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對於今天出入基督教會的人來說,或者直接說那些宣稱自己是基督徒的人來說,委身於基督教會中實在是件讓人受拘束的事情。因為很多人會覺得在教會中委身,有著各種各樣的人生限制,會失去自己選擇的自由。例如,委身的基督徒不可能隨便去陌生(非本宗派)的教會,不能偷懶不去聚會,並要按規章向牧者報告自己的不聚會的緣由,不能未經允許而隨便去領受陌生教會的聖禮等。不但如此,或許也有不少其他讓他們對加入教會倍感憂慮的事情,例如國內的教會確實也存在著各樣長存已久的弊病,信徒世俗化現象嚴重,忽視神的律例典章,牧者專制缺乏監督,教會牧養治理沒有正規化等等。
所以,現今越來越多出入教會的人對於加入教會(我指的是有形的教會)是猶豫不決的。這樣的現象不只是出現在某一間教會,某一地教會,而是一種較為普遍的情況。他們不但不願意委身教會,甚至以各種藉口不到基督的教會敬拜神,而忽視了基督徒當盡的本分。對此,使徒保羅告誡說:「你們不可停止聚會,好像那些停止慣了的人,倒要彼此勸勉。」(來10:25)
從使徒保羅的話中,我們能看到三方面的信息:一是,教會中有信徒可能有停止聚會的情況出現;二是有的人已經離棄教會團契,長時間不聚會了;三是離棄基督教會的人忽視了聖徒相通的本分。對於離棄教會或不願意加入教會的人,《比利時信條》廿八說「我們相信,既然此聖教會是得救之人的聚集,並且在她之外無救恩,那麼就沒有人可以將自己置身於教會之外而孤立地生活,無論他的身份或地位如何。……凡是離棄教會或不加入教會的人就是與神的命令背道而馳」。德布利牧師在該信條的末尾說這樣行的人是與神旨意背道相馳的。
既然不委身教會的情形如此嚴重,那麼我們就從幾個方面來討論基督徒為何必須要委身於基督的教會。
一、教會之外無救恩
信條開頭說:「我們相信,基督的教會是得救之人的聚集,並且在她之外並無救恩」。那麼所有的人,不論他(她)是何種身份,處於何種境況都不能孤立於教會之外生活。因為這聖潔的教會乃是基督的新婦,神的殿。教會與基督之間有著不可割離的關係,離開基督教會的就意味著離開神的面,遠離基督耶穌的救贖。撒迦利亞·烏爾西努博士說,教會之外沒有救贖主,所以教會之外也無救恩可言。對於不願意委身基督的教會或離棄教會的,使徒約翰說:「他們從我們中間出去,卻不是屬我們的,若是屬我們的,就必仍舊與我們同在,他們出去、顯明都不是屬我們的」(約壹2:19)。在舊約的世代,猶太人有自己的敬拜場所,從曠野會幕到聖殿,再到後來的猶太會堂,更早的時候,族長則是以家庭為單位來敬拜上帝。例如,該隱離開了自己的家,聖經說:「該隱離開耶和華的面」(創4:16)。
加入基督教會是神揀選呼召祂百姓得救的方式。「主就將得救的人天天加給他們」(徒2:47)。其次,這也與各個時代教會的信仰告白一致。約翰·加爾文牧師說:「我們必須保守與神的真教會合而為一的心,因為她是一切敬虔之人的母親。」任何不願加入真教會的人就是在違背神的旨意。委身教會的人是在見證神的真道與我們同在,屬靈的福分也臨到一切在基督裡的人。我們參與教會就大有能力,因這保守我們與神交通。使徒約翰告誡我們,屬於教會的一份子是不會離開自己的教會的。主耶穌告訴我們:「我是葡萄樹,你們是枝子,因為離了我,你們就不能做什麼」(約15:5)。
教父居普良(Cyprian of Carthage)曾說:「凡不以教會為母的,就不能以神為父」。及至後來的神學家奧古斯丁也非常支持居普良的教會合一觀點。而宗改教時期的約翰加爾文牧師在其著作《基督教要義》中再度引用居普良的話來捍衛基督新教的教會觀。加爾文牧師說:「有形的教會是一切敬虔之人的母親。離開有形的教會是很悲慘的,沒有人能盼望蒙赦罪或得救」。既然這樣,我們從她那母親的稱呼上,就可知道,認識她是何等有益,甚至是必不可少的。我們從她而懷胎,生產,乳養,終生受教,直至離開肉體,進入神的樂園。回想挪亞一家在方舟之中,被神保守他們脫離祂烈怒洪水的吞噬,我們不能說方舟之外就不會有其他的舟船,但我們卻發現唯有挪亞一家被神拯救。因為教會是眾聖徒聚集的地方,這方舟正預表了救恩的教會。所以,在教會的懷抱之外,我們不要尋求赦罪和得救的希望,就如先知約珥和以賽亞所記載的一樣(珥2:32;賽37:35)。
當然有人異議說,那個與主耶穌同釘十字架的強盜沒有委身教會,為何他是被拯救了呢?
