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陽明:男人要想成大事,能力不是關鍵,而需領悟這「天規」!

2020-12-16 王老師教育說

明代心學集大成者王陽明,與孔子、孟子、朱熹並稱為「孔、孟、朱、王」,是中國歷史上最有影響力的思想家之一。他的經典語錄,搬到什麼時代相信還有不少人都在侃侃而談。

王陽明說:「志不立,如無舵之舟,無銜之馬,漂蕩奔逸,終亦何所底乎?」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人如果不立志,人生就失去了目標和方向,最終平庸一生。

套用如今的社會那些有清晰短期目標的人,大都生活在社會的中上層。他們的短期目標不斷被達成,生活狀態穩步上升,成為各行各業不可或缺的專業人士。

而那些目標模糊的人,幾乎都生活在社會的中下層,他們能安穩地生活與工作,但都沒有什麼特別的成績。剩下的是那些沒有目標的人,幾乎都生活在社會的最底層。

這告訴我們,目標對人生有巨大的導向作用。成功,在一開始僅僅是一種選擇,你選擇什麼樣的目標,就會有什麼樣的人生。

立志,就是為成功打基礎,定基調,古往今來,能成大事者,都是有雄心壯志的人。

如果你想順利地實現最終目標,就必須一步一個腳印,制定每一個不同發展階段的短期目標。

「千古第一完人」曾國藩,教導曾家子弟時,最常說的就是「立志」二字。他說:「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不管是治學、做官、做人,都應該給自己定下目標。

那麼,如何制定短期目標?首先,你的短期目標應該是明確的,不能猶豫不決;其次,短期目標應該是切實可行的,不可以是狂妄的幻想,你現在具備的條件是什麼,有多大的可能去實現目標,在心裡都應該有個底;此外,短期目標對你應該是有意義的,並且應該和你的長期目標協調一致;最後,你還應該為每一個短期目標設置一個期限,不能沒有底線地拖延。

凡做事,一定要有志向。一個人志向的高低,決定了他成就的大小。「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很多人在立志時,就已經被成功者們在人生道路上拉開了差距。

王陽明曾批評當時的某些讀書人懶散墮落,荒廢學業,歸根結底就是因為,他們沒有立志,不會立志。

在生活中,之所以很多人做事會半途而廢,往往不是因為難度較大,而是覺得距成功太遙遠。他們不是因失敗而放棄,而是因心中無明確而具體的目標乃至倦怠而失敗。我們要知道:立志,不僅是為了給自己的人生定下一個奮鬥的方向,樹立遠大的志向,才能不斷激勵自己不要虛度時光,時刻努力,昂首前行。

諸葛亮在家書中教導兒子:「志當存高遠」,古人常說,「有志者事竟成」。

這都是在勸誡後人,做人不僅要立志,更要立大志!要是連立志的勇氣都沒有,談何成功?人生又該何去何從?不立志,那就只能渾渾噩噩平庸一生了。

王陽明一生傳奇,從一個叛逆少年成長為一代聖賢,他的心學智慧更是被學者奉為圭臬。

想要學習王陽明,不如讀一讀《王陽明傳》和《傳習錄》,《傳習錄》為"心學"第一書,可以視作心學的起源。

《王陽明傳:知行合一》完整地再現了王陽明的一生,從跌落谷底到登上人生巔峰,王陽明用了一生的時間。

在走進王陽明之後,就可以來學習心學的智慧。《傳習錄》就是一本完美復刻了王陽明人生觀價值觀的書,在現代快節奏和焦躁的生活中,抽出時間,放空心靈,去讀一讀王陽明,一定會讓你受益匪淺。

有讀者曾經評論,每讀一次《傳習錄》,都能讀出一個完全不一樣的版本來。隨便截取書中的幾句話,都能讓人領略幾分心學的精髓。

兩本完美組合智慧之書才78元,一頓飯錢都不夠,卻能讓你少走很多彎路,代代相傳,真的非常有價值!

讀完這兩本書,仿佛心靈受到了洗禮,對於生活中的一些事情,也一瞬間領悟了。

想看的朋友,點擊下方連結:

