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大革命,其歷史的歷程究竟是什麼?革命究竟是怎樣變成了暴亂

2020-12-16 謎尚電影a

前言

法國大革命是法國歷史上最重要的事件之一,它本身並不代表著法國的資產階級完全掌控了整個國家的權利,但它卻是法國未來數十年資產階級革命的開始。那麼這場影響了法國,後來歷史走向的革命,又是怎樣爆發的呢?為什麼,有很多人都說這場革命,在最後去演變成了一場大暴亂呢?本文就是對大革命歷程的一個簡析,並且簡單的探討一下這場革命,在後期是怎麼樣演變成了一場,殘暴的暴亂。

嚴重的經濟危機是大革命的初期徵兆事實上,在法國大革命真正爆發之前,法國國內就已經面臨著十分嚴重的社會矛盾了。法國本身還是一個封建制度的國家,但是他的自由思潮卻是歐洲各國之間最強大的。而且隨著美國獨立戰爭獲得了成功,事實證明,民主共和政體是可以被實現的。再加上當時法國的經濟發展十分迅速,很多上級貴族本身就成為了一個個的大資產家,所以雖說當時的法國從表面上來看還是一個封建君主制度的國家,但是事實上,其內部已經變得面目全非了。法國的封建制度已經開始逐漸瓦解。

再加上因為之前多年來的戰爭和當時的氣候變化,法國的農業生產總值快速下降,整個法國社會迎來了一場饑荒。而且法國雖說已經有了資本主義和資產階級的出現,但是他依舊是一個半農業性質的國家。法國農業一直在國家經濟中佔據了很重要的位置,而農業的崩潰,給法國的政局帶來了很大的動蕩。饑荒使得法國的社會矛盾急速加劇,甚至出現了大面積的武裝叛亂,這讓法國的政府感到無法接受。

而且隨著叛亂的不斷持續,很多野心家也開始利用這次叛亂為自己謀取利益。部分上級貴族甚至是本身就是資產家,很多民眾開始公開反抗法國王室的統治,他們希望建立一個自由民主的共和制度,因為當時的法國民主思想早已經深入了人心。原本的封建制度已經沒有辦法再繼續施行了,而饑荒只是給了法國的革命,最後的一把推手,這加劇了這場革命的產生,也為未來的法國大革命正式爆發奠定了基礎。

隨著三級會議的召開,法國國內的革命被徹底引爆在當時法國國內烽煙四起,很多人都叫喚著要推翻王室統治的現實情況之下,作為法國國王路易16,決定召開已經多年沒有開過的三級會議來探討當前的形勢。但事實上,當時絕大部分的封建貴族依舊就是支持路易16的。如果他依靠強大的軍事力量,來維系統治鎮壓叛亂的話,是有可能成功的,畢竟法國本身的資產階級力量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強大。但是路易16依舊沒有放棄通過和平的手段來解決問題,連他自己,也沒有想到三級會議反而成為了引爆整場革命的最後一根導火索。

隨著國王宣布三級會議的召開,很多法國民眾都認為國王已經獲得了妥協,再加上法王本身也沒有採取強硬的措施。三級會議的召開,很快就變成了民眾之間的歡呼動亂,他們以國王的名義不斷的在社會內部挑起各種紛爭,整個法國的社會陷入了一片混亂。

而且在三級會議召開後,作為法國國王的路易16,根本沒有辦法得到國內各個階層的支持。因為第三階層已經希望可以在國內,擁有更高的權利,但是第一和第二階層之間本身就有著很大的紛爭,他們很多人也並不願意支持國王。

所以這場三級會議從召開的那一刻開始,就已經註定失敗了。而作為法國最高統治者的路易16,又沒有辦法狠下心召集自己的部隊去進行武裝平叛,而革命的怒火,在這個時候已經沒有辦法撲滅了。路易16耽誤了平息大革命的最好時機,隨著民眾的憤怒被逐漸點燃,一部分資產階級也開始在社會中煽風點火,最後導致這場革命的引爆。而原本本來應該支持國王的軍隊,在這樣的情況之下,最後選擇倒向革命派,三級會議成為了引爆革命的最後一根稻草。

