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氣!陝西這所大學連續研發7項科研成果,引起國際關注!

2020-12-22 陝西科技大學招生辦

近日,陝西科技大學前沿院材料原子分子科學研究所在許並社教授的帶領下在能源、環境、光電等領域取得系列重要研究進展,相繼在《ACS Nano》(IF=14.588)等國際知名期刊發表7篇高水平論文

許並社教授

蘇慶梅杜高輝教授在抑制多硫化物的穿梭,提高鋰硫電池性能方面取得了重要研究進展。相關成果以"Tuningthe Band Structure of MoS2via Co9S8@MoS2Core-Shell Structure to Boost Catalytic Activity for Lithium-Sulfur Batteries"為題發表在國際知名期刊《ACS Nano》上。蘇慶梅、杜高輝和許並社教授為共同通訊作者,陝西科技大學為第一單位和唯一通訊單位。

由於理論能量密度高(2600 Wh kg-1),成本低以及元素硫的自然資源豐富,鋰硫電池被認為是儲能設備的極佳潛在替代品。但是,由於若干嚴重的技術挑戰,如可溶性多硫化鋰的"穿梭效應",緩慢的轉化反應動力學,硫和放電產物(Li2S2/Li2S)的低電導率,以及在放電過程中高達80%的體積膨脹,使鋰硫電池的實際應用受到一定的限制。

針對這一問題,蘇慶梅和杜高輝教授設計了一種集高導電、高催化活性和良好吸附性能的一體化功能層。通過靜電紡絲和高溫退火處理,嚴格控制製備工藝獲得了Co9S8@MoS2異質結構,實現原子級別MoS2包覆的精確控制。通過異質結構的構築實現了對MoS2能帶結構的調控,該結構被用作抑制多硫化鋰穿梭效應的功能層,可以有效吸附多硫化鋰並催化Li2S2轉化為Li2S,抑制多硫化鋰的穿梭,提高硫的利用率,進而優化鋰硫電池的性能。

郝曉東副教授通過超臨界水合成出{100}晶面暴露的Cr摻雜CeO2納米晶,結合先進的球差校正電子顯微鏡,深入研究了Cr摻雜元素對CeO2納米晶中的原子結構、離子價態、氧空位形成和分布,及影響儲氧性能的關係和規律。本研究加深了對摻雜CeO2納米材料的缺陷形成和作用機制的理解,為設計和製備基於活性摻雜、晶面調控、納米尺寸化等功能化因素的新型的CeO2基催化劑提供可靠的理論依據和實驗數據。相關成果發表在國際知名期刊Acta Materialia(IF= 7.565上

馬淑芳教授利用變溫微區光致發光譜儀(PL)和球差校正電子顯微鏡(ACTEM)分析了GaN基綠光LED老化後發光性能和有源區微觀結構的變化。PL結果表明,老化後GaN基LED的發光強度下降36.8%且峰值波長藍移1.6nm;STEM觀察進一步發現了老化後InGaN量子阱中出現In間隙原子,InGaN量子阱的馳豫度達80%。結合HRXRD結果以及DFT計算,老化後GaN基綠光LED發光性能下降是由於點缺陷密度的增加、量子限制效應減弱以及量子限制斯塔克效應增強導致。本項工作利用ACTEM直接觀察到In間隙原子,揭示了點缺陷對GaN基綠光LED發光性能的影響機制。相關成果發表在國際知名期刊Appl. Phys. Lett.(IF= 3.597)上。

丁書凱副教授杜高輝教授採用納米液滴作為納米反應器,原位光聚合二官能團單體獲得納米網狀交聯聚合物作為納米石墨烯片前驅體。最終在煅燒氧化還原過程中,利用納米網狀交聯聚合物形成二維層流石墨烯納米片基體。該基體用於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在電流密度100mAg-1,500圈下,獲得了565mAhg-1高比容量。並且展現出了與金屬納米顆粒複合優勢。相關成果發表在期刊Carbon(IF=8.821)上

