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非戰場上的十字軍坦克,在「飆車」這一方面,從來沒輸給過德軍

2020-12-23 騰訊網

二戰期間,西方國家基本都有屬於自己的標誌性坦克,像蘇聯的T34、德國的虎式、美國的謝爾曼等等,而最能代表英國的就要數「十字軍」。因為中世紀時期的歷史事件,我們對這個名詞應該還是很熟悉的,現在它不是為了財富而東徵的軍隊,而是在北非沙漠馳騁的英軍坦克。儘管後期被淘汰了,但它還是成功撐起了英軍在北非戰場上的勝利。

巡洋坦克

了解武器的人一定清楚,坦克根據它的重量基本上分為輕、中、重三個等級,其實還有一種坦克叫「巡洋坦克」,這是英國特有的坦克品種,看起來挺高大上的,但實際上巡洋坦克和輕型坦克在本質上並沒有太大的區別,英國之所以有巡洋坦克這個分類,也是因為他們的理念比較獨特。像當時的德國和蘇聯,普遍都是按照重量來區分坦克,而英國則是用功能來區分坦克。所以就有了用於包抄迂迴的巡洋坦克和支援步兵的步兵坦克。

英國是坦克的發明國,同時也是最早開始研發坦克的國家,從武裝拖拉機到碾壓德軍的馬克型,無不證明了他們對這種武器的追求。可能很多人會覺得,英國坦克在二戰中的表現並不是很好,甚至在設計上還有點落伍,這應該是偏見導致的。不管是在戰爭初期還是結尾,英國坦克的發揮一直很好,就連最不被看好的邱吉爾步兵坦克,都有著擊敗虎式坦克的記錄(現存的唯一一輛可動的虎式),另外德國的王牌坦克長魏特曼也是死在了螢火蟲的17磅反坦克炮上。

二戰爆發之後,納粹德國和義大利為了打通前往中亞的道路,開始入侵北非地區,而當時美國尚未參戰,法國已經躺屍,所以抵禦他們的也僅有英國。這樣說其實並不準確,只是為了烘託一下氣氛,當時的大英國協國家也來了不少幫忙的。北非是沙漠地帶,和其它地方相比沙漠最大的特點就是地質鬆軟且一馬平川,這就意味著移動慢的目標就會變得像靶子一樣吸引火力,這時巡洋坦克的作用就被體現了出來,沙漠的特殊地形,正好讓可以讓它們馳騁。

十字軍坦克的誕生

十字軍並不是英國最早的巡洋坦克,在它之前比較出名的還有A13盟約者巡洋坦克,在外形上基本與十字軍無異,他的誕生時為了取代馬克4型巡洋坦克,前裝甲最厚的地方達到了30mm,為了節省成本,其實也只有垂直裝甲是實打實的30毫米,傾斜裝甲只在等效的情況下才達到了這個標準。主炮是一門英制2磅炮(口徑40mm),靠著其強大的穿透力對付3號也沒有什麼大問題。

當時盟約者的研發工作是由倫敦米德蘭和蘇格蘭鐵路公司來進行的,因為戰爭迫在眉睫,盟約者在還是圖紙的情況下就被訂購了100輛。而後為了加快這輛坦克的生產速度,其它工廠也紛紛響應號召加入了進來,這其中就有納菲爾德,和盟約者相比,納菲爾德還是更偏向於自己的改進設計,也就是後來的十字軍坦克,所以二者那麼的像。急於列裝坦克的英國軍隊也將十字軍納入了範圍,待原型車出場一個多月後,十字軍就因為性能優於盟約者而被納入批量生產的範圍內。

十字軍坦克最初型號前裝甲40mm,後期型號51mm,傾斜裝甲依舊採用了等效的數值。主武器先是2磅炮,發現火力嚴重不足之後又換成了大名鼎鼎的6磅炮(口徑57mm),這讓它在與德軍坦克對射的時候基本上處於了上風。懸掛採用了克裡斯蒂懸掛系統,再加上諾非爾德Liberty L-12發動機,十字軍坦克可以在崎嶇地形中以每小時30公裡的速度前進,若是大平地,則可以飆到每小時42公裡,這個速度已經超過了同時期的所有德軍坦克。早期型號中,十字軍的車體前部除了一個突出的觀察室外還有一個突出的機槍位,那實際上是一個可人力旋轉的副炮塔。

