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嚴重低估的邱吉爾坦克,就算裝著6磅炮,一樣可以給虎式打趴窩

2020-12-23 騰訊網

從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坦克就成了戰爭中的明星,他們可以輕易穿過密集的彈幕,越過攔路的壕溝,在反坦克武器還不發達的時候,這些鋼鐵巨獸幾乎無人能敵。因此坦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得到了飛速的發展,各國都加緊了對坦克的研發與生產,其中也有坦克的發明國英國。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後期,英國終於拿出了一款讓他們滿意的坦克——邱吉爾坦克。

說起邱吉爾坦克,一些人可能比較熟悉,它是英國最後一款步兵坦克,性能相比與其他國家確實落後了不少,而且造型總給人一種一戰坦克設計思路餘毒為消的感覺。在虎式坦克、豹式坦克的光環下,邱吉爾坦克都有些不堪了,甚至T-34坦克都能給它甩出一大截。但拋去這些固有印象,邱吉爾坦克在二戰中的表現真想我們向的那樣差勁嗎?今天小編就來講一講邱吉爾坦克。

步兵坦克和巡洋坦克的作戰理念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因為戰壕和機槍的配合,戰爭進入到了焦灼的階段。為此英國人設計出了一種專門用來突破敵人防線的武器,這就是最早的坦克,一種由拖拉機改裝的武器,外面加上了裝甲,另外還有機槍和火炮一類的武器。雖然看起來醜一些,但確實頂用,不然怎能引起後來各國的爭相效仿。

英國利用坦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吃到了甜頭,戰爭結束之後自然不能將其擱置在一邊。很多人認為英國人對坦克的研發思路是有問題的,其實不然,坦克誕生之初就是為了掩護步兵突破戰壕,並且當時可沒有閃電戰這個概念。所以英國坦克甚至是法國坦克並不是研發思路有問題,為支援步兵而設計的坦克在二戰初期也並不是一無是處。

另外,英國人受到海軍的啟發,又研製出了巡洋坦克。相比於步兵坦克,巡洋坦克的移動速度更快,可以快速的對敵人進行穿插攻擊。但為了達到快速移動的目的,這些巡洋坦克就犧牲掉厚重的裝甲,導致面對反坦克武器或敵軍坦克時,它們的存活率比較低。「存活率比較低」可不證明巡洋坦克打不過和它們同時代的敵軍坦克,裝了六磅炮的十字軍坦克甚至可以和後來的四號坦克一戰。

因此英軍坦克的設計思路就是裝甲厚重的步兵坦克用來協同步兵突破敵人防線,可以快速移動的巡洋坦克用來對敵人進行保衛和穿插。理論上這種作戰方式沒有任何的問題,甚至還遠超了其他國家對坦克的利用率,在二戰結束之後,也有人使用過這種坦克戰術。而德國人因為一戰的失敗,坦克的研發也受到諸多的限制,所以劍走偏鋒,並意外的獲得了更理想的效果。

邱吉爾重型坦克的誕生

二戰初期,邱吉爾坦克還沒有誕生,英軍的步兵坦克主要就是瑪蒂爾達和瓦倫丁。這兩款坦克已經完敗了同時期的德軍坦克,並逼的他們把防空用的88毫米高炮用於平射。而且就坦克外形的設計上來看,他們已經脫離一戰坦克的影響。再看後來出現的邱吉爾坦克,倒是有一種返祖的感覺,可能是跟造船廠喜好有關係。

邱吉爾坦克的原型是A20坦克,其實在1939年的時候就已經被設計出來了,後來隨著戰事逐漸變得激烈,英軍在法國遭到了嚴重的失敗,並損失了大量的重型裝備。在這種情況下,第一批邱吉爾坦克誕生,用「邱吉爾」這個名字,直接反應了英國當時對它賦予的希望。1942年,首批裝備2磅炮的邱吉爾坦克參加了迪厄普突擊戰,但效果很不理想,雖然裝甲在當時足夠厚了,但性能和可靠度嚴重不足,而整個迪厄普突擊戰,最終也以盟軍的失敗而告終。

