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團大戰之東團堡戰鬥:我軍投入一個團,殲敵過百,自損多少人?

2020-12-26 騰訊網

提到八路軍晉察冀軍區第一軍分區,必然繞不開其司令員楊成武,繞不開這個軍分區的兩個主力團:以陳正湘為代表的老一團,以邱蔚為代表的新三團。至於本文,我重點要介紹的則是新三團。1940年9月,這個團一度集結了兩千多人,於河北淶源的東團堡村圍殲了日軍170餘人。至於我軍,這一戰到底一共損失了多少人呢?

提到新三團,要從1937年開始說起。抗戰全面爆發以後,八路軍第115師獨立團約有1700人在團長楊成武的率領下,來到了山西和河北交界的地方。隨後,獨立團很快發展為獨立師,下轄三個團,同時還組建了幾個遊擊支隊。不久,師政委鄧華帶走了第三團。師長楊成武則以三個支隊為基礎,重新組建了一個團,即為新三團。

這三個支隊分別為:廣靈支隊、靈丘支隊、淶源支隊,老紅軍邱蔚則是其中一個支隊的支隊長。1938年下半年,八路軍晉察冀軍區第五支隊司令員突然出走。隨後,這個支隊約有1500人被編入了新三團。第五支隊的一個總隊長紀亭榭改任為新三團團長,老紅軍袁昇平改為團政委,邱蔚改為副團長,王建中改任為團政治處主任。

邱蔚

根據老八路高糧的回憶,在1940年前後,新三團已經發展到了三千多人。在八路軍晉察冀軍區一分區,這個團的裝備最好,人數最多,其指戰員的文化素質也相對要高一些。在楊成武的一分區,老一團是頭號主力團,新三團是二號主力團。這個團先後參加過著名的雁宿崖戰鬥和黃土嶺戰鬥,因表現突出,一直深得上級的重視。

1940年9月,在著名的百團大戰中,八路軍晉察冀軍區一分區司令員楊成武奉命指揮數個團發動了淶靈戰役。老一團負責去攻打淶源縣城,三分區第二團負責去攻打三甲村,新三團負責攻打東團堡。當時,新三團由於長期徵戰,一直未能補齊缺員,約有兩千人參戰。團長邱蔚,政委王建中,副團長蕭應棠,政治處主任方國華。

王建中

東團堡,這是位於河北淶源東北部的一個村落,它距淶源縣城約有40公裡。此時,日軍在村內駐有一個士官教導大隊。這支部隊共有170餘人,隸屬於日軍獨立混成第二旅團。其總部在宣化,作戰部隊駐在東團堡。東團堡守軍的優勢在於:工事堅固、彈藥充足、武器精良、人員訓練有素。其劣勢在於:比較孤立,距縣城略遠。

我軍為何一定要攻打東團堡,而且不惜一切代價?我認為,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第一,東團堡守軍比較孤立,而且兵力有限,我軍完全可以在其援軍到來前全殲守軍。第二,東團堡位置險要,它是日軍的一個重要補給站,也是日軍封鎖一分區的一大支撐點。第三,一些戰將已經離開一分區,楊成武急需一場硬仗來樹立威信。

蕭應棠

9月22日夜,著名的東團堡戰鬥打響了!第三營在營長陳宗坤的率領下,負責主攻。第一營在營長賴慶堯的率領下,負責攻打附近的上莊,以切斷東團堡守軍和其他據點之間的聯繫。第二營負責在東團堡的東面和南面助攻,營長郭延林。其中,第三營的第九連奉命作為全團的突擊隊。至於楊成武,他並未親臨一線去指揮戰鬥。

楊成武雖然並未親臨一線,但是他一直通過電話在指揮這場戰鬥。一直在第一線指揮戰鬥的,則是團長邱蔚和副團長蕭應棠。卻說第九連很快砍開了鬼子的鐵絲網,並且殺到了鬼子的碉堡前。令人遺憾的是,第二營走錯了路,所以未能第一時間趕到第一線戰場。最終,第三營只能孤軍奮戰,並和部分守軍展開了激烈的白刃戰。