蘇慶梅杜高輝教授針對金屬鋰具有高的活性,與電解液會發生副反應,在電化學循環中容易損耗,導致較低的庫倫效率;且在反覆沉積/剝離過程中,鋰枝晶生長刺穿隔膜引發電池內部短路、熱失控,甚至發生起火爆炸等問題,構築了無機陶瓷和有機聚合物互嵌的雙連續結構複合固態電解質,提高了離子電導率、抑制了鋰枝晶的生長、改善了鋰金屬電池的性能。利用塗覆法室溫下構築了Li0.35La0.55TiO3納米線填充PVDF複合固態電解質,該複合電解質具有較高的室溫離子電導率、較寬的電化學窗口和高的機械性能,相關成果以"Li0.35La0.55TiO3Nanofibers Enhanced Poly(vinylidene fluoride)-Based Composite Polymer Electrolytes for All-Solid-State Batteries"為題發表在期刊ACS Appl. Mater. & Interface(IF=8.758)上

進一步,針對高鎳正極的強氧化性和金屬鋰的強還原性,構築了三明治結構的超薄複合固態電解質,該研究中將固態電解質的厚度控制到了9.6μm,此三明治結構可以很好地抑制鋰枝晶的生長,並提供優良的界面接觸,優化電池性能,相關成果以"Ultrathin, flexible, and sandwiched structure composite polymer electrolyte membrane for solid-state lithium batteries"為題發表在期刊J.Membr.Sci.(IF=7.183)上。

孫東峰副教授餘願教授採用一步溶劑熱法原位合成Bi@Bi2O2CO3光催化劑,而且Bi2O2CO3納米片上的Bi納米顆粒具有可調控性,通過Bi納米顆粒的等離子體效應來提高Bi2O2CO3的光催化產氫活性。相關成果發表在Journal of Colloid and Interface Science(IF=7.489)上

該系列成果的取得,標誌著陝西科技大學大力引進高層次人才的成效日趨凸顯,科研團隊和科研平臺的建設逐漸成熟,為學校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提供了強有力支撐,也將進一步提升學校在材料科學領域的國際影響力。接下來,學校將繼續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學科建設為龍頭、師資隊伍建設為重點、深化改革為動力、黨的建設為保證,深入實施奠基、復興、騰飛"三步走"發展戰略,推動學校內涵式高質量發展,為全面建成國內知名、特色鮮明的高水平教學研究型大學努力奮鬥!

