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南大學化學化工學院取得兩項重要研究成果,在化工領域國際重要期刊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上發表。本期推送,我們一起來揭秘——
王新海課題組在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上發表研究成果
河南大學化學化工學院、河南省工業冷卻水循環利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王新海課題組開展的單原子催化在環境保護中的應用成果"A recyclable polydopamine-functionalized reduced graphene oxide/Fe nanocomposite (PDA@Fe/rGO) for the enhanced degradation of 1,1,1-trichloroethane"在化工領域國際重要期刊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上發表(影響因子10.652)。
通過非均相催化對地下水汙染中的氯代烴化合物的降解和去除問題是環保領域的一個熱點通過非均相催化對地下水汙染中的氯代烴化合物的降解和去除問題是環保領域的一個熱點話題,近年來也取得了諸多成果,但針對地下水中TCA具備高效可持續降解能力的催化材料開發仍面臨巨大挑戰。課題組設計了具有TCA高降解活性的PDA@Fe/rGO/SPC催化體系,實驗結果表明PDA@Fe/rGO催化材料具有三個特點:較高的TCA降解率;性能穩定且易於磁分離,可以多頻次循環使用;應用成本低廉。
該工作提供了受TCA汙染地下水的高效治理與修復的新型催化材料,拓展了氯代烴類汙染源的處置方法,而且由於其性能穩定、易於實施、成本較低等特點,可以應用於地下水TCA汙染的修復工程中。化學化工學院師資博士後Usman Farooq博士為第一作者,合作導師王新海副教授和華東理工大學呂樹光教授為共同通訊作者,河南大學為第一署名單位。
該研究工作受到了河南省重大科技專項、河南省高校科技創新團隊、上海市自然科學基金、河南大學博士後啟動基金等經費的資助,同時得到了河南大學化學化工學院、河南省工業冷卻水循環利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河南省愛可沃德生態科技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
于欣博士在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上發表研究成果
河南大學化學化工學院、河南省廢棄物資源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于欣博士在構建表面等離子體增強介晶半導體可見光消除抗生素研究領域取得重要進展,相關研究結果"Efficient visible light photocatalytic antibiotic elimination performance induced by nanostructuredAg/AgCl@Ti3+-TiO2mesocrystals"發表在化工領域國際期刊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上發表(TOP, IF = 10.652),化學化工學院青年教師于欣博士為第一作者,其與馬新起教授、趙俊偉教授為共同通訊作者,河南大學為唯一通訊單位。
介晶半導體以其獨特的高度有序的結構,近年來在催化領域引起了廣泛關注。該文利用介晶半導體高效的電荷傳輸的特性和貴金屬表面等離子體增強效應,採用原位沉澱和還原組裝的策略製備了核-殼結構Ag/AgCl@Ti3+-TiO2複合材料,在可見光催化消除抗生素廢水和工業對位酯廢水領域表現出了非常優異的性能,未來有望用於工業製藥廢水、養殖業排放廢水等難降解環境汙染物的淨化處理。
製備樣品的TEM照片: (a)Ti3+-TiO2介晶; (b-d) Ag/AgCl@Ti3+-TiO2複合材料
該研究工作得到了河南省科技攻關項目、河南省高校科技創新團隊、中國博士後基金、河南省博士後基金等經費的資助,同時得到了河南大學化學化工學院、河南省廢棄物資源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河南省多酸化學重點實驗室的大力支持。
化學化工學院是河南大學成立較早、規模較大的院系之一,學院下設化學、化工、高分子科學、應用化學4個系,有化學、應用化學、材料化學、化學工程與工藝4個本科專業。其中化學專業為國家級一流專業,化學工程與工藝專業為河南省一流專業,應用化學專業為省級特色專業。納米材料與器件學科群為河南省優勢特色學科,化學為省級重點資助學科,化學工程與技術為省級重點學科。
學院學術氛圍濃厚、治學傳統嚴謹、工作作風踏實,為社會培養了大批人才。近年來,本科畢業生就業率穩定在96%以上,考研錄取率達到50%左右。2014-2018年,學院主持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55項,省部級項目88項,發表學術論文1460篇,其中SCI、EI收錄775篇,出版專著、教材7部,專利授權40餘項,科研成果獲獎165項。同時,學院高度注重產學研結合,致力於以科研成果轉化推動產業技術進步。
原素材來源:河南大學官網、河南大學化學化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