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偉: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2020-12-16 選調生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了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遠景目標,其中首次提出「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面向這一清晰的美好藍圖,我們必須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採取更有力的舉措,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激發全體人民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促進社會公平,增進民生福祉,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要求不斷提高。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人民群眾的共同期盼。我們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歸根結底是要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當前,我國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城鄉區域發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較大,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是一項長期任務,但隨著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我們必須把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堅持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盡力而為、量力而行,腳踏實地、久久為功,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向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不斷邁進,就要進一步把「蛋糕」做大。實現共同富裕,最終靠的是發展。發展是硬道理,唯有發展才能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在新徵途上,我們要堅持不懈抓發展,特別是要通過構建新發展格局持續推動高質量發展,不斷擴大經濟總量,不斷增強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不斷讓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物質基礎堅實起來,讓我們的「家底」越來越厚實。

在此基礎上,還要進一步把「蛋糕」分好。我們的發展是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如果發展不能回應人民的期待,不能讓群眾得到實際利益,發展就失去了意義,也不可能持續。要在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漸進共享中,不斷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讓發展成果最大限度地惠及全體人民,讓老百姓的「錢袋子」更鼓、過好日子的底氣更足。

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標需要一個較長的歷史過程,是由一個一個階段性目標逐步達成的。前進道路上,無論面臨什麼樣的風險挑戰,我們都要始終堅持人民至上、緊緊依靠人民、不斷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始終同人民想在一起、幹在一起,為實現新時代黨的歷史使命而奮鬥,不斷創造中華民族新的歷史輝煌。

#選調生# 內容如有不妥,請點擊頭像-私信聯繫小編修改或刪除

相關焦點

  • 人民日報: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提出,「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必須遵循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原則,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堅持共同富裕方向,始終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維護人民根本利益,激發全體人民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促進社會公平,增進民生福祉,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 人民日報評論員: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提出,「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必須遵循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原則,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堅持共同富裕方向,始終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維護人民根本利益,激發全體人民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促進社會公平,增進民生福祉,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 人民日報評論員:同人民想在一起幹在一起 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提出,「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必須遵循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原則,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堅持共同富裕方向,始終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維護人民根本利益,激發全體人民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促進社會公平,增進民生福祉,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 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人民觀點)
    切實解決好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更好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才能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既要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奮鬥目標,也要尊重人民群眾首創精神,不斷從人民群眾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 人民網理論推薦:朝著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方向穩步前進
    中國共產黨作為馬克思主義政黨,把帶領人民創造美好生活、實現共同富裕作為矢志不渝的奮鬥目標。正如習近平同志所指出的:「我們追求的發展是造福人民的發展,我們追求的富裕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改革發展搞得成功不成功,最終的判斷標準是人民是不是共同享受到了改革發展成果。」 一、共同富裕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本原則 對於共同富裕這一概念,可以從生產力與生產關係兩個維度進行理解。
  • 人民日報評論部: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
    切實解決好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更好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才能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既要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奮鬥目標,也要尊重人民群眾首創精神,不斷從人民群眾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入冬後天氣漸冷,北方城市已經供暖
  • 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
    站在「兩個一百年」歷史交匯點上,無論是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還是推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中國共產黨始終是堅強領導力量。堅持黨的全面領導,發揮黨的集中統一領導優勢,是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根本保證。  確保國家始終沿著社會主義方向前進。國家的性質方向決定了國家發展成果由誰享有。
  • 滿足美好生活需要是以人民為中心的落腳點
    必須始終把人民利益擺在至高無上的地位,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朝著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不斷邁進。」「黨的一切工作必須以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為最高標準。」 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的突出貢獻在於,這是既「見物」又「見人」的發展觀:「見物」就是解決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見人」是指「全體人民」「最廣大人民」,這是共產黨的根本立場和價值指向。
  •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歸根結底就是要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宣講...
    我們要激揚始終奮進在時代潮頭的精氣神,緊緊抓住發展這個第一要務,著眼於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斷推動我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促進社會公平正義,進一步築牢美好生活的堅實基礎。為人民謀幸福,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的目標很宏偉,但也很樸素,歸根結底就是讓全體中國人都過上更好的日子。」
  • 人民生活越來越美好
    全會明確提出,把「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作為「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指導思想,把「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作為一個重要原則,放在「五個堅持」的突出位置,可見規劃《建議》從根本上說是為人民美好生活的規劃,是為人民生活好上加好的建議。 從全會提出的「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來看,好上加好值得期待。
  • 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 讓人民生活更加美好
    馬峰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將「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人的全面發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作為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遠景目標之一。
  • 堅持共同富裕方向 紮實推動共同富裕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
    3 共同富裕必須避免貧富兩極分化《建議》強調,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堅持共同富裕方向,始終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維護人民根本利益,激發全體人民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促進社會公平,增進民生福祉,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 天津日報數字報刊平臺-為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嚮往不懈奮鬥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提出,「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必須遵循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原則,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堅持共同富裕方向,始終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維護人民根本利益,激發全體人民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促進社會公平,增進民生福祉,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 人民美好生活的豐富內涵與實踐邏輯
    【摘要】「永遠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奮鬥目標」,具體而言,就是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順應人民生活更加殷實的迫切願望和要求;堅持人民主體地位,順應人民群眾對更加完善的制度體系的嚮往;堅持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滿足人民群眾對更高層次精神生活的嚮往;堅持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為目標,滿足人民群眾對更實實在在的獲得感的殷切期待
  • 更好滿足人民群眾美好生活新期待——五論深入貫徹落實省委十一屆...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推動發展的根本目的,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是我們的奮鬥目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勝利在望、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即將開啟的重要歷史時刻,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首次將「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作為遠景目標提出來,具有鮮明的民生導向,彰顯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 「省政府網站」更好滿足人民群眾美好生活新期待——五論深入貫徹...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推動發展的根本目的,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是我們的奮鬥目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勝利在望、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即將開啟的重要歷史時刻,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首次將「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作為遠景目標提出來,具有鮮明的民生導向,彰顯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 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
    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經濟新方位)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分領域闡述了「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和改革開放的重點任務。
  • 《學習文選》: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受中央政治局委託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上就《建議》起草有關情況向全會作的說明。習近平總書記在說明中指出,建議稿起草的總體考慮是,按照黨的十九大對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作出的分兩個階段推進的戰略安排,綜合考慮未來一個時期國內外發展趨勢和我國發展條件,緊緊抓住我國社會主要矛盾,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對「十四五」時期我國發展作出系統謀劃和戰略部署。
  • 大力發展旅遊「幸福產業」 不斷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
    歸根結蒂,旅遊是人類探奇求知、陶冶情操、完善人格、實現全面發展和對美好生活嚮往等人生意義和價值追求的集中體現和實現方式。旅遊業是增進就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有效手段在中國當代旅遊業發展的過程中,旅遊業在增進就業、提高收入、扶貧脫困、鄉村振興中發揮了獨特作用。
  • 學思踐悟丨共同富裕,從一夢萬年到來日可期
    比如,在2035年的遠景目標中,全會首次提出「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這一點,習近平總書記在規劃《建議》的起草說明中指出,建議稿在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遠景目標中提出「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在改善人民生活品質部分突出強調了「紮實推動共同富裕」,提出了一些重要要求和重大舉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