相關焦點

  • 王陽明:男人要想成大事,能力不是最關鍵,而是要悟透這「箴言」
    而男人要想成大器,過程一定不是一帆風順的,必然會經歷一些磨難。王陽明就是如此,他的很多成就都是在人生最低谷時期完成的。就好比說龍場悟道。其實,男人慾成大器,能力是次要的,關鍵要悟透這「一大箴言」:此心不動,隨機而動。
  • 王陽明:能力不是唯一,男人慾成大器,需修煉好這12字心訣
    很多時候,男人們想要成就一番偉業,能力並不是唯一,很大程度上要重視修煉自己的內心。心無雜念,則無異動,心若妄動,勢必妄行。王陽明告誡世間人:欲成大器,需得修煉好這12字心訣。1、修心:堅定本心修心即進入一種平和的境界,不受外界幹擾,探尋自己的本心,堅定自己的本心。即使世間誘惑萬千,我心巍然不動。
  • 一個男人,若想出人頭地,需牢記這三大成事天規,悟透助你成大事
    老祖宗的智慧:一個男人,若想出人頭地,需牢記以下這三大成事天規,悟透助你成大事;男人慾成大事,需牢記這三大成事天規,來學習下吧。釋義:立志一定要高遠,志向不高遠的話,就容易受環境的影響,變得隨波逐流,甚至是陷入低級庸俗之流,與其同流合汙,如此一來,自然是難成大事;另一方面,立志高遠的同時,又不能好高騖遠,還要腳踏實地,否則的話,眼高手低,就很難獲取成功。評析:男人慾成大事,必然要胸懷大志,把目標定的大一點,給自己足夠的動力。
  • 王陽明:男人慾成大器,能力次之,關鍵在於悟透這一「心學智慧」
    王陽明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在修身、立學、為文、武功方面均有大成的人,這一點似乎只有清代的曾國藩能與之相提並論。然而曾國藩在為清政府鎮壓太平天國運動時卻「屢敗屢戰」,且兩次因為遭逢慘敗而急得想跳水自盡,其勝負之機、其為將風度又與王陽明四十二天內平定寧王朱宸濠之亂相去甚遠。
  • 王陽明:男人慾成大器,能力不是唯一,牢記這2字,往後人生風順
    無獨有偶,明朝的心學大師王陽明也提出過類似的觀點——「精一之功」,這是和他的「知行合一」思想相併列的,這八個字之間彼此互補,互為一體。在王陽明看來,吃飯也算是一種修行,人生中的千忙萬忙間,其實最忙的還是我們的內心,尤其是經常起妄念的心。很多人看似每天忙得暈頭轉向,實際上,回想這一天,不是沉迷於各種碎片化的娛樂八卦,就是柴米油鹽醬醋茶的小事!大事沒幹成一件,小事也忙得索然無味。
  • 王陽明:男人慾成大器,能力不是唯一,人生低谷時,修煉好24個字
    王陽明:男人慾成大器,能力不是唯一,人生低谷時,修煉好24個字王陽明是明代「心學」的集大成者,他的智慧和才能在明朝那個時代達到了常人難以企及的頂點。王陽明那神奇莫測的智慧,來源於他的心學思想和躬行踐履的功夫。這24個字便是王陽明提到的12種2字「心學」。
  • 王陽明:男人後半生,能力不是唯一,牢記這2字錦囊,才有望翻身
    在我們上下五千多年的歷史長河裡,卻僅僅只有「兩個半聖人」,一個是我們從小就被教育要好好學習的孔子孔聖人,另一個就是我們今天要說的,明朝哲學家,著名的心學大師王陽明了。而那另半個則是晚清四大名臣之一的曾國藩。
  • 王陽明告誡:男人後半生走向,靠的不是錢和人脈,需牢記七字真言
    王陽明告誡:男人後半生走向,靠的不是錢和人脈,需牢記七字真言俗話說得好「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這句話放到一個男人的身上也是同樣的原理。一個男人慾成大事者,全過程不太可能順順利利,有時候經過風風雨雨有時候遭到艱難困苦,這一些也是獲得成功的「必經之路」。
  • 王陽明:真正的聰明人,會牢記這2條處世「天規」,一生順風順水
    王陽明曾指出:真正聰明的人,都懂得這2條「天規」,生活不會過得太差!內方外圓,知寬厚會嚴厲世間上的人千千萬萬,每個人的思想都是高深莫測,難以捉摸的。所以一個人活在世上,如何處理好人際關係,王陽明認為關鍵在於把圓與方相輔相存,且不會相互衝突。
  • 王陽明的告誡:男人慾成大器,錢和能力是次要,關鍵在這2個字
    王陽明曾說:「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雖百工技藝,未有不本於志者」。這句話意思是說,如果一個人想要做出一番事業,就先要學會立志,否則便像無頭蒼蠅一樣什麼事情都做不成,沒有成就。王陽明認為能力是可以後天養成的,真正決定一個人是否有出息的必要條件是我們的內在志向。一個人最遠能走多遠?這話不是問你的雙腳,而是要問你的志向。一個人如果沒有志向,就失去了前進的動力,失去前進的動力,你只能在原地徘徊。