相關焦點

  • 國際關注!陝西青年博士再出重大科研成果,助力解決世界難題!
    近日,陝西科技大學前沿院材料原子分子科學研究所青年人才郝曉東副教授在材料領域國際頂級期刊《材料學報》(Acta Materialia,最新影響因子7.565)發表題為"Atomistic origin of high-concentration
  • 廣州大學連出17項科研新成果,頻頻登上國際頂級期刊!
    2020年,雖然是頗為特殊的一年,但廣州大學的科研工作者們依然以夢為馬,奮楫直上,續寫著高水平大學建設新的傳奇。本期推送,就讓我們一起來回顧今年上半年,廣州大學科研工作者們的喜人成績吧!廣州大學陳曦教授領導的國際研究團隊利用上海天馬65米射電望遠鏡,首次在一顆正處於6.7GHz甲醇脈澤閃耀階段的大質量年輕恆星天體(G358.93-0.03)中發現了3種新分子脈澤(HDO、HNCO和13CH3OH)。隨後的甚大陣(VLA)高解析度觀測證實了它們的脈澤輻射屬性,同時VLA觀測獲得的這三種新脈澤的高精度(約10 天文單位)空間分布,清晰地描繪了由盤的碎裂而形成的旋臂吸積流結構。
  • 陝西大學生研發成果打破國際技術壁壘,創經濟效益1.75億
    12月9日,第十二屆"挑戰杯"中國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最終結果揭曉,陝西科技大學獲得金獎1項、銅獎2項,整體排名位列全省本科院校第五。這是學校自2012年和2016年後在此項賽事上的又一突破,是學校第3次在"挑戰杯"中國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國賽中榮獲金獎。"挑戰杯"中國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由共青團中央於1999年發起,每兩年舉辦一屆。
  • 陝西這所大學創造百餘項國內外「第一」
    XJTU-7 國防軍事高校是培養人才、造就人才、儲備人才的搖籃,針對在校大學生有計劃開展國防教育和軍事訓練,對於增強全民國防觀念、完善國防動員體系、加強國防動員建設具有重大潛在的戰略意義。2020年9月初,#西安交大新生軍訓首開真人CS#話題衝上熱搜,這種"非正常打開"的軍訓模式,成了交大新生們津津樂道的話題。"我們一直在這方面努力探索。"
  • 普樂拜格KB-120科研團隊研發成果在日內瓦國際學術會議上發布
    KB-120是由德國普樂拜格公司主導,多國科研人員共同參與研發的全球首創天然多元小分子網絡抗氧化技術,經中國科學院、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日本食品分析中心查證KB-120技術能夠有效修復受損細胞和DNA斷裂。
  • 河南大學2項研究成果「轟動」國際,還都登上這一國際重要期刊!
    近日,河南大學化學化工學院取得兩項重要研究成果,在化工領域國際重要期刊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上發表。本期推送,我們一起來揭秘——王新海課題組在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上發表研究成果河南大學化學化工學院、河南省工業冷卻水循環利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王新海課題組開展的單原子催化在環境保護中的應用成果"A recyclable polydopamine-functionalized
  • 2019年復旦大學科研團隊7-9月部分科研成果展示
    復旦大學博士研究生劉聰、副教授陳仁傑為論文的共同第一作者,闞海東教授為該論文的通訊作者。  九月主要科研成果  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萬景團隊  在新型半導體光電和圖像傳感器領域取得系列創新成果  高分子科學系科研團隊國際合作研究  在深度學習與物理研究交叉領域取得新進展
  • 同濟大學發布「十大最具轉化潛力科技成果」,全力推進優秀科研成果...
    作為同濟大學加速推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促進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的又一實際行動,今年7月,同濟大學2020年度「十大最具轉化潛力的科技成果」評選活動正式啟動,面向各學院、附屬醫院及學校控股所屬公司的科研團隊或人員開展。
  • 陝西超牛教授:破格晉升,成果應用於衛星、雷達等國家重大工程
    2020年12月09日,《陝西日報》以《張進成:自主創新是關鍵》為題,對張進成教授進行了關注報導。《陝西日報》2020年12月09日09版:科技張進成,1976年7月生,漢族,陝西富平人。中共黨員,工學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
  • 關注!中國大學重大成果權威排名發布,北京這所211高校實力上榜
    日前,軟科發布了2020軟科中國大學排名系列之重大成果排名。重大成果排名包含6項指標,分別是國家重大獎勵(總數)、國家重大獎勵(師均)、教育部科學技術獎、教育部人文社科獎、教育部獎勵(總數)和教育部獎勵(師均)。
  • 同濟大學發布「十大最具轉化潛力科技成果」 將全力推進優秀科研...
    作為同濟大學加速推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促進創新創業人才培養的又一實際行動,今年7月,同濟大學2020年度「十大最具轉化潛力的科技成果」評選活動正式啟動,面向各學院、附屬醫院及學校控股所屬公司的科研團隊或人員開展。11月,來自政府、行業、投資、專業技術等領域的40餘位專家和學者,對科技成果進行了初次評選,25項成果脫穎而出。
