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志之人常立志,有志之人立志長

2020-12-16 仁可清文

[人無善志,雖勇必傷] 人沒有好的志向,即使勇敢,也一定會受到傷害。說明人不能胸無大志而單憑血氣之勇。

[人生由來不滿百,安得朝夕事隱憂]人一輩子大多也活不到一百歲,怎麼能一天到晚總是沉溺於煩惱之中?意謂人生短暫,不應當憂思不已,而應當胸懷遠大,以立身之根本為念。

[人患志之不立,亦何憂令名不彰邪]人只怕不能立志,如果立定志向,又何必擔憂美名不傳揚呢!說明人貴有志,只有立定遠大的志向,才能建功立名。

[人惟患無志,有志無有不成者]人最可擔心的是胸無大志,胸有大志,則沒有成就不了的事業。

[三軍可奪帥也, 匹夫不可奪志也]可以使三軍喪失主帥,而不能讓一個普通的人放棄自己的志向。意謂具有崇高信仰、堅定志向的人,是不可能使其改變本志的。三軍:軍隊的統稱。匹夫:泛指普通的人。

[士固有大意,秋毫豈能幹]語出宋代曾鞏《寄舍弟》詩。男子漢原本就懷有遠大的志向,一點小的挫折怎能影響他呢?意謂小小的挫折絲毫不能動搖遠大的志向。大意:遠大的志向。秋毫:喻小的挫折。幹:牽連,影響。

[丈夫為志,窮當益堅,老當益壯]大丈夫立志,越是在困境的時候,就越是堅定不移;越到老年,志氣越壯。表現人在困境的時候能藐視困難,在年老的時候不服老的豪邁氣概。益:更加。

[丈夫生世會幾時,安能蹀躞垂雙翼]語出南朝宋代 鮑照《擬行路難》詩之六。大丈夫生在世上能有多少時間,怎能象垂著翅膀、小步行走的鳥一樣呢?說明大丈夫在世應奮發有為,不要垂頭喪氣、意志消沉。安能:怎麼能。蹀躞(diexie迭屑) :小步行走。

[不須浪飲丁都護,世上英雄本無主]語出唐代李賀 《浩歌》詩。不要在哀傷的樂曲聲中痛飲不已,英雄從來不是特定的人。意謂人不可自我消沉,而應積極奮發,這樣都可成為英雄。浪飲: 無節制地飲酒作樂。丁都護:又作「丁督護」,南朝時的一種樂曲名。

[少年心事當拏雲,誰念幽寒坐嗚呃]語出唐代李賀《致酒行》詩。青年人應當胸懷凌雲壯志,誰能只是顧念自己處境苦寒而徒然嗟嘆呢?二句詩抒發了作者身處逆境不悲觀,積極進取的可貴精神。前句常用來勉勵青年人立志圖強。心事:志向。拏(na同「拿」)雲:凌雲。幽寒:指處境艱難。坐:徒然。鳴呃(e餓) :悲傷嘆息。

[毛羽不豐滿者,不可以高飛]羽毛不豐滿的鳥,不能夠在萬裡長空高高飛翔。喻指本領不全面的人,不能幹一番偉大的事業。說明人必須刻苦磨練自己,掌握一套過硬的本領,這樣,才能大有作為。毛羽:即羽毛。

[心不清則無以見道,志不確則無以立功]心地不潔淨就不能發現事理,志向不堅定就不能建立功業。說明人必須清心堅志,這樣才能洞察物理,有所成就。道:事物的道理。確:堅固,堅定。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韌不拔之志]語出宋代蘇軾《晁錯論》。古時候那些幹出一番大事業的人,不僅有超世之才,還有在任何情況下都堅定而毫不動搖的志向。說明志向堅定是成就大事的一個重要條件。

[業無高卑志當堅,男兒有求安得閒]講職業沒有高低貴賤之分,關鍵是要志氣堅定;男子漢應當有所追求,哪能懶散一生呢?業:職業。

[立志在堅不在銳,成功在久不在速]樹立志向定要堅定,而不要匆忙;事情的成功在於能持之以恆,而不在一時銳速。銳:急速。

[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語出唐代王勃《滕王閣序》。年老了,應當更加盛壯,哪能因為頭髮變白而改變心志?處境艱難,則須更加堅強,不要丟棄凌雲之志。寧:豈,怎能。窮:困厄。墜:墜落,丟棄。青雲之志:喻遠大的志向。

【自安於弱,而終於弱矣;自安於愚,而終於愚矣】自己安心於軟弱,最終也只能是軟弱;自己安心於愚蠢,最終也只能是愚蠢。說明人不能自暴自棄,只要銳意進取,也能改變自己的命運和地位。

