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立志的根基在哪?

2020-12-16 養正教學

陽明先生說:「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

在2017年我還曾經無志,當時並未覺得無志,因為那時的志向就是賺錢。

人的焦慮就在於把欲望當做志向,把賺錢當做理想。我那時就是這樣,非常的焦慮,攀比心很強。直到生意失敗,才開始思考:我人生的路在何方?思考這一輩子究竟該怎樣活?

了凡四訓

無意中接觸到了傳統文化。看到《了凡四訓》中講:「思古之聖賢,與我同為丈夫,彼何以百世可師?我何以一身瓦裂?」 當時就一股熱氣湧上來,我也想做大丈夫,我也想不枉此生,我也想成為百世可師之人,這樣的人生,活一輩子就能活出別人的幾輩子啊!

衝動過後,又想想覺得很可笑:就自己現在這樣,還想百世可師? 但是自嘲之後,也覺得未必不可能。陽明先生說:「做聖賢是人生第一等大事。立志而聖,則聖矣;立志而賢,則賢矣」。雖未必能至,但心嚮往之。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則無所得矣。

所以不管怎樣,是自嘲也罷,別人嘲笑也罷,先把這個志向立在那,最終的方向就是這裡。

因為有了這樣的志向,我也堅定了學習傳統文化之路。雖然在之後的日子裡,我一直很窮,但內心的充盈卻是從未有過的。

我也曾迷茫過,認為自己太極端,我也曾不斷燃起過想要儘快賺錢的想法,曾經也有不少朋友介紹其他行業賺錢的機會,但因為可能會遠離我的志向,最終我選擇了放棄。而我希望在堅守理想和賺錢之間找到一個平衡點。因為沒有經濟基礎很多事情都無法做。

有時覺得自己的志向很空,那時常常思考:顏回何以能一簞食一瓢飲,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或許是他把得道看得比一切都重要。而我似乎缺少了這種迫切心,時常在「道」與金錢以及欲望的追求中搖擺,時常在境遇中為環境和世俗而搖擺。

這個聖賢之志的地基其實並不牢固,我也擔心有一天自己會迷途。

孔子

之後接觸了非常多的家訓家規。發現那些能夠傳承幾十代,幾百代的家族,皆因為有好的家風,有聖賢人物的榜樣作用。比如孔子家族,顏回家族,曾子家族,範仲淹家族,曾國藩家族。可以說一人成聖賢,後世福澤綿。所以我想想,其實當我立定聖賢之志後,不僅僅是在活這一輩,不僅僅是為了自己,也是為了可以福蔭子孫後代。

歷數那些歷代有權有錢的,沒有一個能夠把權和錢一直綿延傳給後代的,包括皇帝在內。皇帝的家族甚至往往還不如那些高風亮節的家族傳的久遠。孔子家族傳承超過2500年,所以人們說:鐵打的孔家,流水的王朝。

立志聖賢,去做聖賢,可以福蔭子孫後代,這是一個規律。你可以不信,但很多家族的例子都證明了,這絕非虛妄。

《孝經》

最近在研讀《孝經》,其中一句話讓我印象深刻:「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

在過往,我對孝的理解停留在:孝養父母,對父母和顏悅色,能夠及時滿足他們的需求。覺得這就很好了!但看到這句話後,其實自己離終極大孝還差得遠啊!

立身行道,顯父母才是終極大孝。

通過無志到有志,再想到父母以及子孫後代,都更堅定了立志聖賢,終身不移。

其實最後發現立志聖賢表面空虛,實際都是關乎自己,關乎自己的家族。不僅是關乎現在,而且關乎未來!

所以這樣的人生才更有意義!即便有一天此身不存,但希望思想和精神能永駐於世。

從遠古到現在,已經有太多的聖賢做到了,並留下了清晰的腳印,而我們只需要步履堅定的追隨便好!

