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告】鐘馬田 以弗所書解經講道 卷一 潘秋松:譯序

2021-02-08 粵光光


譯序


翻譯這本書花費了將近整整一年的功夫。前面四分之三在今年年初即已譯畢,但剩下的四分之一卻延宕七個月。今年二月,正式接下美國活泉出版社編務,以已經譯妥之書的出版為優先,尤其是擔任「活泉新約希臘文解經」執行編輯,該套書更是本社排在第一優先出版順序的,而今年是該俯伏敬拜,與主交通。這是一段極甜美的時光。這一年來也有機會應邀在各處帶領查考以弗所書,有部分是套書出版關鍵年,有幾卷陸續出版,每卷都得經我仔細審校達三次以上,餘下幾卷(筆者皆有編譯任務)也將在今年完稿,所以這本書就這樣耽擱至今。


譯了二十幾本書,卻從來沒有過像翻譯此書時的感受。尤其是在前面幾個月,每一天最期盼的就是打開這本書,邊讀邊譯,翻譯過程中經常受到書中資訊感動,不得不將筆放下,在主前得助於此書。


讀任何一本書,除了可得著幫助之外,也一定會有和作者持不同看法之處,筆者對這一本書亦然。尤其是作者對於「聖靈的印記」的見解,筆者實難接受。但這不妨礙我們領受書中的資訊。魏斯比(Warren Wiersbe)論到鐘馬田的《傳道人與講道》(Preaching and Preachers)一書時說:


「有些人可能不喜歡他講聖靈的能力時,用『靈洗』這個名詞,或者他把聖靈的『充滿』與聖靈的『恩膏』混為一談。但他的書既如此有價值,我不會因此小節而因噎廢食;但我應在此提起,或許這只是神學字義的區別吧!……或許有很多人讀他的書時,不同意他的看法,因此就把此書擱置不讀;我們一般人往往只閱讀與我們持同樣看法和立場的書,其實我們彼此雖不一致,但並非彼此為敵。所以我建議同工們至少閱讀他的書兩次,第一次反對他的看法,第二次肯虛心從他的書中得益處!這本書能平衡我們的思考,甦醒我們的良知,挑旺我們的心,擴大我們的異象,操練我們屬靈的能力,傳道人有了這些,夫複何求!」


我想這段話也適用於鐘馬田所有的書。


附帶一提的是:有讀者向我們反映到,「鐘馬田」(Dr.Martin Lloyd-Jones)一名譯法並不正確,並建議將之譯作「駱忠思」。我們承認這樣的譯法才是較為正確的,但是由於港臺兩地幾家基督教出版社都採用「鐘馬田」譯法,我們不願再添一新譯名,以免各譯各的,使讀者徒生困惑。以往許多外國人名一經翻譯,就變成許多不同的中文名字,這是筆者以往讀書時、乃至從事文字工作後,都盼望能儘量避免的。因此我們仍然「將錯就錯」,但仍藉此機會向該讀者略申謝忱。讀者對於敝社所出諸書若有其它意見,非常歡迎與我們聯絡。


最後,不能不向我的妻子和兩個孩子致歉。從事文字工作後,不像從前一樣花許多時間陪伴他們。也感謝高雄市基督徒之家的弟兄姊妹,他們容許自己的牧者「不務正業」,又教書、又廣播、又編輯、又翻譯,在牧養工作上有諸多的虧欠,雖屢次請辭,他們卻一再挽留,並表示支持之意。盼望群羊的大牧人我主耶穌基督,親自作他們的牧者,使他們一無缺乏。


 

譯者潘秋松

一九九五年閏八月臺灣.高雄

 


