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反坦克炮,也是步兵炮,二戰德國Pak50型75毫米炮

2020-12-23 騰訊網

當第二次世界大戰持續進行了三、四年後,前期順風順水的德國也開始吃不消了,儘管在武器裝備上不斷推陳出新,但受制於資源和持續戰損,德國裝備研製的思路發生了變化,開始向通用化發展,Pak 50型75毫米炮就是這樣的產物,它將反坦克和步兵支援雙重任務結合。

Pak 50型75毫米炮

1943年,萊茵金屬公司以高低壓原理為基礎研發了PAW 600火炮,這款火炮一度被認為將會成為德軍未來的主力火炮之一,但是它與常規的身管炮相比仍有差距。1944年,德國又繼續研發了Pak 50火炮。

Pak 50本身並沒有什麼技術獨到的地方,相反它其實是以現有裝備改裝拼湊而來。火炮炮管取自Pak 40型反坦克炮,將火炮原本3.45米長的46倍徑身管,截斷為2.3米長的30倍徑,保留半自動水平滑動炮閂和反衝機構。火炮彈藥能夠與Pak 40通用,但更短的炮管對發射藥燃燒不利,為了承受巨大的後坐力,設計師重新設計了炮口制退器,為一種大尺寸的三室制退器,另外還有一種更大的五室制退器。

Pak 50型75毫米炮

火炮的炮架用Pak 38型50毫米炮架修改而來,原本Pak 38炮架多用鋁製部件降低重量,為了適應更大的重量和後坐力,Pak 50將鋁零件改為鋼製零件,並且炮輪為鋼製輪輻加實心橡膠輪,並增加簡單的避震結構,有利於高速拖曳。

Pak 50型75毫米炮

火炮彈藥可與Pak 40通用,但是發射藥燃燒不完全,會造成巨大的炮口焰火和風暴,不利於射手隱蔽,而且發射穿甲彈時彈丸也得不到足夠的推力,因此Pak 50發射常規穿甲彈時在500米距離上只有70毫米的穿甲力,所以配備的主要反坦克彈種為破甲彈,在30°傾斜角命中目標可擊穿100毫米均質鋼裝甲。

Pak 50型75毫米炮

除了反坦克作戰,Pak 50低矮的造型也能當成步兵炮使用,它可以發射榴彈攻擊軟目標,實現一炮多用的功能,正面雙層薄炮盾能為炮手提供一點基本的防護。

Pak 50全重1100千克,使用破甲彈時炮口初速度450米每秒,炮管俯仰角度-8°~27°,方向調節共65°,至於彈藥的有效射程方面則不清楚,但肯定弱於Pak 40。

Pak 50型75毫米炮

大約在1944年中期,Pak 50經過測試已經大致定型,在夏末之時得到了正式編號,之後的幾個月裡,工廠斷斷續續進行了幾次小規模生產,大約在1945年春天停止了,具體產量不明,但一定非常稀少。

Pak 50型75毫米炮

Pak 50火炮和德軍的通用機槍理念相似,都是用一種武器來滿足多種作戰用途,奈何火炮與機槍並不相同,反坦克炮和步兵炮之間差距太大,尤其是在二戰中後期,坦克裝甲防護已遠不是二戰前的水平,Pak 50並沒有找到兩種作戰需求的折中點,它的作戰記錄也難以找到。

