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丹妮:對百年中國藝術歌曲的一次深情禮讚

2020-12-17 騰訊網

趙丹妮在個人獨唱音樂會上

在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即將到來的重要節點,重慶市歌劇院優秀青年抒情花腔女高音趙丹妮日前在重慶大劇院精彩上演百年中國藝術歌曲系列音樂會「我愛這土地——趙丹妮獨唱音樂會」 ,深入研究並演唱、推廣中國藝術歌曲,展現中國藝術歌曲的多彩樂章。該音樂會得到國家藝術基金青年創作人才項目支持。2019年,國家藝術基金首次設立舞臺表演人才資助,作為全國首批獲得「國家藝術基金舞臺表演藝術類人才資助計劃」的青年藝術家,趙丹妮致力於推廣、傳承中國優秀聲樂作品和藝術歌曲,在精耕細作演唱藝術的同時,傾心普及高雅藝術,與時代共鳴。

借西洋作曲手法,紮根本民族土壤

作為聲樂藝術的一個重要門類,藝術歌曲以其創作的專業性、聲樂與伴奏的並重性、內容的文學性、風格的幽雅性而成為一種具有鮮明個性、深刻寓意和高雅格調的音樂藝術形式。其獨特的內涵和藝術氣質,自歐洲向世界廣泛傳播,成為人們喜聞樂見的音樂體裁。我國的藝術歌曲創作起步於1919年的五四新文化運動。至今,中國藝術歌曲創作已走過整整100年的輝煌歷程。在100年的時間裡,中國作曲家在不同的歷史背景下,借西洋作曲手法、紮根本民族藝術土壤,始終堅持藝術創作與歷史變遷及時代脈搏同頻同鳴,以作品反映藝術生活和思想情感,走出了一條獨具風格的民族藝術覺醒之路。

「我愛這土地——趙丹妮獨唱音樂會」通過獨唱的形式,力求完整展現中國百年歷史的宏偉畫卷暨中國百年藝術歌曲歷程的多彩華章,挖掘中國詩歌和藝術歌曲的內在審美價值,展示中國人民豐富的內心情感。在這場接近兩個小時的音樂會上,以「我愛這土地」為主題,上半場是根據漢樂府詩歌、唐詩、宋詞、元曲等古詩詞創作的藝術歌曲,上演了趙季平作曲的出自《詩經·國風·周南》的《關雎》 ,羅忠鎔作曲的出自漢代《古詩十九首》的《涉江採芙蓉》 ,馬思聰為李白詩譜曲的《長相思》 ,王建中於1981年根據李清照在不同人生階段創作的五首詞作創作的一部聲樂套曲《李清照詞五首》 ,高為傑根據徐再思的《折桂令·春情》 、貫雲石的《紅繡鞋·歡情》 、馬致遠的《落梅風·薔薇露》創作的《元曲小唱》三首,江先謂作曲的笛子曲《姑蘇行》和徐景新編曲的《春江花月夜》聲樂隨想曲;下半場是根據現代「新月派」詩人徐志摩、林徽因等人的詩歌而創作的新藝術歌曲《你是人間四月天》 《歌》《再別康橋》 ,以及我國當代藝術歌曲創作名家陸在易創作的三首藝術歌曲《彩雲與鮮花》 (張鴻西詞) 、 《最後一個夢》 (張鴻西詞) 、 《我愛這土地》 (艾青詞)等。值得一提的是,在音樂會現場,除趙丹妮外,著名重慶籍男中音歌唱家、歌劇表演藝術家楊小勇也來到現場,為觀眾帶來了《嘉陵江上》 (端木蕻良詞、賀綠汀曲) 、 《那就是我》 (陳曉光詞、谷建芬曲)等多首經典藝術歌曲。

「感恩這個時代,給了我歌唱的理由」

說起舉辦「我愛這土地」這臺音樂會的初衷,趙丹妮希望,「在中國藝術歌曲走過百年輝煌的節點上用歌聲完成一次深情的禮讚。 」身為山城知名的女高音歌唱家,她曾擔綱主演多部本土大型原創歌劇和西洋歌劇,先後隨聲樂教育家張禮仁、楊小勇、旅意男低音歌唱家欒峰、義大利羅馬音樂學院前聲樂系系主任Valerio Paperi和呂怡惠夫婦學習聲樂; 2012年考取上海音樂學院周小燕歌劇中心,得到多位名家的悉心指導。陳丹妮認為,「歌則心語,是思想的外化、情感的延伸、美麗的寄託。歌唱是站在歌詞的翅膀上,用旋律的翅膀飛翔起來的。心有所指,才能歌唱,否則是無病呻吟。然而,要唱好歌卻不容易,正因它是最抽象的藝術,必須靠著耐心的悟性與思考找到門道。 」