整個戰爭期間,十字軍坦克一共被生產了超過5300輛,這個數量已經證明十字軍坦克是成功的。至於為什麼要起這個名字,可能也是源於歷史事件,十字軍是這輛坦克的小名,它原本的編號是A15。歷史上東徵的十字軍也曾出徵過北非,但結果其實不是很好,也不知道英國人起這個名字是想帶來什麼寓意。不過還好,十字軍坦克在北非的表現並沒有被歷史上的十字軍所影響。

十字軍行動

北非戰役的慘烈程度並不亞於東線戰場和後來才開闢的西線戰場,前文已經提過,沙漠環境特殊,如果不修築人工掩體,那士兵將完全暴露在敵人的火力之下,而早晚的溫度差和飢不擇食的蚊蟲也成了士兵的噩夢。反觀坦克,其實也沒有好到那裡去,空中飛舞的砂礫經常讓它們原地趴窩,若是趕上沙暴天氣,無線電也一樣會失靈。而十字軍坦克就是在這種情況下和2號、3號坦克作戰的。

在阿拉曼戰役之前,十字軍幾乎參與了所有的北非戰事,最出名的就要數「十字軍行動」了,戰役命名的方式多種多樣,但用直接用坦克的名字來命名的僅此一家。1941年初,隆美爾率領德國非洲軍團抵達了非洲,英軍在義大利軍隊身上得到的優勢頓時蕩然無存,並直接被德意聯軍逼到了埃及境內。19421年初,德軍在東線遭遇失敗,英軍看準機會直接展開了一場大規模的反撲,在這場行動中英軍一共動用了九百多輛坦克,其中大部分都是十字軍,並在數量上碾壓的德意聯軍的坦克。這場戰役之後,英軍成功的反撲了800多公裡,但並未對德軍造成致命傷。

結語

阿拉曼戰役的時候,英軍已經開始大量的裝備美制坦克,十字軍坦克逐漸被淘汰。和謝爾曼、M3這些坦克相比,十字軍明顯可靠性不足,但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在援助到來之前,十字軍還是成功充當了英軍在北非的主戰坦克,其改裝型號也一樣成為了二戰中的常客。

參考文獻《Crusader II》、《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英國坦克》、《十字軍和Covenanter巡洋艦坦克1939-1945》