楊成武

經過一夜激戰,第三營終於殺入了村內。第二營也終於趕來,並且佔領了村子南側的幾個碉堡。第一營雖然英勇頑強,但是在上莊守軍的瘋狂反撲下,很快損失慘重並且被迫後撤。根據楊成武的回憶,為了擊退八路軍,喪心病狂的日軍甚至還動用了毒氣彈。他們槍法好,彈藥足,躲在暗處以碉堡為掩護,先後殺傷了不少八路。

我軍的損失主要在於,一些指戰員要麼被鬼子的擲彈筒炸傷,要麼被鬼子用白刃刺中要害,要麼被鬼子的冷槍射中。此時,我軍已經損失了上百人,但是一直進展甚微。所以,楊成武和邱蔚等人都已心急如焚。但是,我軍急缺火炮和炮彈,而且日軍的防守幾乎沒有任何漏洞。所以,我軍只能繼續硬攻下去,並沒有更好的對策。

9月24日,我軍終於攻佔了日軍的所有外圍工事。殘存的守軍,退入了村子西南角的一個大院,並且依仗核心工事固守待援。不幸的是,新三團黨總支書記楊志德壯烈殉國。他是一名老紅軍,一直深得楊成武的器重。聽到這個噩耗,楊成武心如刀絞。團長邱蔚,他親眼看著一個排全部犧牲,他紅了眼眶,也差一點衝進了大院。

當天晚上,我軍正式對鬼子的殘部發起了總攻!第二營的一個排用炸藥包打開了這個大院的一個大門,並且配合友軍佔領了院子東南角的幾個碉堡,第三營迅速佔領了院子西南和西北角的兩個碉堡。鬼子見勢不妙,其殘部退入了院子東北角的碉堡,並且一直拒不投降。為了遏制我軍的凌厲攻勢,這群魔鬼竟然再次動用了毒氣。

我軍猝不及防,不幸有幾百人中了毒。團長邱蔚和政委王建中只好下令,全團暫時停止進攻,並繼續圍困守軍。根據一些參戰人員的回憶,第三營已經損失過半。所以,營長陳宗坤急壞了,他甚至在電話裡和楊成武吵了起來。最後,楊成武向他許諾,一定會在戰後優先為第三營補充新兵。陳宗坤這才消了氣,他率部繼續苦戰。

25日上午,一架敵機突然飛了過來,然後給守軍投下了一些彈藥。不過,這些彈藥大多落到了我軍的陣地上。當天下午,殘存的守軍終於準備突圍。但是在我軍的猛烈圍攻下,這股鬼子走投無路,最終集體自焚。根據一個朝鮮籍翻譯的回憶,還剩下27個鬼子,他們把汽油澆到了剩下的機槍和擲彈筒上,然後一起跳進了大火中。

隨後,我軍終於衝入了這個碉堡。據統計,這一戰我軍一共殲敵170餘人,繳獲了4挺機槍和100多支步槍。令人遺憾的是,碉堡內的糧食和擲彈筒大多毀於戰火。此時鬼子的援軍即將趕來,所以,我軍簡單掩埋了上百名烈士的屍體,然後立刻撤離了東團堡。幾十年後,一場大雨衝開了這個地方,當地百姓一共發現212具屍骸。

戰後,八路軍晉察冀軍區司令員聶榮臻曾經這樣表揚過新三團:東團堡戰鬥,是以頑強對頑強的典型戰例。這場戰鬥結束後,一分區論功行賞。新三團的許多指戰員都受到了提拔或者表彰:邱蔚改為老一團團長,蕭應棠升為新三團團長,賴慶堯升為新三團副團長,陳宗坤升為第二十團團長,郭延林則被調往延安學習炮兵技術……

這一戰,我軍一共損失了多少人?對此,說法不一,一說我軍損失了200人上下,一說我軍犧牲了200多人。我倒是查到了這麼一處資料:東團堡戰鬥結束後,新三團由於損失太大,餘部被編為了一個營。所以,這個團並未開往靈丘去支援鄧華的五分區。楊成武直接率領新三團回到了河北易縣,隨後,該部一直駐紮在滿城。