雖然英國軍方想用克倫威爾坦克來取代對邱吉爾坦克的生產,但他們還是給了邱吉爾坦克一次新機會。同年,裝備6磅炮的邱吉爾MK III型誕生,這次邱吉爾坦克沒有讓人失望。除了88毫米炮外,很少有武器能對邱吉爾坦克造成傷害。雖然邱吉爾坦克在各方面都不是虎式坦克的對手,但也未必就沒有還手的能力。現存的唯一一個還能動的虎式坦克在英國,它被繳獲於突尼西亞戰役中,而被繳獲的原因,就是因為被一輛邱吉爾坦克發射的炮彈卡死了炮塔座圈。

邱吉爾坦克的延伸型號

邱吉爾MK III獲得成功之後,英國軍方重拾了對於它的信心,並又對其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進。1944年,一部分邱吉爾坦克裝備上了來自謝爾曼的75毫米火炮,並命名為邱吉爾Mk VI型。但這遠遠還沒有達到人們對它的預計的效果。1944年,諾曼第登陸前夕,邱吉爾坦克又一次進行了更新換代,這一次,車體直接發生了改變,變大的同時正面和側面的裝甲都得到了加強,後期型號的邱吉爾坦克正面裝甲已經達到了152毫米。

除此之外,邱吉爾的主武器也不再限於6磅炮或75毫米炮,因為小口徑火炮在發射高爆彈的時候效果很差,所以大約有1600輛重型邱吉爾(A42)裝備95毫米榴彈炮。畢竟這款坦克的宗旨依舊是輔助步兵突破敵軍防線,和敵軍坦克對射這種事,還是交給裝備17磅炮的坦克來完成吧。為什麼二戰時邱吉爾坦克沒有裝備威力更大17磅炮?其實是因為炮塔內部空間不夠大。

待邱吉爾坦克到了英國皇家工兵的手裡後,它的魔改型號就更多了,統稱「邱吉爾AVRE」。最普遍的就是將主武器換成一門290毫米的臼炮,所謂「皇家工兵」,在給自己人修工事的同時也需要清除敵人的工事,而這樣一門臼炮剛好可以輕鬆加愉快的解決眼前的問題。另外還有加裝吊臂、掃雷器、臨時橋梁和噴火器的,看起來在工兵手中,才是邱吉爾坦克的最終歸屬。