相關焦點

  • 二戰時期的步兵火炮與反坦克炮的區別解密二戰各個國家的經典火炮
    而德軍在二戰時期也相同級別的火炮裝備 德軍以營為單位部隊之中,該型火炮就是德軍的le.IG18步兵炮,在其研製日期在1932年左右,1939年時德軍一線部隊裝備該型步兵炮數量為三千門,但其持續生產日期一直到二戰結束,其口徑達到75毫米,倍徑24左右,炮彈初速為259米/秒,曲射最遠攻擊距離為3.7公裡,在威力上比日軍的92式步兵炮強上一個等級,並且具備發射穿甲彈的能力
  • 開罐神器——記抗日戰爭中的Pak35、36式37毫米反坦克炮
    步坦協同根本不會,加上又是城市巷戰,國軍的坦克沒能發揮多大的作用,倒是裝備著PaK35/36式37毫米反坦克炮的戰防炮教導隊1營在戰場上表現出色。輕便的PaK35/36式37毫米反坦克炮直接由步兵推著進抵到前沿地帶,以精準的直瞄射擊轟擊日軍工事,4秒/發的射速讓它可以在日軍機槍反應過來前就將其徹底摧毀,全營在一個多月的戰鬥中,摧毀了數百個日軍工事,立下汗馬功勞。
  • QF20磅炮,英國L7坦克炮的奠基者,二戰坦克炮技術集大成者
    QF17磅炮但在實戰中,17磅炮也在技術競爭中逐漸失去優勢,至少在二戰後期已經有多款足以和它抗衡的火炮;作為對手的德軍,除了黑豹中型坦克安裝的「釣魚竿」似的70倍徑75毫米炮,KwK相較於英國坦克炮/反坦克炮,德國科技的優勢在於炮管的生產加工方面,他們的鎢芯穿甲彈在技術層面上沒有達到英國的水平,但藉助更好的火炮卻能發揮更大的殺傷力。KwK 43型相比於虎式裝備的L/56版本,除了倍徑增加到71倍之外,它的藥筒直徑更大,長度更長。
  • 斯柯達KPUV vz34反坦克炮,二戰前捷克生產的小強
    在二戰爆發前的30年代,反坦克作戰已經是歐洲普遍認可的新戰術需求,鑑於同時期的坦克裝甲技術並不強,小口徑反坦克炮獲得各軍事大國的認可,包括37毫米、47毫米等幾種型號。捷克在30年代初也制定了研製37毫米牽引式反坦克炮的計劃,這個項目由斯斯柯達工廠負責。
  • 輕型反坦克炮中的豪傑,能給虎式坦克斷腿的英國6磅反坦克炮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各國步兵面對坦克都是一種被支配的情況,沒有裝甲部隊支援的步兵遭遇了坦克,結果不會比一戰的步兵遇到機槍陣地好哪去。此時前線步兵所能指望的就是前線反坦克炮兵拉出自己的反坦克炮,對著那些龐然大物來上一下狠的方能挽救他們於絕境。而在二戰的諸多反坦克炮中,同盟國所裝備的英國QF-6磅反坦克炮無疑是最為優秀的。
  • 比利時CATI90自行反坦克炮,二戰輕型裝甲車煥發青春
    CATI 90自行反坦克炮50年代,比利時缺少反坦克武器,儘管曾經因為「相互防衛援助計劃」獲得了一些美式重裝備,但高層認為需要一種類似於曾經的三號突擊炮一樣的裝備,它能伴隨步兵營一起行動CATI 90自行反坦克炮對於Loyd Carrier這款重量只有4.5噸,長度僅為4.24米的小不點而言,它根本無法承受專業的大口徑反坦克炮,二戰時英國曾想將QF25磅炮放上去製成自行火炮
  • 名副其實的釣魚竿,二戰德國105倍徑的81mmPAW 1000反坦克炮
    雖然二戰德國在火炮數量上與盟軍相比差距很大,但是在質量上卻明顯技高一籌,尤其是以克虜伯、萊茵金屬為代表的幾家軍工企業,在相關領域確有不少優秀作品,戰爭中火炮身管倍徑越做越大,彈藥殺傷力越來越高。儘管當時德國研製了身管倍徑達100倍的75毫米炮,不過這並不是德國的極限,德國還有105倍徑的PAW 1000式81毫米反坦克炮。
  • Pak40反坦克炮,德國人難得的理智,將歐洲撿破爛精神發揚到極致
    關於Pak40型75毫米反坦克炮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二戰爆發前夕,當時的萊茵金屬公司就研製過一款40.8倍口徑比的75毫米反坦克炮用於研究,該炮可以在500米的距離上面擊穿64毫米的勻質鋼裝甲。
  • 二戰義大利M37式75毫米野戰炮,意軍少有的可靠反坦克炮
    二戰時義大利反坦克武器比較緊缺,尤其是隨著意軍參與到歐洲東線戰場,在那個裝甲大比拼的戰場上很吃不消,原本裝備的如百祿47毫米炮在面對T-34這樣的坦克時收效甚微,不過好在義大利還有M37式75毫米野戰炮,它在很大程度上扛起了反坦克的重任。
  • 防空炮演變來的反坦克炮,英國早期的反坦克支柱,QF-2磅反坦克炮
    這些驕傲的盎格魯·撒克遜人認為,他們有合理對抗德國坦克的辦法——依靠他們的QF-2磅反坦克炮,將德國人的坦克一個一個打成廢鐵。那麼在這個37毫米反坦克炮被稱作敲門環的年代裡,QF-2磅反坦克炮,這種口徑僅僅只有40毫米的反坦克炮,又能有什麼神奇之處呢?
  • 二戰日本試製75毫米自行反坦克炮,計劃用於本土決戰的反裝甲武器