[自覺分寸長,用之終已短]語出清代顧炎武《歲幕》詩。自以為尺寸很長,一旦用起來,終於還是短了。說明人應當立大志,不驕傲自滿:越是自以為了不起,越是不行。

[吞舟之魚,不遊枝流;鴻鵠高飛,不集汙池]語出《列子.楊朱》。可以吞沒一隻船的大魚,不在江河的支流中遊泳;鴻鵠翱翔在萬裡高空,不棲止於汙濁的水塘旁邊。喻指英雄人物誌向遠大,秉性高潔。吞舟之魚:極言魚之大。枝流:支流。枝,通「支」。鴻鵠:即天鵝。汙池:汙濁的水池。

[志大則才大、事業大]語出宋代張載《正蒙.至當篇》。志向遠大,才幹就會大,就能幹出一番大的事業來。說明人必須樹立遠大的志向。

[志之難也,不在勝人,在自勝]語出《韓非子.喻老》。立志的困難,不在於勝過別人,而在於戰勝自己。自勝:戰勝自己,指克制自己。

相關焦點

  • 家風家訓故事365(二十三) | 無志之人常立志 有志之人立志長
    無志之人常立志有志之人立志長"孔子說起自己這一生,第一句話就是「吾十五有志於學」。立志,是人生的起點,過去的世家大族,都很注意培養子孫的志向,晉代的皇甫家也不例外。
  • 人的一生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情是立志
    人的一生中,最重要的一件事情是立志,就是對自己的人生做出規劃、定位。志是生命意義的基礎和關鍵,直接影響我們的生命體驗。有志,才會有上進心,未來才有更多的可能性。不立志,他的人生就沒有一個方向,難成大事。
  • 王陽明:人固須立志,但更要「責志」!
    人無志不立,事無志不成,一切事業的起點莫不源於起初志向的建立。孔夫子有志於學,方成千古素王;始皇帝有志於天下,方克一統之偉業;司馬公有志於書記史事,乃有《史記》之絕唱。沒有起初的志向,便如萬裡錦繡行程一個人卻根本就無動身的打算。
  • 立志當高遠—青年勵志
    一個人,從小就要有志氣,如果沒有志氣,註定一生平淡庸祿無為,人只有一生,要想一生過得有意義,過的美好,過的有價值,過的精彩,就要立志。立志要高遠,馬克思中學時就立志選擇一生為人類工做,為人類謀福利,這一理想成就了他偉大的事業—為人類社會指明了發展方向。
  • 王陽明:「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立志的根基在哪?
    陽明先生說:「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在2017年我還曾經無志,當時並未覺得無志,因為那時的志向就是賺錢。人的焦慮就在於把欲望當做志向,把賺錢當做理想。我那時就是這樣,非常的焦慮,攀比心很強。直到生意失敗,才開始思考:我人生的路在何方?思考這一輩子究竟該怎樣活?
  • 人無志而不立,立志以專注其心
    8月11-15日,心和青少年商學院《國內研學問道系列——貴州站》正式開啟,這一次,我們來到貴州,來到這個與王陽明先生有著無數關聯的省份,追尋陽明先生曾經的腳步,並與之隔空問道。任老師告訴大家:「所謂聖人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王陽明從小就立志要成為這樣的人。天地雖大,但只要心中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每個人都可以成為聖人。」帶著對這位「聖人」的敬仰之情,我們來到陽明文化園,通過實地參觀,更加深入地走近王陽明。
  • 關於修道該如何立志的問題
    大志,又曰長志;小志,又曰短志。所謂長志,三寶為業,不離此津梁,死而不改。曾有一師問弟子,二八柔弱女子困於屋內,遭遇強漢欲行玷汙時,當如何?其弟子答曰:唯有一死。祖師言:從道當如斯心。雖死不改志,方為立志。這般立大志的人,必是看破了自身假軀,欲還本於道者。坦然然,一條天衢直通逍遙之際。然道心雖明,道業須憑水滴石穿之功夫。唯恐日久迷失,又必立小志,以促己身。
  • 致良知四合院:5.18 我立志:立志深遠,開啟無限光明的未來
    因此,500年前,明朝哲學家陽明先生曰「後世大患,尤在無志,故今以立志為說。中間字字句句,莫非立志。蓋終身問學之功,只是立得志而已。」如果說陽明心學有三個關鍵詞彙,那麼其中一個一定是「立志」。陽明先生自己在12歲立志成聖,37歲龍場悟道,此後建功立業、講學論道,都是立志聖賢的碩果。
  • 「有志之人立長志,無志之人常立志」背後的修行
