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空炮演變來的反坦克炮,英國早期的反坦克支柱,QF-2磅反坦克炮

2020-12-23 騰訊網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國的裝甲部隊簡直是所向無敵,尤其是在戰爭初期,德國的坦克幾乎無敵的存在,無論是橫掃波蘭,還是閃擊法國,德國裝甲部隊的那些鋼鐵造物都是無可置疑的強大。面對那些橫衝直撞的坦克,似乎同盟國的士兵能做的,就只有在自己的塹壕裡瑟瑟發抖了。畢竟,血肉之軀要如何對抗一個鋼鐵怪物呢?

但對於這個問題,那些來自於英倫三島的紳士們有不一樣的看法。這些驕傲的盎格魯·撒克遜人認為,他們有合理對抗德國坦克的辦法——依靠他們的QF-2磅反坦克炮,將德國人的坦克一個一個打成廢鐵。那麼在這個37毫米反坦克炮被稱作敲門環的年代裡,QF-2磅反坦克炮,這種口徑僅僅只有40毫米的反坦克炮,又能有什麼神奇之處呢?

事實上,這種反坦克炮的前身可不怎麼樣,它的前身是英國皇家海軍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裝備的QF-2磅MⅡ型40毫米機炮,這種機炮其實就是英國人把維克斯機槍放大後的產物,身管長度為62.01英寸,換算為公制為1575毫米,約為40倍徑左右。它的衍生型是QF-2磅MKⅧ型機炮,雖然說是作為防空武器,可這種被戲稱為"砰砰炮"的玩意,彈鏈裡的炮彈只有14發炮彈,防空效果只能用差勁來形容了。

可這不代表它就一點作用沒有了,至少對於維克斯公司和皇家兵工廠的設計人員來說,這種機炮的潛力仍舊有待挖掘。他們計劃將其改進為一款反坦克炮,而且當時維克斯兵工廠和皇家兵工廠還開了一個非常獨特的設計思路,那就是致力於設計一種經濟的標準化武器,成為英國的通用反坦克武器。這個思路在當時可以說是比較超前的,但也是無可奈何的行為。因為當時英國陸軍的軍費不富裕,所以這一要求其實是圖便宜。

維克斯公司和皇家兵工廠的設計人員也確實優秀,面對這種近乎苛刻的設計要求,他們在1935年10月完成了自己的反坦克炮設計。這種坦克炮代號為2磅速射炮Mark IX,通稱為QF-2磅反坦克炮,炮重814千克,全長2.08米,炮高1.5米、炮寬1.4米,採用了半自動立楔式炮閂。其火炮身管就有2米長也就是52倍徑,較之於它的原型要長出不少。

這可不是一個簡單的長度增加,而是將這門火炮的性能推到了極致。英國作為老牌工業國家,在精密加工上頗具優勢,這種底蘊就體現在了QF-2磅反坦克炮上。QF-2磅反坦克炮的52倍徑身管提供了非常優秀的膛壓,這使得在使用MK1型實芯曳光穿甲彈和MK1風帽穿甲彈時,初速可以達到每秒792米。而穿甲深度也有賴於初速達到了驚人的數值,在1000米的距離上射擊均質裝甲,可以分別達到穿甲深度38毫米和47毫米,如果是500米的距離則可以達到46毫米和57毫米。

這一穿甲深度是驚人的優秀,因為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早期,坦克的正面裝甲厚度鮮少有超過30毫米的,就算是三號中型坦克和四號中型坦克,在戰爭初期的正面也沒有超過30毫米。換句話說,這種QF-2磅反坦克炮是戰爭初期能夠有效擊毀三號中型坦克和四號中型坦克的。也就是說,它是當年最優秀的反坦克武器,能夠應付戰爭初期的任何一款坦克了。相比於當時反坦克效果極差的Pak35/36型37毫米反坦克炮而言,QF-2磅反坦克炮真是優秀無比。

而它的炮架設計也頗為有趣,它是當時少有的採用三腳式炮架的反坦克炮。早期QF2磅反坦克炮配上MKⅠ型炮架,這種炮架進入射擊位置時會炮架架高、炮輪懸空。但是設計人員對這種炮架很不滿意,實際測試的結果也不好。於是炮架又改為了MKⅡ型炮架,這種炮架為重型炮架並保持了三腳炮架的設計,架設後可進行360°的旋轉,並擁有一個大面積的炮盾為射手提供保護。而炮架的輪子也可以拆下下來,能夠降低自身高度,並提高自身的隱秘性。