隨著攻佔巴士底獄的開始,大革命已經徹底被引燃想必,高中歷史書上都講過攻佔巴士底獄,是象徵著法國大革命開始的。事實上,巴士底獄作為當時巴黎最有名的政治監獄,他本身駐紮有很多的軍隊,依靠平民武裝力量,又怎麼可能在短時間內攻破巴士底獄。這座監獄可以被攻破,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因為法國統治階級內部的分裂,導致了一部分人迅速倒了革命。而軍隊在這樣的關鍵時刻,也沒有選擇支持上層統治階級,他們更現實的投靠了革命派。

攻佔巴士底獄,只不過是一個開始,他們讓民眾看見了武裝鬥爭去推翻政府的可能,所以民眾的情緒被徹底點燃。隨後士兵也選擇加入這場狂歡,民眾好像已經失去了理智去推翻政府,並且在一部分野心家的領導之下,這場革命在很短的時間內,就演變成了一場徹頭徹尾的暴亂。各地的暴亂分子開始劫掠整個巴黎的商鋪,以及貴族家庭,其實這些人並沒有做過什麼錯事,這場革命已經被徹底曲解了。

總結:法國當時的革命形勢本來就不容樂觀,因為法國本身的社會環境特別複雜。它是歐洲封建皇權最集中的國家之一,但是它本身卻是思想潮流最先進的國家之一。一個近乎不可能的矛盾實體,同時出現在了法國身上。而且法國作為一個有資本主義和資產階級的國家,在當時農業卻依舊佔據了國家的主體地位,資產階級試圖獲得更高的權利,但是他們本身的力量並不足以領導革命。這最後的結果,就是一場轟轟烈烈烈的資產階級革命,反而變成了被部分野心家所利用的無序暴動,這也是後續法國大革命如此曲折的原因之一。

