叫我怎能不歌唱 ——西藏民主改革走筆

2020-12-14 荊楚網

來源:共青團中央統戰部

《新時代·新西藏·新青年》專欄按語

今年是西藏自治區成立55周年。55年來,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經過全國人民大力支援、無私奉獻和西藏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艱苦奮鬥,西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在這一波瀾壯闊的歷史進程中,一代又一代青年紮根邊疆、建設家鄉,用青春和熱血書寫了壯麗篇章。進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親切關懷下,西藏各族青年聽從黨的號召、響應時代召喚,積極投身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以實際行動為西藏長足發展和長治久安貢獻了青春力量。從今天起,我們開設「新時代·新西藏·新青年」專欄,集中展示西藏青年昂揚向上、拼搏進取的時代風貌,唱響雪域高原上的青春之歌!

初夏的日喀則市江孜縣,雲飄藍天,樹掩阡陌,一派寧靜祥和。位於縣城西南面約4公裡的江熱鄉班覺倫布村,村民們有的在田間地頭辛勤勞作,有的在溪水邊悠閒的過著林卡。

而在200公裡開外的山南市克松社區,漫步於社區林蔭路上的「95後」青年希若江村,正在和奶奶洛桑曲珍、爺爺洛桑曲旦講述著自己學習火車駕駛技術時的有趣故事。

班覺倫布村、克松社區,這是兩個曾在新舊西藏歷史上發生過重要事件的地方。它們,一個見證過萬惡的舊西藏社會制度,一個開啟了西藏美好的新社會。

1

舊章:封建農奴制度暗無天日

班覺倫布村,61年前(從1959年西藏民主改革開始算起)這裡曾是舊西藏有名的大貴族——帕拉家族的祖業莊園所在地。在舊西藏眾多的貴族中,帕拉家族是僅次於達賴喇嘛家庭構成的「亞奚家族」,是西藏貴族中的五大「第本」家族。在帕拉家族300多年的興衰歷史中,曾先後有5人出任西藏地方政府的要職。

在經濟上,帕拉家族擁有大量的莊園和農奴。曾經有學者考證:「鼎盛時期的帕拉家族,除了擁有拉薩、曲水、山南等地的莊園和國外的大量財產外,僅在年楚河兩岸江孜縣、白朗縣境內,就擁有37座莊園,12座牧場,計土地三萬餘畝,牛羊一萬兩千多頭,役使著農奴三千餘人。」

帕拉莊園只是帕拉家族當年37座莊園中的主莊園。這座別墅主體樓高三層,臥室裡的金銀玉器琳琅滿目,遺留下來的名貴食品、進口酒飲、精美餐具、珍貴裘皮服飾等應有盡有,生動再現了帕拉家族當年極盡奢華的生活情景。

LV皮包、歐米茄手錶、萬寶龍鋼筆……看到這些,你或許以為是奢侈品展覽,其實不然,這僅僅是帕拉家族的日常生活用品。

肥沃豐饒的土地只是供養農奴主們窮奢極欲的本錢,養尊處優的背後卻是奴隸們流淌著的血和淚。

在帕拉莊園的正南面曾經是一處奴隸院。佔地僅僅150平米的空間內卻住著14戶60多名奴隸,最大的房間不到15平方米,最小的僅有4平方米。

「犯錯的農奴,輕則被農奴主用木柄捆兩片生牛皮製成的刑具打耳光,一般打20-30下,或用皮鞭打屁股,一打就是100鞭。犯罪重的農奴除挨揍外,還會被農奴主關進地下倉庫或柴火房,偷竊一類大罪則用木枷、鐵鏈鎖住全身。」回憶起封建農奴主的嚴刑酷法,上了年紀的班覺倫布村村民今天依然不寒而慄。

當年,班覺倫布村一帶流行著一首民歌,生動地反映了帕拉莊園農奴渴望解放的心聲:

「地獄,殘酷的地獄,

都說看不見它!

帕拉的黑暗深宅,

難道不是地獄嗎?