另外,QF-2反坦克炮的設計十分優秀,能夠裝配到當時英國的任何一款坦克上,這就確保了生產的經濟性,如果要將其裝到坦克上的話,那麼你根本不需要對生產線做任何改動。唯一的美中不足是沒有高爆彈,這是因為當時英國軍方認為40毫米的高爆彈威力有限,所以不如不裝配高爆彈為好。可不管怎麼說,這種反坦克炮開始在英軍裡遍地開花,成為了 英國陸軍的主力裝備。

而1940年5月的法國戰役則是QF-2磅反坦克炮遭遇的第一次實戰,它們將在戰場上直面德國裝甲部隊。在這場歷時一個月的法國戰役裡,英軍的QF-2反坦克炮給了德軍深刻的印象。當時德軍裝甲部隊的主力還是二號輕型坦克和38T輕型坦克,所以說在戰場上難以招架QF-2反坦克炮的英國反坦克炮營或是坦克的攻擊。在每次和英軍的交鋒裡,德軍坦克的損失要高於和法軍戰鬥的損失,而這種損失多半是QF-2磅反坦克炮造成的。可以說,贏得了法國戰役的德國人,到頭來必須承認自己在反坦克火力上輸給了英國人。

當然了,QF-2磅反坦克炮也不是沒有暴露出自己的問題,其中炮架就是個最大的問題,它的操作過於繁瑣,在戰場上常常有貽誤戰機的情況。很多反坦克炮營的QF-2磅反坦克炮根本沒來得及架設,就被突然出現的德軍坦克給碾成了廢鐵。同時沒有配備高爆彈也是個非常大的麻煩,這導致了裝備了QF-2磅反坦克炮的坦克在攻擊德軍火力點,或是炮擊德軍的88毫米反坦克炮時表現不佳。

可以說QF-2磅反坦克炮的優點和缺點同樣明顯,這在北非戰役裡得到了進一步的表現。但不可否認的是,它在整個戰爭初期的表現都是可圈可點的。尤其是在北非戰役的英軍防守階段裡,面對隆美爾率領的非洲軍團,英軍就是依靠QF-2磅反坦克炮死死頂住了對方的裝甲攻擊。隆美爾本人甚至都哀嘆,當戰鬥進入到陣地戰時,他強大的裝甲部隊就會成片的被英軍的反坦克炮打倒。最後也迫於這種巨大的傷亡,不得不放棄了自己的攻勢。

雖然到了戰爭後期,德軍坦克的裝甲厚度大幅度提升,導致了QF-2反坦克炮在戰場上力不從心。可是QF-2磅反坦克炮仍舊被裝備到了戴姆勒裝甲車上,並依靠裝備利特爾適配器,發射30毫米複合非硬芯穿甲彈的方式,使穿甲性能提升到了QF-6磅反坦克炮的標準,從而在偵察任務裡有極佳的表現。不得不說,QF-2磅反坦克炮作為一款開發於戰前的反坦克炮,在戰爭中表現是非常成功的。

