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臺其實就是「中國富人指數」

2020-12-22 虎嗅APP



2016年,中紀委跟中央電視臺合拍了一部紀錄片《永遠在路上》。在這8集的片子裡,貫穿始終的除了悔過的落馬官員,還有頻頻上鏡的茅臺。


其中最精彩的情節在第三集:天津市醫藥集團原黨委書記張建津把茅臺倒在礦泉水瓶裡喝;南京市委原書記楊衛澤在家一滴酒都不喝,在飯局「就喜歡吃年份茅臺」;中石化原總經理王天普在機關飯堂吃一頓飯喝掉8瓶茅臺。真是寫段子都不敢這樣寫。



片子還請到了當時茅臺集團的董事長袁仁國。袁仁國說,八項規定是好事,茅臺的公務消費已經大幅縮減,變成了大眾消費品。央視的旁白也說,市民想買茅臺也不用再排長隊了。


但就在不到三年後,茅臺的價格就不斷突破新高,買茅臺又開始要排長隊,出廠價1499的飛天一瓶難求。袁仁國自己也因為「將茅臺酒經營權作為拉攏關係、利益交換的工具,大搞權權、權錢、權色、錢色交易」而被貴州紀委雙開。


籠罩在茅臺頭上的風暴還在繼續。今年7月15日,人民日報發文《變味的茅臺,誰在買單?》指出,酒是用來喝的,不是用來炒的,更不是用來腐的。9月22日,中紀委在網站突然發布《警惕高端白酒漲價引發不正之風回潮》,直指茅臺、五糧液等白酒價格持續走高,輿論擔憂會超越正常人情往來和宴請需求,助推公款吃喝、違規收送節禮等不正之風回潮。


在紀委連年敲打之下,為什麼茅臺的售價還會越來越高?到底誰在買茅臺、喝茅臺?


01. 中國富人指數


這些年市場上總是流傳一個觀點:80後不再有那麼強的「酒桌文化」,白酒不像以往那麼受歡迎,喝茅臺的人會越來越少。


這句話不全對。真相是,沒錢的80後確實不喝茅臺,但有錢的80後還是喝茅臺。


在中紀委紀錄片播出的2016年,中國白酒的產量和銷量都達到了一個歷史高峰。這一年,全國白酒產量接近1400萬噸,銷量1300萬噸。但自此之後,白酒產銷量開始快速下滑,2017-2019年連續三年負增長,今年受疫情影響,估計還得下滑。


但也是在白酒行業進入縮量階段的這段時間裡,茅臺的一批價從800塊左右,一路飆升到近2500元;股票市值從2000億上漲到2萬億。



在酒價、股價一路飛漲的過程背後,茅臺的消費群體悄然發生了變化。在八項規定出臺前,政務、商務消費佔了茅臺近80%的銷量;在八項規定後,個人消費完全接過了政務消費的銷量,佔了半壁江山,茅臺確確實實成了大眾消費品。



但在一個6億人月收入低於1000塊錢的國度,兩三千塊錢一瓶酒註定是極少數人才能喝得起的。這門高價酒的生意能不能做下去,取決於中國富人的數量和他們手上的錢是不是越來越多。


作為中國做得最好的零售銀行,招商銀行每年的財報都反映著中國社會財富分化的情況。在招商銀行的體系裡,存款超過50萬就能成為金葵花用戶。從2012年底八項規定出臺、茅臺轉型個人消費後不斷漲價開始,金葵花客戶數量從106萬翻倍到2018年的236萬,資產量從2萬億增加到5.5萬億。


更關鍵的是,這236萬位客戶在招行所有客戶裡的比例大約是2%,但他們的存款佔了所有客戶的80%,而在10年前,這個比例只有60%。簡單說就是,有錢人變得越來越有錢。



這就是茅臺價格不斷上漲的第一大原因:它是由買得起它的人來定價的。


茅臺、學區房、奢侈品,這些東西之所以越來越貴,根本原因在於,它們的價格不是由吃瓜群眾來決定的,而是由最有錢的土豪來決定的,只要有錢人變得越來越有錢,它們的價格就永遠漲。


從這個角度來說,茅臺其實就是「中國富人指數」。驅動茅臺股價、酒價上漲的核心因素就是富人變得更富有。


更有意思的是,在白酒產銷量下滑期,除了茅臺無限風光,行業裡還發生了兩件沒那麼起眼的事:


1)中端酒代表水井坊的中端產品「天號陳」「系列酒」銷量全面淪陷;


2)順鑫的低價二鍋頭品牌牛欄山,年銷量從2016的50億元,花了3年就飆過了100億。



不斷漲價還一瓶難求的茅臺,中端產品銷量一蹶不振的水井坊,低價二鍋頭快速放量的牛欄山,就此構成了白酒行業和社會財富分化的最佳隱喻。


只不過,問題又來了:富裕階層對茅臺的需求長盛不衰,那茅臺又是怎麼做到可以長年釀造出品質穩定的酒來的?