  • 關注!北京這所高校4項成果獲中共中央、國務院表彰!
    其中,國家自然科學獎授獎項目46項,國家技術發明獎授獎項目65項,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授獎項目185項。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教師主持或參與完成的4項成果獲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此外,中國地質大學(北京)作為參與單位的項目"超慢速擴張洋中脊熱液硫化物發現與探測關鍵技術創新"獲得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孫友宏,男, 1965年7月出生,江蘇如皋人,中共黨員。研究生學歷,工學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
  • 上美集團最新研發成果入選《Toxicology Reports》雜誌
    這絕不是危言聳聽,科學家們已在細胞實驗上重現這個過程。如何抵禦空氣汙染對肌膚的傷害,上美集團已有答案。近期,上美集團科研成果「綠茶提取物對於防護霧霾損傷肌膚的新研究」登上最新一期的英文學術期刊《Toxicology Reports》,與全球讀者共享前沿成果,引起了業內的廣泛關注。
  • 近期,四川大學10項重要科研成果登上國際權威期刊!
    科技創新能力是一所高校核心競爭力的重要體現。作為國家知識創新和科技創新的重要基地,四川大學科研實力雄厚,取得了豐碩的研究成果。近期,川大師生在多個研究領域均又取得重要進展,成果分別登上Nature、Cell、Science等國際權威期刊。  1、生科學院劉建全團隊發文揭示樹木葉片衰老響應全球變暖的機制
  • 陝西科技大學第2門全英文講授課程登上國際平臺!
    課程介紹《生態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是由陝西科技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環境生態學教研室面向環境科學、環境工程、環境生態工程專業本科生所開設的一門專業基礎課,共24課時,已經有3年的開課歷史。近十年來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3項,主持或參加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農業部重金屬汙染治理專項、農業部"948"等項目20項。發表中文核心期刊論文26篇、SCI論文30餘篇。授權國家發明專利6項;獲天津市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1次。指導本科生獲國家級與省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國家級)項目"3項、全國"網際網路+"大賽省賽銀獎和銅獎2項。
  • 軟科發布最新中國大學排名,陝西這所高校實力再獲認可
    5月15日,軟科正式發布"2020軟科中國大學排名",西安石油大學位列257位,較2019年躍升67位,其中,在陝西33所上榜高校中位居第13位,反映出學校總體發展勢頭良好,綜合辦學實力得到了社會各界的進一步認可。
  • 這所醫科大學連續8年入選重要名單,全國唯一!
    2001年,中信所公布第一屆中國百種傑出學術期刊名單,自此之後,連續每年公布中國百種傑出學術期刊。2019年,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根據指標體系實施應用以來我國學術期刊的變化趨勢和實際狀況,修訂了期刊指標體系,對指標權重進行了重新核定。
  • 關注!泰晤士2020亞洲大學排行榜,南京這所高校表現亮眼!
    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排名是唯一以教學、科研、知識轉移和國際前景各項核心使命來綜合評判研究密集型大學的全球排行榜。亞洲大學排名使用相同的13個經過精心校準的績效指標,提供最全面和平衡的比較,受到學生、學者、大學領導、行業和政府的信任,但權重經過特別重新校準,以反映亞洲大學的優先事項。
  • 陝西師範大學9項成果獲陝西省科學技術獎
    近日,陝西省人民政府發布了《陝西省人民政府關於2019年度陝西省科學技術獎勵的決定》,陝西師範大學共有9項成果獲獎,其中主持7項,參與2項。該校主持的獲獎成果中,「茂金屬精準催化體系的機理研究及應用」等6項成果獲得二等獎;「碭山酥梨黑皮病控制關鍵技術研究與示範」獲得三等獎;另外2項該校參與的成果獲得一等獎和二等獎,分別由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和西北工業大學主持。
  • 陝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怎麼樣?成績卓越實力斐然!
    前幾日,陝西一所高職院校一項目成功實施成果轉化,引起了眾人熱議。由陝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材料工程學院侯延升博士團隊研發的「摺疊顯示器用柔性玻璃轉化」項目在山東省濟寧市兗州區成功實施成果轉化,實現了陝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科技成果轉化的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