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曹:曹孟德橫槊賦詩,短歌行慷慨激昂!

2020-12-14 騰訊網

《古詩觀止》第二季,我們來到中國古代詩歌的第二站——兩漢時期。這個時期上承先秦詩歌萌芽階段的《詩經》和《楚辭》,下啟唐宋時期詩歌鼎盛時期的「唐詩」和「宋詞」,是承上啟下關鍵的一環,也是中國詩歌演進的重要一站。

在我們第二季的課程裡,會涉及到四方面的內容:承接「詩經」的"漢樂府」,東漢末年的「文人詩」,魏晉時期的卓越代表「三曹」,還有深受「三曹」影響的「建安七子」。第11次課開始,我們要學習東漢末年、魏晉初期卓越的三位父子詩人,「三曹」的詩作。

講到「三曹」,首先要了解一個概念,即「魏晉風骨」。這是一種文學傳統,直接影響了魏晉近兩個世紀的詩人創作;間接則影響了將近兩年多年傳統文學,凡是詩風柔弱的時代,都會有人擎起「魏晉風骨」的大旗,振臂高呼。就如我們下一季《古詩觀止》之「唐宋」部分的,「初唐四傑」和「陳子。

所謂「建安風骨」,可以拆成兩個詞彙加以理解,第一是「建安」,這是東漢最後一位皇帝,漢獻帝的第五個年號,從公元196年-公元220年,這個時期,正是《三國演義》中群雄逐鹿的時期,從文學上看,則誕生了「三曹」和「七子」,誕生了「建安風骨」的文學傳統,影響千年。

第二是「風骨」,這是一個文學理論詞彙,簡單理解,「風」來源於「國風」,指的是流傳性,具體就是指詩歌內容「鮮明生動」,「骨」指的內在氣韻,具體就是指這一時期的詩人身處亂世,關心民生,體現出「剛健有力」的詩歌風格。

「建安風骨」,其實就是「詩經」「樂府」以來的,現實主義傳統的繼承。這一風格,在魏晉時期被「文人詩人」們繼承並發展,成為後世中國詩壇的主流,這才有了「杜甫」「陸遊」「龔自珍」等的成就,他們都是「建安風骨」的傾慕者和效法者。

反過來再說,開創「建安風骨」這一文學傳統的詩人,簡單說就是「三曹」和「七子」,三曹即「曹操、曹丕、曹植」父子仨人,他們身份特殊,除了是詩人,更是「魏武帝、魏文帝和陳留王」,他的地位,和他們的文學成就相得益彰,影響深遠。

所謂「七子」,也叫做「建安七子」,他們大都是「三曹」家的「曹魏」政權的擁護者,所以受到「三曹」影響巨大,這七個人大都活躍在「建安時期」,從老到少的順序是:孔融,陳琳、劉楨、阮瑀、徐幹、應瑒、王粲。這七個人被並稱,就出自「三曹」中的魏文帝曹丕,他的文學理論著作《典論·論文》中,第一次提到這七人:「今之文人,魯國孔融文舉,廣陵陳琳孔璋,山陽王粲仲宣,北海徐幹偉長,陳留阮瑀元瑜,汝南應瑒德璉,東平劉楨公幹。斯七子者,於學無所遺,於辭無所假,鹹以自騁驥騄於千裡,仰齊足而並馳」。

我們的課程,會重點介紹「三曹」,簡略介紹「七子」。其中曹操,我們會學到《短歌行》;曹丕,我們會學到「燕歌行」;曹植,我們會學到《白馬篇》;最後會學到「建安七子」中國最年輕,也最富盛名的王粲的《七哀詩》。

++++華麗麗的分割線++++

本節課我們從「三曹」中的「曹操曹孟德」開始,學習他的《短歌行》。

說起這首短歌行,就不能不提到曹操的另一首作品《觀滄海》,《觀滄海》與《短歌行》,分別反映了曹操參與的兩場大戰,一是「官渡之戰」,二是「赤壁大戰」,《觀滄海》寫於「官渡之戰」,曹操取得決定性的勝利,戰勝併吞並袁紹的地盤,統一北方之後,這一年是建安五年,即公元200年。

而《短歌行》,則寫於《短歌行》八年後,即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積蓄力量,揮師百萬,大舉南下,一舉攻克荊州,消滅劉表,追殺劉備,與東吳會獵於江夏。此時曹操的抱負,已經要吞併江東,一統天下。

此時的曹操,功業將成,志得意滿,在詩歌中抒發出時不我待,求賢若渴,功業未成的感嘆。其中「何以解憂唯有杜康」和「周公吐哺天下歸心」,已經成為千古名句。

接下來,就分享此次課的課件截圖,供預習和複習使用。

第十一課《短歌行》

一:人生苦短

[點擊可放大]

二:求賢不得

[點擊可放大]

二:功業未成

[點擊可放大]

