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人頭疼的新生兒黃疸

2020-12-23 顏顏的新手媽媽

寶寶剛出生的時候還沒有查出黃疸的問題,兒科醫生每天都會來病房查看寶寶的情況和黃疸值,前兩天寶寶的黃疸都還在正常值,到了第三天黃疸值就偏高了,醫生直接就說需要查血看一下寶寶的膽紅素,當時我聽到醫生說要查血心裡很擔心寶寶的情況,我老公為了讓我早點放心就立馬去兒科掛號查血,等待的過程總是很漫長,在等結果的時候我心裡一直祈禱寶寶沒事,但是我老公遲遲沒回來,時間越久我越是心急如焚,等到我老公回復後已經是3個小時之後,老公就說了一句「醫生建議讓寶寶住院」,很輕描淡寫的一句話,卻給了我心裡重重的一擊。

我在懷孕期間看過新生兒黃疸住院的照片,寶寶的手和腳都會扎針進去,而且每天都會採血,想到我的寶寶也會經歷這些眼淚就止不住的流,當了媽媽後內心真的很脆弱,雖然我知道不是什麼大問題但是想到寶寶住院心裡就不是滋味。

就這樣寶寶就因為黃疸住院了,醫生問了我和我老公的血型,我們都是O型血,所以寶寶不是溶血性黃疸,我正好趕上疫情期間,是不允許探視的,寶寶要用的東西都在第一天都交給護士,寶寶是純母乳餵養就每天帶奶過去。

住了3天院,黃疸降到8.3醫生才讓出院,還說每天記得餵益生菌,醫生還讓多曬太陽,上午10點前的太陽和下午4點後的太陽,因為寶寶是出生在夏天我們就只曬了上午,下午的太陽就沒有曬,一次曬個10分鐘左右就可以了,需要把眼睛遮住寶寶太小還接受不了太陽光,在房間裡隔著玻璃曬是沒用,因為玻璃是會阻擋藍光的,說是藍光就是太陽裡的一種光有助於降低寶寶黃疸。我們幾乎有太陽早上都會推寶寶出去曬太陽,把手腳和胸口露出來,眼睛和隱私部位都要遮擋住。

雖然出院時黃疸正常但是我們還是不放心定時就去社區醫院測黃疸,出院第三天去測10.3,還在正常範圍內就沒多管,但是第6天就一下升至16.7了,社區醫生說如果持續升高就需要住院找藍光了,我不想寶寶再遭罪,去查閱了一些資料,查到寶寶也有可能是母乳性黃疸,判斷寶寶是不是母乳性黃疸只需要斷奶3天黃疸是否下降就可以看出來,我就下定決心給寶寶斷母乳,開始斷的過程並不順利,寶寶吃奶粉比較急,很容易吐奶,有一次剛吃完直接從鼻子嘴巴噴出來,當時把我嚇壞了,心裡差點動搖給寶寶餵母乳,不過最後還是堅持下來了,三天後去查黃疸寶寶黃疸就下降到11.4了,這下就確定是母乳性黃疸了,我就再斷了幾天母乳,寶寶一下就降到8.0了,當時心裡還是挺高興的,後續就繼續餵母乳了,黃疸值還是會有所上漲但是都在正常範圍內。

到了一個月的時候寶寶就需要打疫苗了,我們這打疫苗需要降到8以下,當時寶寶有9.3,所以不能打疫苗,我就詢問了醫生母乳性黃疸降下來可不可以打疫苗,醫生說的母乳性的只要降下來就可以打疫苗,後期可以繼續吃母乳,就這樣我又斷了幾天母乳寶寶才打成疫苗的,後面持續到一個半月黃疸才完全降下去。

對於母乳性黃疸我覺得以下幾點要特別注意:

1.醫生如果是建議住院,可以回家斷母乳幾天看看是否會下降,下降了就是母乳性黃疸,當然醫生如果說必須要住院還是要住院的,因為有些黃疸是病理性的需要照藍光才可以降下去。

