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安:革命英烈鄭代鞏的故事

2020-12-14 貴州網

正安:革命英烈鄭代鞏的故事

發布時間:2020-04-14 17:55:00      來源:貴州網

  紅色沃土大城茶園塘,孕育一代英烈鄭代鞏。春中時節,筆者來到正安縣楊興鎮大城村「全國革命遺址——「茶園塘鄭代鞏故居」,專程採訪了一代英烈鄭代鞏的革命事跡,學習了鄭代鞏舍家救國的優秀品質。

  我為什麼要到「全國革命遺址——「茶園塘鄭代鞏故居」去體驗生活呢?讓大家聽一聽青年健將鄭代鞏放棄高官家庭、丟下拜堂成親的妻子鄒氏積極投身革命鮮為人知的三個動人故事吧!

  放棄高官家庭及妻子跟黨幹革命

  據鄭氏族中76歲的大城村野春園村民組村民鄭德春介紹(後記者根據檔案資料進行了歸納):鄭代鞏,小名玉壽,1915年8月出生於今楊興鄉大城村茶園塘一個遠近聞名的富裕家庭。其祖父鄭作卿系晚清知縣,後回家利用鄭家祠堂辦私塾,其孫鄭代鞏跟著他讀一段私塾。父親鄭先辛,字紹臣,1917年畢業於貴陽政法學堂,曾先後任四川省敘永縣縣長、貴州省安順縣縣長、貴陽縣縣長、貴州省財政廳廳長。生長於這樣的家庭,鄭代鞏從小就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和私塾啟蒙,因此在他11歲時被父親派人接到身邊,先在安順讀小學,1929年因父調任貴陽就讀於貴陽縣縣立中學。在安順讀小學以前,鄭代鞏跟爺爺鄭作卿一起在離家不到一公裡的鄭家祠堂讀過私塾,隨後,家中老母從桐梓埡張家壩鄒氏民居給他接了一個門當戶對姓鄒的媳婦,雖然鄭代鞏離家參加革命後杳無音信,但鄒氏一直為了鄭代鞏守候到終身,抱養一個親侄兒鄭德忠照顧(鄭代鞏母親墓碑佐證)。

  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抗日救亡運動席捲全國。在進步教師的支持和鼓勵下,鄭代鞏成為貴陽縣縣立中學「抗日學生救國團」的組織領導者,並與徐健生領導的貴陽一中學生聯合,掀起了轟轟烈烈的以抵制日貨為主的抗日救亡運動,最終由於他為了表明鮮明的是非立場,帶領同學砸碎了有他父親股份的「恆星益」百貨商店,因此觸怒了父親,於是將他送到南京,在友人的管護下就讀於南京中學。

  在南京中學就讀高中的兩年時間,是他在政治上迅速成熟的重要時期。他積極參加「自學會」的活動,閱讀了大量的馬列著作和進步書刊,不斷探索真理,尋求救國途徑,並且善於聯繫實際,被譽為「哲學家」、「外交家」,並被選為該校學生會主席。由於他組織的一次次抗日救亡運動在社會各界產生的影響越來越大,引起了國民黨特務的注意,多次對他進行暗中盯梢、監視,終於在一次剛參加完群眾集會回校途中,被國民黨南京憲兵司令部逮捕,關押於南京警備司令部監獄。後經其父多方託人營救,才獲釋出獄,但他並未被國民黨特務的迫害所嚇倒,出獄後繼續投身於抗日救亡的火熱鬥爭。

  面對殺頭危險仍堅定共產主義理想不動搖

  1936年8月,鄭代鞏考入北平大學法商系,很快就加入共青團,不到年底即轉為北平中共秘密黨員,實現了由一個熱血青年向無產階級先鋒隊戰士的重大轉變。之後,鄭代鞏徹底背叛了家庭,並且通過堅持不懈的思想工作使他的父親逐步傾向共產黨,為人民辦好事——修建學校。

  1937年7月7日,震驚中外的「盧溝橋事變」爆發,針對國民黨政府的消極抵抗,共產黨組織流亡學生組成平津流亡同學會,由北平經上海抵達南京宣傳抗日,向南京政府請願。鄭代鞏作為該組織的黨團負責人之一,在同當局的多次交涉中,由於拒不接受當局解散流亡同學會的「三條件」,遂被視為「主要分子」而被南京憲兵司令部逮捕入獄。