參考文獻「坦克博物館官網」、《二戰武器大全》

相關焦點

  • 輕型反坦克炮中的豪傑,能給虎式坦克斷腿的英國6磅反坦克炮
    在當時生產六百門QF2磅反坦克炮的資源,僅僅能夠生產100門QF6磅反坦克炮的情況下,英國方面只能優先選擇生產QF2反坦克炮。畢竟它當時就算再不怎麼樣,也是在近距離上可以對付德國坦克的。考慮德國人在法國磨刀霍霍,隨時可能衝上英國本土,所以QF6磅反坦克炮的生產就又被拖延了。
  • 理念落後的步兵坦克在二戰表現如何?曾生擒虎式的「邱吉爾」坦克
    關於這款坦克,它的早期型號設計理念及其的老舊,除了正常的炮塔結構之外,它兩側懸掛處各配有一門QF2磅炮。這形態像極了一戰時的馬克型老坦克,以至於給人一種英國對坦克的研發在走倒退的路線。好在法國戰役的實際情況讓英國人認清了現實,而後的改進中,取消掉了兩側火炮的設計,原火炮位被換成了逃生用的艙門。但考慮到單靠炮塔上的2磅炮火力會嚴重不足,所以在車頭的位置上又加裝了3英寸榴彈炮,型號為A22。
  • 德國最後的王牌虎式坦克
    德國可以按照已經規劃好了的道路前進,不用再跟其他國家一樣摸著石頭(這時候的鷹醬還不行沒法摸著鷹醬過河)過河。接下來就是在實戰中進行改進。在德國人的坦克強軍之路規劃中,一九三五年他們就開始進行大型拖拉機用六百馬力發動機的研製工作,為研發重型坦克的做準備。
  • 不是紅茶,而是一門炮,虎式坦克的開罐刀
    說紅茶沒錯,英國二戰紅茶都可以說是一種軍事補給品,「戰爭可以輸,紅茶不能撒」就是一句頗為嘲諷英國人喝下午茶的話,最講究的英國人一天甚至要喝5次茶。但既然要說武器,那就不得不提這款大名鼎鼎的「虎式開罐器」了:17磅炮。17磅炮全名「QF-17磅炮」是英國在二戰使用的一門76.2mm火炮,同樣也是二戰時盟軍最優秀的一款反坦克炮,可以和德國的88mm高射炮不相上下。
  • 一炮就能正面擊穿虎式:卻熱衷「逃跑為上」的自行反坦克炮
    【話說軍世】在二戰的歐洲戰場上,因為德國虎式重型坦克的巨大威力和厚重裝甲,盟軍士兵曾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患有「恐虎症」,在戰鬥中最不想面對的就包括虎式坦克,當時可以對戰虎式的盟軍坦克不多,英國手中的17磅反坦克炮,是少數對虎式有直射威脅的重火力。
  • T34坦克如何成為馴虎者,在東線戰場擊毀數百輛虎式坦克
    虎式坦克憑藉著88L/56型主炮的超遠射擊距離和穿甲能力,(2000米距離可以擊穿100毫米的均質鋼板。)以及自身厚實的裝甲,在當時的歐洲戰場幾乎是「打遍天下無敵手。」盟軍的T34、謝爾曼坦克和虎式坦克正面對抗中,無一例外都是被狂虐的節奏,所以能夠擊毀虎式坦克的車組都被稱為「訓虎者」。
  • 魔改出來的英國坦克,卻成為了虎式的剋星,魏特曼也死於它手
    美國的謝爾曼運來了之後,英國人理應是高興的,但他們很快發現,謝爾曼可以打得過四號,但面對虎式和豹式卻需要考驗駕駛員的技術了。同時期英國的新坦克一直在研製,但隨著戰爭進入白熱化,英國人不得不先對已有的謝爾曼坦克進行了改進。
  • 英美混血兒,唯一能與虎式「硬剛」的盟軍坦克——螢火蟲
    除了虎式肩扛的那門毀天滅地的88炮,更重要的是虎式正面102毫米的裝甲防護,同期的謝爾曼小水管打在身上和撓痒痒一樣,正面對決,虎式完勝。但是,英國人搞出了一款坦克,終於讓瑟瑟發抖的坦克兵們撐起了脊梁骨。那就是「螢火蟲」坦克。說的簡單點,就是英國人搞出的17磅炮外加M4謝爾曼的身子。
  • QF20磅炮,英國L7坦克炮的奠基者,二戰坦克炮技術集大成者
    不過從另一個方面來看,英國作為老牌的工業大國,它在火炮技術領域仍然有自己獨特的技術優勢,以17磅炮76.2毫米的口徑,配合APCR穿甲彈等彈藥,讓它成為歐洲西線少數可以從容「獵虎」的反坦克火炮,可見英國的彈藥技術仍然具有領先的地方。
  • 二戰兵器全集,足以對付「虎」式坦克的英國17磅反坦克炮
    1941年時坦克的裝甲厚度已比以前增加很多,英國人認為6磅炮已經不能有效應對了,應當研發下一代發射7.65公斤彈頭的76.2毫米反坦克炮,這應該是一型重型火炮,但當時技術儲備不足
  • 本應替代虎式的7號坦克,就算被量產,它真的能力挽狂瀾嗎?