相關焦點

  • 法國大革命究竟算不算一場階級革命?
    圖片:網絡作者:鄭渝川  法國大革命有著深遠的歷史影響法國大革命作為歷史研究和寫作的題材,也是史學界的「富礦」。一些歷史學家將這場革命主要從階級衝突、戰爭和革命的角度加以解釋,而另外許多學者則更傾向於從經濟和文化的角度進行討論。這意味著,對歷史感興趣的學生、讀者,如果接觸法國大革命題材的研究著作,很可能了解到截然相悖的兩種觀點。兩個角度,兩個觀點,並不存在誰一定對,誰又一定錯。
  • 法國大革命本質上是一場資產階級革命,那它的意義的是什麼
    從整個人類歷史上看,法國大革命的意義應該從人類政治歷程上來理解比較好,因為這次是人類由制度到民主的一次影響最大的革命。雖然在革命前已有尼德蘭革命和英國光榮革命,但是制度還是廣泛存在的,並且啟蒙運動中所構建的人類的政治架構並沒有獲得較好的實踐。
  • 法國大革命的遺產依舊影響著今天?
    1965年歷史學家弗朗索瓦·傅勒與裡歇合著的《法國革命史》,開始向被法國主流學界所把持的教條化的左派革命史學開戰,他呼籲把學術研究變成真正的公共討論,超越「黨派信仰和昏暗的論戰」。答:法國大革命對於法國領軍的大革命歷史學家來說,有一種生死攸關的意義,因為它深切地塑造了他們後來的很多歷史,也因為它對後來的革命運動,特別是在法國政治內部頗有影響力的俄國革命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 林恩·亨特:法國大革命的遺產依舊影響著今天
    1965年歷史學家弗朗索瓦·傅勒與裡歇合著的《法國革命史》,開始向被法國主流學界所把持的教條化的左派革命史學開戰,他呼籲把學術研究變成真正的公共討論,超越「黨派信仰和昏暗的論戰」。
  • 法國大革命的遺產依舊影響著今天?-虎嗅網
    1965年歷史學家弗朗索瓦·傅勒與裡歇合著的《法國革命史》,開始向被法國主流學界所把持的教條化的左派革命史學開戰,他呼籲把學術研究變成真正的公共討論,超越「黨派信仰和昏暗的論戰」。答:法國大革命對於法國領軍的大革命歷史學家來說,有一種生死攸關的意義,因為它深切地塑造了他們後來的很多歷史,也因為它對後來的革命運動,特別是在法國政治內部頗有影響力的俄國革命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 英國工業革命和法國大革命,對國際政治究竟有什麼影響?
    全球近代史有兩場重要的革命,分別是1760年的英國工業革命,和1789年的法國大革命。中學的歷史課本對這兩場革命的過程有詳細的描述,這兩場革命雖然方式不同,但是把兩個國家的內部秩序給打破。關鍵在於,這兩場革命有巨大的擴散效應,擴散到整個歐洲乃至整個世界,把國際秩序也掀了個底朝天。
  • 新版| 弗朗索瓦·傅勒《思考法國大革命》
    上篇相當於總論性質的導言,勾畫了一種概念史的方法,其中心觀念是在大革命史中引入批判理論。下篇是對兩份歷史文獻(託克維爾和古參)的解讀。傅勒提出結束對歷史記憶中大革命所包含的虛幻性東西的崇拜:法國大革命結束了,應當給法國大革命打上日期並收進檔案。此論一出即引發史學界地震一般的連鎖反應。
  • 法國大革命是「資產階級革命」嗎——資產階級興起史
    資產階級是怎樣崛起的?很多人會想到「資產階級革命」,特別是法國大革命,畢竟「資產階級」或者「布爾喬亞」(Bourgeoisie)這個詞語就來自法語。我們很熟悉這樣一個教科書式的定義:「法國大革命是世界近代史上一次規模最大、範圍最廣的資產階級革命」,「法國大革命由法國資產階級領導,意味著歐洲封建社會向資本主義社會過渡」。這些定位源於傳統的馬克思主義史學敘事①。
  • 革命之路——《社會契約論》和人頭滾滾的法國大革命
    歐洲的資產階級革命源自荷蘭,至法國大革命達到頂峰。其中,法國大革命影響力最大,並為歐洲各國革命樹立了榜樣。1、啟蒙運動為法國大革命提供了思想基礎所謂啟蒙,就是使人慢慢覺醒,並脫離自己所加給自己的不成熟狀態。
  • 《革命心理學》:法國大革命為什麼會有那麼多非理性現象?
    嘉賓|王建勳、高毅、蕭延中、王奇生記者|鏡陶《革命心理學》是從心理學來研究法國大革命的經典學術著作,跟其他從歷史學角度或用歷史學方法進行研究的同類著作相比,其提供了很多獨到的見解。古斯塔夫·勒龐的法文版原著創作於1912年,距今已經有108年。
  • 86 法國建立共和制的曲折歷程