02. 地方財政金庫


20多年前,袁仁國跟海爾總裁張瑞敏曾經在一個企業家論壇上有過一次對話[1]


張瑞敏問袁仁國:你們茅臺酒多久出一瓶?


袁仁國說:5年。


張瑞敏得瑟了一下,說:我們海爾的產品5分鐘就出一臺。


在公眾場合受到這刺激的袁仁國,沒有像董明珠那樣開口就賭十個億,而是埋頭帶著茅臺開始了工藝大改造。


二十年前,白酒喝起來雖然很香,但也很容易有「上頭」的感覺。根本原因就是裡邊的雜醇、醛類含量遠比紅酒、啤酒多,多喝一點就會損傷神經系統。而茅臺、五糧液這些高端白酒相對不上頭,主要就是因為陳放時間長,醛類揮發多了,就跟裝修之後開窗揮發甲醛一個道理。


而這種不上頭,在被研究清楚原因之前,還曾經讓茅臺獲得了「養生」的美名。


2002年,茅臺集團的掌舵人季克良曾經拋出「茅臺護肝論」,說貴陽醫學院和北京、上海的7家科研機構進行了一項科學研究,發現茅臺酒能夠保肝,這項重大發現獲得了中國工程院院士、復旦大學教授等多位國內權威肝臟專家的認可。


只不過這個重大發現並沒有正經論文佐證,只有在茅臺官網和《世界華人消費雜誌》上一篇由貴州醫科大學附屬醫院副院長程明亮寫的《茅臺酒與肝病關係的流行病學調查及病理組織學研究》上可以看到。


茅臺不僅護肝,還可以當偉哥用。著名茅粉但斌就說過:喝了茅臺可以一晚八次,自己老婆可以作證。


這些奇談怪論,在近年逐步消失了。因為,所有正規生產的白酒都不會上頭了。


化學工程師們發現,白酒的香味是由醇、脂、醛酮和芳香族化合物造成的,而「上頭」是由雜醇、醛類造成的。在發現這個秘密之後,想要什麼香味就往裡邊添加多少化學物質就行,甚至還可以催化微生物轉化速度,把放了三五年的基酒造出三五十年的風味。


這個發現和隨之而來的全新勾兌技術,意義極其重大。一方面,白酒不上頭,消費者可以放心喝更多了;另一方面,白酒終於從釀造變成了工業生產,不僅可以大規模製造,而且還可以調出各種香味和口感。



自此之後,可以工業化生產的茅臺,不只能讓人一晚八次,還變成了貴州省財政最穩定的現金牛,而且財政越緊張,茅臺就越重要。


2019年的聖誕節,茅臺集團發了一個公告,把手上4%的股權無償轉讓給貴州省國有資本運營公司。這4%的股權,當時大約值600億元。


這個貴州省國有資本運營公司,是貴州省財政廳下屬的貴州金控旗下的全資子公司,主要為財政系統下的重大項目提供融資、擔保等。例如欠債400億卻修了「天下第一水司樓」的獨山縣,貴州金控就曾經給它提供過擔保。




獨山縣的債務問題,只是貴州政府債務問題的冰山一角。2018年,貴州的政府性債務餘額8834億,財政和城投的負債合計大約1.5萬億,而公共財政收入不到1800億,且增速不斷放緩。此消彼長,如果按負債率算,貴州已經是全國第一。


茅臺的收入利潤和股票市值對貴州財稅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這種現金牛企業支撐一省財政的例子,其實也不鮮見。2016年的時候,雲南省債務緊急,雲南國資委就把手上部分雲南白藥的股份賣給了新華都、江蘇魚躍;今年5月,又把25.14%的股權無償劃轉給雲南省國有股權運營管理有限公司。


從全國一盤棋的意義上來說,貴州的茅臺,雲南的菸草、白藥,西藏的蟲草,內蒙古的伊利,海南的免稅店等等,其實都是一種財政轉移支付,買它們的產品、股票,相當於為當地政府做了財政補貼。