  鄭代鞏被捕入獄後不久,其留學日本早稻田的堂兄鄭代恩回國暫居南京,得知他被捕後,立即請時任南京憲兵司令部秘書的留日同學孫佑安等大力營救出獄(鄭代恩的功勞就在於此)。鄭代鞏獲釋出獄之後,按照黨組織安排,與北平大學流亡學生一起轉入西安臨時大學繼續學習,並擔任該校抗敵後援會的主要負責人繼續進行革命鬥爭。

  1938年春,鄭代鞏奉黨組織命令調到武漢,在中共長江局的領導下,具體負責召開全國學聯第二次代表大會的籌備工作。由於國民黨當局始終企圖由三青團來統一領導全國的青年工作,所以指派C.C派分子千方百計阻擾學聯大會的召開,並通令各省市國民黨黨部不準各地派代表到武漢參會。在這種嚴峻的形勢下,經過鄭代鞏等人的努力,由中共領導的全國學聯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按時在武漢成功召開,全國73所大中學校的123名代表參加會議,徹底粉碎了國民黨的政治陰謀。大會以後,鄭代鞏繼續留在武漢,負責全國學聯的日常工作。在他的領導下,全國學聯的影響日益擴大,成為我黨領導下的四大青年團體之一,並得到世界學聯組織的高度肯定和大力支持。

  1938年秋,日寇西進,武漢危急,鄭代鞏奉命輾轉湘、粵、桂、黔、川等地活動,加強了這些地方的學聯與全國學聯的聯繫,其間最值得一提的是在廣西開展活動時,爭取到李宗仁的支持,動員廣西學生軍集體加入了全國學聯。1939年,全國學聯暫停活動,鄭代鞏奉派先在成都後在重慶從事地下工作,任中共南方局青委委員,為《戰時青年》的公開發行人。此期間,他與沈鈞儒、鄒韜奮等著名愛國人士建立了密切聯繫。11月,在重慶的25位國民參政會委員發起組織憲政促進會,鄭代鞏與沈鈞儒、鄒韜奮、章乃器等同被推為籌備委員。

  鄭代鞏在重慶的活動和影響,引起了國民黨特務的注意。1941年「皖南事變」不久,因叛徒告密,他被國民黨特務逮捕,關押於中統特務所轄的川東示範秘密監獄。後經其親屬多方營救,轉到復興關馬家祠「勞動服務營」,編入第五中隊「受訓」。同年5月的一天,他被帶出勞動時,尋機擺脫敵人的監視,逃到八路軍駐渝辦事處,不久就在組織的安排下去了延安,在中央青委工作。1942年,在康生主持的「搶救」運動中,鄭代鞏在遭到康生一夥「無情打擊」的摧殘之下自殺而死,年僅27歲。大城村茶園塘組68歲的鄭德旭如是對記者說。

  正安縣黨史資料這樣寫道:鄭代鞏(1915-1943),男,貴州省正安縣人。1936年8月,在北平由共青團員轉為中共黨員,為北平學聯組織部長、華北學聯主席、全國學聯常委。抗戰時,任全國學聯主席。鄭代鞏的同學和戰友——彭友今、蘇農觀,在題為「一個屈死的革命家──憶鄭代鞏同志」寫道:為了介紹鄭代鞏的革命事跡,1989年《中華英烈》第4期曾刊登了許立群、李庚和我們二人所寫的《懷念鄭代鞏同志》一文。此後,陸續收到老戰友們來信,提供了不少該文尚未寫到的珍貴資料,因將代鞏在重慶前後的情況收集整理,以饗讀者,並用以紀念他的逝世50周年。武漢失守後,重慶成為國民政府的「陪都」,也是中共南方局所在地。1938年11月,全國學聯遷重慶,作為全國學聯主席的鄭代鞏,亦隨之來渝。1939年2月,國民黨反動派秘密頒布了《共產黨問題處置辦法》,隨即對我黨加緊了政治壓迫和軍事進攻,形成一次又一次反共高潮。為避免國統區的進步團體被敵人一網打盡,黨組織決定將鄭代鞏派往到安全區。