這場戰鬥結束以後,一個鬼子軍官寫了一首詩,以紀念那些在東團堡戰鬥中被我軍擊斃的鬼子們。由於篇幅有限,我暫且只引用其中的部分句子:慘復天地炮聲震,團堡一戰臺悽慘。此處誰守井出隊,幣處誰攻老三團。敵賴眾攻新手替,我僅百餘敵三千。突擊部分晝與夜,決戰五日星鬥寒。高齊唱君代國歌,決然投死盤火裡……

我軍回到易縣以後,楊成武很快兌現了自己的承諾。不久,淶源當地徵兵,他把這些新兵大多劃給了新三團。另外,楊成武還從老一團抽調了一些指戰員前來支援新三團。其中比較著名的有:鄭三生,時任營教導員。蔣志剛,時任連指導員。潘永堤,時任團青年股股長……再後來,新三團發展成為了第65軍第193師第577團。

建國後,楊成武被授予了上將軍銜,擔任過代總長。邱蔚是開國少將,擔任過河北軍區副司令。王建中是開國大校,擔任過空軍後勤部副部長。蕭應棠是開國少將,擔任過內蒙古軍區副司令。賴慶堯是開國少將,擔任過海軍第二航校校長。陳宗坤是開國少將,擔任過廣州軍區副參謀長。方國華是開國少將,郭延林則是開國大校……

(本文主要參考了以下資料:楊成武回憶錄、歷史的腳印、第65軍軍史、陳正湘回憶錄、徵程四部曲、軍事百科全書、聶榮臻回憶錄、八路軍史、彭德懷自述……如有紕漏,歡迎指正!)

