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第三十八回,宋江、戴宗和黑旋風李逵在江州琵琶亭喝酒,宋江見李逵餓了,吩咐酒保道:「我這大哥,想是肚飢,你可去大塊肉切二斤來與他吃,少刻一發算錢還你。」酒保道:「小人這裡只賣羊肉,卻沒牛肉,要肥羊盡有。」李逵聽了,便把魚汁劈臉潑將去,淋那酒保一身。戴宗喝道:「你又做甚麼?」李逵氣憤憤地說:「叵耐。這廝無禮,欺負我只吃牛肉,不賣羊肉與我吃!」
小編以前讀到這段,總是不明白李逵聽了酒保的話為什麼要發怒,後來花力氣研究古代飲食以及相關物價,才搞清楚個中緣由,原來李逵之所以生氣,跟牛肉和羊肉在古代的地位高低有關。古代中國大多數時期,牛肉價格一直低廉,地位低下,不登大雅之堂,是平民階層的最愛;而羊肉卻很貴,經常在御宴和貴族宴席上出現,是貴族階層的心頭好。
所以李逵一聽酒保說只賣羊肉,就覺得酒保把他當成了窮鬼,認為他只配吃牛肉,不配吃羊肉,於是自尊心受挫,小宇宙爆發,忍不住向酒保發了飆。
打個不太恰當的比方,你帶女朋友去買衣服,還價還得很低,老闆娘不幹了,換成一副鄙夷的嘴臉說:「買不起就別買,想揀便宜貨,擠公交去批發市場啊!」相信你也會跟李逵一樣勃然大怒的。發飆歸發飆,其實李逵平常吃的還是牛肉,而不是羊肉。
不信你翻翻《水滸傳》,黑旋風也就在江州琵琶亭這場戲裡賭氣點了二斤羊肉(宋江買的單),在其他回目裡吃的還是牛肉。梁山好漢裡小門小戶出身的其他英雄好漢,比如阮氏三雄和拼命三郎石秀等人,平常吃肉也是牛肉佔多數,會宰羊待客的只有柴進那樣的富二代和晁蓋那樣的大地主。
平民多吃牛肉而少吃羊肉,是因為羊肉太貴。羊肉為什麼貴?跟宋朝的疆域和國防政策很有關係。宋朝疆域太小,轄區內沒有大規模養羊的州縣。當然,江南和中原也不是不能養羊,只是由於宋朝缺馬,朝廷給農民下了養馬的指標,有限的草料都拿去餵馬了,誰還有條件養羊呢?所以宋朝宴席上的羊肉主要靠進口,進口貨當然要貴一些了。
羊肉在宋朝究竟有多貴?舉個例子你就明白了。宋高宗紹興末年,「吳中羊價絕高,肉一斤,為錢九百」(《夷堅丁志》卷十七《三鴉鎮》)。一斤羊肉要九百文。而當時縣級公安局局長(縣尉)每月才拿七千七百文工資(參見《宋史》卷一百七十一《俸祿制上》),掙一個月薪水,還不夠買十斤羊肉。
讀者朋友可能會提出兩個不同意見:第一,羊肉昂貴,這沒錯,但牛肉也不便宜啊,怎麼成了專供窮人消費的低級食材呢?第二,《水滸傳》成書於元末明初或者明朝前期,寫的並非宋朝習俗,不能用宋朝物價來解釋《水滸傳》裡的情節,也不能用《水滸傳》裡的情節來印證宋朝習俗。
事實上,牛肉在歷史上確實很便宜,不僅比羊肉便宜得多,也比豬肉便宜得多;不僅在宋朝是窮人的專享,到了元朝和明朝仍然是窮人的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