自2007年首次飾演頗具難度的花腔女高音角色「啞妹」 (大型原創歌劇《巫山神女》 )以來,趙丹妮已在歌劇舞臺上塑造了一系列令人印象深刻的藝術形象:在義大利經典原文歌劇《茶花女》和《弄臣》中飾演女主角「微奧萊塔」和「吉爾達」 ;在大型原創歌劇《釣魚城》中飾演女主角「熊耳夫人」 ;在歌劇《辛夷公主》中飾演女主角「辛夷」 ;在音樂劇《城市叢林》中飾演女主角「竹葉」 ;在跨界融合舞臺劇《大禹治水》中飾演「月光女神」 ; 2019年,在大型原創民族歌劇《塵埃落定》裡飾演女主角「桑吉卓瑪」 ,其歌劇表演藝術日臻成熟。「人,本身就是個大演員,一生扮演著不同角色,演出喜怒哀樂。 」趙丹妮感慨道,演員的活兒就是觀察、就是體驗、就是再現,就是讓觀眾相信,「他就是我」 。「我所塑造的10多個人物,故事不同、時代不同、國家不同、性格不同、歸宿不同,但她們的根本共性都是要與當下打通,與當下的人心打通。人物非我,用藝術的真實解釋他人;人物是我,用生活的真實解釋人物。 」趙丹妮說。

「音樂會是聆聽心跳的地方,觀眾聽我的心跳,我聽觀眾的心跳,我們直接用這樣的靈感在傾聽對方。 」說到這場剛剛落幕的音樂會,趙丹妮依然掩飾不住激動之情。旋律起落,千迴百轉,在舞臺上歌唱時她說仿佛聽到了古人的遙想之心。一首接一首,她的心與曲中人的心緊緊相連;一波又一波,她用傾情的歌唱喚起場中人情感的陣陣波瀾。「掌聲響起,我想是觀眾用這樣的聲音來表達他們的心跳,使歌聲完整。就在那樣的瞬間,我真是感覺歌唱是幸福的事,也是一輩子的事。感恩這個時代,給了我歌唱的理由。生活不盡,歌唱不盡。舞臺有限,藝術無限。而藝術人生,同樣也是人生的藝術! 」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來源:《中國藝術報》