2.給寶寶曬太陽最好在室外,室內沒有什麼效果,要早上的10點前和下午四點後的太陽,必須遮住眼睛和隱私部位,太陽太大就早點出去,避免寶寶皮膚曬傷和曬黑,我家寶寶就被我們曬得很黑,時間控制在10分鐘以內

3.確定母乳性黃疸至少要停3天母乳才看得出下降的幅度,停一周左右就可以恢復正常值,母乳性黃疸最長可以到3個月

4.母乳性黃疸可以打針,但是必須降到規定範圍才可以預約打針,打針後可以繼續母乳

5.母乳性黃疸如果在正常範圍內可以繼續母乳,如果高出正常範圍就需要奶粉餵養

6.如果媽媽是O型血,爸爸是其他血型最好去查一下溶血性,好排除寶寶溶血性黃疸

以上就是我家寶寶黃疸期間我所總結的經驗,個人經驗僅供參考哦!

相關焦點

  • 新生兒黃疸如何護理,為什麼新生兒大部分都會得黃疸
    橘子媽媽懷孕的時候肚子超大,每天腿和腳腫的都不行,又睡不好,很辛苦;好不容易熬過了40周,千辛萬苦把小橘子生出來了,哪裡知道考驗才剛剛開始,漫漫育兒路上的第一關就是新生兒黃疸。
  • 新生兒的黃疸究竟是怎麼來的?
    嬰兒黃疸,幾乎每一位新生兒都會經歷的症狀,Tina老師在網際網路上搜索一下,映入眼帘的字眼觸目驚心。在現代醫學已經發達的時代,面對黃疸這個老生常談的問題,這種悲劇不應該在上演。根據調查數據顯示:50%的足月兒,70%的早產兒都會出現黃疸,關於黃疸的問題的確讓媽媽很揪心,也有很多媽媽諮詢Tina,寶寶的黃疸究竟是怎麼來的?敲黑板劃重點聊黃疸先聊膽紅素黃疸顧名思義就是新生兒寶寶出現皮膚、黏膜及鞏膜黃染為特徵的表現,這個黃色主要是由體內的膽紅素引起的。
  • 黃疸系列丨新生兒黃疸,醫生擔心的問題
    黃疸系列丨新生兒黃疸,醫生擔心的問題 2020-11-25 14: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新生兒黃疸該如何退黃?
    大家都知道,幾乎所有的新生兒都會在出生不久就從臉開始變黃,很多父母看到這樣的情況多少會有一點擔心,生怕自己的寶寶會留下後遺症。這時候,父母可能會從親戚、月嫂、朋友處聽到一些建議和土方子。問題是,這些退黃建議靠譜嗎?作為父母,又應不應該採用呢?
  • 新生兒黃疸,什麼情況要照藍光?
    新生兒在出生後大部分的寶寶會出現黃疸的症狀,由於很多的新生兒的黃疸症狀不是很嚴重,往往醫生不會建議要進行治療,但有些新生兒黃疸的症狀是較為嚴重的,要及時治療,那麼新生兒黃疸必須要照藍光嗎?新生兒黃疸必須要照藍光嗎用於光療的光源有多種:臨床常用一種特殊藍光。
  • 面對新生兒黃疸,你也這樣坑過娃嗎?
    不過,冬天出生的寶寶最常面臨的問題便是新生兒黃疸。 冬天的太陽光照時間明顯縮短,而太陽中的藍光和綠光能使寶寶體內的膽紅素值有所下降。其中,新生兒輕度黃疸可通過積極曬太陽來減輕黃疸症狀,但曬太陽時一定要記得保護眼睛和生殖器。同時,曬太陽還可以補充維生素D,降低新生兒低鈣的發生率。
  • 新生兒黃疸有哪些危害,你一定要知道
