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 創優 創見
空車就超載。自2019年「521」大噸小標事件曝光以來,治理藍牌輕卡的話題就一直沒停過。
在治理餘波未平之際,近期藍牌輕卡市場風雲再起,各地治理力度急劇升級,藍牌輕卡再次被推到風口浪尖。
據報導,近來全國多地出現了交管部門要求已經上牌的4米2藍牌輕卡進行復檢。復檢後如果發現車輛存在「大噸小標「問題,就不準許再上路營運了,車管所要求這些違規車輛找經銷商去退車或整改,只有整改合格後的車輛才能上路運營,這可難壞了當下眾多卡友。
不少人感覺到奇怪,為何各地交管部門對已經上過牌的藍牌輕卡還要重新復檢?牌照不是你們車管所給上的嗎?為什麼又要復檢,這不是打自己臉嗎?
當然,這主要是因為國家的政策。
2020年4月,國務院安委會發布《全國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三年行動計劃》。此計劃中提出要開展貨車非法改裝、「大噸小標」的專項整治,計劃到2022年基本消除違規超載等亂象。
無獨有偶,2020年10月4日,吉林扶餘市514省道39公裡處發生一起重大道路交通事故。在此次事故中,肇事者車輛明顯存在「大噸小標」違規問題,引起了公安部的高度重視,成為近期藍牌輕卡治理急劇升級的導火索。
緊接著,2020年11月6日,公安部下發《關於開展輕型貨車大噸小標嫌疑車輛集中排查整治工作的通知》,明確10月4日對吉林扶餘重大道路交通事故的處理結果,並對全國交管部門下達新的指令:對辦理註冊登記時貨車存在非法生產的,一律由生產企業無條件收回(見下文件截圖)。
可見,各地交管部門對已經上過牌的藍牌輕卡執行復檢並不是空襲來風,而是在執行國家公安部的指令。為徹底治理藍牌輕卡超載亂象,杜絕安全隱患動「真刀子」了。
對藍牌輕卡治理力度再升級的另一面,就是各地車管所對未上牌的藍牌輕卡「卡」得更嚴了。
據說目前藍牌輕卡在上牌時,首先稱重,看車輛自重是否符合公告上的整備質量,如果車輛空車就超載,那肯定沒戲!再者是包括但不限於車輛尺寸、車身顏色、貨箱尺寸以及動力鏈、具體配置等,都必須與公告數據完全吻合才準許上牌。有些地方4.2米藍牌輕卡搭載7.50規格的輪胎都不給上牌,還有些地方限制前進擋必須在6擋以內,否則不予上牌。
綜合來看,目前各地交管部門加大治理藍牌輕卡的主要手段是對在用車輛實現抽查復檢,對未上牌的車輛嚴格執行工信部的車輛公告參數,嚴把藍牌輕卡上牌關。
汽車總站網認為,各地對藍牌輕卡的治理力度升級,無非是為徹底杜絕藍牌輕卡超載亂象,目的是為了提升道路運輸的安全,整頓目前貨運市場混亂的運輸秩序,改變惡劣的競爭環境。從長遠來看,對國家、對卡友都是利好。
可是,畢竟藍牌輕卡「大噸小標」超載現象在我國由來已久,有著複雜的歷史原因和現實背景。
據統計,我國目前在市場運營的違規藍牌輕卡至少在100萬輛以上,數量龐大,涉及到社會各個層面的關係和利益,要想一步治理到位難度相當巨大。
這顯然是一項複雜系統工程的治理工作,從目前現實情況看,建議國家相關主管部門應做好治理工作的頂層設計。
一是經過復檢不合規的藍牌輕卡車輛,實行退車整改。
怎麼退?怎麼整改?車管所說起來容易,操作起來就不是那麼回事了。畢竟涉及到各自巨大的經濟利益,經銷商與廠家沒完沒了扯皮,耽誤的是卡友養家餬口的時間,還有按月還貸的壓力。如果不退車整改,車管部門又不準許違規車輛繼續上路運營,否則會註銷原來的車輛戶籍,眼看著大批卡友們要喝西北風。
因此,在退車整改方面,廠家和經銷商到底各負什麼樣的責任?如何賠償客戶的損失?提請各地主管部門要有具體的細節規定。
比如,違規車輛跑了多少公裡?折舊多少?過戶上牌的費用誰來負責?退車期間耽誤客戶跑車賺錢的損失誰來負責補償?如果這些細節沒有具體規定,那很多客戶可能就要遭受不少的損失,也就有可能導致客戶不願意退回違規車輛的尷尬境地。
據了解,當前雲南就有不少車輛寧可在停車場趴窩,也不願意退回自己的違規車輛。主要原因是退車程序繁瑣,廠家和經銷商來回扯皮,即使廠家同意退車,賠償費用也低得如同廢銅爛鐵,怎麼能讓人接受?
市場上還在運營的百萬輛以上的不合規藍牌輕卡,何時才能治理完?總不能靠攔車罰款來完成治理任務吧?
二是修改國家的相關法規,即給現有的違規藍牌輕卡鬆綁,讓大部分能合規。
最近有不少卡友針對藍牌輕卡問題給交通部網站留言,交通部相關部門也給予了回復。主要回復的內容是:正在考慮對GB1589-2016進行修訂,同時積極調查空車超載。
實際上,GB1589-2016中規定,兩軸貨車及半掛牽引車最大允許質量為18噸,也就是說4.2米藍牌輕卡作為兩軸貨車最大質量本來是可以達到18噸的,但是在GB1589-2016的備註中又增加了一條說明:二軸貨車車貨總重不應該超過行駛證上標明的總質量。也就是說,只要是掛藍牌的貨車,總重量就不能超出4.495噸,這就是當前藍牌輕卡大量違規的源頭所在。
當然,這個掛藍牌貨車總重不能超過4.495噸的標準,是多年前根據當時我國道路實際情況制定的。時間走過多年,我國道路狀況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如果現在還「抱殘守缺「按照老標準和老規矩,完全不符合我國當前實際市場發展。
因此,修改老法規將藍牌輕卡總重標準提升非常必要,甚至可以說是輕卡發展當務之急!重中之重。
實際上,早在2019年「兩會「期間,人大代表姜衛東就建議將藍牌輕卡的總重標準提升到7.5噸,並準許C照駕駛。
汽車總站網認為,該建議可行。
一方面6.8米黃牌上高欄自重大約在7噸多,在18噸總重的框架下,還能拉10噸多的貨物。如果姜代表建議被採納,以現在輕量化高欄輕卡3噸左右的自重來測算,還可以承載4噸多的貨物,與黃牌市場並不衝突,和常規的城配小卡市場也不矛盾,形成了多層級的差異化市場定位,同時也解決了目前大部分藍牌輕卡上路就超載的現實問題。
總之,近期對藍牌輕卡的治超力度升級可以理解,但相關主管部門必須做好頂層設計,方可順利推動藍牌輕卡「大噸小標「的頑疾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