    但在當時,防禦是坦克最重要的一點,在技術有限的情況下,高防禦往往會帶來過大的體型。所以二戰時期,坦克朝著越大越重發展是一件必然的事,如果不這樣幹的,未必是目光長遠,而是條件不允許。虎式坦克是德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最先服役的重型坦克,正式名稱為6號坦克,作為一隻「出頭鳥」,它的表現和它那複雜的做工是成正比的。
  • 二戰英國邱吉爾AVRE特種坦克,炮管可摺疊,無線電員裝炮彈
    ,也可以佔據迪耶普,提前建立一個歐洲大陸據點,為後續的進攻作戰打下基礎。然而迪耶普之戰基本上就是個失敗的行動,總結經驗的英軍和加拿大軍隊,認為登陸部隊缺少可靠的特種工程車輛,以當時投入的邱吉爾坦克來看,坦克安裝的2磅炮、6磅炮威力太小,既無法承擔坦克戰,也無法有效破除敵人構築的防線。
  • 防空炮演變來的反坦克炮,英國早期的反坦克支柱,QF-2磅反坦克炮
    這些驕傲的盎格魯·撒克遜人認為,他們有合理對抗德國坦克的辦法——依靠他們的QF-2磅反坦克炮,將德國人的坦克一個一個打成廢鐵。那麼在這個37毫米反坦克炮被稱作敲門環的年代裡,QF-2磅反坦克炮,這種口徑僅僅只有40毫米的反坦克炮,又能有什麼神奇之處呢?
  • 二戰最強的火炮之一:上打飛機,下懟坦克,還是坦克炮
    【話說軍世】如果說到二戰中有名的火炮,也許不少人會說《亮劍》中提及的「義大利炮」,實際當時優秀的火炮有很多,比如說,讓M4中型坦克達到巔峰的英國17磅炮,被戲稱為「152神教」的前蘇聯152毫米火炮,結構簡單,重量輕的日本92式步兵炮等,而德國的「88炮」,應用範圍更是超出的想像。
  • 如果二戰繼續打, 虎式坦克還能撐多久?
    PzKpfw6型「虎」式E型(SdKfz181)坦克結構這就有點曾國藩那套"結硬寨,打呆仗"戰術思想的意思了:我先確保自己不敗,至於能不能打贏,走著瞧。也正是基於這個原因,1944年春,蘇聯提出了"全方位防禦虎式"的IS升級計劃。這一重擔,自然落在了以重型坦克起家的基洛夫廠身上。
  • 北非戰場上的十字軍坦克,在「飆車」這一方面,從來沒輸給過德軍
    可能很多人會覺得,英國坦克在二戰中的表現並不是很好,甚至在設計上還有點落伍,這應該是偏見導致的。不管是在戰爭初期還是結尾,英國坦克的發揮一直很好,就連最不被看好的邱吉爾步兵坦克,都有著擊敗虎式坦克的記錄(現存的唯一一輛可動的虎式),另外德國的王牌坦克長魏特曼也是死在了螢火蟲的17磅反坦克炮上。
  • 小巧的瓦倫丁步兵坦克,除了扛起17磅炮外,還裝上過火箭噴射器
    雖然瓦倫丁在性能上並不算差,但因為在它之前的瑪蒂爾達II坦克要更優秀些,所以一開始它並沒有受到英國人的重視。之後隨著局勢逐漸變開始變得緊張,相對廉價的瓦倫丁才突顯出了優勢。別看是一輛步兵坦克,但大小和重量並不是衡量它的標註,瓦倫丁坦克全重18噸,前裝甲最厚處65mm。主武器和當時大部分英國坦克一樣,是一門口徑為40mm的2磅炮,在最後期的時候,它也曾以坦克的形態裝上過75mm炮。
  • 世上僅存的7臺虎式,英國那臺還能動,俄羅斯那臺破爛不堪
    虎式坦克的名頭我想不用多加贅述,但由於虎式結構繁複,費工費時,即便是德國軍工產能最巔峰的1944年上半年,也只是在4月份才堪堪達到104臺的產能巔峰。一臺虎式需要花費30萬工時,平均造價25萬帝國馬克,按照匯率和通貨膨脹折算,相當於現代的128萬美元。
  • 二戰時的TOG重型坦克,一戰老設計師們頗具新意的「年代秀」
    武器系統設計的很全面,車體前部安裝了一門75mm榴彈炮,炮塔上的武器是QF2磅炮和同軸機槍,另外在車體兩側也各有一門2磅炮和機槍,可謂火力強悍。當然如此複雜的武器系統帶來的弊端一樣不小,最明顯的就體現在了它那多達8人的車組成員上,同時車體抗性低到也白瞎了80多噸的重量。
  • 為拖曳17磅反坦克炮而生,二戰英國十字軍火炮拖車
    二戰時德軍的虎式重型坦克和黑豹中型坦克一直都是盟軍的「重點照顧」對象,為了能更好的打擊「虎豹」,各國積極的研究戰術和武器裝備,英國的QF17磅炮就被證明是非常好的反坦克火炮,奈何該炮將近3噸的重量已經超出普通卡車的拖曳能力,英國用莫裡斯卡車拖曳,但終究在越野方面還是有所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