整天地受奴役,

沒有偷過懶,

到了晚上月亮出來時,

請讓我們停止勞動吧!」

西藏的封建農奴制,只是極少數封建農奴主的天堂,而對佔人口總數95%的西藏各階層勞動人民來說,卻是人間煉獄。

這個黑暗、腐朽、反動的社會制度,是該到了壽終正寢的時候。社會要前進,農奴要翻身,這是任何人都無法阻擋的必然趨勢!

2

新曲:共產黨來了苦變甜

「驅散烏雲見太陽,

革命道路多寬廣。

毛主席呀紅太陽,

救星就是共產黨,

翻身農奴把歌唱!」

共產黨來了,壓迫西藏人民的農奴主被趕跑了,農奴翻身做了主人。

克松社區,位於山南市乃東區昌珠鎮,1959年最先翻開了西藏民主改革的第一章。因此,克松社區常被人們稱為「西藏民主改革第一村」。

60多年(從1959年西藏民主改革開始算起)過去了,克松社區早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昔日低矮的土坯房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高大寬敞的藏式小院。隨著經濟社會發展,村民的生活水平越來越高、幸福感越來越強,家裡的陳設越來越先進,臉上洋溢的笑容也越來越燦爛。

走進希若江村家,寬敞的院子,二層小樓,讓人有進入「別墅」的感覺。「這是黨和政府幫我們建的安居房,自己出一部分,國家補貼一部分,房子就建起來了,一點都不吃力。」希若江村的爺爺洛桑曲旦今年80多歲,雖已是耄耋之年,但老人口齒清晰,回憶起往事,腦子一點都不亂,他說:「克松村變了,過去那個破破爛爛的克松村已經成為歷史了。」

隨著山南市推動城鎮化水平不斷提高,2017年,克松村撤村設居。但當地人,特別是上了年紀的人,依然習慣稱克松社區為「克松村」。

61年(從1959年西藏民主改革開始算起)過去了,帕拉莊園也早已成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對外開放。江孜縣在延續傳統「紅色旅遊」的思路上,把旅遊資源向外延伸,著重打造「鄉村民俗旅遊」,形成了「紅色+民俗」的旅遊模式。當地政府利用帕拉莊園的旅遊人氣,帶動鄉村民俗旅遊,充分展示傳統的藏族農耕文化和生活習俗,昔日農奴的後人們也吃上了「旅遊飯」。

進入新時代後,班覺倫布村村民不再滿足於傳統農牧產業帶來的收益,轉而開始向手工業、養殖業、溫室育苗、藏紅花種植等多種經營方面發展。村裡早已實現通自來水、通路、通廣播電視,冰箱、電視、打酥油茶機、暖氣爐等現代家電戶戶都有,文化活動室、圖書室、健身中心極大地豐富了村民的精神生活,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空前提升。

在帕拉莊園和克松村,天還是那片天,地還是那片地,所不同的是社會制度變了、人們的生存質量和生活風貌變了。

這裡,只是西藏無數個鄉村在60多年(從1959年西藏民主改革開始算起)裡走過的共同道路,所發生的共同變化:一個數百年生活在極其野蠻落後制度下的人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站起來,用自己的雙手,打碎了束縛人性發展的枷鎖,創造了屬於自己的全新生活。

在這個新時代,領主的兒子不再是領主,差巴的後人更不再是差巴。

3

高歌:我們是新時代的「追夢人」

2014年,克松村小夥希若江村考取西藏職業技術學院計算機應用與管理專業,走出山南到拉薩求學。3年的學習時光一眨眼就結束了,正當他為找工作發愁時,青藏鐵路招火車司機的消息傳到了希若江村的耳朵裡。

通過層層考核,希若江村幸運地被青藏鐵路公司選中,送到青藏鐵路格爾木機務段培訓。

圖1 即將上崗的希若江村

爺爺洛桑曲旦對孫子希若江村成為青藏鐵路火車司機很是高興。他說:「他是克松村走出去的第一個火車司機,為家裡爭了光,為村裡爭了光,大家都很高興。」

圖2 希若江村(右一)和爺爺奶奶講述學習火車駕駛技術的故事

初到格爾木,看著自己朝思暮想的火車頭,希若江村露出了燦爛的笑容。他說:「原本以為大學畢業後,會和其他人一樣考公務員或是找一家企業上班。沒想到能當火車司機,開著火車奔馳在青藏鐵路線上,真是太出乎意料了。」