相關焦點

  • 王陽明: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
    王陽明曾多次強調說「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這句名言是中國傳統文化精華的總結,也是做人、做事的指導。我們都想做成有意義的事情或事業,但是我們應該知道:想要成就事業,首先是由我們自己決定的,即與我們的立志有關。
  • 「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關於孩子立志,家長所不知道的事!
    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雖百工技藝,未有不本於志者。——王陽明古往今來,但凡傑出的人物,沒有不「立志」的。只有胸懷廣闊、志存高遠的人生才是偉大的人生。所以要想讓自己的孩子成就一個偉大的人生,在他們很小的時候,就要培養他們立志的意識。
  • 百日學習筆記|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
    學習一門明心淨心的功夫【原文導讀】「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雖百工技藝,未有不本於志者。今學者曠廢隳惰,玩歲愒時,而百無所成,皆由於志之未立耳。故立志而聖,則聖矣;立志而賢,則賢矣。志不立,如無舵之舟,無銜之馬,漂蕩奔逸,終亦何所底乎?昔人有言,使為善而父母怒之,兄弟怨之,宗族鄉黨賤惡之,如此而不為善可也;為善則父母愛之,兄弟悅之,宗族鄉黨敬信之,何苦而不為善為君子?使為惡而父母愛之,兄弟悅之,宗族鄉黨敬信之,如此而為惡可也;為惡則父母怒之,兄弟怨之,宗族鄉黨賤惡之,何苦而必為惡為小人?諸生念此,亦可以知所立志矣。」
  • 王陽明:「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精闢之論流芳百世不無道理
    在宋明理學盛行的情況下,更是誕生出王陽明、李贄、黃宗羲等「大家」。尤其是王陽明的學說,後來相繼傳入朝鮮、日本等地,深受當地的追捧。除了是一位心學集大成者的儒生以外,王守仁還是一個有勇有謀的大將,曾經總督兩廣,鎮壓江西民變,平定「寧王之亂」等,這跟他的「精闢之論」不無關係。
  • 王陽明說:「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讓孩子從小樹立聖賢之志
    王陽明說:「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一個人如果沒有志向,即使博學強識,學富五車,也可能一生一事無成。「志不立,如無舵之舟,無銜之馬,漂蕩奔逸,終亦何所底乎?」舵是船控制方向的裝置;銜,是馬嚼子,是控制馬匹的活動的。不立志,沒有志向,人生就如同無舵之舟、無銜之馬,如同大海中飄蕩的浮萍,隨波逐流。
  • 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雖百工技藝,未有不本於志者
    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雖百工技藝,未有不本於志者。王陽明《教條示龍場諸生》註:不樹立志向,天下就沒有可以成功的事。即使各種工人和從事技藝的人,也沒有不以志向為本的人。王陽明《教條示龍場諸生》野心和理想是邁向成功的第一步只要提到狼,人們就會想到什麼?
  • 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
    一個人若是想做出一番事業,首先要立志,否則只會一事無成。不僅如此,即便是各種工藝技藝,也都是要靠著堅定的意志才能學習,確實如此。人們常說,一個人的理想往往決定了他的高度。燕雀焉知鴻鵠之志,鴻鵠是要像大鵬那樣展翅翱翔於九天之高,盡收天下於眼中的;而燕雀不知道去千萬裡之遠有何用,自然對能夠觸及愉樹和枋樹就已經心滿意足了。只要有高遠的志向,那麼無論想成就什麼事業都有了可能,所以立志是十分重要。西漢的班超投筆從戎,建立了千秋功業。他把自己的境界和志向提升到一定的高度,才能有名垂青史的成就。
  • 王陽明的4個人生頓悟:立志、勤學、改過、責善
    王陽明在頓悟時認識到:聖人之道吾性自足、人人皆可成為聖人,正是他懂得的第一件事,有了這一基礎,就人人可以參悟心學智慧,向人生的更高處邁進。 就在這期間,王陽明又寫了《教條示龍場諸生》一文,提出了另外四件事,用以告誡和教導追隨他的弟子門生。
  • 王陽明:不立志,就什麼事情都做不成
    王陽明深受感動,當時就寫了一篇名叫《教條示龍場諸生》的文章,是為龍岡書院成立後追隨他的學子們而寫的。這篇文章較長,他從立志、勤學、改過和責善四個方面寫的。今天我們就先從立志說起,淺談王陽明為什麼說「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意思是如果一個人不立志,就什麼事情都做不成。
  • 王陽明:惟天下之大誠,能立天下之大本
