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理論推薦:朝著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方向穩步前進

2021-01-11 天眼新聞

編者按:2020年8月下旬,《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基本問題》一書由人民出版社和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正式出版。該書提綱挈領,以點帶面,深入闡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豐富內涵、核心要義和鮮明特色。

自古以來,人類社會就有對共同富裕的追求與探索,但真正的共同富裕只有在社會主義發展到一定程度時才能實現。中國共產黨作為馬克思主義政黨,把帶領人民創造美好生活、實現共同富裕作為矢志不渝的奮鬥目標。正如習近平同志所指出的:「我們追求的發展是造福人民的發展,我們追求的富裕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改革發展搞得成功不成功,最終的判斷標準是人民是不是共同享受到了改革發展成果。」

一、共同富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原則

對於共同富裕這一概念,可以從生產力與生產關係兩個維度進行理解。「共同」反映了社會成員對於財富的佔有方式,是相對於私有制導致的兩極分化現象而言的,是社會生產關係性質的集中體現;「富裕」則反映了社會成員對於財富的佔有程度,是相對於貧窮而言的,是社會生產力發展水平的集中體現。就此而言,共同富裕是一個反映特定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概念。

中國共產黨始終將發展成果共享、帶領人民實現共同富裕作為價值目標。新中國成立後,毛澤東同志曾提出共同富裕問題,並進行了持續探索。「現在我們實行這麼一種制度,這麼一種計劃,是可以一年一年走向更富更強的,一年一年可以看到更富更強些。而這個富,是共同的富,這個強,是共同的強,大家都有份」。改革開放以來,鄧小平同志總結以往經驗教訓,再一次強調了共同富裕及其實現方式問題,將共同富裕作為社會主義基本原則之一,將共同富裕概括為社會主義的本質內涵。江澤民同志強調:「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根本原則和本質特徵,絕不能動搖。」胡錦濤同志也要求:「使全體人民共享改革發展成果,使全體人民朝著共同富裕的方向穩步前進。」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一個鮮明特徵,就是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鬥,不斷創造美好生活,在生產發展的基礎上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習近平同志高度重視共同富裕問題,強調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

社會主義之所以區別於資本主義,一個重要方面就在於其深刻批判資本主義的兩極分化和經濟社會的巨大不平等,強調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致力於追求人的全面發展與全體人民的共同富裕。習近平同志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強調:「帶領人民創造幸福生活,是我們黨始終不渝的奮鬥目標。我們要順應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重點,發展各項社會事業,加大收入分配調節力度,打贏脫貧攻堅戰,保證人民平等參與、平等發展權利,使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朝著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標穩步邁進。」

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從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後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適應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不僅要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解決發展不充分問題,進一步做大「蛋糕」,更要協調收入分配,解決發展不平衡問題,進一步分好「蛋糕」。針對發展不平衡尤其是收入差距拉大的問題,習近平同志特別強調要實現共享發展。「我國經濟發展的『蛋糕』不斷做大,但分配不公問題比較突出,收入差距、城鄉區域公共服務水平差距較大。在共享改革發展成果上,無論是實際情況還是制度設計,都還有不完善的地方。為此,我們必須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體人民朝著共同富裕方向穩步前進,絕不能出現『富者累巨萬,而貧者食糟糠』的現象。」實踐表明,只有切實解決改革成果共享問題,在共享發展中實現共同富裕,才能充分體現社會主義優越性,有效增強發展動力,鞏固與厚植黨長期執政的群眾基礎。

二、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的逐步實現是一個系統工程。「我國正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我們不能做超越階段的事情,但也不是說在逐步實現共同富裕方面就無所作為,而是要根據現有條件把能做的事情儘量做起來,積小勝為大勝,不斷朝著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標前進。」逐步實現共同富裕,必須在秉持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漸進共享原則的基礎上,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統籌推進各相關領域的建設,形成可持續發展的長效機制。盡力而為強調的是決心和意志,就是有多大本事出多大力,積極創造條件力爭有更好的結果;量力而行堅持實事求是,就是吃飯穿衣量家當,不提不切實際的目標,不做超越階段和能力的事情。

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為實現共同富裕奠定雄厚的物質基礎。生產是分配的前提和基礎,只有建立在生產力不斷發展的基礎上,共同富裕才能真正實現。中國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仍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發展依然是當代中國的第一要務,是解決中國所有問題的關鍵。我們要牢牢把握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最大國情,牢牢立足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最大實際,毫不動搖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充分調動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不斷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只有這樣,才能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各方面美好生活需要,持續改善人民生活,逐步實現共同富裕。習近平同志指出:「實現社會公平正義是由多種因素決定的,最主要的還是經濟社會發展水平。……我們必須緊緊抓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推動經濟持續健康發展,進一步把『蛋糕』做大,為保障社會公平正義奠定更加堅實物質基礎。」