相關焦點

  • 百年中國藝術歌曲創作述論
    從1920年青主創作了我國第一首藝術歌曲《大江東去》至今,中國藝術歌曲創作已走過一百年的歷程。該曲也是我國第一首古詩詞藝術歌曲,在中國藝術歌曲發展史上具有雙重學術價值。如我國著名作曲家葉小剛創作的《大愛蒼生》,該曲無論是在曲式結構的選擇上(採用與歌詞相得益彰的二段曲式),還是調式調性以及和弦結構的使用上都十分傳統,但這首歌曲的藝術性已遠遠超越了普通藝術歌曲的水準。錢仁平評價道:「質樸而深情的人聲旋律,豐富多彩的和聲形態,遊移不定的調性運動,色彩斑斕的管弦樂配器,成就了《大愛蒼生》這部當代中國聲樂作品的傑作。」
  • 《中國藝術歌曲百年曲集》今在滬出版
    1920年,曾任國立音樂專科學校(上音前身)教授的廖尚果(青主),創作了中國第一首藝術歌曲《大江東去》,被認為是中國藝術歌曲的肇端。今年中國藝術歌曲迎來百年之際,與藝術歌曲頗有淵源的上海音樂學院推出了一系列重要學術成果。
  • ...著名歌唱家雷巖演唱的原創歌曲《百年紅船》在北京隆重推出...
    《百年紅船》旋律深情優美、大氣感人,富有感染力,展現了「崢嶸歲月、風雨兼程,敢闖敢領、百折不撓」的歷史畫卷,演繹了「秀水泱泱、紅船依舊,時代變遷、精神永恆」的時代交響。日前,由曲波作詞、張宏光作曲,著名歌唱家雷巖演唱的原創歌曲《百年紅船》在北京推出,用音樂作品禮讚紅船精神,向建黨一百周年獻禮。歌曲《百年紅船》旋律深情優美、大氣感人,富有感染力,展現了「崢嶸歲月、風雨兼程,敢闖敢領、百折不撓」的歷史畫卷,演繹了「秀水泱泱、紅船依舊,時代變遷、精神永恆」的時代交響。再現了紅船引航,中國人民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再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
  • 中國交響樂團合唱團用經典禮讚時代
    本報電(記者鄭娜)12月12日和19日,中國交響樂團合唱團在北京音樂廳先後上演了「禮讚新時代」合唱音樂會、王酩經典合唱作品音樂會,音樂會均由王琳琳擔任指揮。在「禮讚新時代」合唱音樂會中,合唱團以混聲合唱、男女生二重唱、男生六重唱等多種合唱形式,全新演繹了《美麗的草原我的家》《我像雪花天上來》《為祖國乾杯》《送別》《沁園春·雪》等20餘首觀眾耳熟能詳的經典歌曲,充分展現合唱藝術的魅力,傳遞對祖國的熱愛與讚美。
  • 上海音樂學院啟動「中國藝術歌曲百年」系列活動
    1920年,廖尚果(青主)創作了中國第一首藝術歌曲《大江東去》,被認為是中國藝術歌曲的肇端,為紀念中國藝術歌曲百年,5月18日,上海音樂學院啟動了中國藝術歌曲百年系列活動。近年來,以廖昌永為代表的 新一代音樂家戮力推動中國藝術歌曲的人才培養、創作研究、文化交流,取得公認的成果。同時,上海音樂學院也始終承 擔著踐行國家文化戰略、銜領國家文化使命的重任,歌聲遍 傳五洲四海。經過一年多的精心籌備,上海音樂學院將在 2020-2021 年舉辦一系列與中國藝術歌曲百年紀念有關的人才培養、學術出版、文化交流項目。
  • 沒事呂涵韻 單曲《百年禮讚》獻禮祖國建黨100周年
    近日,呂涵韻 新單《百年禮讚》全網上線,新歌繼續由呂涵韻親自操刀作詞作曲,特別邀請王曉峰編曲,那雲峰老師合作演唱,備受樂迷與專業媒體的好評。   穿越歷史的時空隧道,百年彈指一揮間,2021 年我們將迎來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中國共產黨在領導中國革命、建設、改革的歷史實踐中,在開展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的意識形態工作中,始終將文藝納入革命戰爭和社會主義建設的大任務中,通過高度重視文藝的教育和宣傳作用,採用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注重培養文藝工作者的社會責任感,全面發揮基層文藝工作者的作用,這就需要湧現出更多的讚揚英雄
  • 觀翰墨、聆樂音,「中國藝術歌曲百年」國際藝術周更多精彩等您解鎖
    11月18日至25日上海音樂學院「中國藝術歌曲百年」國際藝術周壓軸亮相藝術周以音畫展、大師講堂、國際論壇、音樂之夜、藝術工作坊等形式,匯集國內外藝術文化領域名家大師,持續推動中國藝術歌曲的交流、推廣和傳播。
  • 廖昌永:中國藝術歌曲百年,我心裡有一個遺憾
    讓世界聆聽中國藝術歌曲之美繼5月18日我音隆重發布「中國藝術歌曲百年」系列活動項目,引發全國20餘家主流媒體廣泛關注後,《解放日報》·上觀新聞再度聚焦「中國藝術歌曲」推廣的文化價值和世界意義,並對我音校長廖昌永教授進行專訪。
  • 思鄉 美輪美奐的中國藝術歌曲
    我們來看一張女高音的《思鄉 | 中國藝術歌曲集》,該專輯收錄了18首不同時期的中國聲樂作品。從南宋時期文人琴歌到20世紀初新興的學堂樂歌,再到中國近現代歌曲、中國當代歌曲均有涉及,基本上可以一窺中國藝術歌曲的發展歷程,深深淺淺地能讓我們感受到「中國風」歌唱的藝術魅力。古代文人琴歌,這種撫琴而歌的形式,古即有之。