在感謝幸運之神眷顧自己的同時,希若江村更為自己堅持追求人生夢想而欣喜。他說:「要是沒有這些年堅持努力學習,積極要求進步,幸運之神也不會眷顧我。」

學習火車駕駛技術,比希若江村想像中難,有好幾次,他都因害怕考試通不過被公司辭退而失眠。「好在,我堅持下來了。」希若江村說。

學習的緊張情緒,很快被父母的親情「化解」了。希若江村忘不了,正當自己產生學習畏難情緒時,父母坐著火車來看他了。喝著母親尼瑪卓嘎親手釀的青稞酒,吃著西藏特有的「卡賽」,希若江村仿佛回到了少年時代。他想:那時讀書不是也很辛苦嗎?那時都挺過來了,現在也一樣。

「沒事,好好學,要相信自己,你一定行的。」聽著父親達瓦的鼓勵,希若江村笑了,笑得像個小孩。

希若江村的父親,是一位旅遊車駕駛員,很早,就在外跑客運,撐起了養家的重任。「我開客車,兒子開火車,我們家算是『交通家庭』了。」達瓦說,「西藏的交通發展得怎麼樣,從我們家的情況就能看到。」

長時間在外面跑客運,達瓦了解了很多人、很多事,開闊了眼界,增強了增收致富的信心。空閒時,他喜歡把自己遇到的、看到的、聽到的故事講給希若江村聽,鼓勵他好好學習,做一個有夢想、追逐夢想的人。

小時候,希若江村曾經為父親的「嘮叨」不解,心想:「他怎麼有那麼多話哦,聽得我耳朵都出繭子了。」長大一些,特別是現在,希若江村特別感謝小時候父親能給他講那麼多有趣的事。「沒有父母、老師的教導,我不可能成為今天的我。」希若江村說。

能夠成為一名火車司機,希若江村感到很光榮。因為,在他看來,克松社區每一個人都有責任和義務為克松社區增光。「克松社區作為西藏民主改革第一村,是有光榮歷史的,過去有,現在人們還在不斷創造。我們相信,通過大家的努力,克松社區、西藏的明天一定會更加美好。」

圖3 希若江村(左一)和爺爺奶奶在克松社區散步

是啊,民主改革,讓西藏人民掌握了自己的命運,煥發出前所未有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創造出一個又一個人間奇蹟。

新西藏的廣闊舞臺,為每位夢想者提供了蓬勃生長的空間!在新時代西藏的藍天下,我們相信越來越多的希若江村們會引吭高歌、開啟逐夢之旅!

編  輯丨陳 葵(中建鐵投集團團委)