    (二)深度解讀「法國共和制」  A.特點及原因:  (1)特點:長期性、艱巨性、曲折性  (2)原因:  ①法國的革命有其深刻性,使傳統勢力的反抗特別明顯。  ②法國有近千年封建專制統治歷史,封建主義在法國根深蒂固,君主復闢傳統勢力相當強大。  ③資產階級內部派別多,工業資產階級力量有限。
  • 法國大革命再認識(一):以革命之名義肆行殺戮
    今日開始,將從多個方面重新認識法國大革命毫無疑問,發生在18世紀末期的法國大革命,影響極為巨大,突破了法國一國的地理範圍,擴展到歐洲,甚至波及到美洲,以及數百年後的歐洲。這場運動傳播的自由、民主、共和的思想擴展到了世界各地。
  • 法國歷史上經歷了幾次大革命?
    眾所周知,法國歷史上湧現出了伏爾泰、孟德斯鳩、盧梭、狄德度羅等一大批問思想開明的人物,天賦人權(人人平等)、君主立憲、三權分立等思想應運而生,深入人心,所以這個國家很有意思,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攻佔巴士底獄今天我們就來聊一聊法國歷史上幾次比較有名的革命。
  • 法國大革命圖像史研究的興起、趨勢及存在的問題
    為了解答這些問題,本文將聚焦法國大革命研究領域的圖像史發展歷程。近年來,大革命時期的圖像研究作為政治文化史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為眾多革命史學家關注的議題。本文將從圖像資料的基本狀況、大革命圖像史的興起和趨勢以及圖像研究存在的問題等幾個方面進行概述,從而整體把握大革命圖像史的現狀以及今後的發展趨勢。
  • 法國大革命造就拿破崙?
    法國大革命是歐洲歷史上,最重要的歷史事件之一。其率先拉開了歐洲反對王權的民主化進程,震驚了當時還普遍採用君主制的西方世界。而在這場震驚世界的革命中,有一個人脫穎而出。他就是後世著名的戰神拿破崙,法蘭西人的皇帝。然而法國大革命造就了拿破崙,那沒有法國大革命,拿破崙的命運又會如何呢?
  • 啟蒙運動和民眾與法國大革命之間的密切聯繫
    導語16世紀到18世紀是歐洲的資產階級革命相繼爆發的時期,但法國大革命在其中佔據了特殊的地位,不僅是因為《人權宣言》這一對後世產生深遠影響的著作,更是因為這是一場充分體現了民眾的意志和需求的一場革命。《人權宣言》法國大革命中的民眾正如我之前在導語中提到的,民眾的熱情、廣泛的參與是法國大革命的一個突出特點,因為從整個法國大革命的發展歷程上來看
  • 法國大革命之謎其實是藍血殭屍大戰兄弟會?這謎是真的很迷
    每個人法國人都知道什麼是法國大革命 1789年07月14日 巴黎人民攻佔巴士底監獄,法國大革命爆發 1789年08月26日 制憲議會通過《人權宣言》,宣告了人權、法治、自由、平等
  • 拷問法國大革命:恐怖統治有其邏輯嗎?
    》微信公號:ohistory長久以來,法國大革命的歷史一直被禁錮在意識形態的堅冰中:完全的讚美或徹底的憎惡成了看待它的兩種思維定勢,而關於它的神話則世代流傳。法國政治生活的變化以及大量學者的工作為這段歷史帶來了新的視角,它不再被過度地神聖化或妖魔化。著名近代史專家雅克·索雷在《拷問法國大革命》(商務印書館,2015年3月出版)中展現了這些新穎的觀點及其引發的爭議,他洗清了覆蓋於大革命之上的意識形態塵垢,讓那些激動人心的事件以本來面目呈現在我們面前。
  • 為何歷史學家如此難以解釋法國大革命?
    研究法國大革命的歷史學家面臨著一個難題:試圖對當時的社會團體或階層,或某些特定社會成員因何躁動起來進行解釋,卻全都無功而返。一位專家對這個難題的表述恰如其分:真相是,對於法國大革命為什麼會發生,以及它究竟是什麼,我們還沒有達成理論上的共識——而且將來也不會有。」這方面存在空白絕不是因為我們缺少對大革命背景和起源的研究。
  • 大革命之中的刺客信條 用藝術繪製暴亂革命幕後
    ,宏觀介紹了整個遊戲的歷史背景,並向玩家表達了此作的宗旨目的——即找尋迫害人民,進行恐怖統治的那些幕後操縱者,為真正的人民自由而戰:   以下是這部預告片的劇情大意: 被逼無奈的人民武裝起來反抗暴政   但這場大革命達成了什麼呢?自由?和平?平等?大革命的一切都關乎「權力」。在1792年8月10日,革命者已經推進到特拉裡茲宮嘗試捉拿國王,此時有強大的力量在陰影中操縱著這些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