相關焦點

  • 桌面戰火:北非戰場坦克戰初推演,被十字軍圍剿的德國裝甲部隊
    北非新手包中的2輛德軍坦克(已塗裝)本次推演採用的是北非新手包,模擬二戰北非戰場上英軍與德軍的交鋒。第二回合結束時第二回合,德軍兩輛坦克佔據現有位置開火(不移動的話可以全射速開火),Ⅳ號坦克成功命中了M3「格蘭特」並造成乘員脫出,「十字軍」雖然也被擊中,但這發炮彈似乎是一發「啞彈
  • 北非沙漠的英國最速傳說,能飈出64公裡極速的十字軍巡洋坦克
    此人絕對是一個瘋狂的飆車狂,對於速度的痴迷到了難以想像的地步,他在給1929年之前曾經設計了一種克裡斯蒂坦克推銷給美國陸軍,奈何美國陸軍沒看上他的坦克,克裡斯蒂只能怒罵美國陸軍沒眼光,然後尋找下一個買家。
  • 十字軍:英國特色的巡洋坦克,扛著牙籤炮為北非戰場的穩定做貢獻
    在二戰爆發之前,英國的巡洋坦克主要為A9和A10巡洋坦克,隨著世界形勢的日益緊張,英國很快就意識到A9、A10巡洋坦克無法適應戰爭的需要,於是在1937年開啟了A13巡洋坦克的研發工作,1940年A13巡洋坦克完成設計定型並開始生產。A13「盟約者」巡洋坦克最大的特點是採用了蘇聯BT系列坦克上的「克裡斯蒂」式懸掛,這一懸掛保證了「盟約者」優異的機動性能。
  • 坦克世界閃擊戰手遊雜談 「北非遊騎兵」十字軍坦克
    在二戰中的北非戰場,巡洋坦克是英國裝甲部隊的主力坦克。巡洋坦克機動性能好,火力強大,在對抗德國北非軍團的戰鬥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湧現了多款著名坦克,其中就包括十字軍坦克。十字軍坦克速度高,懸掛系統優良,在戰場上提供了必要的火力支援,取得了輝煌的戰績。在遊戲中,十字軍坦克也憑藉它強大的作戰能力,受到玩家們的喜愛。
  • 偵查輕騎兵,《坦克世界》這款十字軍坦克曾是二戰早期盟軍主力
    十字軍式坦克於1941年6月在北非沙漠投入實戰,英軍決心發動"戰斧"進攻戰役,擊毀隆美爾的。"戰斧行動"一共只打了3天。英軍和德軍兵員方面損失都不大,但英軍卻損失了91輛坦克,而德軍才12輛。英國人發現十字軍式坦克的速度高,裝甲薄,火力弱的特點,遂將之改進,把裝甲增至52毫米,用6磅炮替換了2磅炮,改進後的十字軍式坦克在之前,一直是""第7裝甲師的主力標準坦克。德國人和義大利人對十字軍式坦克的機動性羨慕不已,義大利還試圖仿製十字軍式坦克。
  • 北非戰場首秀打得英軍沒了脾氣
    此外,隆美爾還有一個很響亮的外號:沙漠之狐,對二戰歷史有所了解的人想必都會聽說過這個名號。那麼隆美爾為什麼被稱為「沙漠之狐」呢?這主要歸功於他在北非戰場上的傑出指揮能力。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隆美爾在北非戰場上的首秀表現,看看這位大名鼎鼎的「沙漠之狐」到底有多狡猾。
  • 為拖曳17磅反坦克炮而生,二戰英國十字軍火炮拖車
    二戰時德軍的虎式重型坦克和黑豹中型坦克一直都是盟軍的「重點照顧」對象,為了能更好的打擊「虎豹」,各國積極的研究戰術和武器裝備,英國的QF17磅炮就被證明是非常好的反坦克火炮,奈何該炮將近3噸的重量已經超出普通卡車的拖曳能力,英國用莫裡斯卡車拖曳,但終究在越野方面還是有所不足。
  • 蘇聯在戰場上消滅了85%的德軍,美國在銀幕上消滅了99%的德軍
    庫爾斯克會戰,雙方投入300萬部隊,蘇軍傷亡總損失超過80萬人,坦克損失超過6000輛,德軍傷亡總損失近50萬人,坦克損失超過1500輛。然而這還不是東線最大規模的戰役。第聶伯河戰役,蘇德雙方投入400萬部隊。這才是二戰最大規模的戰役。
  • 二戰中的義大利坦克與日軍的坦克誰更強一些數據基本可以證明一切
    從數據上看日本的坦克幾乎跟義大利同時發展,但定位的目標卻不一樣,日本當時的坦克製造強調的火力與步兵的協同進攻能力,而義大利則要在北非戰場之上面臨來自強大的英國裝甲部隊所形成的戰場壓力,因此義大利在重式坦克速度同時更加注重了裝甲防護性。到了1940年,義大利和日本也同時設計出一種機動性好,火力強大的中型坦克。
  • 隆美爾前期在北非勢如破竹、反守為攻,希特勒為何不加緊增援?