    新生兒黃疸是寶寶出生28天以內,由於膽紅素代謝異常從而引起的血中膽紅素升高,因此皮膚、黏膜以及鞏膜出現黃染的病症,分為生理性黃疸和病理性黃疸,早產兒發生黃疸的概率更高。研究發現,黃種人的新生兒黃疸明顯高於白種人及黑種人,因此家長要注重觀察新生兒是否出現黃疸,若出現該症狀,應及時就醫治療。新生兒黃疸的這些危害,你一定要知道。1、若孩子一出生就出現了黃疸,並且皮膚黃染的症狀迅速加深,口唇黏膜蒼白,呼吸和心跳急促,這種情況屬於是母子血液不合導致的新生兒溶血症,就需要急速進行搶救。
  • 如何判斷新生兒是病理性黃疸還是生理性黃疸?看完這篇就知道啦!
    寶寶黃疸是常見的新生兒常見疾病,主要表現為面頸部、軀幹甚至全身都泛黃,通常2-3日後會慢慢消退。很多寶媽也都知道黃疸對寶寶的身體可以造成嚴重的傷害,那麼寶媽們知道黃疸分為病理性黃疸和生理性黃疸嗎?二者的症狀表現以及危害也是不一樣的。
  • 新生兒黃疸的正常值是多少?表現症狀有哪些?
    新生兒出生後不久,大多都會出現黃疸,黃疸分為生理性、病理性、母乳性三種類型。判斷黃疸是否正常有一個數值,可能很多媽咪不知道,下面我們就來講一下,也說說黃疸的表現症狀。新生兒黃疸的正常值:新生兒黃疸指的是新生兒發生膽紅素代謝紊亂,致使血液中膽紅素濃度升高,進而使皮膚、眼球等處出現異常黃色的現象。它的正常值是以血清膽紅素為參考指標的,只要足月兒不超過204μmol/L(12mg/dl),早產兒不超過255μmol/L(15mg/dl)即為正常。新生兒黃疸的表現症狀:1、生理性。
  • 新生兒有黃疸曬太陽就能解決?關於黃疸的護理方式,當媽的要知道
    但從出生開始,家長就要做好心理準備,因為小寶寶可能會面臨小小的困難:黃疸。新生兒黃疸是很常見的,很多家長聽說曬太陽可以去黃,所以就將孩子放置在太陽下面直接照射,但這種去黃疸的方式真的有效嗎?在解決這個問題之前,我們需要了解黃疸的基礎知識。1.什麼是黃疸?黃疸的症狀是什麼樣子的?
  • 讓新手爸媽緊張不已的新生兒黃疸,究竟多嚴重?
    作者:寶寶知道 兒科鮑秀蘭醫學上把未滿月(出生28天內)新生兒的黃疸,稱之為新生兒黃疸(neonatal jaundice),是新生兒中最常見的臨床問題。約50%的足月兒,80%的早產兒可出現不同程度黃疸。
  • 十個寶寶九個黃疸?治療新生兒黃疸,新手爸媽需了解
    很快她就想到了黃疸,雖然是才當媽媽,但是平時也學到了不少育兒知識,聽說過十個新生兒九個黃疸的這句話。所以閨蜜知道黃疸分為生理性黃疸和病理性黃疸,只是面對眼前黃黃的女兒,閨蜜還真的有一點拿不準,雖然她一直在告訴自己女兒很有可能是生理性黃疸。
  • 如何正確認識新生兒黃疸?
    有些嚴重的黃色會加深,出現部位也會範圍更大,這就是寶媽寶爸人群中最常談論的寶寶黃疸問題。今天,小編就這些問題採訪了區婦幼保健院的醫生。     A:什麼叫黃疸?為什麼新生兒會發生黃疸?     區婦幼保健院:身體的紅細胞是會衰老死亡的,新的紅細胞一代代的產生,老的紅細胞一批批死去。
  • 新生兒黃疸是「曬太陽」還是「照藍光」,媽媽該如何選擇