相關焦點

  • 波斯短歌行譯序 | 鍾錦
    波斯短歌行譯序
  • 書評:舊約先知書概論
    1992任三一福音神學院舊約和閃語教授並博士班主任。在改革宗神學院教舊約14年兼舊約系主任8年,亦執教日內瓦學院、威斯康辛大學、西敏神學院,改革宗教會講道廿多年;著釋經系列《詩篇註釋》,《救贖進程》 在學術書刊發專文;主編《舊約神學與解經學辭典》五冊。
  • 中文佛教工具書簡介
    每條法數註明出處,並簡釋其義,書前冠「大明三藏法數總目錄」三卷。 2.法相辭典/ 朱芾煌編纂. --臺 1版. --臺北市: 臺灣商務印書館 , 1972  據1939年商務印書館初版本影印。以唐‧玄奘所譯經論70餘種、遺書 1,200餘卷為範圍,取其釋經必需之重要名句,顯而易解者集為辭典,按中文筆畫順序編排,書前冠筆畫索引。
  • 書類 | 《尚書正義》二十卷
    朱彝尊《經義考》攻其注《書序》「東海駒驪、扶餘馯貊之屬」一條,謂駒驪王朱蒙至漢元帝建昭二年始建國,安國武帝時人,亦不及見。若璩則攻其注《泰誓》「雖有周親,不如仁人」與所注《論語》相反。又安國《傳》有《湯誓》,而注《論語》「予小子履」一節乃以為《墨子》所引《湯誓》之文。案:安國《論語》注今佚,此條乃何晏《集解》所引。皆證佐分明,更無疑義。至若璩謂定從孔《傳》,以孔穎達之故,則不盡然。
  • 尾崎康:《資治通鑑》的宋元刊本(喬秀巖譯)
    馮《序》云:史炤曾祖史清卿,為「嘉祐、治平間眉州三卿」之一,「為搢紳所宗,東坡兄弟以鄉先生事之」;史炤「溫恭誠信」,「年幾七十,好學之志不衰」。有關史炤之傳記資料頗少,《宋元學案補遺》卷九十九「東坡師承」,將史炤提升輩分為史清卿子。案《宋蔡忠惠文集》(蔡襄,一〇一二〜六七)卷二十七 有《送史炤赴邠州幕序》,或因此視史炤與蔡襄同時。
  • 武秀成:《漢書·藝文志》總序獻疑(上)
    但此序也留下了幾個疑點:一是《七略》所定「六略」之名,其一是「數術略」還是「術數略」;二是「今刪其要,以備篇籍」之「刪」字到底如何解釋。這兩個問題,都集中在《漢志》總序的末尾,原文如下:歆於是總群書而奏其《七略》,故有《輯略》,有《六藝略》,有《諸子略》,有《詩賦略》,有《兵書略》,有《術數略》,有《方技略》。今刪其要,以備篇籍。
  • 如何使用聖經背景註釋書(一)
    一段經文上下文的重要性,僅次於如何將其應用在我們自己的靈命與生活中;換言之,我們讀每一卷書的時候,都要了解,它是如何在聖靈的默示之下寫成的。這本註釋本身只是工具,讓讀者更容易得到新約的背景資料,而不是要完成整個解經步驟。我自己在講道和教導的時候,對經文上下文的看重超過文化。可是讀者只要認真研究聖經本身,就能確定上下文。
  • 丘慧瑩:「擬寶卷」的敘事模式初探——以《繪圖珍珠塔寶卷》為例
    澤田瑞穗《增補寶卷の研究》(國書刊行會,1975年,日文版),車錫倫、佟金銘譯,《中國寶卷研究論集》附録《寶卷的系統和變遷》,學海出版社,1997,第263~274頁。[3]李世瑜在《民間秘密宗教與寶卷》一文中重申寶卷産生於明正德時期的結論,指出正德初年羅清《五部經》中「那些寶卷字樣純是作者稱頌那些經卷的用語,與後來的寶卷完全是兩種概念」,並對寶卷做出定義。
  • 陳鴻森 | 唐玄宗〈孝經序〉「舉六家之異同」釋疑 ――唐宋官修註疏之一側面
    陸澄認為《孝經鄭注》用辭,與康成其他經注不類,疑其書非鄭玄所著。《南齊書》卷三十九陸澄本傳,載澄〈與王儉書〉,中云:世有一《孝經》,題為鄭玄《注》,觀其用辭,不與注書相類。案玄自序所注眾書,亦無《孝經》。[16]時陸澄領國子博士,王儉為尚書令。陸澄寓書王儉,謂《孝經鄭注》非康成之書,不當立學。王儉未從,答書云:「鄭《注》虛實,前代不嫌,意謂可安,仍舊立置。」