相關焦點

  • 造型獨特的QF-2磅反坦克炮,如何成為抵禦德軍坦克的反坦克利器?
    它的衍生型是QF-2磅MKⅧ型機炮,雖然說是作為防空武器,可這種被戲稱為"砰砰炮"的玩意,彈鏈裡的炮彈只有14發炮彈,防空效果只能用差勁來形容了。可這不代表它就一點作用沒有了,至少對於維克斯公司和皇家兵工廠的設計人員來說,這種機炮的潛力仍舊有待挖掘。
  • 輕型反坦克炮中的豪傑,能給虎式坦克斷腿的英國6磅反坦克炮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各國步兵面對坦克都是一種被支配的情況,沒有裝甲部隊支援的步兵遭遇了坦克,結果不會比一戰的步兵遇到機槍陣地好哪去。此時前線步兵所能指望的就是前線反坦克炮兵拉出自己的反坦克炮,對著那些龐然大物來上一下狠的方能挽救他們於絕境。而在二戰的諸多反坦克炮中,同盟國所裝備的英國QF-6磅反坦克炮無疑是最為優秀的。
  • QF20磅炮,英國L7坦克炮的奠基者,二戰坦克炮技術集大成者
    二戰英國在坦克研製方面總體水平確實稍微遜色,雖然推出的型號多,但論性能水平無法趕超同時代其他裝甲大國的型號,一門QF 17磅炮就把英國難住,拋開最後幾天登場的百夫長坦克,天堂大英帝國居然拿不出一款裝甲底盤能在旋轉炮塔裡完整地塞進這門火炮。
  • 為拖曳17磅反坦克炮而生,二戰英國十字軍火炮拖車
    二戰時德軍的虎式重型坦克和黑豹中型坦克一直都是盟軍的「重點照顧」對象,為了能更好的打擊「虎豹」,各國積極的研究戰術和武器裝備,英國的QF17磅炮就被證明是非常好的反坦克火炮,奈何該炮將近3噸的重量已經超出普通卡車的拖曳能力,英國用莫裡斯卡車拖曳,但終究在越野方面還是有所不足。
  • 二戰兵器全集,足以對付「虎」式坦克的英國17磅反坦克炮
    1941年時坦克的裝甲厚度已比以前增加很多,英國人認為6磅炮已經不能有效應對了,應當研發下一代發射7.65公斤彈頭的76.2毫米反坦克炮,這應該是一型重型火炮,但當時技術儲備不足
  • 比利時CATI90自行反坦克炮,二戰輕型裝甲車煥發青春
    CATI 90自行反坦克炮50年代,比利時缺少反坦克武器,儘管曾經因為「相互防衛援助計劃」獲得了一些美式重裝備,但高層認為需要一種類似於曾經的三號突擊炮一樣的裝備,它能伴隨步兵營一起行動在1953年時計劃在Loyd Carrier裝甲車的基礎上改裝一款自行反坦克炮,用來充實到比利時為數不多的陸軍部隊中,這就是CATI 90自行反坦克炮。
  • 此國88毫米高射炮,反坦克能力堪稱第一,比反坦克炮都猛
    陸地作戰中,坦克的威力不容小覷,不僅火力猛還能和裝甲車對抗,可謂是陸地作戰的殺手鐧。正因為坦克所向披靡,才有更多的國家不斷研製反坦克武器,在軍事對抗中,掌握主動權。為此,坦克也成了陸地作戰天敵最多的武器。
  • 89式自行反坦克炮不曾凋零
    PTZ-89式120毫米自行反坦克炮,曾幾何時,裝備120毫米滑膛炮的89式自行反坦克炮一度是我國最強大的反坦克武器。
  • 二戰QF 3.7英寸高射炮,英國主力大口徑防空炮
    ,英國開啟了QF 3英寸(76.2毫米口徑)高射炮的研製,它的原型雖然是海軍炮,幾經改進後在一戰時期絕對算得上是優秀高射炮。與德軍裝備的88毫米高射炮一樣,QF 3.7英寸炮也具備平射功能,反坦克同樣是一把好手,發射穿甲彈在940米外可以擊穿114毫米鋼裝甲。以它為基礎改進的QF 32磅炮更加犀利,發射英國代號「花瓣」的APDS彈藥時,100米距離甚至能擊穿約311毫米均質鋼裝甲。
  • 3712門繳獲自法國的野戰炮變身反坦克炮 目標只為對付蘇聯T34坦克
    比如,這種利用法制75毫米野戰炮改裝而成的Pak 97/38型反坦克炮就是其中的一種。 75毫米Pak 97/38型反坦克炮的戰鬥全重為1190公斤,運輸狀態為1270公斤,長度4.65米,寬1.85米,高1.05米,炮管長度為2.72米,採用螺式炮閂,高低射界為
  • 它是反坦克炮,也是步兵炮,二戰德國Pak50型75毫米炮
    火炮炮管取自Pak 40型反坦克炮,將火炮原本3.45米長的46倍徑身管,截斷為2.3米長的30倍徑,保留半自動水平滑動炮閂和反衝機構。火炮彈藥能夠與Pak 40通用,但更短的炮管對發射藥燃燒不利,為了承受巨大的後坐力,設計師重新設計了炮口制退器,為一種大尺寸的三室制退器,另外還有一種更大的五室制退器。