相關焦點

  • 百團大戰原計劃出動25個團參戰,不料僅129師就出動了46個團
    就在這抗戰最艱苦的時候,由彭老總指揮的「百團大戰」狠狠地打擊了日軍的囂張氣焰,緩解了正面戰場上的壓力。不過「百團大戰」在一開始,其實計劃最多出動25個團參戰,作戰計劃也不叫「百團大戰」,而是「正太路破襲戰」。 在當時,日軍的侵略戰場主要集中在華中地區,而華北已經基本上全部淪陷,成為日軍侵略中國的大本營。
  • 百團大戰具體戰績如何?俘虜了多少日軍?不得不敬佩英勇的八路軍!
    隨著戰役的展開,八路軍參戰部隊達到105個團約20餘萬人,故稱「百團大戰」。 劉伯承元帥與小平同志(圖來自網絡) 百團大戰經歷了兩個主動進攻階段和一個反「掃蕩」階段 戰役第一階段,
  • 百團大戰,八路軍殲敵兩萬餘人,為何日軍卻只承認死傷兩千?
    首先可以準確地判斷對敵方的打擊情況,然後可以評估戰後敵軍的力量消長和補充情況以及需要的時間,也可以評估被打擊對手恢復戰鬥力的時間;對己方的傷亡情況、武器裝備的準確了解,以便於制訂補充、恢復戰鬥力的計劃;可整體評估當前雙方力量對比,有利於下一場戰鬥規劃。戰爭中往往勝利的一方統計都做得比較準確,而失敗的一方往往做得不好。戰爭可以充分體現雙方在統計上的差距,這個對形勢判斷和戰略決策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 開國中將周希漢親歷百團大戰,他如何贏得「軍中趙子龍」的美譽?
    三連及時投入戰鬥,配合二連向敵再次發起猛攻,當即擊斃敵小隊長,並斃傷敵二十四人,馬首車站被我軍佔領。這時,盤踞在遂家堖(老地圖為冀家堖)的日軍登木小隊,為策應壽陽的防守,繞道龍化山,企圖偷襲駐大落坡的二十五團指揮所。蘇魯團長立即指揮八連反擊偷襲之敵,將敵人大部殲滅。偵察員李錦標同志,在戰鬥中繳獲敵人輕機槍一挺。這一仗打得很好,受到劉、鄧首長的表揚和獎勵。
  • 百團大戰中他擊退敵人保護首腦機關轉移,被譽為「軍中趙子龍」
    之後,周希漢同各團的領導同志研究了具體戰鬥部署。最後確定,十六團攻打蘆家莊車站,並以小部隊向榆次方向佯動,牽制敵人;二十五團攻打馬首車站,並派小部隊牽制壽陽縣城之敵;三十八團攻打上湖車站,並攻佔下湖、和尚足兩個敵據點。▍1940年8月20日百團大戰第一戰役前,三八六旅參謀長周希漢在山西省壽陽縣羊頭崖鄉紅窪村作戰前動員。
  • 八十年前的百團大戰:八路軍部隊編制你了解多少?
    每旅轄2團,五六千人(三四三旅6500人、三四四旅5000餘人、三五八旅5000餘人、三五九旅5000餘人、三八五旅5000餘人、三八六旅5700人)。不久,每個旅又增加一個團,改為三團制旅。1937年11月4日朱德、彭德懷、任弼時《關於擴軍問題的指示》中,提出「準備每旅改轄三個團,更適宜於我軍進行山地運動遊擊戰爭的戰鬥任務。」增編後的三團制旅,兵力已接近萬人。
  • 抗戰·民族記憶(11)百團大戰:打一個大仗,打出中國人的勇氣!
    「百團將士騰蛟龍,南撲北搗掃西東,一脈陰山河兩岸,殺聲吼處敵無蹤!」80年前,八路軍發動百團大戰,沉重打擊了日軍囂張氣焰,極大鼓舞了全國抗戰信心。「八路軍裝備差,但打鬼子士氣高,照樣打得他們膽寒!」抗戰老兵董志才,一生為參加過百團大戰倍感自豪。他於1923年生於河北邢臺,親眼目睹日軍暴行,16歲便參加八路軍,抗擊日寇。
  • 80年前,恢宏壯闊的百團大戰打響了
    參加作戰的中國軍隊包括:八路軍120師、129師、晉察冀軍區和當地民兵,由於這場戰役有八路軍105個團參加,因此被稱為「百團大戰」。我軍民拆毀日軍炮樓百團大戰戰果輝煌百團大戰歷時三個半月,共進行大小戰鬥1824次,嚴重破壞了日軍在華北的主要交通線,共破壞鐵路474公裡、公路1502公裡,炸毀橋梁、車站、隧道等260多處,使正太鐵路停運一個多月
  • 悅讀 | 百團大戰 抗戰史上的偉大壯舉
    石碑上,「參加百團大戰的烈士們永垂不朽」鎏金大字格外醒目。這裡,曾是百團大戰的主戰場之一,西行400米,如今是百團大戰紀念館所在地。80多年前的一個夜晚,一顆顆紅色信號彈騰空而起、劃破長空,陣陣爆炸聲驚天動地,永載史冊的百團大戰由此打響。  1940年8月至1941年1月,八路軍在華北對侵華日軍發動了一次大規模的進攻,先後參戰部隊達到105個團20餘萬人,史稱百團大戰。
  • 百團大戰中八路軍的彈藥消耗:真實的抗戰,比想像中更艱難
    抗日戰爭期間,八路軍為了將侵華日軍的進攻計劃變成泡沫,曾經也發動過幾次大規模的反擊戰,其中較為著名的一場戰役就是百團大戰。所謂的百團大戰,就是指當時八路軍晉察冀軍區129師、120師各部,從1940年8月開始,由總部統一指揮,發動的一系列在華北大規模進攻的戰役,山西、綏 遠、河北、河南、察哈爾、熱河各省都在戰爭地域之內。
