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僅供學習、參考。文中所述配伍、方劑,須在專業人士指導下借鑑、應用!)
本文理論依據:《傷寒論》、《中藥學》
你好,我是中醫人,文君然。
曾經,無數個夜晚,我獨自端坐在檯燈下,通過書本,和中醫先賢對話。
我能聽到,那一聲聲蒼老而悠遠的叮嚀、訴說。
我能體會到,蘊藏在字裡行間的,那質樸而真切的人間箴言。
我想,對於這些,我是不是也該好好地寫出來,和我的讀者分享呢?
所以,我拿起筆,寫一點中醫科普的文章。我希望,通過我的方塊字,可以將中醫古老的智慧,傳播給更多人。
比如現在,我給你說一張用來調治咽炎、扁桃體炎的小配伍。
它雖然只有兩味藥。但是,其背後蘊藏的深意,是那樣的悠遠。
這就是桔梗配上甘草。
桔梗3克,甘草6克,兩味藥,用水煎,取藥汁服用。如果你嫌麻煩,可以用開水來反覆衝泡兩味藥,代茶飲。
這個配伍,出自張仲景的《傷寒論》。它的原名叫做「桔梗湯」。它是治療熱客少陰證的一張配伍,善於清熱利咽。
什麼叫熱客少陰啊?我們的少陰經,走我們的咽喉。熱邪客犯少陰經,導致咽喉部位的紅腫、疼痛、脈數、心煩、口渴、尿黃等症,可以用這個小辦法來應對。病之輕淺者,用之最妙。我們現代臨床所說的慢性咽炎、慢性扁桃體炎等,咽喉紅腫熱痛、脈數的,基本可以用它來治。但是,咽喉疾病證屬肝鬱氣滯、心脾兩虛、腎陽不足等證的,不適合用。
這裡頭的兩味藥,說起來也不複雜。其中的甘草,有清熱解毒瀉火的作用。現代藥理研究認為,它可以抗炎、抗病原微生物。其中的桔梗,入肺經,善於開提肺氣,說白了,就是把肺氣打開。我們知道,咽喉為肺之所系。咽喉部位有火,要考慮肺氣鬱閉,久而化火。現在,把肺氣提開起來,令鬱火得散,這就可以有效改善症狀了。所以說,桔梗,用於解鬱,甘草,用於解毒。兩者配合,一升一降,把咽喉的紅腫熱痛問題解決。
可以說,這個桔梗湯,是張仲景為數不多的,治療咽喉疾病的主打方子。後世在這個基礎上,變化出不少配伍,用於治療咽炎的調治,基本上都在遵循仲景之法。譬如1992年《浙江中醫雜誌》,刊載一方,用桔梗、法半夏、生甘草各30克,苦酒1000毫升,雞子4枚。前三味放入苦酒中浸泡1天,兌入雞子清中攪拌均勻服用,每日3次,每次30毫升,徐徐咽下,10天一個療程,治療180例慢性咽炎,治癒170例。顯效8人。
接下來的問題是,張仲景為什麼要在《傷寒論》裡頭,特意寫下這個配伍呢?我覺得,這和當時的社會環境有關係。
仲景生活的年代,時局動蕩,民不聊生。老百姓苦悶憂愁,加上風餐露宿,邪客少陰,咽喉腫痛的情況一定非常多見。張仲景作為一代大醫,對此,看在眼中,急在心裡。他決定,務必把可以治療咽痛的配伍,寫在《傷寒論》裡面,讓身後萬世作以參考。這樣,即便他有一天離去了,芸芸眾生也不至於無藥可醫。這般仁慈之心,是令人尊敬的。
切記,陰虛久咳,咳痰帶血,胃潰瘍者,不可久服、大量服桔梗。
好了,關於這個,我就寫這麼多吧。希望我的這篇文說,能帶給您一點幫助。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