    據統計80%的正常新生兒在生後早期都會出現皮膚黃染。讓人「談黃色變」的主要原因是嚴重的新生兒黃疸可引起膽紅素腦病,可能會留有耳聾、腦癱、智能落後等後遺症。新生兒黃疸又分為生理性黃疸、病理性黃疸和母乳性黃疸。
  • 新生兒黃疸是什麼原因引起的?它的臨床症狀表現是什麼?
    新生兒黃疸是臨床上常見的問題,它生分為生理性、病理性兩種,是什麼原因讓新生兒患有黃疸呢?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下。 當新生兒體內膽紅素代謝異常,遠高於正常的人體代謝能力引起的膽紅素升高。黃疸的程度和個體差異、種族、地區都具有關聯。 類型 黃疸分為生理性、病理性黃疸兩種。 1、生理性黃疸 生理性黃疸通常在新生兒出生2到4天左右出現,在3到4周左右消退。
  • 科普:新生兒4種常見問題,原來黃疸也分「真假」,準爸媽速進
    執筆:明珠編輯:小枝定稿:蘇子後朋友蜜蜜自從生完寶寶後就沒停止過吐槽——「小寶寶實在是太難帶了,隔三差五出問題,著實讓人頭疼啊!」新生兒易出現的四種問題以及處理辦法一、黃疸如果新生兒肝臟發育不成熟,無法迅速排出體內多餘的膽紅素,外在表現就是黃疸,可見皮膚泛黃,首先是面部,接著是胸部和腹部,最後是手臂和腿,特別是早產或剖腹產的寶寶,可能會在出生後的第二天就有皮膚變黃症狀。
  • 新生兒肺炎也會引起黃疸不消退,家長要重視
    新生兒肺炎有哪些表現?新生兒肺炎在症狀上表現往往不典型,少數有咳嗽,甚至可以不發燒。有時候就是「感冒」症狀,如拒食、鼻塞、吐奶、嗆奶、但是仔細觀察,會發現寶寶呼吸很快。媽媽可以在寶寶安靜的時候給寶寶數呼吸次數,數1分鐘,不要在剛餵過奶、剛洗完澡、剛拍過便以及剛哭過數呼吸。如果是新生兒肺炎導致的黃疸不消退,需要首先積極治療肺炎,感染消除黃疸往往就隨之消退了。
  • 家有黃疸兒,千萬要謹慎,新生兒黃疸出現這些情況要及時就醫
    十個寶寶九個黃,對大多數新生兒來說,黃疸就像長痱子一樣,很快就會好。但在某些情況下,卻需要引起父母們重視。寧寧的媽媽也因此離家出走,父親的身體也經常出現狀況,一個好好的家庭就因為黃疸被弄得支離破碎。新生兒黃疸是一個極其普遍也很容易恢復的疾病,以至於大多數人並沒有太把這當回事。那為什麼有時會造成如此嚴重的後果呢?
  • 出現新生兒黃疸該怎麼辦?四個症狀表現需要注意了
    俗話說「十個寶寶九個黃」,新生兒黃疸是新生兒中一種很常見的疾病,臨床上約有85%的足月兒及絕大多數早產兒在出生後一周內出現黃疸。新生兒黃疸主要是因為新生兒的肝臟功能發育不完善,膽紅素代謝異常,血中的膽紅素濃度升高引起的一種疾病。
  • 為避免新生兒黃疸,孕婦儘早改掉4個行為,可減少的黃疸機率!
    可能有人還會覺得,如今新生兒寶寶,黃疸機率越來越高,這是為什麼呢?其實這也並不說是以前的寶寶就沒有黃疸問題,以前由於醫療條件有限,對於新生兒黃疸問題,並沒有引起重視,並且大多數寶寶的黃疸問題,都能夠不藥而愈,因此,也不會過多在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