堅持兩個「毫不動搖」,夯實實現共同富裕的經濟制度基礎。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重要支柱。公有制經濟和非公有制經濟都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組成部分,都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也是實現共同富裕的重要條件。在當今中國,必須毫不動搖地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堅持公有制主體地位,這對於增強我國經濟實力、維護社會公平正義、防止兩極分化、逐步實現共同富裕、促進社會和諧具有基礎性作用。同時,必須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這對於推動經濟增長、擴大社會就業、增加財政收入、改善人民生活、推進共同富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統籌城鄉發展與區域發展,促進城鄉共同富裕與各地區共同富裕。城鄉二元結構是造成貧富差距的重要原因。必須努力在統籌城鄉關係上取得重大突破,特別要在破解城鄉二元結構、推進城鄉要素平等交換和公共資源均衡配置上取得重大突破,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給農村發展注入新的動力,讓廣大農民平等參與改革發展進程、共同享受改革發展成果。地區發展差距也是影響共同富裕的重要原因。要落實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建立更加有效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機制,促進各地區人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質量在不斷提高的過程中逐步實現共同富裕。

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要多謀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憂,在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斷取得新進展,在發展中補齊民生短板,使人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實現共同富裕,必須著力縮小收入差距,這是民生領域的重點任務。要堅持按勞分配原則,完善按要素分配的體制機制;擴大中等收入群體,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調節過高收入,取締非法收入;堅持在經濟增長的同時實現居民收入同步增長、在勞動生產率提高的同時實現勞動報酬同步提高;拓寬居民勞動收入和財產性收入渠道。