  • 義淨資料|《義淨著述輯要》序
    但從久視元年(七〇〇)起,他便建立起自己的譯經場,開始獨立譯經,成為繼玄奘之後第二位能夠獨立主持譯經場的漢族譯經家。    義淨在洛陽、長安兩地譯經傳教,直到七一三年去世。他一生翻譯了大量佛經,並撰寫出五部重要著作。關於義淨所譯佛經的數量,據《開元釋教録》卷九記載,他共譯出佛經五十六部二百三十卷。
  • 十三經索引序(一)
    是為之序。  十三經作為我們民族最古老、最完整、最可靠、也是最重要的文獻,在中國文化、中國歷史和每個中國人精神世界中所佔的地位,是無法替代、不容爭議的。其維繫和發展多民族團結進步的潛在能量,更不可忽視或抹殺。  《十三經》,即十三部經書的結集。
  • 詩類 |《詩序》二卷
    以首句即為孔子所題者,王得臣也。以為毛《傳》初行尙未有《序》,其後門人互相傳授,各記其師說者,曹粹中也。以為村野妄人所作,昌言排擊而不顧者,則倡之者鄭樵、王質,和之者朱子也。然樵所作《詩辨妄》一岀,周孚即作《非鄭樵詩辨妄》一卷,摘其四十二事攻之。質所作《詩總聞》,亦不甚行於世。朱子同時如呂祖謙、陳傅良、葉適皆以同志之交,各持異議。黃震篤信朱學,而所作《曰鈔》,亦申《序》說。
  • 內藤湖南等《中國訪書記》(錢婉約/譯)出版
    曾十餘次訪華,著有《內藤湖南全集》十四卷。島田翰,日本東京都人,自小受漢學薰染,浸潤於萬卷漢籍、珍貴善本中,有「天才」「神童」之譽。曾數次到中國江南地區,結交藏書名家,閱覽古籍善本。所著《古文舊書考》,在中國享有盛譽。田中慶太郎,日本京都府人。曾在中國遊歷、購書。
  • 肥田路美《雲翔瑞像:初唐佛教美術研究》(顏娟英等/譯)出版
    目錄導讀/顏娟英中文版序圖表目次緒論 初唐佛教美術的議題一、中國佛教美術的雙重性質二、美術史的唐代四期以及初唐的時代第一部 初唐佛教美術與印度序 章第一章 玄奘請回的七尊釋迦像前言一、請來目錄的記載二、七尊佛像的主題與像容三、記載順序與釋迦八相四、在中國受到重視的佛蹟地及其意義五、玄奘請回像的公開第二章 西安出土磚佛的情況與意義前言一、「印度佛像」銘磚佛的圖樣二、聖語藏所藏唐經與磚佛的製作狀況三、「印度佛像」的意義四、「大唐善業
  • 【中和十年】書裡書外的人和事
    當時我想著自己科班出身,讀書期間也編過幾部書稿,這本書又是大家所著,還出了簡體版,不會太難。沒成想,初審稿交上去, 覆審呂愛軍老師看後退編:原書是課堂講稿整理而成,內容多有重複,敘述口語化,可有處理?港澳與內地的歷史教科書不同,能否請作者寫繁體版序言?
  • 牛軍凱:越南古地理書「天南四至路圖」研究
    卷一自升龍至佔城國城:一陸路館舍橋渡序次,一水路江河涇港序次,一海道門流淺深序次。卷二自京畿至欽州念州:一陸路橋渡館舍序次,一水道江河溪港序次,一海道山石浮沉序次。卷三自奉天至廣西雲南,一水道江河深淺序次,一陸路山溪原濕序次。卷四自京城至北關門,一陸路橋渡驛舍序次,一水道江河溪港序次。       越南漢喃院藏《天南四至路圖書引》,編號A588,只有文字,無圖。
  • 馬怡:扁書試探
    初師賓認為,扁書是「題署門庭的匾額或較大的木板、木牌」,「戍所亭隧所備露布用具」;初師賓:《漢邊塞守禦器備考略》,《漢簡研究文集》,甘肅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215頁。李均明認為,「扁書即寫在版匾上的文書,由其載體材料而得名」;李均明:《簡牘文書學》,廣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第22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