我想這並不是難以回答的問題。舉例來說,當我們想要買烤箱,我們應該是超級市場或電器店,而不是去麵包店(雖然麵包店有烘焙麵包的烤箱,賣烤箱的可能性最大),即使我們有一天去麵包店發現有臺烤箱出售,但不能因此我們就得出判定,只要有買烤箱需求就去麵包店購買。同理,我們不能因為聖經出現這樣的例子就以為是常例而去遵循。威斯敏斯德信仰告白二十五章論述教會時,說在教會之外並沒有得救的常例(徒2:47)對於十字架上強盜得救的事例,我們應該認為,這個特例使我們不至於對神絕望,但這是特例,也不能讓我們去濫用。
二、神藉著教會保守並施恩典給信徒
神借著祂的僕人傳講聖言來造就聖徒
信道是從聽道來的,而聽道是從神的話語來的。沒有傳講的怎麼能聽道並相信呢?雖然現今是科技較為發達的世代,可以藉助各種通訊方式來了解福音信息。但這並不等於我們可以將教會置之不理,忽略神與我們所立的約,並在基督裡所賜給我們的應許和福分。基督徒聽道並不是在吃自助餐,按自己的喜好隨便挑選,反而是教會這位恩慈的母親按著兒女的真實需要來哺育他們,免得他們信仰失衡。神借著教會不但要保守祂百姓免於魔鬼的攻擊,也借著教會來養育他們不斷成長,滿有基督的身量,彼此造就。
神因祂的慈愛,在世上揀選了一些人來侍奉聖道,作祂奧秘旨意的解釋者。當聽者從一位上帝的僕人那裡甘心樂意領受了聖道,即使所宣講聖道的僕人並不比聽者優秀,但這也足以顯明聽者對神的恭敬和敬畏了。因此,神將祂屬天的智慧放在軟弱的瓦器中(林後4:7),藉此證明我們是重視這智慧的。倘若我們離棄神的教會,便是脫離了神屬天靈糧的餵養,驕傲到可以自給自足的境地了。
主耶穌說:「人活著不是單靠食物,乃是靠神口裡所出的一切話」(路4:4)既然基督徒的屬靈生命不能脫離神話語的餵養,那麼凡是離開神之教會供應的,必然會像那離家的浪子,一無所有,極度貧乏。離棄基督教會之人的光景是悲慘的。羅得離開亞伯拉罕的家,和罪惡之城接近,雖蒙神拯救,卻一無所有。並醉酒以致亂倫的事情發生(創19:30-38),生下摩押和亞們被上帝詛咒。拿俄米因離開教會猶大伯利恆之地,寄居在外邦摩押,就活在愁苦的光景中,丈夫和兩個兒子相繼死去。她說:「我滿滿的出去、耶和華使我空空的回來、耶和華降禍與我、全能者使我受苦、既是這樣、你們為何還叫我拿俄米呢」。(得1:-21)。她們家是因一時饑荒就離開養育自己的地方,就是神的教會,卻不知神極其不喜悅,藉著患難使她歸回教會。
神藉著教會來施行恩約的聖禮
神為新約教會設立了兩個聖禮,即聖洗禮和聖餐。這聖禮不是為教會之外的人而設立,乃是為一切宣告基督信仰並委身教會中的信徒設立施行的。在歐洲大陸改革宗教會,基督徒也只有作出《公開信仰告白》才能被許可領受洗禮。這信仰告白就是他們對神與教會的委身宣告。領受聖餐也是這樣的做法。聖禮被稱為可見的聖道,是基督徒蒙恩的方式,那麼信徒委身教會領受蒙恩之道就是必需的了。