  當代正安共產黨人為什麼要學習一代英烈鄭代鞏

  相信大家聽了以上講的故事後,都被鄭代鞏的革命事跡所感動,參加體驗生活的共產黨員們認為,鄭代鞏是正安歷史上最早的中共黨員之一,他的英年早逝,的確令人萬分痛惜。他還很幼小時就從家鄉的大山中走出去,在時代潮流中奮勇搏擊,經受了血雨腥風的百般磨練,迅速成長為我黨領導下的學生運動的傑出領導者,為黨和人民的事業真正做到了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鄭代鞏,他是正安人民的好兒子,是正安人永遠的驕傲,但是,由於康生主持的極「左」的「搶救」運動,不僅讓他含冤而死,並且還對他作了遠離實際的結論,使他蒙冤數十年之久,直到1987年中央組織部(87)幹審字第759號《關於鄭代鞏同志的政治結論》作出後,康生一夥強加給他的不實之詞才被推翻。歷史,終於還了這位英年早逝的優秀共產黨員以應有的公正,還了正安人共產黨員鄭代鞏一身清白。

  然而,在「兩學一做」的今天,正安共產黨人像他學習什麼呢?大家應當要學習鄭代鞏堅定的共產主義信念,公而忘私的共產主義精神,廉潔奉公的共產黨員形象。他當時的家庭環境,錢,父親鄭先辛任貴州省財政廳長,可以說,家中家財萬罐,不差錢;官,他想在國民黨中當過縣級以上的官員,是舉手之勞;想娶一個漂亮的媳婦,想嫁給他的姑娘比比皆是。在這樣一種背景下,鄭代鞏為了追求革命理想,他放棄了高官奉祿。

  早晨,當我們正安共產黨人走進辦公室時,當我們的學生背著書包快樂走進學校讀書時,當我們的村民享受樓上樓下電燈電話時,你一定要想起我們身邊的共產黨人——鄭代鞏的先進事跡,做一名經得起歷史檢驗的共產黨員,做一名合格的少先隊員,做一個有理想、有道德、守紀律的公民,才能對得起我們身邊的革命先烈、共產黨員——鄭代鞏。(正安縣融媒體中心 駱書友)