    就是因為我們現在過多的釋放了我們的欲求,放大了我們的貪心,想要走捷徑,想要少付出,多得到……第一個知識點:而這一切都是源自於恐懼現實造成的,其實在當下,有很多人生活在焦慮和恐懼中,可能自己都已經習慣了,我記得我在前面發表過的文章裡有說過,在我們的生活中,只有挫折、困難、階段性失敗後的痛定思痛才是我們成長的唯一動力,運用到當下的時候就可以理解成
  • 為什麼你總是「有志者立長志,無志者常立志?」
    有志者立長志,無志者常立志。我們很多人都和小美一樣,經常性地對某個行為習慣痛徹不已,卻又在下定決心後往往難以堅持到底。無志者常立志的另一句話是「間歇性躊躇滿志,持續性混吃等死。」為什麼,立長志就這麼難?
  • 陸象山之立志
    布乎四體,形乎動靜,宣之於言語,見之於施為,醞釀陶冶,涵浸長養,日益日進而不自知者,蓋其所向一定,而勢有所必然耳①。念慮之正不正,在頃刻之間。念慮之不正者,頃刻而知之,即可以正;念慮之正者,頃刻而失之,即是不正②。狂聖之相去遠矣,而罔念、克念之端頃刻而分,人心之危,豈不甚可畏哉?③「志」"即人心之所向。
  • 彭華勇:男人無志,家道不興
    其實,男人最重要的應該是立志,男人無志,家道不興。在我做諮詢輔導的時候,常常聽到一些媽媽訴說,自己的老公收入不高,根本不足以養家餬口,而且又不會學習成長,想辦法突破。過著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一眼望穿到老的生活。
  • 王陽明成為聖賢的四大階段:立志、懷疑、專注、圓滿
    泱泱文化五千年,唯有一種人可以被稱為聖賢。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這是最完美人設的追求背景。這麼長時間以來,有無數的讀書人,但真正能稱得上聖賢的也不過三個半。今天我們所要了解的就是其中一位,有著「明朝第一聖人」美譽的王陽明先生,看看他的聖賢之路。
  • 人生須立志,立志當高遠
    王陽明曾經說過,人生須立志,立志當高遠。人生在世,確實需要樹立一個遠大的志向,然後朝著目標前行,這樣的人生才充滿意義。明代心學大家王陽明從小就志向高遠,一次與私塾先生討論何為天下最要緊之事,他就不同凡俗,認為「科舉並非第一等要緊事」,天下最要緊的是讀書做一個聖賢的人。從小就立下了要做聖賢之人的宏偉之志。王陽明一生也不是完全一帆風順的,在明武宗正德元年(1506年)冬,宦官劉瑾擅政,並逮捕南京給事中御史戴銑等二十餘人。
  • 青少年請謹記:「無志者,非人也。」
    稽康說:「無志者,非人也。」古人云:「澤無水,困,君子以致命遂志。」北宋大文豪蘇軾說:「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必有堅韌不拔之志向。」朱熹說:「立志不堅,終不濟事。」
  • 任何時代,修身立志都是一個人成就事業的根本
    志,是使人緊張、站立起來的東西,人生的意義、價值、境界全是被志趣所照亮的。我們講做人,就應當從立志開始。有志的人斷不會淪為下流。隨著仕途的進步,特別是身邊一群理學修養深厚的師友的影響,「所言皆身心國家大道理」,受共鼓舞,「師友挾持,雖懦夫亦有立志」。這志趣慢慢地發生了根本變化。「君子之立志也,有民胞物與之量,有內聖外王之業,而後不沗於父母之所生,不愧於天地之完人。」
  • 浠水娃:讀《朝讀經典·學先立志》有感!立身先立學,立學先立志
    最近,我讀了一本書,書名為《朝讀經典》,這本書裡寫的是一些教育我們立志、為人處世的小古文和經典名言,這些典故讓我百讀不厭,且受益匪淺。其中讓我記憶最深刻的是明代心學大家王陽明寫的《學先立志》。《學先立志》中說道:「夫學,莫先於立志。
  • 許立志 新的一天
    2014年9月30日下午近兩點,九零後許立志從深圳龍華一座大廈的十七層一躍而下,10月1日0點0分,他預設了定時發送的一條微博「新的一天」,準時發布於他已辭別的這個世界的新的一天。詩集之名即來自於他寫給人間的這最後一句話。
  • 「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關於孩子立志,家長所不知道的事!
    這些書讓我明白:立志並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讀到這裡,或許你會有這樣的疑問:所謂立志不就是自己樹立一個目標,給生活指明一個方向嗎,這有什麼難的?說實在,剛開始我也是這麼理解的,但是經過長時間的驗證,我發現立志並不是一件那麼輕鬆地事情。要想給自己的將來明確一個方向,非要經過努力去探求、尋找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