  • 大咖委員用歌聲講述中國藝術歌曲百年曆程
    ♩適逢中國藝術歌曲誕生百年之際,結合「四史」學習教育,徐匯區政協、上海音樂學院黨委統戰部、徐匯區委統戰部主辦,徐匯區僑聯、上海音樂學院僑聯承辦以「以歌聽史——中國藝術歌曲百年曆程」為主題的「匯智」講堂暨委員講堂將於2020年7月8日下午2時舉辦。
  • 書法藝術禮讚中國共產黨百年光輝歷程 湖北省第九屆書法篆刻展徵稿啦
    楚天都市報訊(記者 林楚晗)為隆重紀念黨的百年華誕,以書法藝術禮讚中國共產黨百年光輝歷程,促進湖北書法藝術繁榮發展,近日,湖北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湖北省書法家協會將主辦「永遠的旗幟——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湖北省第九屆書法篆刻展覽。
  • 國家藝術基金2019年度青年藝術創作人才資助項目《百年中國藝術歌曲系列音樂會》— 「我愛這土地」趙丹妮獨唱音樂會
    畢業於中央音樂學院民樂系師從戴亞教授,自幼隨父親和重慶市歌舞團趙光逸老師學習,中國音樂學院附中馬寶山教授。     工作以來積累演出400餘場;並參加國家大劇院奧運演出季、中國交響音樂季、西部交響樂周等國家重大演出活動。
  • 吉大原創歌曲《中國的春天》禮讚祖國,致敬英雄!
    吉大原創歌曲《中國的春天》禮讚祖國,致敬英雄!習近平總書記向國家勳章和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頒授勳章獎章並發表重要講話,他指出:「在這場同嚴重疫情的殊死較量中,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以敢於鬥爭、敢於勝利的大無畏氣概,鑄就了生命至上、舉國同心、捨生忘死、尊重科學、命運與共的偉大抗疫精神。」滄海橫流英傑出,砥柱救危顯真情。
  • 【禮讚天祝十首好歌曲】——美麗的華銳扎西秀
    【禮讚天祝十首好歌曲】——美麗的華銳扎西秀 2020-07-29 17: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歌曲《禮讚大聖》在順昌首發
    26日晚,第六屆海峽兩岸(福建順昌)齊天大聖文化交流活動《天下大聖》情景誦讀會上,中共順昌縣委副書記、縣長餘向紅宣布歌曲《禮讚大聖》正式發布。這首歌是給全縣順昌人的一份「賀禮」,表達了新時期全縣上下團結一心創造美好生活,以及繼續弘揚齊天大聖文化的決心。
  • 主旋律歌曲《夢回初心》獻禮建黨百年,歌唱家張鶴用正能量首開先河
    如何讓更多熱愛音樂的普通百姓真正融入到正能量的音樂作品中去,用優秀的主旋律作品深情表達我們14億中國人民由衷的心聲……一首為獻禮建黨百年而特別創作的主旋律歌曲《夢回初心》的問世,為中國音樂界困擾探討了多年的難題尋求到了最好的解答。沒有空洞的口號,沒有說教的語言,由余晉湘作詞、張宏光作曲、張鶴演唱的《夢回初心》,用樸實真切的筆觸將「兒時的夢想」和「夢回的初心」融匯在一片家國深情之中。
  • 央視綜藝《天使禮讚》打造「十二時辰」抗疫史詩
    本次特別節目,將帶領觀眾走進「抗疫相冊」,以十二時辰為線索,遴選十二幀直擊人心的瞬間,通過情景報告、跨屏互動、時空對話、文藝表演等多種藝術手法,多角度、全景式展現白衣天使戰「疫」華章。這不是一臺常規的文藝晚會,而是一部凝練為十二個瞬間的抗疫史詩。
  • 央視綜藝頻道《天使禮讚》打造「十二時辰」抗疫史詩
    己亥之末,庚子之初,註定是一次不同尋常的時間更迭。當疫情來臨,受難同胞以性命相託,數以千萬計的醫護工作者們身披天使戰袍,用堅守和奉獻築起白衣長城。5·12國際護士節到來之際,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綜藝頻道守正創新打造《天使禮讚》512慰問醫護工作者特別節目。
  • 《中國藝術歌曲16首》出版,上音連線德國大熊出版社
    在國際舞臺參加藝術歌曲比賽時,青年廖昌永就想過,怎麼才能讓全世界的同行了解到中國藝術歌曲。「當時參賽,我們唱藝術歌曲以德奧為主,法國、俄羅斯、英國也有,但是很遺憾,在必唱曲目裡面,沒有亞洲的,也沒有中國的。那時候我就在想,在國際比賽或各個樂團、演出機構的演出季裡,什麼時候能有中國作品。」
  • 中國藝術歌曲一百年:歌唱家廖昌永帶你見證一路風華
    一百年來,藝術歌曲這種伴隨近代歐洲文化及現代西方文明進入中土的舶來品,通過幾代中國音樂人的努力,在神州大地上生發出別樣的魅力。而上海音樂學院作為中國第一所音樂專業高等院校始終參與、見證著這一藝術的發展與傳播。  就讓我們跟隨上海音樂學院院長、男中音歌唱家廖昌永的歌聲,追溯中國藝術歌曲的百年風華。  緣起  以浪漫主義詩歌的興起,和鋼琴在中產階級家庭中的日益普及這兩大歷史條件為前提,真正現代意義上的藝術歌曲體裁,起源於十九世紀初的維也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