體會
    「新時代」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踏上新徵程時最響亮的「集結號」和「衝鋒號」。在新的歷史方位下,國有企業要做承擔新歷史使命的先鋒隊,解決「不平衡」「不充分」新矛盾的突擊隊,實踐習近平治企新思想的主力軍,「做強做優做大」新徵程的踐行者,世界一流企業的領跑者。
  • 2020長三角體育社團發展高峰論壇暨「浙裡相約」2020大眾健身節...
    11月28日上午,以「共商一體化聯動協作 同謀新時代社團改革」為主題的長三角體育社團發展高峰論壇在安吉竹博園隆重開幕,國家體育總局辦公廳副主任、中華全國體育總會副秘書長劉君柱專程到會致賀,對長三角三省一市體育總會推進體育一體化的聯動協作之舉給予高度評價,對浙江省體育總會發起的論壇窗口給予了熱情點讚。
  • 石書紅:社團組織應積極融入新發展格局
    於我們國家而言,如何迎接未來的挑戰,緊緊抓住歷史的機遇,在世界經濟持續低迷,全球市場萎縮的背景下,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切實提高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這些也在考驗著執政者的智慧。基於這些國內國際形勢,如何發揮各類社團組織的價值與功能,走中國特色社會組織之路,為經濟發展,為推動鄉村振興,貢獻一份重要的力量,這是一個值得進一步研討與實踐的時代課題。
  • 評論|以高質量發展開啟建設「國際一流」新徵程
    踏上新徵程,續寫新篇章。歲末年初,我院召開2018年工作會,既是總結會,也是動員會,既是要讓全院幹部職工認清形勢、統一思想,也是謀篇布局、發令啟航。2017年,全院上下緊密圍繞院「一二三五」的工作目標,攻堅克難、無私奉獻、勇爭一流、奪得佳績。
  • 體育運動如何給老百姓帶來幸福感?長三角體育社團發展高峰論壇在浙...
    在安吉竹博園內,舉行了以「共商一體化聯動協作 同謀新時代社團改革」為主題的長三角體育社團發展高峰論壇,國家體育總局辦公廳副主任、中華全國體育總會副秘書長劉君柱專程到會致賀,對長三角三省一市體育總會推進體育一體化的聯動協作之舉給予高度評價,對浙江省體育總會發起的論壇窗口給予了點讚。
  • 投身強國偉業,建設青春中國:新時代青年運動研究的重大使命
    【平語新時代】投身強國偉業,建設青春中國:新時代青年運動研究的重大使命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也是最好的營養劑。中國青年運動歷史光榮,在形成「黨有號召、團有行動」的優良傳統同時,也為我們留下了如「五四運動」「一二·九運動」等一大批寶貴歷史記憶。
  • 創新學生社團活動模式 青島理工大學推出社團雲微課
    半島網4月1日訊 在疫情防控的關鍵期以及「停課不停學」的新階段,青島理工大學學生社團結合自身定位及特色,積極探索,創新社團活動模式,推出了各具特色的「雲社團」活動。2019年10月,青島理工大學為首批思想引領類社團聘任馬克思主義學院專業課教師,為思政類社團的發展建設提供了堅強保障和強力支持3月9日至20日,馬克思主義學院社團指導老師通過「雲端課堂」與青年學子展開對話交流,《凝聚戰「疫」磅礴力量 擎起青年學子使命擔當》《未雨綢繆:築牢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制度保障》《疫情防控背景下大學生的初心和使命》等8堂雲端思政課,既有理論高度、有現實維度、還有情感溫度
  • 為實現新時代黨的歷史使命不懈奮鬥
    這是一次直抵人心、觸及靈魂的教育洗禮,這是一次全體黨員幹部思想上的「大掃除」,這是我們這個百年大黨新長徵路上的重整行裝再出發。從2019年6月起,一場以縣處級以上領導幹部為重點的「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分兩批在全黨先後開展,旨在用黨的創新理論武裝頭腦,推動全黨更加自覺地為實現新時代黨的歷史使命不懈奮鬥。
  • 制度創新是新時代賦予經濟特區的歷史使命
    新時代經濟特區的歷史使命沒有終結中國經濟時報: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進入新時代,經濟特區將會承擔哪些新的歷史使命? 何建華:興辦經濟特區取得了舉世公認的巨大成就,這一點毋庸置疑;先富起來的經濟特區某種意義上已超越經濟的範疇,進入了創新經濟社會協同發展的新階段新境界。
  • 強化建設管理 深化育人功能 《中國農業大學學生社團建設管理辦法...
    本網訊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青年工作的重要論述和中共教育部黨組、共青團中央《高校學生社團建設管理辦法》有關要求,全面加強學校學生社團建設管理,深化學生社團育人功能,促進學生社團健康有序發展
  • 青春心向黨,奮進新時代,社團展風採—河北師範大學學生社團工作紀實
    2019年,我校註銷學生社團19個,新成立「開新家政學社」、「冰壺者聯盟」、「雪魂滑雪社」等符合時代發展趨勢、貼近同學生活、與專業學習相融合的學生社團。 深化改革學生社團管理組織。按照新時代學校黨委對加強和改進學生社團工作總體要求,我校將「大學生社團聯合會」改革為「校團委社團管理部」,承擔學生社團日常管理各項工作。
  • 【強國教育叢談】正確認知新時代教師角色定位與職責使命
    在今年教師節前夕,習近平總書記親切寄語全國教師:「希望廣大教師不忘立德樹人初心,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使命,積極探索新時代教育教學方法,不斷提升教書育人本領,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作出新的更大貢獻。」這體現了總書記對全國教師群體的殷切期望。
  • 堅定跟黨走 奮進新時代 學校第三十六次學生代表大會、第十四次...
    留學生代表、學生社團骨幹代表等列席會議,來自一校兩地三區的本科生、研究生大會代表參加會議。校學生會秘書長、校團委副書記劉精晶主持會議。大會在雄壯的國歌聲中拉開帷幕。一是要始終與祖國同行,做政治堅定的愛國者,樹立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在為國奮鬥中實現人生價值。二是要始終與時代同行,做勇擔使命的奮鬥者,努力成長為復興偉業中的有用之才、棟梁之才。三是要始終與大工同行,做紅色基因的傳承者,珍惜寶貴時光,錘鍊過硬本領,在新時代做出大工人的新貢獻。
  • 講好中國故事是新時代文學的使命
    文學界作為文藝戰線、哲學社會科學戰線的重要組成部分,肩負著推進國家文化建設的重任和構建中國特色文藝話語體系的時代使命。「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文學工作者應始終堅定文化自信,以講好中國故事為己任,表達對世界、時代及現實社會的關切,承擔起展現中國新形象、加深世界對中國歷史與現實的認識的責任。
  • 頭條|如何肩負新時代科技使命?四位科學家這樣說……
    11月17日,國新辦就「弘揚科學家精神 肩負新時代科技使命」舉行中外記者見面會。圍繞如何理解、踐行新時代的科學家精神,怎樣推動科技創新發揮更大作用,中國科學院院士、青藏高原研究所名譽所長姚檀棟,中國科學院院士、數學與系統科學研究院研究員袁亞湘等4位科學家代表與媒體展開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