    首先要有個好環境,這個環境應該不受外界幹擾,非常安靜,如此才能比較容易靜下來。其次,要將身體安放好,也就是靜坐的姿勢。坐姿可有很多種,盤坐、立坐皆可,道家喜歡用盤坐。立坐就是「正襟危坐」:雙手平放膝上,背挺直,全身放鬆。王陽明心學用的是此法。最後,調整呼吸。
  • 王陽明最常和弟子們說的「立志」是什麼?
    王陽明和其他大儒不同,他還能領兵打仗,用了3年時間平定了困擾大明王朝數十年的贛南匪患,後又遇寧王朱宸濠叛亂,王陽明僅用35天就平定了寧王計劃多年的叛亂。成為歷史上少有的立言 立德 立功三不朽聖人,被成為五百年來第一人。王陽明弟子眾多,獲得巨大成就的也很多。他給弟子們講得最多的就是:「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簡單講就是「立志」。
  • 王陽明:人固須立志,但更要「責志」!
    人無志不立,事無志不成,一切事業的起點莫不源於起初志向的建立。孔夫子有志於學,方成千古素王;始皇帝有志於天下,方克一統之偉業;司馬公有志於書記史事,乃有《史記》之絕唱。沒有起初的志向,便如萬裡錦繡行程一個人卻根本就無動身的打算。
  • 王陽明智慧:「始於立心,得於人和,順於天道,成於勤懇」!
    王陽明:「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立心就是立志,立下志向,心也就有了方向。王陽明是誰?明代思想家、軍事家,心學集大成者。王陽明:「做人做事,始於立心,得於人和,順於天道,成於勤懇」王陽明作為年幼時就曾立志做一個「聖人」,雖然遭到了無數人的嘲笑,但最後王陽明做到了,正如他所說的,只有立志,天下就沒有完不成的事情。一、始於立心劉邦志得天下,並且在志向的督促下不斷進步,取代了秦二世,開創了一個新朝代。
  • 王陽明的告誡:男人慾成大器,錢和能力是次要,關鍵在這2個字
    王陽明曾說:「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雖百工技藝,未有不本於志者」。這句話意思是說,如果一個人想要做出一番事業,就先要學會立志,否則便像無頭蒼蠅一樣什麼事情都做不成,沒有成就。所以說,一個人沒有志向,必定走不了很遠,成不了大事。王陽明認為,做聖賢才是第一頭等大事。當一個人定了自己的志向之後,他後來所做的一切也都以此為出發點。
  • 王陽明:男人要想成大事,能力不是關鍵,而需領悟這「天規」!
    明代心學集大成者王陽明,與孔子、孟子、朱熹並稱為「孔、孟、朱、王」,是中國歷史上最有影響力的思想家之一。他的經典語錄,搬到什麼時代相信還有不少人都在侃侃而談。王陽明說:「志不立,如無舵之舟,無銜之馬,漂蕩奔逸,終亦何所底乎?」
  • 王陽明的龍場頓悟到底悟出了什麼?這四大人生天機不可不學!
    王陽明的這種頓悟,恰恰是發現了自己內心的價值,這也讓他走上了儒家聖人的道路。在龍場悟道之後,王陽明寫了一篇文章,告訴自己的弟子,做人和心學之要,這可以說是龍場頓悟的主要內容。在文中,王陽明告訴弟子的四種做人之要。第一是立志:人生首要的任務是立志,因為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雖百工技藝,未有不本於志者。
  • 王陽明心學憑什麼影響了東亞世界500年?
    王陽明在頓悟時刻認識到的聖人之道吾性自足、人人皆可成為聖人,正是他懂得的第一件事,有了這一基礎,就人人可以參悟心學智慧,向人生的更高處邁進。就在這期間,王陽明又寫了《教條示龍場諸生》一文,提出了另外四件事,用以告誡和教導追隨他的弟子門生。這四件事,看似普通尋常,但由於是在龍場悟道這個重要時刻提出,就尤其值得我們重視。
  • 人物誌 | 漢美國際集團董事長譚業輝: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
    譚業輝:我國著名學者餘秋雨曾說過:「我是漢族,我說漢語,我寫漢字,是因為我們有著一個偉大的王朝——漢朝,漢中是漢朝歷史重鎮,這樣的地方不來太遺憾了,因此我提一個建議,讓全體中國人把漢中當作自己的老家,每次到漢中就當作回一次老家。」
  • 王陽明智慧:牢記這3句話,就算沒錢沒勢,照樣能出人頭地
    俗話說,水往低處流,人往高處爬,自古以來能夠通過自己的努力最後取得成功的人也有很多,所以不要害怕你所在的「起點」,起點太低並不可怕,可怕的身在底層卻不知道往上爬,不尋求改變,這樣的人一輩子都很難成功。第一句:志不立,事不成王陽明曾說:「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雖百工技藝,未有不本於志者。」想要成就大事,就必須先立志。如果一個人擁有很多技能,但是卻缺少志向,無論以後從事什麼行業都很難出人頭地。
  •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王陽明這幾種方法教你怎麼做
    志不立,如無舵這舟,無銜之馬,漂蕩奔逸,終亦何所底乎?「王陽明《教條示龍場諸生》為什麼要立志?比如你做了一件好事,但是別人覺得你做的這件事情讓人很不舒服,你就不要去做。做一件事情你覺得是壞事,可別人都認可,這件事情你也可以去做。這就是你應該怎麼樣立志向,立什麼樣的志向。立志就是要有理想,有自己的人生定位和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