前有富人們嗷嗷待喝、黃牛摩拳擦掌,後有省裡財政著急,茅臺漲價其實只是一個吃相問題。


03. 茅臺還會漲價


李保芳在2018年就任茅臺一把手之後,逢年過節都愛說狠話。


2019年中秋節前,茅臺召開市場工作會,李保芳立下了四大軍規:


1)在中秋、國慶節前後,增加7400噸投放量;

2)53°飛天就賣1499,誰都不能動;

3)減少批發;

4)增加在電商新渠道的投放。


很明顯,價格還是管不住。到了年底的經銷商聯誼會上,李保芳的發言從一個故事開始。


他說,茅臺在貴陽龍洞堡機場有個專櫃,每年投放70噸,定價就是1499。每次他去視察,都被通風報信,前臺擺的真賣1499。但在他上飛機後,變成了2499。講到這裡,他開始拍桌子:以後經銷商80%的必須放在前臺賣給消費者,不能賣給黃牛。


說到最後,圖窮匕見:賣不好就不要賣了,我自己賣![2]


李保芳說這話可不是空穴來風。這一年,茅臺集團成立了一家銷售公司,級別平行於上市的茅臺酒業。與此同時,茅臺不斷在砍掉不規範的經銷商,回收了6000噸茅臺配額。



在前不久茅臺發布的2020半年報中顯示,茅臺今年上半年在直銷渠道的收入51.53億元,同比增長221.63%,直營佔比達到11.72%,同比提升7.67%。但網際網路已經教育了大家,砍掉中間商,往往並不會造成商品降價。


在這次中紀委發文警惕茅臺漲價之前,興業證券發了一份研報,標題非常直白,就叫做《為什麼加大直營沒能讓茅臺批價降溫》。



在這份研報裡,分析師針對今年茅臺加強直銷後反而價格上漲更劇烈的現象,給出了三個原因。


第一,今年流動性變得寬鬆,市場上的錢很多,但經濟狀況卻不容樂觀,找不到好資產可以投資。這時候,能喝、也能收藏、而且業績穩定增長的茅臺就是難得的好資產,因此批價、股價一起加速上漲。


第二,直營多了,經銷商供貨量少了,但經銷商的客戶群更大也更穩定,反而加劇了供需矛盾。


第三,出廠價和終端零售價的高額價差滋生大量向個人客戶收酒的黃牛,而這個黃牛市場比經銷商難管得多。


也就是說,在茅臺這個獨立於上市公司和經銷商體系以外的銷售公司完成渠道覆蓋之前,它拿的酒越多,留給成型經銷體系的酒越少,就越會推高終端價格。而且,上市公司可以不漲價,但銷售公司並沒有不能漲價的壓力。這個放在民企可能叫「掏空上市公司」,但在撐起貴州的茅臺身上,就是「全省一盤棋」。


