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斯短歌行譯序
譯事以信論,有不信焉。善乎嚴幾道之言也,「抑義就詞,毫釐千裡」。何者?詞,非獨行者也,必與相習者偕,失所偕,義不達矣。迻譯其詞,倘不能與相習者偕,雖若信,義仍不達。請示一例。康德言吾人知有二端,今皆以感性論、邏輯二詞譯之。若不解二端為能攝、能辨,徒見其詞,孰達其義?蓋詞失所偕,義必先晦,所謂抑義就詞也。有譯為攝物學、辨物學者,斯得之,而失詞之信矣。惟欲其相習者之偕,為達即所以為信也。相習者不止輔義,習久成法,法之立,詞之雅贍具焉。言「文必秦漢」者,見此達雅相須之法也。嚴幾道所以雲「精理微言用漢以前字法句法,則為達易;用近世利俗文字,則求達難」者,亦職是故耳。義之達,必詞之雅,為雅即所以為達也。法既立,相習者之偕愈固,詞之信愈失矣。故曰:譯事以信論,有不信焉。
詩之譯,信尤不可必。蓋詩之法,異乎文之法也。劉海峰之言曰:「詩與古文不同,詩可用成語,古文則必不可用。」言詩之有格律偶對也。格律之限,語之同得體之異而和,「以手推松曰去」之用《漢書》是也。偶對之合,語之異得體之同而和,「人乞祭餘驕妾婦,士甘焚死不公侯」之用經語是也。同異之際,參伍而妙。蓋與康德之言合,曰:「見聞之際或有法焉,其為數二,稍多亦無不可,其質異。置諸一理之下,見涵而和。方吾人之識之也,可以成吾之悅,甚乃吾之奇。其奇之也,雖習焉而不止。」益廣其用,厥有江西詩法。山谷曰:「古之能為文章者,真能陶冶萬物,雖取古人之陳言入於翰墨,如靈丹一粒,點鐵成金也。」陳言,成語也。吾意之異,藉言之同,見涵而和,於是悅焉奇焉。山谷矜其「我居北海君南海」是也。古人之成語,既能抒自家之懷抱,亦必能達異域之文義。故詩之譯,求詞與相習者偕,不過循是法耳。若辜鴻銘之譯英人詩,至於徑用陳思王「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之成句,尚安在其詞之信耶?
雖然,其法峻急,人之所不能致、天之所不能完者,固弗能免。點鐵乏術,成金無望,不得不旁求焉。於是有所謂「奪胎換骨」者,居然為迻譯之捷徑矣。詞稍合焉,則「窺入其意而形容之」,此奪胎法也。山谷「寄雁傳書謝不能」,不過路遠書絕之常意,不欲徑達,假雁之傳書與阻於衡陽兩意而形容之,詞意俱奇矣。是集其五十九:「其若仙耶?一彈指傾,人生之鉛水轉而成金矣。」予譯之曰:「能收君淚如鉛水,鍊作黃金買歲華。」蓋意有所間,假成語而形容之也。詞不合焉,則「不易其意而造其語」,此換骨法也。《詩》云:「睆彼牽牛,不以服箱。維南有箕,不可以簸揚。維北有鬥,不可以挹酒漿」,而山谷雲「絡緯何嘗省機織,布穀未應勤種播」。是集其三十一:「吾自地之中,昇至天之第七門,遂踞土星之座上矣。天行之惑盡解,而運命之惑徒在焉。」而黃克孫譯之曰:「騎鶴神遊阿母臺,七重天闕拂雲來。玉皇仙籍偷觀盡,司命天書揭不開。」望而知之,亦最為迻譯之妙用。若是焉,忘求詞之信矣。
予譯是集,有不能以信論者,先於諸法詳思之,毋輒以汗漫言舊體迻譯也。斯亦匪獨一人之慶雲爾。
庚子閏四月廿六日,自序於我瞻室。
7月4號,一個周六,Rubaiyat詩集雲會議,上午9點,請用app騰訊會議(906409019)。講座及題目請看海報。
點擊查看作者往期連結
莪默絕句拗唐集| 鍾錦
《泰西哲人雜詠》| 鍾錦
希羅多德書雜詠
泰西哲人雜詠(三)
惡之華補遺 | 波德萊爾 原作,鍾 錦 譯述
讀史漫筆 | 鍾錦
最錄波斯短歌行 | 我瞻室
鍾錦 | 菊壇點將錄(上)
鍾錦 | 菊壇點將錄(下)
莪默絶句衲宋集
惡之華| 波德萊爾 原作 我瞻室 譯述
『天地英靈之氣,不鍾於男子,而鍾於婦人』-序兩則
我瞻室讀《會飲》
譯裡爾克杜伊諾第一歌
回憶蘇格拉底
重譯《波斯短歌行》(一)| 鍾錦
《波斯短歌行》:菲茲傑拉德譯本《魯拜集》第二版原序原注| 鍾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