相關焦點

  • 建安文學,三曹為首
    今天給大家介紹建安文學的代表人物,與三蘇齊名的三曹。曹操: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本名吉利,字孟德,小名阿瞞,諡號武皇帝(魏武帝),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人。東漢末年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曹魏政權的奠基人。
  • 【成語典故】橫槊賦詩
    唐·元稹《唐故工部員外郎杜君墓系銘》:「建安之後.天下文士遭罹兵戰,曹氏父子鞍馬間為文,往往橫槊賦詩。故其抑揚怨哀悲離之作,尤極於古。」宋·蘇軾《前赤壁賦》:「方其破荊州,下江陵,順流而東也,舳艫千裡,旌旗蔽空,釃酒臨江,橫槊賦詩,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三國演義》第四十八回有一段曹操橫槊賦詩的描寫。曹操平定了北方割據勢力,控制了朝政。
  • 三曹普渡的意義
    一 三曹普渡的意義:以天道救渡三曹眾生的靈性超脫生死。     1 上渡天曹眾生(氣天大仙)     2 中渡人曹眾生(人間善男信女)     3 下渡地曹眾生(地府幽冥鬼魂)   二 三曹普渡,亙古未有:從得道四難說起     ◎仙佛云:道脈綿綿貫古今,一隱一顯理數分;若非三期天慈憫,庶民焉得聞妙音。   三 三曹普渡的由來:當初只渡生不渡死,也就是以往只中渡人曹眾生。
  • 曹孟德的嚴重弱點——不會逃跑
    曹孟德的嚴重弱點就是:他不會逃跑。這裡我所指的不是曹孟德不逃跑,而是他逃跑時跑不明白。曹孟德作為軍隊的軍心,凡是危險的戰役都有他的身影。三次殺入城中尋找曹孟德才得以相救。曹孟德稱夏侯惇「天下奇才」,夏侯淵「虎步關右」,曹仁「世間福將」,郭嘉「奇佐」……這些給人貼正面標籤的方法無形的改變了曹孟德身邊的人,曹孟德抬高手下的同時抬高了自己。讓手下覺得自己非常重要,同時自己的主公曹孟德更重要!
  • 曹操:一首《短歌行》,盡顯求賢若渴,梟雄本性
    話說在曹操平定了北方之後,非常的高興。那一天晚上月亮格外的亮,曹操在大江上與他的將士們飲酒作樂,喝到高興處,曹操便作了這首著名的詩《短歌行》。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時可掇?
  • 遠見卓識曹孟德——霸道總裁,C位出道
    董卓成為了把持朝政的大魔王,他當時是想拉攏曹孟德的,董卓讓曹孟德擔任驍騎校尉。但曹孟德覺得董卓這個人心術不正,不認同董卓,也不認同董卓正在做的事。拍案而起曹孟德,真心實意匡扶漢室?當時的司徒王允以自己過生日的名義,把大家召集過來,和大家做了一場可笑的弔孝似的演出。
  • 古詩詞鑑賞 | 短歌行
    《短歌行》是漢樂府的舊題,屬於《相和歌辭·平調曲》。這就是說它本來是一個樂曲的名稱。最初的古辭已經失傳。樂府裡收集的同名有24首,最早的是曹操的這首。這種樂曲怎麼唱法,現在當然是不知道了。但樂府《相和歌·平調曲》中除了《短歌行》還有《長歌行》,唐代吳兢《樂府古題要解》引證古詩「長歌正激烈」,魏文帝曹丕《燕歌行》「短歌微吟不能長」和晉代傅玄《豔歌行》「咄來長歌續短歌」等句,認為「長歌」、「短歌」是指「歌聲有長短」。現在也就只能根據這一點點材料來理解《短歌行》的音樂特點。《短歌行》這個樂曲,原來當然也有相應的歌辭,就是「樂府古辭」,但這古辭已經失傳了。
  • 何謂三曹普渡
    何謂三曹普渡:大道普渡性靈之範圍極廣,上可以渡天上河漢星鬥,氣天諸仙,中可以渡人間芸芸眾生,下可以渡地府幽冥鬼魂,此之謂三曹普渡。一、上渡河漢星鬥: 此時正應三期末劫,三佛治世,故有三曹普渡之事。
  • 波斯短歌行譯序 | 鍾錦
    波斯短歌行譯序
  • 《三國群英傳8》曹操名將技能攻略 短歌行效果一覽
    導 讀 《三國群英傳8》中曹操的名將技能短歌行是非常好用的,使用之後可以在15秒內使我方全體進入無敵狀態,並提升武將100點武力和智力以及40%爆擊率爆擊傷害
  • 慷慨激昂闡述「鐵軍」精神
    慷慨激昂闡述「鐵軍」精神「重實幹、勇擔當、謀裂變」主題演講比賽決賽進行3月22日晚,我縣「重實幹、勇擔當、謀裂變」主題演講比賽決賽在縣行政中心第二報告廳隆重舉行,來自全縣各單位的20名選手精彩亮相,用慷慨激昂的演說表達追逐理想、幹事創業的飽滿激情。
  • 三曹二陸兩司馬都是誰 古代文學家並稱整理
    三曹指漢魏間曹操與其子曹丕、曹植。他們因政治上的地位和文學上的成就,對當時的文壇很有影響,故後人稱為三曹。三曹的詩繼承了《詩經》、楚辭和漢樂府民歌的傳統,氣魄宏偉,慷慨悲壯,特別是曹操文字清峻通脫,語言直抒胸臆。
  • 前半生曹阿瞞荒唐,後半生曹孟德天下.
    從這一年開始,命運的齒輪開始轉動,阿瞞成長為了曹孟德,嬉笑怒罵,劍指天下。 十二月,曹孟德在陳留拉到了第一筆贊助,用這筆初始資金招到了五千兵馬,成為了「首倡義兵」之人。 有志青年曹孟德原本只想到海內知名公司做個管理層,眼下這種情況,他明顯無法如願,便轉化思路,開始自己創業單幹。 在創業的道路上,孟德充分將自己年少時的「鬼點子多」轉化為了創新求變、深謀遠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