至於茅臺售價跟股價的關係,中泰證券在2018年初名為《尋價格漲跌之因、需求之形:論茅臺的成長》的深度研報裡已經揭示了——



茅臺酒價跟股價的相關係數高達0.81,茅臺的批價、終端價就是最好的股價先行指標。





相關焦點

  • 誰將茅臺當做投資品?富人、信託 無處不在的歌德系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誰在將茅臺當做投資品?富人、信託,無處不在的歌德系任何資產,一旦成為交易性的資產和貨幣化的財富,就會在群體的衝動中不斷轉化為資產的泡沫的升騰與破滅,周而復始……國泰君安零售團隊近日發布的白酒行業專題報告,便從高端白酒的屬性轉型出發,指出了看待今年白酒價格持續創新高的新視角。
  • 貴州茅臺、五糧液齊創歷史新高 招商中證白酒指數基金該賣了嗎?
    該指數目前的十大權重股如下圖:數據來源:東方財富choice,截至2020.05.08中證白酒指數的第一大權重股為貴州茅臺,而且茅臺所佔的權重為16.47%,第二大權重股為五糧液,權重為15.89%!畢竟漲了那麼久,橫向來看,中證白酒的估值已經比上證指數、滬深300等高太多了。縱向來看,也遠遠高於其歷史中位值。數據來源:choice,截至2020.04.07而且中證白酒指數的估值已經進入了偏高的危險區,也就是說短線已經到了賣點了。
  • 誰在助漲茅臺?茅臺還要漲多久?
    ——摘自賽思.卡拉曼 《安全邊際》中國有一道令人失笑的世紀難題,叫作「茅房困境」——有錢到底該買茅臺還是買房?能和房產相提並論,說明近些年來,茅臺真是金貴到一定程度了。假設茅臺自己賣酒,不要中間商吃差價,且全部賣最賺錢的53度飛天,一瓶2000,那麼基本淨利潤能翻一倍。但買茅臺的人多少是自己喝的?又有多少是為了倒手、送禮和收藏的?如果中間沒這麼明顯的差價,經銷商和廣大群眾們還會這麼積極地屯酒嗎?肯定不會。那麼茅臺酒也不會像現在這麼搶手。所以自己賣酒其實賺不了幾個錢。況且貴州省更不會讓茅臺做這麼虧本的買賣。
  • 【盤點茅臺全系列】你以為你喝的茅臺就是茅臺嗎?
    對茅臺不甚了解的消費者可能會誤認為這些酒是冒牌貨,其實未必。你或許想不到,但這些酒也屬於茅臺集團酒。 話不多說,我們這就來總結一下市面上到底有哪些品牌是屬於茅臺集團的吧!飛天和五星曾經是用來區分出口或國內銷售的,他們除了包裝上的標誌不同以外,其實裡面的酒質是完全一樣的。如今,在整個市場上反而是飛天茅臺更受歡迎,產量也更多。 特別版茅臺酒
  • 為什麼窮人越窮,富人越富?
    本身就是冬季採煤需求下,如今供給受限,今天市場就「煤超瘋」了。市場最近雖然持續震蕩下跌,但北向資金卻是在逆勢買入的。素有聰明資金之稱的北水,不知道接下來會不會被我大A教訓?而房價又不包含在消費指數裡,所以大家明顯感覺CPI數據和自己感受不同。今天央行公布也公布了11月末廣義貨幣餘額,M2餘額217.2萬億元,同比增長10.7%。市場整體財富規模增長了10%,想想看自己的資產有這個增長速度嗎?
  • 2021年茅臺是否繼續飛天?
    ——摘自賽思.卡拉曼 《安全邊際》中國有一道令人失笑的世紀難題,叫作「茅房困境」——有錢到底該買茅臺還是買房?能和房產相提並論,說明近些年來,茅臺真是金貴到一定程度了。假設茅臺自己賣酒,不要中間商吃差價,且全部賣最賺錢的53度飛天,一瓶2000,那麼基本淨利潤能翻一倍。但買茅臺的人多少是自己喝的?又有多少是為了倒手、送禮和收藏的?如果中間沒這麼明顯的差價,經銷商和廣大群眾們還會這麼積極地屯酒嗎?肯定不會。那麼茅臺酒也不會像現在這麼搶手。所以自己賣酒其實賺不了幾個錢。
  • 所謂的高檔白酒,其實就是一個騙局
    中國高檔白酒本的繁榮,本來就是建立在國人同胞的虛榮和愚昧之上。作為一種複雜的文化與消費現象,依法打假未必能贏得法庭上的官司,弄不好還沾上損害企業商譽罪和敲詐勒索罪「被跨省」,倒不如做點實實在在的科普工作。
  • 中國「新富人」標準出爐,年收入有這個數算達標,你及格了嗎?
    所謂「新富人群」其實並不難理解,它是繼「小康」之後一個新的群體,同時也是高淨值人群的接替者,新富人群對我國經濟增長,也有著一定影響力,未來很可能成為中堅力量,那麼這個群體是如何劃分的,想達到這一標準有什麼要求?
  • 「富人喝酒窮人吃菜」的一天?機構興奮了:茅臺再漲兩成!白酒股蹭上...
    貴州茅臺近期日K線圖「喝酒正該下菜」,涪陵榨菜表現得更為亮眼:低開後迅速高走,盤中最高逼近漲停,收盤大漲6.76%,在開年後連續上漲近3個月、漲幅高達70%,同樣再次刷新歷史紀錄!有投資者戲稱:今天是「富人喝酒,窮人吃菜,大家一起嗨」。
  • 貴州茅臺新帥高衛東的挑戰:飛天茅臺罕見跌價逾兩成