  • 毛主席為何電令彭德懷「百團大戰對外不要宣告結束」?
    百團大戰中的彭德懷關於「百團大戰」名稱的由來和毛主席致電彭德懷「百團大戰對外不要宣告結束」的原因,開國少將王政柱(時任八路軍總部作戰科長)之子王延在接受《祖國》雜誌採訪時這樣介紹:1940年7月22日,朱德、彭德懷、左權向第120、第129師和晉察冀軍區發出關於破襲正太鐵路的戰役預備命令
  • 三年解放戰爭,敵軍自損807萬人,我軍一個師都消滅不了,為何?
    天,以我軍付出4500餘人的較小傷亡代價,一戰換取殲敵3.3萬餘人,解放海南的大捷,敵軍反動政府雪崩式潰敗,最終只能被迫跨海南下,困守寶島臺灣一隅而不得出。但解放戰爭打了3年,敵軍在具備兵力和武器裝備壓倒性優勢的前提下,卻經常被我軍抓住戰機,整軍乃至整個兵團被切割,後圍而殲之,只要戰敗,必然損失數萬人,而敵軍在短短3年時間自損807萬人·······卻連我軍一個整師規模的部隊也殲滅不了,要知道南京政府的國民革命軍,在抗日戰爭時期,也是在血與火的戰場上歷練過,證明過自己的,可為何在解放戰爭時期,卻連連戰敗,一潰千裡,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 598團史展重現泰安(懷念我的芳華)
    598團組建以來,在黨的堅強領導下,與日寇浴血奮戰,參加過百團大戰等近百次戰鬥,共斃傷日軍3000餘名,偽軍35000餘名,為民族解放作出重要貢獻。在赴朝作戰的3年裡,先後參加著名的金城秋季防禦和夏季反擊戰等大小戰鬥數百次,斃傷敵12412人,俘敵415人,繳獲坦克5輛、炮31門,是參戰部隊中殲敵過萬的精銳團之一。1954年9月,598團凱旋迴國。
  • 中越「老山7.12大戰」:我軍1個團硬抗越軍6個團,炮兵顯神威
    越軍計劃了4個攻擊方向,其中將松毛嶺一線作為核心突破口,共集結了8個團近2萬人,松毛嶺方向兵力有6個團之多。之所以選擇在松毛嶺,是因為一旦佔領了松毛嶺,就可以直接進攻老山主峰,而且從松毛嶺到老山主峰距離不遠,地勢也相對平坦。這是一次戰役級別的進攻,所以越軍方面是格外的重視,精心準備了一個多月,反覆推演,並且進行了嚴格的保密措施。
  • 「土八路」全殲日軍「武士道」精銳170人,26個日軍跳火自焚
    抗日戰爭時期,1940年秋,八路軍發動了聲勢浩大的百團大戰,戰役第二階段在淶源縣進行的東團堡殲滅戰最為激烈。此役,「土八路」全殲日軍一個「武士道」精銳士官教導大隊170多人,讓囂張狂妄的侵華日軍發出哀嚎。
  • 一場伏擊戰,日軍傷亡是我軍10倍,中間又來援軍,這仗怎麼打?
    抗戰中期,隨著正面戰場的大型會戰逐漸結束,敵後的戰場逐漸形成了以八路軍和新四軍為主的敵後遊擊作戰,與此同時八路軍和新四軍也在不斷的作戰中發展壯大,為了振奮國民抗戰的熱情,1940年八路軍集中了105個團40萬人的規模發動了百團大戰,由於採取了正確的戰略,最終收穫的戰果也是異常豐富。
  • 一個團硬抗東野一個縱隊我軍傷亡2100人
    解放戰爭爆發前,國民黨擁有絕對的兵力和裝備優勢,背後還有美國人的支持。因此老蔣信心滿滿,豪言只需一年就可以結束戰爭。然而解放戰爭的進程卻出乎了許多人的意料,我軍僅僅用了三年多時間就將老蔣的八百多萬軍隊給消滅了。受此影響,不少人都認為國軍的戰鬥力很差,簡直就是來送人頭的。
  • 老山松毛嶺戰鬥,越軍兩萬人圍攻我軍一個團,被擊斃3800多人
    1984年4月,解放軍14軍40師在師長劉昌友的率領下對老山麻慄坡地區的越軍進行了大規模的清剿,僅僅用了三天的時間,就收復了被越軍非法侵佔五年之久的麻慄坡地區。但是越軍不甘心失敗,在進行了幾次試探性的進攻後,便開始調集重兵,準備對我軍發動進攻。
  • 我軍擊退敵人900多次衝鋒,狙擊手用442發子彈,殲敵214名!
    我軍擊退敵人900多次衝鋒,狙擊手用442發子彈,殲敵214名! 我軍擊退敵人900多次衝鋒,狙擊手用442發子彈,殲敵214名!
  • 八路軍在百團大戰中的彈藥量很多?別被電視劇騙了
    在很多抗日影視劇中,我軍士兵似乎有著用不完的子彈,在作戰中用強大的火力鎮壓日軍,讓日軍潰不成軍。但是熟悉這段歷史的人都知道,電視劇中的場景是假的,日軍才是在武器數量和威力上佔據優勢的一方,我軍因為裝備的落後,在抗日戰場上犧牲無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