    整個二戰時期,日本都缺乏可靠的自行式反坦克武器,儘管日本一直在努力的設計新型號武器,但前線的反饋總是讓日軍不安,盟軍的M4謝爾曼中型坦克仍然是難以應付的目標,在二戰中後期,日本開始研製多種更具威力的反坦克武器,試製75毫米自行反坦克炮Na-TO就是其中一款,另外它也被稱為五式炮戰車(不同於安裝105毫米炮的五式炮戰車Ho-Ri
  • 自行火炮、卡車炮、突擊炮、自走炮、坦克殲擊車,到底有啥不同?
    「凱撒」卡車炮卡車炮是相當優秀的品種,也是重點發展的對象。它的機動能力比履帶式自行火炮更強,公路機動速度可達100公裡/小時,輕度越野地形也有50公裡/小時,還能長距離轉移。它可以遠程打擊,覆蓋面積大,火力兇猛,彈種多樣。從大名鼎鼎的「喀秋莎」到現代射程數百公裡的超遠程火箭炮,它已經從戰術武器上升到戰役武器了。5、突擊炮也廣為人知。它是由二戰德國曼施坦因元帥提議研製的。它的命名不是機械分類,而是作戰用途。突擊炮原本是步兵炮的升級版。因炮兵響應速度慢,所以以前的步兵進攻要推著步兵炮,以清理敵方的堅固工事、機槍陣地、裝甲車輛等目標。
  • 德軍裝甲擲彈兵排長的座駕:Sdkfz 251/10型37毫米炮半履帶裝甲車
    早在二戰爆發前,德軍就已經意識到了自行反坦克火炮的戰術重要性,傳統的牽引式反坦克炮機動太過緩慢,往往不能迅速地給予裝甲部隊有力的支援,這個情況對於僅裝備Sdkfz 251型裝甲運兵車的德軍摩託化步兵部隊來說尤為嚴重。
  • 二戰裡德國製造的最失敗火箭筒,形似反坦克炮的洋娃娃火箭筒
    但是德國有這麼一種火箭筒卻不走尋常路,重達104公斤就算了,還長得和一個反坦克炮一模一樣,同時這種火箭筒還有一個非常可愛的名字,叫做「洋娃娃」。結果百萬德軍興衝衝上去一人一腳,蘇聯房子不僅沒倒,還開出了一堆T-34中型坦克從他們臉上碾過去了。整個蘇德戰爭初期,德軍都是用37毫米反坦克炮和50毫米反坦克炮與T-34中型坦克浴血廝殺,偶爾會有88毫米高射炮的轟鳴聲摻雜進來,可結果不可改變,德軍在莫斯科城下吃了敗仗,反坦剋薄弱的問題直接暴露了出來。
  • 3712門繳獲自法國的野戰炮變身反坦克炮 目標只為對付蘇聯T34坦克
    比如,這種利用法制75毫米野戰炮改裝而成的Pak 97/38型反坦克炮就是其中的一種。 75毫米Pak 97/38型反坦克炮的戰鬥全重為1190公斤,運輸狀態為1270公斤,長度4.65米,寬1.85米,高1.05米,炮管長度為2.72米,採用螺式炮閂,高低射界為
  • 二戰最強的火炮之一:上打飛機,下懟坦克,還是坦克炮
    【話說軍世】如果說到二戰中有名的火炮,也許不少人會說《亮劍》中提及的「義大利炮」,實際當時優秀的火炮有很多,比如說,讓M4中型坦克達到巔峰的英國17磅炮,被戲稱為「152神教」的前蘇聯152毫米火炮,結構簡單,重量輕的日本92式步兵炮等,而德國的「88炮」,應用範圍更是超出的想像。
  • 從步兵炮到坦克手
    熟悉二戰或玩過坦克世界的玩家一定非常熟悉3號突擊槍的東西,可以說是新手和老兵的最愛。實際上,這也是德國官兵最希望得到的支援,甚至遠遠超過他們的重型坦克。一些將軍甚至說,「一個突擊炮營勝過一個裝甲師」,前線部隊甚至說,「兩門突擊炮勝過十輛坦克,」。那麼這個武器有什麼好處?
  • 一炮就能正面擊穿虎式:卻熱衷「逃跑為上」的自行反坦克炮
    【話說軍世】在二戰的歐洲戰場上,因為德國虎式重型坦克的巨大威力和厚重裝甲,盟軍士兵曾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患有「恐虎症」,在戰鬥中最不想面對的就包括虎式坦克,當時可以對戰虎式的盟軍坦克不多,英國手中的17磅反坦克炮,是少數對虎式有直射威脅的重火力。
  • 俄重新使用50年代的57毫米炮,為何不要笑他們落後,而要尊敬他們
    今年俄羅斯慶祝衛國戰爭勝利75周年閱兵式上面,一款不起眼的武器竟然裝在幾款俄羅斯先進的步兵戰車上面作為主武器,它就是上世紀50年代研發的C-60—57毫米高射炮,在中國稱為59式57毫米高射炮。俄羅斯為什麼重新在「博物館」裡拉出這種57毫米炮作為T25,BMP4等多型步兵戰車的主武器呢?步兵戰車武器發展其實已經停滯,歐美的25毫米和30毫米機關炮已經用了幾十年,俄羅斯的30毫米機炮和100毫米低壓炮也是經典武器。這些機關炮對於步兵戰車來說已經夠用了,無論是對付敵軍的步兵戰車,還是城市中的房屋都可以一梭炮彈搞定。
  • 92步兵炮很輕?那是你不知道捷克VZ28型37/70步兵炮
    步兵炮因為其需要伴隨步兵機動作戰的用途,大部分都進行了輕量化設計,炮兵們可以依靠人力推著它機動,又或者拆解開來人力背負行軍。要說最輕的步兵炮,日軍裝備的92式步兵炮當然是榜上有名,可是要說最輕的步兵炮,捷克造VZ28比它還要輕,性能上卻又不輸給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