來源 人民網

編輯 胡桅可

相關焦點

  • 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描繪了二〇三五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遠景目標,明確提出「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這是我們黨把共同富裕的社會主義價值追求具體化為國家和民族發展的宏偉目標,並為此確定了時間進度表,制定了發展路線圖。
  • 堅持共同富裕方向 紮實推動共同富裕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隨著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我們必須把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腳踏實地、久久為功,向著這個目標更加積極有為地進行努力。」筆者謹就堅持共同富裕方向、紮實推動共同富裕談談自己的學習體會。1 共同富裕是人類社會的共同理想共同富裕是一個古老而又常新的話題,也是東西方國家都需要面對的一個難題。
  • 【理響合肥•舉旗幟】紮實推動共同富裕
    ,充分體現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根本立場,是我國當前和今後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努力方向和基本遵循。而這個富,是共同的富,這個強,是共同的強,大家都有份。」改革開放後,鄧小平同志明確將共同富裕納入社會主義本質的範疇,強調「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追求的富裕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消除貧困、改善民生、逐步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我們黨的重要使命。」
  • 李志偉: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了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遠景目標,其中首次提出「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人民群眾的共同期盼。我們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歸根結底是要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
  • 向著實現共同富裕的目標繼續前進
    向著實現共同富裕的目標繼續前進 ——習近平總書記對脫貧攻堅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激勵我市幹部群眾奮發進取 發布時間
  • 紮實推動共同富裕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人民群眾的共同期盼。」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把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強調「紮實推動共同富裕,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
  • 改革開放是有方向、有立場、有原則的
    深刻領會這一論斷的精神實質,弄清楚我國改革開放要堅持的方向、堅守的立場、遵循的原則,對於排除各種噪音雜音的幹擾,推動我國改革開放始終沿著正確方向穩步順利前進,具有重要意義。 關於改革開放的方向 方向決定道路,道路決定命運。習近平總書記反覆強調,改革開放是一場深刻革命,必須堅持正確方向,沿著正確道路推進。
  • 人民日報思想縱橫:紮實推動共同富裕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人民群眾的共同期盼。」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把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強調「紮實推動共同富裕,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這為我們在「十四五」時期乃至更長一個時期紮實推動共同富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 卡爾·馬克思杯 | 時事評論⑧:如何理解社會主義與共同富裕的關係?
    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鄧小平同志曾說,「社會主義最大的優越性就是共同富裕,這是體現社會主義本質的一個東西」。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鼓勵一部人通過合法勞動和誠信經營先富起來,通過先富帶動後富,逐步實現共同富裕。今天的中國,已經是世界上第二大經濟體,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
  • 共同富裕: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目標
    經過幾十年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探索,在總結經驗教訓的基礎上,鄧小平提出了「貧窮不是社會主義」的論斷,指出「堅持社會主義的發展方向,就要肯定社會主義的根本任務是發展生產力,逐步擺脫貧窮,使國家富強起來,使人民生活得到改善。沒有貧窮的社會主義。社會主義的特點不是窮,而是富,但這種富是人民共同富裕」。
  • 學思踐悟丨共同富裕,從一夢萬年到來日可期
    比如,在2035年的遠景目標中,全會首次提出「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這一點,習近平總書記在規劃《建議》的起草說明中指出,建議稿在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遠景目標中提出「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在改善人民生活品質部分突出強調了「紮實推動共同富裕」,提出了一些重要要求和重大舉措。
  • 「一步一個腳印」,法拉利正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
    在上周末的艾費爾大獎賽結束後,法拉利車隊負責人馬蒂亞·比諾託表示車隊正在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  「從風洞的測試數據與賽道上的表現來看,這是積極的信號,說明我們正在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  「另外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我們將在接下來的比賽中推出更多的升級套件。」  另外,夏爾·勒克萊爾對法拉利在紐博格林賽道上的表現感到驚訝,特別是該條賽道的特性和周末的天氣狀況對法拉利來說並不友好。
  • 「共同富裕」目標與居民投資國債選擇
    【財新網】(專欄作家 郭棟)2035年遠景目標提出「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筆者通過比較國外文獻結論,結合中國國情數據,在量化分析和比較觀測的基礎上,得出結論:實現「共同富裕」遠景目標,要為居民家庭提供低風險、收益穩定的財富增值渠道;人民幣國債收益率與經濟增長率趨勢吻合,可以獲得中國經濟增長紅利;中美國債利率相對於經濟增長率的差異,體現了不同經濟發展階段的區別。
  • 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的理論意蘊
    必須始終把人民利益擺在至高無上的地位,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朝著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不斷邁進。」堅持發展依靠人民:昭示了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究竟誰是歷史的創造者?馬克思和恩格斯在《神聖家族》中批判青年黑格爾派的主觀唯心主義時明確指出,「歷史活動是群眾的活動,隨著歷史活動的深入,必將是群眾隊伍的擴大」。
  • 李楠:「共同富裕」不是西方高福利政策的「中國版」|求知
    共同富裕一直是我們黨帶領全體人民不懈奮鬥的初心使命。新中國成立之初,毛澤東同志提出國家富強的發展目標,指出「這個富,是共同的富,這個強,是共同的強,大家都有份」。改革開放之後,黨和國家領導人也多次強調共同富裕。進入新時代,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共同富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原則,實現共同富裕是我們黨的重要使命。
  • 小裡弗斯:加盟尼克斯因為機會,他們在朝著正確方向前進
    他們在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關於尼克斯,很多人都有話要說,無論是好是壞,無論是什麼。」 「看起來在最近幾個賽季裡,他們在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誰不想成為這其中的一部分?特別是我們在談論的可是紐約尼克斯。」小裡弗斯說道。 小裡弗斯最後說:「身在紐約,那裡有著最好的球迷基礎,在他們面前打球,這可以非常酷,我們必須要努力。」
  • 美網友:美國在朝著錯誤的方向前進,為什麼我沒有生在中國?
    最近有美網友稱:美國在朝著錯誤的方向前進,為什麼我沒有生在中國?美國報導美國現在面臨著疫情和大規模抗議活動所造成的雙重打擊,現在除了憤怒的人群以外各個媒體也在認真反思這次事情的起因究竟是什麼,美媒體發文反思:這次的事件是因為疫情和人種歧視所以才爆發的大規模抗議活動。甚至有美國市長也表示,聯邦政府未能很好地保護民眾。
  • 源流丨從「民貴君輕、政在養民」到堅持以人民為中心
    ——2018年3月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廣東代表團審議時的講話我們要牢記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努力抓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各項工作,不斷增強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斷推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
  • 民生福祉達到新水平 彰顯人民至上執政理念
    本文轉自【人民網】;「治國有常,而利民為本。」人民至上不是空洞、抽象的理論,而是生動、具體的實踐,需要落實到增進民生福祉上,並以制度形式加以固化。增進民生福祉是一項全方位的系統工程,覆蓋人民群眾生活各方面,涉及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個領域,任何一方面的短板,都會影響民生的改善,不能長的很長、短的很短,必須系統謀劃、一體推進、全面落實。
  • 黨和勞動人民當團結一致,共同鑄就時代輝煌
    (11月24日,人民網)  馬克思曾經說過「任何一個民族,如果停止勞動,不用說一年,就是幾個星期,也要滅亡」,勞動是人類進步的源泉,正是有一個個勞動人民力量的聚集才使中國有了今天如此輝煌的成就,國家的發展離不開每一個勞動人民的辛勤付出,當然,勞動人民的成長也離不開黨和國家的有力領導。  勞動永遠是人類生活的基礎,是創造人類文化幸福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