相關熱詞搜索:正安

相關焦點

  • 【陽曲支前故事】憶革命英烈劉烈誠
    【陽曲支前故事】憶革命英烈劉烈誠 2020-10-20 18: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正安正在申報革命老區縣
    80多年前,中央紅軍長徵時,雖然沒有經過正安,但在這裡卻有一支革命的火種——黔北救國義勇軍,以「打富濟貧」、「抗日救國」為口號,演繹了一段可歌可泣的革命故事。       黔北救國義勇軍的由來       今年76歲的王有生,原來曾任正安縣司法局局長,是正安縣黨史和正安縣誌副主編。
  • 80年前正安,有支救國義勇軍,正申報革命老區縣
    80多年前,中央紅軍長徵時,雖然沒有經過正安,但在這裡卻有一支革命的火種——黔北救國義勇軍,以「打富濟貧」、「抗日救國」為口號,演繹了一段可歌可泣的革命故事。黔北救國義勇軍雕塑牆       黔北救國義勇軍的由來       今年76歲的王有生,原來曾任正安縣司法局局長,是正安縣黨史和正安縣誌副主編。
  • 正安「廁所革命」:農村旱廁、露天廁所、簡易廁所,退出歷史舞臺....
    成百上千人,湧向縣政府旁   2   |這中國最大的SUV來貴陽了   3   |12月1日-8日,正安大面積停電  4   |太厲害了!正安這群美女,捧回了三等獎   5   |正安5個產品,通過國家權威認定!   6   |正安一車主洗車,座墊被換了?   7   |正安90歲老人陳碧青,用竹掃帚打掃公路   8   |正安人注意!
  • 紀錄片《回望美麗——雨花女英烈的故事》開機
    首次集中展現雨花女英烈群體紀錄片《回望美麗——雨花女英烈的故事》開機南報網訊(融媒體記者 王婕妤)  為迎接建黨100周年,進一步用好用活雨花臺豐富的黨史資源,讓雨花英烈精神更加深入人心,昨天,文獻紀錄片《回望美麗——雨花女英烈的故事》項目開機儀式暨劇本研討會在南京出版傳媒集團青春書店
  • 連雲港市革命紀念館「網祭英烈」雲平臺上線運行
    【連網】(記者 張晨晨 通訊員 伏勝磊)昨日,筆者從市革命紀念館獲悉,清明前夕,為緬懷革命先烈,傳承紅色基因,即日起,市革命紀念館「網祭英烈」雲平臺正式上線運行。祭掃群眾可以通過訪問、關注「連雲港市革命紀念館」網站和微信公眾號進入「網祭英烈」主頁面,開展祭掃活動。
  • 永不消逝的旋律見證英烈初心,6位雨花英烈生前創作了17首革命歌曲
    4月初,雨花臺烈士陵園管理局推出的「雨花英烈生前原創歌曲」 專題網頁上線,在埋葬在南京雨花臺的1519位已知姓名的雨花英烈中,首次向社會集中展示6位雨花英烈生前創作的17首歌曲,引起強烈的社會反響,讓人們了解到雨花英烈創作紅色歌曲的動人史實。  在戰火紛飛的革命戰爭年代,紅色音樂是號角也是精神旗幟。
  • 第83集團軍某旅:用信息化手段為革命英烈建立「電子檔案」
    第83集團軍某旅:用信息化手段為革命英烈建立「電子檔案」來源:解放軍報作者:陳文龍 吳春輝 任 帆責任編輯:李晶2020-09-05 10與此同時,該旅還將英烈「電子檔案」裡的英雄故事搬進教育課堂,成為培育官兵戰鬥精神的鮮活教材。
  • ...弘揚革命傳統萬州區社會各界向革命英烈敬獻花籃儀式舉行賀恩友...
    三峽傳媒網訊 (記者 張倩)鮮花獻英烈,哀思祭忠魂。9月30日上午,萬州區社會各界向革命英烈敬獻花籃儀式在萬州烈士陵園瞻仰廣場舉行。區人大常委會主任賀恩友,萬州經開區黨工委副書記、管委會主任蒲承明等,同社會各界代表一起出席儀式,緬懷英烈功勳,弘揚革命傳統。區委副書記陽秋冬主持儀式。萬州烈士陵園內,松柏蒼勁,莊嚴肅穆。
  • 講好屏邊故事丨尋訪身邊英雄(英烈),你的故事要讓大家知曉!
    講好屏邊故事丨尋訪身邊英雄(英烈),你的故事要讓大家知曉!苗鄉資訊紅河是雲南革命的搖籃和沃土,在中國共產黨建黨以來的偉大徵程中,紅河軍民用生命踐行使命,用熱血浸潤熱土。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共雲南黨組織轉戰蒙自開展早期革命鬥爭,點燃了雲南革命的星星之火。
  • 銘記英烈 傳承精神
    我們能做的就是講好故事,傳播好紅色革命種子,將八路軍和太行山人民用血肉鑄就的太行精神延續下去。」田悅慧深情地說。  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為了把陳列內容向遊客講述得細緻準確、形象生動,她們不僅要利用業餘時間研讀資料,還要苦練基本功,更好地融合外在儀表與內在魅力,懷著敬畏與熱忱,把這片紅色土地上軍民團結一心、浴血奮戰的故事講給更多的人聽。
