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牌輕卡是我國卡車市場保有量最大的類型,每年,藍牌輕卡的銷量達到100多萬輛,這些輕卡活躍在祖國各大城市內、城郊及城際間的高速上,沒有他們,城市最後一公裡配送將遇到難題。
藍牌輕卡在2019年之前,都是以十噸王的形式存在,但2019年5月份之後,這個群體受到嚴重影響,十噸王難以上高速,生產企業也暫停了重載版輕卡的銷售,經銷商更是深陷備貨漩渦,廠家不願意收回,用戶不敢購買,許多車調配不出去只能砸在自己手裡。
但這個群體太特殊了,任何政策想在第一時間內徹底改變這個細分市場並不容易,最關鍵的是,不僅僅是因為它們的量大,而且還對城市運輸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沒有他們,蔬菜、商超、快遞運輸都有癱瘓的可能,因此,相對來說,這個細分市場也最讓專家頭疼。
就連執法部門,工信部和發改委對藍牌輕卡大噸小標是否一刀切全面禁止上路都有不同意見,一方認為必須嚴格限制,一方面說為了保障正常城市物流運轉,需要給藍牌輕卡一定的調整期和過渡期,完全一刀切,誰來運輸城市居民所需的生活用品呢?
這也就導致了在按軸收費之後,藍牌輕卡是最特殊的群體,它按照兩軸車總重不能超過18噸的限制來界定能不能上高速,也就是說,雖然它的限制是總重不能超過4.5噸,但目前狀態下超載是可以上高速的,有關部門的解釋是,這是為了收集數據,所謂的收集數據,想必是想用大數據來收集藍牌輕卡平時都是拉多少噸的,為之後總重的限定上調做數據依據。
在此之前,相傳業內有部門對上調藍牌輕卡車貨總重正在研究可行性,而4.5噸的總重來自於國外照搬,已經執行了多年,許多卡友認為早已跟不上時代需求,而有生產企業的高層曾建言有關部門把藍牌輕卡的總重上調到7噸以上,也就是說只要能拉貨4噸左右,就能滿足大多數用戶的運輸需求,而目前6米的藍牌輕卡拉1-2噸的現實確實有尷尬的成分在裡面。
在政策上適當放寬的現狀下,有人認為對藍牌輕卡嚴格治理是早晚的事,因此把車換成了輕量化車型,也有的直接放棄這個職業選擇了轉行,還有的在經過一段時間的觀望後恢復之前的運輸狀態,依舊是五六噸、七八噸運輸,十噸王再現,一方面是市場確實有這個需求,另一方面,政策確實也沒有卡死藍牌輕卡,畢竟,城市的運輸需要它們,一刀切禁止空車超載車型上路並不現實。
不管是暫時的還是會一直模糊界定下去,藍牌輕卡都會獲得較長時間的一段過渡期,在大量輕量化車型更新進來之前,在總重上調具體政策未出臺前,行業的狀態很可能會持續下去,悲觀的,乾脆離開,膽小的早點換了車,膽大的繼續跑,你會選擇哪條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