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幾乎是所有受過學校教育的人都能夠做的事情,但並非每個人都是優秀的閱讀者。從嚴格意義上來講,閱讀應該由兩部分組成,一個是「讀文本」,另一個是「理解文本的含義」,而現實情況是,很多人在第二部分做得並不好。要理解這一點只需要去看看各大網站的評論區:有多少人連作者表達的意思都沒讀懂就貿然開始評論?
閱讀文字本身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但要正確理解作者意思並且有所收穫並不容易。達到這一點需要我們對閱讀理解能力進行刻意訓練。怎樣刻意訓練呢?或許你可以讀一讀 How To Read A Book(如何閱讀一本書)。
How To Read A Book 作者是著名教育學家莫提默·J. 艾德勒(Mortimer J. Adler),他在1940年完成了圖書的初版,後來在1972年和哥倫比亞大學教授查爾斯·范多倫(Charles Van Doren)一起對書籍進行了大幅度增補改寫。雖然這本書出版至今已經有好幾十年的時間,但它所提倡的閱讀方法和閱讀核心理念在今天仍然被無數人推崇。How To Read A Book 是一本閱讀方法指導書籍,它從指導讀者如何選書,如何閱讀到如何做筆記,幾乎事無巨細,致力於讓讀者在閱讀中實現心智的成長。具體來講,作者主要有以下幾個核心理念:
(1)並非所有的閱讀都能讓人成長
從效果來講,閱讀可以分為兩種:為了娛樂消遣而進行的閱讀以及為了心智成長而進行的閱讀。消遣性閱讀往往屬於被動型閱讀,它只能讓我們獲得資訊,而不能獲得啟發。舉個例子,社交網絡上絕大多數的閱讀都屬於消遣性閱讀,雖然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可以了解到一些資訊,但它們絕大多數對我們的心智成長並沒有任何作用。真正重要的並不是了解某條資訊,而是對資訊的深入思考。比如,僅僅知道「英國脫歐」這一條資訊本身並沒有多大價值,有價值的是對「英國為什麼要脫歐」,「英國脫歐會有什麼影響」等相關問題的思考。
為了在閱讀中獲得啟發,我們要做一名積極的閱讀者,不能滿足於接受作者給定的結論,而是對信息進行深入思考,甚至嘗試挑戰作者的結論。
(2)學會讀好書
什麼樣的書才算好書?從理論上講,我們之所以閱讀一本書,是因為作者在這一領域的水平比我們高,我們在閱讀的時候可以學到一些新的東西,心智得以成長。如果我們在讀一本書的時候發現自己的心智反應與書中的經驗相同,這說明我們水平已經與作者趨同,不需要再讀這本書了。所謂的好書就是指那些雖然我們讀了很多遍,但每次讀都能得到新的經驗和見解的書籍。這類書籍包括經典著作以及優秀的近現代人文社科類作品,它們總體的數量不會很多,但值得我們一讀再讀。
(3)閱讀的四個層次
閱讀可以分為四個層次:基礎閱讀,檢視閱讀,分析閱讀以及主題閱讀。
基礎閱讀是最簡單的一種閱讀方式,它只需要讀者能夠識字並且理解句子的含義。
檢視閱讀即快速、粗淺地閱讀。我們可以通過書的標題和序言快速將其分類,並且從目錄中挑選與主題相關的章節進行閱讀以快速判斷書籍的質量以及難易程度。檢視閱讀的要求是先把書讀完,即使在中途遇到不理解的地方也可以先跳過,只關注自己理解的部分。這樣可以避免出現「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問題。
分析閱讀則要精細很多,它要求我們對一本書細嚼慢咽,仔細分析全書的主題以及作者的各個觀點,並且評價作者的觀點是否正確。這是一種透徹理解書籍的好方式。
主題閱讀是最高層次的閱讀,它針對的並不是一本書,而是與主題相關的一系列書籍。在確定好要研究的主題後,我們可以尋找與該主題相關的書籍,然後對比各個作者在某一問題上的論述,整理出不同意見。這種閱讀方式能讓我們對研究的話題有更加深入地了解。
(4)帶著問題閱讀
如果你在閱讀的時候經常走神,那你可以嘗試帶著問題去閱讀,這是保持專注的一個好方法。在閱讀時我們要學會思考以下的幾個問題:作者在這本書中說了什麼?是怎麼說的?這本書說得有道理嗎?是全部有道理,還是只是部分有道理?這本書提供的資訊有哪些價值?為什麼這位作者認為這件事很重要?……在閱讀時不斷追問並尋找答案,這樣你對書中內容會有更深刻的理解。
How To Read A Book出版幾十年後仍然經久不衰,這也說明了書中方法和理念的有效性。如果你仔細讀過這本書,你甚至會發現作者為了讓讀者更好理解書中的觀點而故意把書寫得冗長,對於很多重要理念作者不惜筆墨多次強調。同時,閱讀這本書也提供了一個讓我們把閱讀方法直接用於實戰的機會。
從語言學習的角度來看,這本書也寫得足夠簡單,整本書讀下來沒有多少難詞以及難以理解的複雜句式。推薦各位閱讀英文原版以獲得更好的閱讀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