  • 可歌可泣的陝西鎮安回族革命英烈
    回族向以勇敢而不怕犧牲著名於世,苟能喚起回民之覺悟,將使革命前途得一大保障。——孫中山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紅二十五軍長徵途中,在湖北、河南和陝西三省交界地帶,以土地革命綱領為鬥爭方針,廣泛發動和帶領群眾開展打土豪、分田地鬥爭,發展地方武裝,建立各級蘇維埃政權,創建了以商洛為中心的革命根據地。
  • 《我和龍華英烈的故事》之十三:丨埋骨何須桑梓地,人生無處不青山
    《我和龍華英烈的故事》系列——講述龍華聖地的歷史;體會紅色文化精神的薰陶;>分享與龍華、龍華英烈的故事……油畫《保衛》饒惠譚寫給惠南的信相關推薦:《我和龍華英烈的故事》之一:《開拓者》《我和龍華英烈的故事》之二:中共第一個女中央委員向警予《我和龍華英烈的故事》之三:以國家為重,以人民利益當先!
  • 雨花英烈生前創作革命歌曲、2020年度12本好書推薦、「江南之路...
    【記錄】  永不消逝的旋律見證英烈初心,  6位雨花英烈生前創作了17首革命歌曲  「同志們!黑暗已消滅,曙光在前頭!」4月初,雨花臺烈士陵園管理局推出的「雨花英烈生前原創歌曲」 專題網頁上線,在埋葬在南京雨花臺的1519位已知姓名的雨花英烈中,首次向社會集中展示6位雨花英烈生前創作的17首歌曲,引起強烈的社會反響,讓人們了解到雨花英烈創作紅色歌曲的動人史實。  在戰火紛飛的革命戰爭年代,紅色音樂是號角也是精神旗幟。
  • 清明祭英烈—瑞金籍英烈故事(二)
    當年僅有24萬人口的瑞金,有11.3萬人擁軍支前參軍參戰,5萬多人獻出了寶貴生命,登記在冊的革命烈士17166人。瑞金的一山一水,都留下了我們老一輩革命家的足跡,一草一木,都經過革命的洗禮。曾拔英(1896-1931),原名曾萃生,譜名同春,參加革命之後,改名曾拔英。中國共產黨黨員,是瑞金縣早期的革命領導人之一。1927年6月,任中共瑞金縣委委員、常委、秘書長。
  • 紅巖革命故事展演特色思政課走進四川外國語大學
    圖為重慶紅巖革命歷史博物館精心打造的紅巖革命故事展演現場。新華網發(胡鑑 攝)  新華網重慶12月8日電(陶玉蓮 胡鑑)12月7日,重慶紅巖革命歷史博物館精心打造的紅巖革命故事展演在四川外國語大學舉行,為現場師生帶來了一堂有情懷、有溫度的思政課。  據介紹,紅巖故事展演分「開篇」「上篇」「下篇」和「尾聲」四個部分,融合講、誦、展、演等活潑藝術形式,重現昨日革命,再塑偉人風範。
  • 鮮花敬獻英烈 攜手接續奮鬥
    新人滿懷崇敬之情,向革命烈士敬獻鮮花。 本報實習生 於樂瀛 本報記者 萬程鵬攝本報訊 今年9月30日是第七個全國烈士紀念日。當天,在草木蔥蘢的南京雨花臺烈士陵園北廣場烈士群雕前,省暨南京市新婚夫婦向革命烈士獻花儀式舉行。來自南京各行各業的71對新婚夫婦向雨花英烈獻花,省軍區副政委、紀委書記蘇林波等出席儀式。上午9時,獻花儀式開始。默哀一分鐘後,一對對新婚夫婦手挽手走向烈士群雕,新娘手持紅色玫瑰,新郎手持黃色菊花,肅立、鞠躬,莊重地獻上鮮花,表達對革命烈士的崇敬和緬懷,抒發對未來美好生活的嚮往。
  • 亞坤夜讀丨湖南抗美援朝英烈故事:英雄的生命開鮮花(有聲)
    英華山上的抗美援朝紀念館今年9月19日重新開放,英烈的名字一一刻錄在百米紀念牆上。這裡有湖湘子弟兵的擔當。有數據顯示,湖南省當時有67000多名熱血青年報名參加志願軍。在朝鮮前線,廣大湖湘子弟兵驍勇善戰,不怕犧牲,英勇殺敵,打出了國威和軍威。
  • 2020年清明節祭英烈手抄報內容推薦 清明節的來由英烈事跡介紹
    2020年清明節祭英烈手抄報內容推薦 清明節的來由英烈事跡介紹時間:2020-04-06 07:25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2020年清明節祭英烈手抄報內容推薦 清明節的來由英烈事跡介紹 又是一年青草綠,又到一年清明時,在這個緬懷先輩、祭祀逝者、寄託哀思的傳統節日裡
  • 清明節到來之際,選取報導一組傳承英烈...
    受疫情影響,今年清明祭奠英烈活動轉為線上進行,放下耳麥,拿起滑鼠,在網絡祭奠頁面的「紅色影像」前,安然再一次深情講述了尹靈芝烈士誓死保護1.8萬斤公糧的壯烈故事。  「我出生在尹靈芝鎮,作為尹靈芝烈士的家鄉人,我有義務把紅色精神傳承下去。」接受採訪時安然告訴記者,講好英烈故事,才能更好地激發全社會傳承紅色基因的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