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評論員:同人民想在一起幹在一起 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2020-12-16 中國社會科學網

  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論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

  本報評論員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提出,「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必須遵循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原則,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堅持共同富裕方向,始終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維護人民根本利益,激發全體人民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促進社會公平,增進民生福祉,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中國共產黨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黨團結帶領人民進行革命、建設、改革,根本目的就是為了讓人民過上好日子,無論面臨多大挑戰和壓力,無論付出多大犧牲和代價,這一點都始終不渝、毫不動搖。自改革開放之初黨中央提出小康社會的戰略構想以來,我們黨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奮鬥目標,始終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推進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不斷改善人民生活、增進人民福祉。「十三五」時期,脫貧攻堅成果舉世矚目,5575萬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城鎮新增就業超過6000萬人,建成世界上規模最大的社會保障體系,基本醫療保險覆蓋超過13億人,基本養老保險覆蓋近10億人。經過長期不懈努力,中華民族千百年來的絕對貧困問題就將歷史性地劃上句號,千百年來「民亦勞止,汔可小康」的憧憬就要變為現實。

  「十四五」時期我國將進入新發展階段,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要求不斷提高。這次全會緊緊抓住我國社會主要矛盾,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回應人民群眾訴求和期盼,對「十四五」時期我國發展作出系統謀劃和戰略部署。全會通過的《建議》,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貫穿了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明確了「十四五」時期「民生福祉達到新水平」的目標任務。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人民群眾的共同期盼。我們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歸根結底是要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當前,我國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城鄉區域發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較大,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是一項長期任務,但隨著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我們必須把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全會通過的《建議》在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遠景目標中提出「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在改善人民生活品質部分突出強調了「紮實推動共同富裕」,提出了一些重要要求和重大舉措。這樣表述,在黨的全會文件中還是第一次,既指明了前進方向和奮鬥目標,也是實事求是、符合發展規律的,兼顧了需要和可能,有利於在工作中積極穩妥把握。我們要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牢記初心使命,堅持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盡力而為、量力而行,腳踏實地、久久為功,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從石庫門到天安門,從興業路到復興路,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我們黨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興,團結帶領人民跨過一道又一道溝坎,取得一個又一個勝利,為中華民族建樹了彪炳史冊的豐功偉績。前進道路上,無論面臨什麼樣的風險挑戰,我們都要始終堅持人民至上、緊緊依靠人民、不斷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始終同人民想在一起、幹在一起,為實現新時代黨的歷史使命而奮鬥,不斷創造中華民族新的歷史輝煌。

