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國的裝甲部隊簡直是所向無敵,尤其是在戰爭初期,德國的坦克幾乎無敵的存在,無論是橫掃波蘭,還是閃擊法國,德國裝甲部隊的那些鋼鐵造物都是無可置疑的強大。面對那些橫衝直撞的坦克,似乎同盟國的士兵能做的,就只有在自己的塹壕裡瑟瑟發抖了。畢竟,血肉之軀要如何對抗一個鋼鐵怪物呢?
但對於這個問題,那些來自於英倫三島的紳士們有不一樣的看法。這些驕傲的盎格魯·撒克遜人認為,他們有合理對抗德國坦克的辦法——依靠他們的QF-2磅反坦克炮,將德國人的坦克一個一個打成廢鐵。那麼在這個37毫米反坦克炮被稱作敲門環的年代裡,QF-2磅反坦克炮,這種口徑僅僅只有40毫米的反坦克炮,又能有什麼神奇之處呢?
事實上,這種反坦克炮的前身可不怎麼樣,它的前身是英國皇家海軍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裝備的QF-2磅MⅡ型40毫米機炮,這種機炮其實就是英國人把維克斯機槍放大後的產物,身管長度為62.01英寸,換算為公制為1575毫米,約為40倍徑左右。它的衍生型是QF-2磅MKⅧ型機炮,雖然說是作為防空武器,可這種被戲稱為"砰砰炮"的玩意,彈鏈裡的炮彈只有14發炮彈,防空效果只能用差勁來形容了。
可這不代表它就一點作用沒有了,至少對於維克斯公司和皇家兵工廠的設計人員來說,這種機炮的潛力仍舊有待挖掘。他們計劃將其改進為一款反坦克炮,而且當時維克斯兵工廠和皇家兵工廠還開了一個非常獨特的設計思路,那就是致力於設計一種經濟的標準化武器,成為英國的通用反坦克武器。這個思路在當時可以說是比較超前的,但也是無可奈何的行為。因為當時英國陸軍的軍費不富裕,所以這一要求其實是圖便宜。
維克斯公司和皇家兵工廠的設計人員也確實優秀,面對這種近乎苛刻的設計要求,他們在1935年10月完成了自己的反坦克炮設計。這種坦克炮代號為2磅速射炮Mark IX,通稱為QF-2磅反坦克炮,炮重814千克,全長2.08米,炮高1.5米、炮寬1.4米,採用了半自動立楔式炮閂。其火炮身管就有2米長也就是52倍徑,較之於它的原型要長出不少。
這可不是一個簡單的長度增加,而是將這門火炮的性能推到了極致。英國作為老牌工業國家,在精密加工上頗具優勢,這種底蘊就體現在了QF-2磅反坦克炮上。QF-2磅反坦克炮的52倍徑身管提供了非常優秀的膛壓,這使得在使用MK1型實芯曳光穿甲彈和MK1風帽穿甲彈時,初速可以達到每秒792米。而穿甲深度也有賴於初速達到了驚人的數值,在1000米的距離上射擊均質裝甲,可以分別達到穿甲深度38毫米和47毫米,如果是500米的距離則可以達到46毫米和57毫米。
這一穿甲深度是驚人的優秀,因為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早期,坦克的正面裝甲厚度鮮少有超過30毫米的,就算是三號中型坦克和四號中型坦克,在戰爭初期的正面也沒有超過30毫米。換句話說,這種QF-2磅反坦克炮是戰爭初期能夠有效擊毀三號中型坦克和四號中型坦克的。也就是說,它是當年最優秀的反坦克武器,能夠應付戰爭初期的任何一款坦克了。相比於當時反坦克效果極差的Pak35/36型37毫米反坦克炮而言,QF-2磅反坦克炮真是優秀無比。
而它的炮架設計也頗為有趣,它是當時少有的採用三腳式炮架的反坦克炮。早期QF2磅反坦克炮配上MKⅠ型炮架,這種炮架進入射擊位置時會炮架架高、炮輪懸空。但是設計人員對這種炮架很不滿意,實際測試的結果也不好。於是炮架又改為了MKⅡ型炮架,這種炮架為重型炮架並保持了三腳炮架的設計,架設後可進行360°的旋轉,並擁有一個大面積的炮盾為射手提供保護。而炮架的輪子也可以拆下下來,能夠降低自身高度,並提高自身的隱秘性。
另外,QF-2反坦克炮的設計十分優秀,能夠裝配到當時英國的任何一款坦克上,這就確保了生產的經濟性,如果要將其裝到坦克上的話,那麼你根本不需要對生產線做任何改動。唯一的美中不足是沒有高爆彈,這是因為當時英國軍方認為40毫米的高爆彈威力有限,所以不如不裝配高爆彈為好。可不管怎麼說,這種反坦克炮開始在英軍裡遍地開花,成為了 英國陸軍的主力裝備。
而1940年5月的法國戰役則是QF-2磅反坦克炮遭遇的第一次實戰,它們將在戰場上直面德國裝甲部隊。在這場歷時一個月的法國戰役裡,英軍的QF-2反坦克炮給了德軍深刻的印象。當時德軍裝甲部隊的主力還是二號輕型坦克和38T輕型坦克,所以說在戰場上難以招架QF-2反坦克炮的英國反坦克炮營或是坦克的攻擊。在每次和英軍的交鋒裡,德軍坦克的損失要高於和法軍戰鬥的損失,而這種損失多半是QF-2磅反坦克炮造成的。可以說,贏得了法國戰役的德國人,到頭來必須承認自己在反坦克火力上輸給了英國人。
當然了,QF-2磅反坦克炮也不是沒有暴露出自己的問題,其中炮架就是個最大的問題,它的操作過於繁瑣,在戰場上常常有貽誤戰機的情況。很多反坦克炮營的QF-2磅反坦克炮根本沒來得及架設,就被突然出現的德軍坦克給碾成了廢鐵。同時沒有配備高爆彈也是個非常大的麻煩,這導致了裝備了QF-2磅反坦克炮的坦克在攻擊德軍火力點,或是炮擊德軍的88毫米反坦克炮時表現不佳。
可以說QF-2磅反坦克炮的優點和缺點同樣明顯,這在北非戰役裡得到了進一步的表現。但不可否認的是,它在整個戰爭初期的表現都是可圈可點的。尤其是在北非戰役的英軍防守階段裡,面對隆美爾率領的非洲軍團,英軍就是依靠QF-2磅反坦克炮死死頂住了對方的裝甲攻擊。隆美爾本人甚至都哀嘆,當戰鬥進入到陣地戰時,他強大的裝甲部隊就會成片的被英軍的反坦克炮打倒。最後也迫於這種巨大的傷亡,不得不放棄了自己的攻勢。
雖然到了戰爭後期,德軍坦克的裝甲厚度大幅度提升,導致了QF-2反坦克炮在戰場上力不從心。可是QF-2磅反坦克炮仍舊被裝備到了戴姆勒裝甲車上,並依靠裝備利特爾適配器,發射30毫米複合非硬芯穿甲彈的方式,使穿甲性能提升到了QF-6磅反坦克炮的標準,從而在偵察任務裡有極佳的表現。不得不說,QF-2磅反坦克炮作為一款開發於戰前的反坦克炮,在戰爭中表現是非常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