  • 王陽明:男人落魄時,錢和人脈不是關鍵,牢記這2句,會越來越順
    其實大多數男人,失敗的原因都在於自身,自己不夠努力,還能怪命運不公?自己能力不足,還想著爬上高位?這世界上所有東西都事出有因,成功的男人,背後一定做出過你所想像不到的努力。靠努力翻身的人,王陽明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 王陽明制勝法則:男人想要幹大事,悟透3要訣,方可大富大貴
    男人要想幹大事,順勢而為,悟透發展規律,抓住時機,就算現在沒有成功,早晚也會出人頭地!王陽明不僅僅是中國的聖人,一代心學大家,他還是一個軍事家,一個創造心學的人,能將自己的心學智慧運用到帶兵打仗上,還能打勝仗,王陽明是個擁有智慧的人。
  • 王陽明:男人如何成大器?能力不是唯一,人生低谷時,記住24個字
    王陽明一生成就斐然,不僅做到了文人的最高志願「立功立言立德」三不朽,還和孔子並稱為「聖人」,而他的一生也不是一帆風順的,王陽明第一次、第二次參加科舉都沒有通過會試,第三次他才考過。王陽明認為人在低谷時,能力不是唯一,只有做到這24字才能走出低谷成就大器。
  • 人生要想成大事,能力不是關鍵,建議你讀讀這3句話
    四十不惑,就是到了有智慧的年齡,有獨立思考的能力,能明辨事理,不被表象所迷惑。人到四十,真的是到了一個需要好好考慮的年齡,所以曾國藩告誡我們,人生要想成大事,能力不是關鍵,建議你讀讀這3句話曾國藩說:「時事愈艱,則挽回之道,自須先之以戒懼惕厲。
  • 王陽明:男人慾成大器,能力不是唯一,這2個字才是關鍵
    在王陽明看來,一個人想要真正的成功,能力並不是唯一的因素,而這兩個字才是,那就是「精一」。什麼是「精一」王陽明說:「今人於吃飯時,雖然一事在前,其心常役役不寧,只緣此心忙慣了,所以收攝不住。」所以,王陽明提出了應對之法:「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執厥中。」這就是精一的由來,也就是說,無論做什麼事,想要成功,就必須學會精一,學會專注。不只是要管住自己的心,還要讓自己的行動和想法保持一致,理論和實踐的專注,才能獲得最終的成功。
  • 王陽明:決定你人生走多遠、飛多高的,不是能力,而是這兩個字
    王陽明:決定你人生走多遠、飛多高的,不是能力,而是這兩個字王陽明(1472-1529),明朝人,名守仁,字伯安,浙江餘姚人,年輕時築室習靜于越之陽明洞,遂號陽明。王陽明是明代心學的集大成者,他的智慧和才能在明朝那個年代達到了別人難以及其的高度。
  • 王陽明:男人慾成大器,能力不是唯一,做到2個字,少走一段彎路
    王陽明:男人慾成大器,能力不是唯一,做到2個字,少走一段彎路曾國藩曾說過,凡人做一事,便須全副精神關注在此一事。與曾國藩似的的是,我國的心學大師王陽明也曾提到過似的的要求:精一之功,這是和他最有名的知行合一併列的4個字。這八個字彼此互補,互為一體。
  • 王陽明:一個人的成就高低,要看他內心的志向,而並非是能力
    老師反問道,那你覺得什麼才是人生中的頭等大事?王陽明當時就回答,讀書學聖賢。在王陽明的心裡,做聖賢才是他內心的第一頭等大事。這就是他遠大的志向,當他具備這個志向的時候, 他後來所做的一切都以此為出發點。
  • 曾國藩:男人想要成大事,金錢和能力不重要,重點是要做到這3戒
    他的秘訣只有一個:男人想要成大事,金錢和能力不重要,重點是要做到這3戒1、久利之事勿為,眾爭之地勿往很多人都聽說過曾國藩告誡男人的一句話:40歲以後,不想要招災引禍那就別去兩個地方!王陽明說,「故為子而傲,必不能孝;為弟而傲,必不能弟。」《三國演義》中關羽的失敗,全在於他過於驕傲。關羽是猛將,有勇有謀,斬顏良誅文丑,溫酒斬華雄,千裡走單騎,單刀赴會等等,都足以證明他的能力非凡。但過於高傲自戀卻讓關羽敗亡。
  • 職場被人排擠,不是因為你能力強:王陽明的這3句話,解釋很透亮
    「英明豪邁、文武雙全,左手執卷講學授業,右手撫劍叱吒三軍」,這是世人對王陽明的評價,初識王陽明,是在《知行合一:王陽明心學》,王陽明的人格魅力吸引了我,「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他就是個奇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