  • 二戰最強的火炮之一:上打飛機,下懟坦克,還是坦克炮
    【話說軍世】如果說到二戰中有名的火炮,也許不少人會說《亮劍》中提及的「義大利炮」,實際當時優秀的火炮有很多,比如說,讓M4中型坦克達到巔峰的英國17磅炮,被戲稱為「152神教」的前蘇聯152毫米火炮,結構簡單,重量輕的日本92式步兵炮等,而德國的「88炮」,應用範圍更是超出的想像。
  • 一炮就能正面擊穿虎式:卻熱衷「逃跑為上」的自行反坦克炮
    【話說軍世】在二戰的歐洲戰場上,因為德國虎式重型坦克的巨大威力和厚重裝甲,盟軍士兵曾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患有「恐虎症」,在戰鬥中最不想面對的就包括虎式坦克,當時可以對戰虎式的盟軍坦克不多,英國手中的17磅反坦克炮,是少數對虎式有直射威脅的重火力。
  • 斯柯達KPUV vz34反坦克炮,二戰前捷克生產的小強
    在二戰爆發前的30年代,反坦克作戰已經是歐洲普遍認可的新戰術需求,鑑於同時期的坦克裝甲技術並不強,小口徑反坦克炮獲得各軍事大國的認可,包括37毫米、47毫米等幾種型號。捷克在30年代初也制定了研製37毫米牽引式反坦克炮的計劃,這個項目由斯斯柯達工廠負責。
  • 從17磅炮到183口徑的巨炮,英國殲擊車的跨度為何這麼大?
    自行反坦克炮也被稱為坦克殲擊車,以其強勁的火炮對坦克造成致命傷害,但往往因為有限的車體載了巨大的火炮,自身性能犧牲很大,所以坦克殲擊車並不適合直接當成坦克。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反坦克武器還沒有像現在這樣花哨,坦克殲擊車便成為了最有力的反坦克武器。
  • 蘇聯三輪自行反坦克炮,騎著大炮飆車,空降兵的好幫手
    同樣在二戰時期崛起的空降兵,也被認為是一種可以出其不意的新兵種,不過空降兵限於運輸飛機的運載能力,長時間裡無法獲得自行反坦克炮這樣的輔助裝備,為了滿足空降部隊的火力需求,蘇聯在40年代研發了自帶動力的三輪式自行反坦克炮。
  • 鼓吹坦克殲擊車,堅持坦克反步兵,火炮反坦克的麥克奈爾將軍
    二、坦克殲擊車麥克奈爾提過反坦克炮要交給炮兵,可是炮兵又不能推著反坦克炮追著裝甲部隊的坦克炮,那麼如何讓己方的反坦克炮能夠追上裝甲部隊的前進,並隨時為裝甲部隊提供反坦克火力支援就成了問題。確實,從紙面性能來看的話,M10坦克殲擊車和M4中型坦克可以各司其職,前者專業的反坦克能力也可以為裝甲部隊提供有效的支援。但是必須指出的是,坦克殲擊車的速度過於緩慢,為了大威力的坦克炮又必須削減自己的裝甲,甚至於它連炮塔都是敞開式的。
  • 被嚴重低估的邱吉爾坦克,就算裝著6磅炮,一樣可以給虎式打趴窩
    從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坦克就成了戰爭中的明星,他們可以輕易穿過密集的彈幕,越過攔路的壕溝,在反坦克武器還不發達的時候,這些鋼鐵巨獸幾乎無人能敵。因此坦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得到了飛速的發展,各國都加緊了對坦克的研發與生產,其中也有坦克的發明國英國。
  • 瑞典L-62自行防空炮,安裝博福斯高射炮,二戰前期的反坦克神器
    瑞典在上世紀30年代,以L-60輕型坦克為基礎研發了一種自行式防空炮,也就是L-62 ,作為早期投入使用的專業機動防空武器,這款裝備參與了二戰中歐洲戰區的很多作戰行動,儘管數量不是很多,但卻有一些在戰爭中倖存,對戰爭起到了一定的影響。
  • 名副其實的釣魚竿,二戰德國105倍徑的81mmPAW 1000反坦克炮
    儘管當時德國研製了身管倍徑達100倍的75毫米炮,不過這並不是德國的極限,德國還有105倍徑的PAW 1000式81毫米反坦克炮。 81mmPAW 1000反坦克炮 二戰中期,德軍的反坦克炮主力已經由Pak 36/37轉向75毫米口徑的Pak 40,後者雖然足以應對德軍遭遇的大部分裝甲威脅,但是作為一種拖曳火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