    來源:中國網原標題:貴州茅臺新帥高衛東的挑戰:股市酒圈「茅臺信仰」齊動搖 飛天茅臺罕見跌價逾兩成 中國網財經3月23日訊(記者 李靜)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一向被視為酒界「硬通貨」的飛天茅臺價格近日罕見的出現了下跌
  • 茅臺的運 衣公子
    背後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可口可樂總部在此。金光閃閃的6.5億美元贊助費絕對稱得上一擲千金。 同一時間,在中國西南的小城仁懷,貴州茅臺正在進行兩屆領導班子的交接棒,這兩代領導人都對飲料之王可口可樂的歷史如數家珍,此時此景,殷羨更比往常。
  • 新冠疫情後,中國新富人群對房地產的投資熱情逐漸消退 | 財見觀察
    該指數旨在追蹤中國新富人群 -- 這一對中國及全球經濟有著持續增長的影響力的群體 -- 不斷變化的財富觀念。這兩項次指數的得分分別增長至46.56和43.32分。此外,投資參與次指數增至76.63分,相比2019年上升了5.31分。財富信心得分則小幅攀升了1.33分。新冠疫情促使中國新富人群重視財務規劃和多元化投資相較於2019年,具備財務規劃的新富人群增長了8.8%。將風險評估和時間表納入財務規劃的人群也分別上漲了8.5%和5.6%。
  • 「中國股王」登頂全球!茅臺市值超可口可樂567億!天花板在哪
    據數據寶數據,目前,全球食品飲料市值破萬億元的公司僅有3家,分別是貴州茅臺、可口可樂和百事。截至4月16日收盤,貴州茅臺市值約為15038億元,而可口可樂市值2044億美元,折合人民幣約為14471億元,茅臺市值已經超過可口可樂約567億元。本輪疫情創出新低之後,貴州茅臺迎來了一波反彈。反彈幅度近25%,遠超大盤指數。那麼,究竟是誰在製造貴州茅臺的神話?
  • 年收入12.5-100萬 中國新富人群現狀:資產管理顯脆弱性仍待提升
    上海高金與金融服務機構嘉信理財(Charles Schwab)日前共同發布了第四年度的「中國新富人群財富健康指數」。根據指數表明三大觀點,新冠疫情促使中國新富人群重視財務規劃和多元化投資;新富人群資產管理顯現脆弱性問題,仍需著力提升金融素養,夯實財富管理基礎;線下顧問與數字平臺相結合的投顧模式有助於全方位提升新富人群的財富健康。
  • 高金攜手嘉信理財發布2020年」中國新富人群財富健康指數」
    最新發布的2020年「中國新富人群財富健康指數」表明:該指數旨在追蹤中國新富人群——這一對中國及全球經濟有著持續增長的影響力的群體——不斷變化的財富觀念。2020年的最新數據表明,儘管遭受新冠疫情的衝擊,中國新富人群的財富健康依然呈現向好態勢。眾多新富人群逐步意識到財務規劃和多元化投資的重要性,並積極著手制定財務規劃,優化資產配置。與此同時,該人群對各類投資顧問服務的青睞度顯著提升。
  • 「中國巴菲特」剛殺入 這一行就暴漲3000億!茅臺卻崩了
    「中國巴菲特」剛殺入,這一行就暴漲3000億!茅臺卻崩了 摘要 【發生了什麼?「中國巴菲特」剛殺入 這一行業就暴漲3000億!
  • 別急著打翻那瓶茅臺|衣公子
    茅臺倒定了! 神水謊言、極端暴利、很少人喝。好了,如此清晰有力的三點論斷,足夠做空茅臺了。 如果真的這樣做,那麼恭喜你,成了傻逼。 其實,這三點,的確言之鑿鑿,在過去二十年裡反覆出現,但是毫無新意。 事實上,二十年來,貴州茅臺的售價和股票齊飛。
  • 貴州茅臺未來還能漲幾倍?
    不知道大家看完這兩天的指數走勢是什麼心情,我最大的感觸就是:糾結。談談原因:第一,其實,目前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並無實質性利空。市場上有無數假想敵,但是實質性的敵人一個都沒有。第三,所以,各國指數表現十分糾結。想漲沒理由,想跌沒藉口,就在這糾結的震蕩,漲兩天,跌兩天,成交量越來越小。不僅指數,個股也變得乏善可陳。除了公布業績的確定性個股,其他個股表現其實是異常萎靡。
  • 富人定律:真正的富人,往往具備一種特殊的賺錢能力,那就是……
    真正的富人,往往具備一種特殊的賺錢能力,那就是……靠點子賺錢。一個人,在沒錢沒人脈時,具備靠點子賺錢這種「點石成金」的能力,賺錢就不難,這可以說是一條富人定律。在真正的富人看來,沒有賺不了的錢,只有不想賺錢的人。
  • 醬酒熱的一個新內涵,就是「再造一個茅臺」
    (原標題:醬酒熱的一個新內涵,就是「再造一個茅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