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心學集大成者王陽明,與孔子、孟子、朱熹並稱為「孔、孟、朱、王」,是中國歷史上最有影響力的思想家之一。他的經典語錄,搬到什麼時代相信還有不少人都在侃侃而談。
王陽明說:「志不立,如無舵之舟,無銜之馬,漂蕩奔逸,終亦何所底乎?」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人如果不立志,人生就失去了目標和方向,最終平庸一生。
套用如今的社會那些有清晰短期目標的人,大都生活在社會的中上層。他們的短期目標不斷被達成,生活狀態穩步上升,成為各行各業不可或缺的專業人士。
而那些目標模糊的人,幾乎都生活在社會的中下層,他們能安穩地生活與工作,但都沒有什麼特別的成績。剩下的是那些沒有目標的人,幾乎都生活在社會的最底層。
這告訴我們,目標對人生有巨大的導向作用。成功,在一開始僅僅是一種選擇,你選擇什麼樣的目標,就會有什麼樣的人生。
立志,就是為成功打基礎,定基調,古往今來,能成大事者,都是有雄心壯志的人。
如果你想順利地實現最終目標,就必須一步一個腳印,制定每一個不同發展階段的短期目標。
「千古第一完人」曾國藩,教導曾家子弟時,最常說的就是「立志」二字。他說:「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不管是治學、做官、做人,都應該給自己定下目標。
那麼,如何制定短期目標?首先,你的短期目標應該是明確的,不能猶豫不決;其次,短期目標應該是切實可行的,不可以是狂妄的幻想,你現在具備的條件是什麼,有多大的可能去實現目標,在心裡都應該有個底;此外,短期目標對你應該是有意義的,並且應該和你的長期目標協調一致;最後,你還應該為每一個短期目標設置一個期限,不能沒有底線地拖延。
凡做事,一定要有志向。一個人志向的高低,決定了他成就的大小。「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很多人在立志時,就已經被成功者們在人生道路上拉開了差距。
王陽明曾批評當時的某些讀書人懶散墮落,荒廢學業,歸根結底就是因為,他們沒有立志,不會立志。
在生活中,之所以很多人做事會半途而廢,往往不是因為難度較大,而是覺得距成功太遙遠。他們不是因失敗而放棄,而是因心中無明確而具體的目標乃至倦怠而失敗。我們要知道:立志,不僅是為了給自己的人生定下一個奮鬥的方向,樹立遠大的志向,才能不斷激勵自己不要虛度時光,時刻努力,昂首前行。
諸葛亮在家書中教導兒子:「志當存高遠」,古人常說,「有志者事竟成」。
這都是在勸誡後人,做人不僅要立志,更要立大志!要是連立志的勇氣都沒有,談何成功?人生又該何去何從?不立志,那就只能渾渾噩噩平庸一生了。
王陽明一生傳奇,從一個叛逆少年成長為一代聖賢,他的心學智慧更是被學者奉為圭臬。
想要學習王陽明,不如讀一讀《王陽明傳》和《傳習錄》,《傳習錄》為"心學"第一書,可以視作心學的起源。
《王陽明傳:知行合一》完整地再現了王陽明的一生,從跌落谷底到登上人生巔峰,王陽明用了一生的時間。
在走進王陽明之後,就可以來學習心學的智慧。《傳習錄》就是一本完美復刻了王陽明人生觀價值觀的書,在現代快節奏和焦躁的生活中,抽出時間,放空心靈,去讀一讀王陽明,一定會讓你受益匪淺。
有讀者曾經評論,每讀一次《傳習錄》,都能讀出一個完全不一樣的版本來。隨便截取書中的幾句話,都能讓人領略幾分心學的精髓。
兩本完美組合智慧之書才78元,一頓飯錢都不夠,卻能讓你少走很多彎路,代代相傳,真的非常有價值!
讀完這兩本書,仿佛心靈受到了洗禮,對於生活中的一些事情,也一瞬間領悟了。
想看的朋友,點擊下方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