校  對丨高 樂

校  審丨杜曉晴、葛 穎、吳 笛

值班編委丨呂通義

相關焦點

  • 新時代·新西藏·新青年:叫我怎能不歌唱——西藏民主改革走筆
    毛主席呀紅太陽,救星就是共產黨,翻身農奴把歌唱!」共產黨來了,壓迫西藏人民的農奴主被趕跑了,農奴翻身做了主人。克松社區,位於山南市乃東區昌珠鎮,1959年最先翻開了西藏民主改革的篇章。因此,克松社區常被人們稱為「西藏民主改革第一村」。60多年過去了,克松社區早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昔日低矮的土坯房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高大寬敞的藏式小院。隨著經濟社會發展,村民的生活水平越來越高、幸福感越來越強,家裡的陳設越來越先進,臉上洋溢的笑容也越來越燦爛。
  • 偉大的跨越:西藏民主改革60年
    六十年前的民主改革,對西藏地方和西藏各族人民而言,是一次新生,意義非同尋常。六十年換了人間。民主改革是西藏歷史上最偉大最深刻的社會變革。西藏從此廢除了黑暗的封建農奴制,建立起全新的社會制度,人民實現了翻身解放,成為國家和社會的主人,各項權利得到充分保障。六十年創造美好。民主改革為西藏開闢了光明的發展前景。
  • 傳統農田變成「活資產」——土地流轉為西藏民主改革第一村添活力
    新華社拉薩2月9日電 題:傳統農田變成「活資產」——土地流轉為西藏民主改革第一村添活力
  • 1959年3月28日,周恩來總理籤署命令,宣布解散西藏地方政府
    太陽啊霞光萬丈雄鷹啊展翅飛翔高原春光無限好叫我怎能不歌唱該片介紹了西藏在1951年和平解放以後,西藏的歷史跨越了幾個世紀,「世界屋脊」上換了人間。1959年實行的西藏民主改革,讓舊西藏佔人口95%以上的農奴和奴隸當家作了主人。《翻身農奴把歌唱》中句句飽含著翻身農奴的深情,表達著翻身農奴的心聲,半個多世紀裡,深受廣大群眾喜愛,久唱不衰。
  • 西藏「波央」傳承人央宗:「為家鄉歌唱,我無怨無悔」
    央宗是西藏林芝市波密縣多吉鄉人,是西藏自治區級非遺項目——「波央」的傳承人。在西藏林芝市波密縣多吉鄉,央宗在練習「波央」(10月13日攝)。新華社記者 詹彥 攝「波央」是波密的民歌,是唱而不舞的歌,反映當地群眾的生產生活和民俗風情,讚揚勞動者的智慧和勤勞勇敢的精神。
  • ​農奴家庭史與西藏平叛秘事
    這個家庭天翻地覆的變化,起始於60年前開始的西藏民主改革。而與之緊密相關的,是1959年3月開始的西藏平叛。「我真有了土地啦,毛主席萬歲!」1959年7月17日,西藏自治區籌備委員會通過《關於進行民主改革的決議》,西藏全區掀起了一場轟轟烈烈的群眾性民主改革運動,一舉摧毀了封建農奴制度,實現了百萬農奴和奴隸夢寐以求的當家作主的權利。毛澤東非常關心西藏民主改革政策如何確定,曾特地致信中央統戰部副部長、國家民委副主任汪鋒,索要有關藏區人口、面積、寺廟、喇嘛人數等方面的材料。
  • 舊照裡的西藏農奴生活!觸目驚心
    在舊西藏,安多縣農奴推託被部落頭人砍去一隻腳(圖片由新舊西藏對比宣傳教育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提供)。西藏民主改革前,農奴阿男一家7口人住在貴族的馬棚裡,每年以服烏拉差抵租(圖片由新舊西藏對比宣傳教育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提供)。
  • 色珠代表:我與西藏共成長
    色珠,全國人大代表、西藏自治區畜牧獸醫研究所副所長,榮膺全國勞動模範、巾幗建功標兵,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1958年3月,我出生在當雄縣公堂鄉拉根村,一個傳統的牧區。我們家3代都是獸醫,在當地很有名氣。」色珠回憶說,當初8個子女的牧民家庭過得很艱難。色珠很小就和父親一起上山放牛、牧羊、拾牛糞。
  • 「這是西藏歷史上具有裡程碑意義的大事!」
    60多年前,我們黨在西藏領導的民主改革,順應了社會發展規律,順應了西藏各族人民的意願,深刻改變了西藏發展的歷史進程。60多年來,在黨的領導下,西藏各項事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輝煌成就,正昂首闊步邁入全面小康的新時代。——從封建農奴制邁入社會主義康莊大道。
  • 中國共產黨領導西藏各族人民走上當家作主之路