    隆美爾在穩固失地後採取遊擊圍攻英軍小股軍隊的打法,而德軍也趁機繳獲不少英軍坦克,只要是能修修補補上戰場的全都被德軍運回了,畢竟此刻的德軍坦克數量是壞一個少一個,這也是為何參戰的英軍會時常看見自家坦克出現在敵方陣營的原因。隆美爾到了北非後將原本岌岌可危的戰線迅速穩固了下來,還趁機收復了許多失地。
  • 二戰時如果德軍來到亞洲戰場,日軍去到歐洲戰場會怎樣
    這其中一個比較有趣的假設就是:如果二戰期間德軍和日軍互換位置結果又會如何呢?德軍在亞洲戰場會有怎樣的表現呢?日軍如果去歐洲戰場又會發生什麼呢?歷史本來是不存在假設,但人們往往總會忍不住進行假設。二戰時期德國是以坦克等陸戰武器聞名的,而日本則以航母等海戰兵器著稱。這樣兩支軍隊互換戰場會發生什麼呢?二戰前日本海軍的實力放眼全球都是相當強大的。
  • 輕型反坦克炮中的豪傑,能給虎式坦克斷腿的英國6磅反坦克炮
    二、QF6磅反坦克炮在當時而言,英國所面臨的處境是非常惡劣的。在法國戰役裡與德軍的較量中,QF2磅反坦克炮的能力十分差勁,往往要頂到很近才能對付那些德國主力坦克。當然了,這一點德國人也沒好哪去,他們自己的37毫米反坦克炮一樣屬於尷尬的存在。
  • 二戰奇葩戰例,美軍裝甲營突襲德軍機場,M3坦克大戰BF-109戰鬥機
    在戰場上,坦克和戰鬥機遭遇並不稀奇,但是坦克突襲機場,並和戰鬥機展開激烈對戰,這樣的戰例您聽說過嗎?1942年11月25日,在北非戰場,美軍第1裝甲師的一個裝甲營就和德軍第53戰鬥機聯隊進行了這樣一場「關公戰秦瓊」的戰鬥......
  • 被己方空中優勢耽誤的十字軍MK.II/III自行高炮,只好欺負步兵
    在二戰前期,盟軍對於德軍的閃電攻勢難有還手之力,其中斯圖卡俯衝轟炸機的精確戰術打擊簡直驚掉了官兵們的下巴,移動中的坦克都無法逃脫打擊,這一時期盟軍地面部隊既無法得到空軍的全面支援,自身也缺少機動防空武器,對自行防空炮的需求特別旺盛。
  • 二戰德軍北非照片:有人想看那我就發,畢竟德軍讓無數英雄盡折腰
    ,德軍的悍勇讓無數英雄盡折腰。 之前有網友希望我能發點德軍在北非的老照片,看看當時的非洲軍團真實面貌,這個願望必須滿足,有人想看,那我就發。
  • 北非戰場的決勝要素是什麼?機動戰的背後是後勤和兵力的匱乏
    二戰中的北非戰場,雖然投入的兵力不如蘇德戰場,但是作為二戰中最適合裝甲作戰的戰場,戰爭的雙方均有出色表現。然而即便他們獲得大勝之勢,卻也沒有一次擊敗對方,這樣的原因在哪呢?
  • 二戰德軍名將隆美爾在北非的揚名之戰:徵服昔蘭尼加
    深度 摘要:「沙漠之狐」隆美爾,是二戰德軍元帥,也是德軍最著名的將領,在廣大軍迷中人氣極高。他就是在北非戰場上一舉成名,而昔蘭尼加之戰,是隆美爾到北非之後的首戰,就此揚名立威。
  • 掘壕據守:淺談二戰德軍在義大利戰場上的防禦工事
    但是義大利的地形可跟北非不一樣,北非地形較為平坦,而義大利則是個多山的國家,山多意味著利於防禦作戰,有很多可以利用的天然的防禦工事,要想攻克這麼個地方也意味的戰爭的慘烈。盟軍在義大利登陸的時間要比西線的諾曼第登陸早了快一年,但是當西線的盟軍攻入德國並且距離柏林不遠的時候,義大利都沒被盟軍攻克,最後還是駐防在這裡的德軍投降,盟軍才算拿下義大利,可見義大利戰場上的德軍防禦工事非常的難啃。
  • 二戰北非戰役,隆美爾靠什麼迅速晉升元帥?忠誠膽識和指揮才華
    隆美爾是二戰德國的著名將領,官至元帥,但他在1940年德軍閃擊法國期間只是個輕裝甲師師長,為何短短幾年就成了陸軍元帥?究其原因,一方面因為西線戰場需要,一方面因為隆美爾確實優秀。首先,隆美爾是德軍中難得的優秀指揮人才,深得德軍賞識。
  • 進入1943年,西線和北非的戰事讓本就不富裕的德軍雪上加霜
    福爾奇克譯:顧劍 朱任東(上圖)配備50毫米口徑長身管主炮的Ⅲ號J型坦克1943年2月28日,希特勒任命海因茨·古德裡安將軍為裝甲兵總監。德軍沒有齊裝滿員、做好戰鬥準備的裝甲單位坐鎮預備隊—他們所有的家當都已經上了前線。在德國本土,位於明斯特的裝甲部隊第一學校和溫斯多夫的第二學校有一批經驗豐富的軍官和軍士,以及用於訓練的坦克,組建作戰部隊時本不應該從這裡抽水,但這一規則在1943年末也被打破了。每個裝甲師原本還保留了一個在本土軍區用於訓練替補人員的補充裝甲營,但到了戰爭後期,這些單位也會作為應急作戰單位上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