不願意委身教會的人,表明他們不願意與神的聖約有關係,教會便不能為他們施行恩約的聖禮。所以,在基督的教會中,被停止聖餐是件及其可怕的事情(很多人不以為然),表明這人此時被排除在基督的團契之外了,直等到他(她)悔改被重新接納為止。古時羅馬皇帝狄奧多西因為帖撒羅尼迦人暗殺了該地省長,而一氣之下屠殺帖撒羅尼迦城的上千百姓,他被主教安布羅修停止了聖餐,而且不讓他進教會。安布羅修在教堂門口對皇帝說:「你的手沾滿殺人的血,怎能舉手禱告?你怎敢用這雙手領受主寶貴的身體?你怎能飲他的寶血?」狄奧多西回答說:「大衛也曾犯過姦淫、謀殺的罪。」安波羅修說:「你像大衛一樣犯罪,也要像大衛一樣悔改!」狄奧多西接受教會紀律,公開跪在教會門口痛哭悔改。因而,那些離棄基督教會的人不單單是拒絕基督的福音,更是摒棄了神恩典之約的聖禮,將自己排除在上帝的國度之外。
不願意委身的人表明自己不願受神的管教
很多時候,人不願意委身基督的教會,更多原因是出於他們不願意接受教會紀律的管教或約束。然而,教會紀律的本質是屬靈的,是要保證純正教義得以傳講和基督徒過著聖潔的生活,目的是要罪人與神、教會並鄰舍的關係和好。雖然這世界上有敗壞虛假的教會在濫用權柄執行教會紀律,然而這並不妨礙教會紀律的聖潔性,因為真正的權柄只屬於按著聖經執行紀律的教會。
不願意委身基督教會的人,只是想要做一個局外人而非神的兒女,教會的紀律則與他們無關。但是聖經卻這樣說:「你當心裡思想,耶和華你神管教你,好像人管教兒子一樣」(申8:5),又說:「神所懲治的人是有福的,所以你不可輕看全能者的管教」(伯5:17)。基督徒被稱作神的兒女,但並非終生沒有過犯,所以有被神管教的人也被稱作有福的。對此,保羅勸慰我們說:「因為主所愛的他必管教,又鞭打凡所收納的兒子。」(來12:6)如果人不願意委身神的教會,那他們與神又有什麼樣的親密關係呢?神又豈能被稱作他們自己的天父呢?
聖徒相通要求基督徒必須委身教會
不願意委身基督教會的人,甚至稱其為基督徒都是不合宜。因為他們不願意舍己背上自己的十字架來跟隨主,也不願聖徒相通,作教會活潑的肢體。當我們每個主日在教會敬拜中宣告《使徒信經》這一信仰告白時,其中就有「我信聖徒相通」的話語。這「我信聖徒相通」在《海德堡要理問答》主日21的55問答中解釋說:「第一,所有信徒都是基督的肢體,在他一切的豐盛與恩賜中有份;第二,每一個信徒必須知道有責任為了其他肢體得著益處及福祉,而甘心樂意地去使用自己的恩賜。」既然基督徒是基督耶穌的肢體,並與其他肢體並非沒有關係(甘心樂意地去使用自己的恩賜造就其他肢體),那麼基督徒就不可能置身於教會之外,當一名逍遙客了。如果基督徒相信聖徒相通的教義,卻不願委身基督的教會,他們所相信的也只是一個宗教概念而已,是一種心口不一的行為,那這算不算假冒偽善呢?置身教會之外的人不但無法得享神豐盛的恩賜,更是與神的旨意相違,與聖徒相通的信仰不符了。
所以,委身於基督的教會是何等的重要,這關乎我們的屬靈生命成長,與神的關係,永生的應許與盼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