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丹妮在個人獨唱音樂會上
在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即將到來的重要節點,重慶市歌劇院優秀青年抒情花腔女高音趙丹妮日前在重慶大劇院精彩上演百年中國藝術歌曲系列音樂會「我愛這土地——趙丹妮獨唱音樂會」 ,深入研究並演唱、推廣中國藝術歌曲,展現中國藝術歌曲的多彩樂章。該音樂會得到國家藝術基金青年創作人才項目支持。2019年,國家藝術基金首次設立舞臺表演人才資助,作為全國首批獲得「國家藝術基金舞臺表演藝術類人才資助計劃」的青年藝術家,趙丹妮致力於推廣、傳承中國優秀聲樂作品和藝術歌曲,在精耕細作演唱藝術的同時,傾心普及高雅藝術,與時代共鳴。
借西洋作曲手法,紮根本民族土壤
作為聲樂藝術的一個重要門類,藝術歌曲以其創作的專業性、聲樂與伴奏的並重性、內容的文學性、風格的幽雅性而成為一種具有鮮明個性、深刻寓意和高雅格調的音樂藝術形式。其獨特的內涵和藝術氣質,自歐洲向世界廣泛傳播,成為人們喜聞樂見的音樂體裁。我國的藝術歌曲創作起步於1919年的五四新文化運動。至今,中國藝術歌曲創作已走過整整100年的輝煌歷程。在100年的時間裡,中國作曲家在不同的歷史背景下,借西洋作曲手法、紮根本民族藝術土壤,始終堅持藝術創作與歷史變遷及時代脈搏同頻同鳴,以作品反映藝術生活和思想情感,走出了一條獨具風格的民族藝術覺醒之路。
「我愛這土地——趙丹妮獨唱音樂會」通過獨唱的形式,力求完整展現中國百年歷史的宏偉畫卷暨中國百年藝術歌曲歷程的多彩華章,挖掘中國詩歌和藝術歌曲的內在審美價值,展示中國人民豐富的內心情感。在這場接近兩個小時的音樂會上,以「我愛這土地」為主題,上半場是根據漢樂府詩歌、唐詩、宋詞、元曲等古詩詞創作的藝術歌曲,上演了趙季平作曲的出自《詩經·國風·周南》的《關雎》 ,羅忠鎔作曲的出自漢代《古詩十九首》的《涉江採芙蓉》 ,馬思聰為李白詩譜曲的《長相思》 ,王建中於1981年根據李清照在不同人生階段創作的五首詞作創作的一部聲樂套曲《李清照詞五首》 ,高為傑根據徐再思的《折桂令·春情》 、貫雲石的《紅繡鞋·歡情》 、馬致遠的《落梅風·薔薇露》創作的《元曲小唱》三首,江先謂作曲的笛子曲《姑蘇行》和徐景新編曲的《春江花月夜》聲樂隨想曲;下半場是根據現代「新月派」詩人徐志摩、林徽因等人的詩歌而創作的新藝術歌曲《你是人間四月天》 《歌》《再別康橋》 ,以及我國當代藝術歌曲創作名家陸在易創作的三首藝術歌曲《彩雲與鮮花》 (張鴻西詞) 、 《最後一個夢》 (張鴻西詞) 、 《我愛這土地》 (艾青詞)等。值得一提的是,在音樂會現場,除趙丹妮外,著名重慶籍男中音歌唱家、歌劇表演藝術家楊小勇也來到現場,為觀眾帶來了《嘉陵江上》 (端木蕻良詞、賀綠汀曲) 、 《那就是我》 (陳曉光詞、谷建芬曲)等多首經典藝術歌曲。
「感恩這個時代,給了我歌唱的理由」
說起舉辦「我愛這土地」這臺音樂會的初衷,趙丹妮希望,「在中國藝術歌曲走過百年輝煌的節點上用歌聲完成一次深情的禮讚。 」身為山城知名的女高音歌唱家,她曾擔綱主演多部本土大型原創歌劇和西洋歌劇,先後隨聲樂教育家張禮仁、楊小勇、旅意男低音歌唱家欒峰、義大利羅馬音樂學院前聲樂系系主任Valerio Paperi和呂怡惠夫婦學習聲樂; 2012年考取上海音樂學院周小燕歌劇中心,得到多位名家的悉心指導。陳丹妮認為,「歌則心語,是思想的外化、情感的延伸、美麗的寄託。歌唱是站在歌詞的翅膀上,用旋律的翅膀飛翔起來的。心有所指,才能歌唱,否則是無病呻吟。然而,要唱好歌卻不容易,正因它是最抽象的藝術,必須靠著耐心的悟性與思考找到門道。 」
自2007年首次飾演頗具難度的花腔女高音角色「啞妹」 (大型原創歌劇《巫山神女》 )以來,趙丹妮已在歌劇舞臺上塑造了一系列令人印象深刻的藝術形象:在義大利經典原文歌劇《茶花女》和《弄臣》中飾演女主角「微奧萊塔」和「吉爾達」 ;在大型原創歌劇《釣魚城》中飾演女主角「熊耳夫人」 ;在歌劇《辛夷公主》中飾演女主角「辛夷」 ;在音樂劇《城市叢林》中飾演女主角「竹葉」 ;在跨界融合舞臺劇《大禹治水》中飾演「月光女神」 ; 2019年,在大型原創民族歌劇《塵埃落定》裡飾演女主角「桑吉卓瑪」 ,其歌劇表演藝術日臻成熟。「人,本身就是個大演員,一生扮演著不同角色,演出喜怒哀樂。 」趙丹妮感慨道,演員的活兒就是觀察、就是體驗、就是再現,就是讓觀眾相信,「他就是我」 。「我所塑造的10多個人物,故事不同、時代不同、國家不同、性格不同、歸宿不同,但她們的根本共性都是要與當下打通,與當下的人心打通。人物非我,用藝術的真實解釋他人;人物是我,用生活的真實解釋人物。 」趙丹妮說。
「音樂會是聆聽心跳的地方,觀眾聽我的心跳,我聽觀眾的心跳,我們直接用這樣的靈感在傾聽對方。 」說到這場剛剛落幕的音樂會,趙丹妮依然掩飾不住激動之情。旋律起落,千迴百轉,在舞臺上歌唱時她說仿佛聽到了古人的遙想之心。一首接一首,她的心與曲中人的心緊緊相連;一波又一波,她用傾情的歌唱喚起場中人情感的陣陣波瀾。「掌聲響起,我想是觀眾用這樣的聲音來表達他們的心跳,使歌聲完整。就在那樣的瞬間,我真是感覺歌唱是幸福的事,也是一輩子的事。感恩這個時代,給了我歌唱的理由。生活不盡,歌唱不盡。舞臺有限,藝術無限。而藝術人生,同樣也是人生的藝術! 」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來源:《中國藝術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