    這場波瀾壯闊的民主改革,徹底摧毀了政教合一的封建農奴制度,百萬農奴和奴隸成為國家、社會和自己命運的主人,開闢了西藏歷史上從未有過的人民當家作主的嶄新時代。   舊西藏政教合一的政權組織形式是神權政治的典型代表,嚴重阻礙了社會發展進步。在舊西藏通行數百年的《十三法典》和《十六法典》,將人分成三等九級,明確規定人們在法律上的地位不平等。在等級森嚴的制度下,達賴是舊西藏地方政府的最高首領,上層僧侶集團掌握著西藏地方政權的核心權力,世俗政權和宗教神權相互勾結、相互利用,共同構成僧俗一體的聯合專制體系。
  • 我不是串串狗,我叫西藏獵犬!#動物檔案館#
    相傳西藏獵犬早在19世紀末已經來到歐洲。有記錄說,1895年有一英國海軍從印度將一條西藏獵犬海運到英國,這條名叫"Ching"的狗活到1908年,是一條閃亮紅色毛髮和特殊鬃毛的小狗。1905年英國軍人Frank Wormald 將一條西藏獵犬直接從西藏帶到英國,活到18歲,這條被命名為"拉薩"的 西藏獵犬至今保留有一張畫。
  • 西藏之旅四:舊西藏農奴酷刑
    在舊西藏農奴是悲慘的,子子孫孫都跳不出世代受剝削的輪迴,就算是和農奴主生的孩子也是一樣 和流浪狗搶食的小農奴 囚犯戴上腳鐐沿街乞討食物1959年以前,拉薩市政府負責的監獄不負責被關押囚犯的食物,他們把囚犯用手銬腳鐐銬起來,讓囚犯自己上街乞討,乞討不到食物的囚犯只能活活餓死。"差巴"兄妹為農奴主日夜勞動 不敢違命
  • 和平解放為西藏帶來無限生機與活力
    這一天,中央人民政府和原西藏地方政府在北京籤訂了「關於和平解放西藏辦法的協議」(簡稱「十七條協議」),宣告西藏和平解放。西藏和平解放,徹底驅逐了帝國主義在西藏的勢力,捍衛了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沉重打擊了各種分裂勢力,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為變革西藏極其落後、野蠻、腐朽的政教合一的封建農奴制度創造了條件,開闢了百萬農奴翻身解放的道路,開啟了西藏繁榮進步的光明前程。
  • 一生一次,一次一生的西藏,叫我如何不想你? |索朗嘉措
    很多人都說此生一定要去次西藏可問為什麼西藏非去不可卻又說不出緣由有的人為了美景出發
  • 我縣舉行「3.28」西藏百萬農奴解放紀念日系列活動
    為隆重慶祝西藏百萬農奴解放59周年和紀念「3.28」西藏百萬農奴解放紀念日設立9周年, 深入宣傳好西藏百萬農奴解放的偉大歷史意義,深入宣傳西藏民主改革以來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輝煌成就。3月28日,全縣各鄉(鎮)、各駐村點、各學校及縣城內,開展了形式多樣、內容豐富、主題鮮明的慶祝百萬農奴解放紀念日系列活動。
  • 上世紀60年代初期,西藏地區為何發生大規模叛亂
    同時,也不得不承認,西藏地區叛亂的發生,的確有其獨特的原因:▲被逮捕的美國間諜一是外國勢力的影響,尤其是美國的介入。西藏地區與英國殖民地印度僅有一山之隔,殖民者從清末開始就在其上層中培養了一批親西方的代理人。近百年以來,這些人幻想讓西藏完全「獨立」起來,配合帝國主義在西藏施行種種陰謀詭計,以脫離中央政府的管理。
  • ...第4季)丨最好不相見,便可不相戀 ——讀劉萱《西藏三章》 - 呂進
    好不相見,便可不相戀 ——讀劉萱《西藏三章》呂進一一部嶄新的詩集擺在我的書桌上:藍色的封面,內文也是藍色。她的詩,真是「不擇地而自出」了。詩章絕不止於西藏風俗的呈現,這是詩人劉萱發現的西藏。劉萱說:「初來西藏的人只能觸摸到她的皮膚,只有真正深入西藏的人才能觸摸到她的溫度。」我想起上個世紀的八十年代。第三屆全國優秀新詩(詩集)獎評委會在北京的北緯飯店舉行,艾青是評委會主任。我特別為一位我當時並不認識的叫吉狄馬加的彝族新人的詩集《初戀的歌》發言。
  • 美國無權對西藏人權評頭論足——中國西藏文化保護與發展協會就...
    當地時間12月27日,美國總統川普籤署「2021財年綜合撥款法案及新冠肺炎疫情紓困法案」,法案中包含諸多涉華消極內容,對西藏人權狀況進行歪曲抹黑和無端指責,作為代表著海內外從事和熱心於西藏傳統文化保護與發展事業人士的非政府組織,中國西藏文化保護與發展協會對美國的這一做法表示絕不接受、堅決反對!今年是西藏和平解放69周年。69年來,西藏的人權事業大踏步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