相關焦點

  • 人民日報評論員: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提出,「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必須遵循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原則,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堅持共同富裕方向,始終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維護人民根本利益,激發全體人民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促進社會公平,增進民生福祉,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 人民日報: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提出,「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必須遵循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原則,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堅持共同富裕方向,始終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維護人民根本利益,激發全體人民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促進社會公平,增進民生福祉,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 李志偉: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明確了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遠景目標,其中首次提出「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面向這一清晰的美好藍圖,我們必須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採取更有力的舉措,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激發全體人民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促進社會公平,增進民生福祉,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要求不斷提高。
  • 人民日報評論員:讓人民過上好日子
    從「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到「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是我們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從「政策好不好,要看鄉親們是笑還是哭」,到「把為老百姓做了多少好事實事作為檢驗政績的重要標準」,從「同群眾一塊過、一塊苦、一塊幹」,到「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保護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可以不惜一切代價」,人民領袖的為民情懷,體現在造福人民的一言一行,貫穿到治國理政的方方面面,彰顯了我們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 緊扣民心這個最大的政治 時刻同人民群眾想在一起幹在一起
    緊扣民心這個最大的政治 時刻同人民群眾想在一起幹在一起 2020-10-30 17:0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歸根結底就是要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宣講...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鄭重宣示,「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黨的十九大明確提出,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又要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徵程,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這是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時間表,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任務書,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路線圖。
  • 人民生活越來越美好
    原標題:人民生活越來越美好 10月29日半夜,處理完有關五中全會的版面安排後,評論員打車回家,在車上仍然用手機查閱五中全會的相關信息。車子開了一會兒,司機師傅突然說,開五中全會了——口氣聽起來顯然是肯定的。我說,已經閉幕了。隨即問師傅,您也關心?師傅嗯了一聲。我又問,知道五中全會主要研究什麼問題嗎?
  • 人民日報評論部: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
    切實解決好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更好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才能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既要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奮鬥目標,也要尊重人民群眾首創精神,不斷從人民群眾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入冬後天氣漸冷,北方城市已經供暖
  • 直播大片《人民的美好生活》來襲 國美攜人民日報向美好致敬
    (原標題:直播大片《人民的美好生活》來襲 國美攜人民日報向美好致敬)
  • 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人民觀點)
    切實解決好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更好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才能不斷提高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既要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奮鬥目標,也要尊重人民群眾首創精神,不斷從人民群眾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 滿足美好生活需要是以人民為中心的落腳點
    黨的一切工作必須以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為最高標準 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中國共產黨的根本宗旨。在十八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記者見面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在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人民是創造歷史的動力,我們共產黨人任何時候都不要忘記這個歷史唯物主義最基本的道理。」
  • 人民日報: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
    作風問題,核心是黨和人民群眾的關係問題,必須始終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忘記了人民,脫離了人民,我們黨就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就會一事無成。要把人民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作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根本標準。黨的十八大以來全面從嚴治黨的實踐得到了廣大人民群眾的衷心擁護,密切了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必須堅持不懈抓下去。   贏得民心最根本的是維護人民利益。
  • 人民日報評論員:用雙手創造更加美好的新生活
    無數人在為美好夢想打拼,為幸福生活奮鬥。「社會主義是幹出來的,幸福是奮鬥出來的。」在寧夏考察時,習近平總書記再次強調「奮鬥」,指出有黨和政府持續努力,有各族群眾不懈奮鬥,今後的生活一定會更好更幸福。總書記勉勵鄉親們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發揮自身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用自己的雙手創造更加美好的新生活。
  • 「貴州日報評論員文章」民法典護航人民美好生活
    編纂一部真正屬於中國人民的民法典,是新中國幾代人的夙願。人們期盼已久的民法典草案,已經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審議。貴州代表們認為,民法典必將成為我國法治建設發展的一個裡程碑,完全贊同和擁護。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根本目的是保障人民權益,民法典草案充分體現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意願、維護人民權益、增進人民福祉。新時代人民群眾在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長,希望對權利的保護更加充分、更加有效,編纂民法典就是為了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追求。
  • 堅持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 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
    本報評論員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改善人民生活品質,提高社會建設水平。民生事業涉及千家萬戶,事關群眾福祉,是一座城市最響亮的品牌。「雙優」寧海建設,必須堅持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
  • 不幸福的小學生,人民對美好生活有哪些嚮往?
    把時間往前推移4000年,在夏商之前沒有朝代還是部落的時候,也就是唐堯虞舜時代,人們的思想很單純,吃飽喝足是最幸福的事,雖然不同部落之間有紛爭,但總體和平穩定,部落首領真正做到了「一切為了人民」,沒有私心雜念。
  • 人民美好生活的豐富內涵與實踐邏輯
    【摘要】「永遠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奮鬥目標」,具體而言,就是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順應人民生活更加殷實的迫切願望和要求;堅持人民主體地位,順應人民群眾對更加完善的制度體系的嚮往;堅持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滿足人民群眾對更高層次精神生活的嚮往;堅持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為目標,滿足人民群眾對更實實在在的獲得感的殷切期待
  • 人民日報:中國人民是具有偉大團結精神的人民
    全國上下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同疫情進行英勇頑強的鬥爭,奏響了中華民族團結一心、共克時艱的英雄壯歌。在這場嚴峻鬥爭中,中國人民彰顯了同舟共濟、守望相助的家國情懷。一位名叫張敏的安徽護士,忍住眼淚放下懷中年幼的女兒,轉身奔赴武漢,臨走時說「媽媽要去打怪獸了,很快就回來」。
  • 【要聞】裴偉東: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奮鬥目標,全面推進...
    【要聞】裴偉東: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奮鬥目標,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2020-12-11 20:4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更好滿足人民群眾美好生活新期待——五論深入貫徹落實省委十一屆...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推動發展的根本目的,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是我們的奮鬥目標。對標對表中央規劃建議,省委十一屆八次全會通過的《中共四川省委關於制定四川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指出,今後五年要努力實現民生福祉明顯提升,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新期待得到更好滿足。這是我們新的奮鬥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