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身基督的教會真的重要嗎

2021-01-08 真理旌旗

引言:

對於今天出入基督教會的人來說,或者直接說那些宣稱自己是基督徒的人來說,委身於基督教會中實在是件讓人受拘束的事情。因為很多人會覺得在教會中委身,有著各種各樣的人生限制,會失去自己選擇的自由。例如,委身的基督徒不可能隨便去陌生(非本宗派)的教會,不能偷懶不去聚會,並要按規章向牧者報告自己的不聚會的緣由,不能未經允許而隨便去領受陌生教會的聖禮等。不但如此,或許也有不少其他讓他們對加入教會倍感憂慮的事情,例如國內的教會確實也存在著各樣長存已久的弊病,信徒世俗化現象嚴重,忽視神的律例典章,牧者專制缺乏監督,教會牧養治理沒有正規化等等。

所以,現今越來越多出入教會的人對於加入教會(我指的是有形的教會)是猶豫不決的。這樣的現象不只是出現在某一間教會,某一地教會,而是一種較為普遍的情況。他們不但不願意委身教會,甚至以各種藉口不到基督的教會敬拜神,而忽視了基督徒當盡的本分。對此,使徒保羅告誡說:「你們不可停止聚會,好像那些停止慣了的人,倒要彼此勸勉。」(來10:25)

從使徒保羅的話中,我們能看到三方面的信息:一是,教會中有信徒可能有停止聚會的情況出現;二是有的人已經離棄教會團契,長時間不聚會了;三是離棄基督教會的人忽視了聖徒相通的本分。對於離棄教會或不願意加入教會的人,《比利時信條》廿八說「我們相信,既然此聖教會是得救之人的聚集,並且在她之外無救恩,那麼就沒有人可以將自己置身於教會之外而孤立地生活,無論他的身份或地位如何。……凡是離棄教會或不加入教會的人就是與神的命令背道而馳」。德布利牧師在該信條的末尾說這樣行的人是與神旨意背道相馳的。

既然不委身教會的情形如此嚴重,那麼我們就從幾個方面來討論基督徒為何必須要委身於基督的教會。

一、教會之外無救恩

信條開頭說:「我們相信,基督的教會是得救之人的聚集,並且在她之外並無救恩」。那麼所有的人,不論他(她)是何種身份,處於何種境況都不能孤立於教會之外生活。因為這聖潔的教會乃是基督的新婦,神的殿。教會與基督之間有著不可割離的關係,離開基督教會的就意味著離開神的面,遠離基督耶穌的救贖。撒迦利亞·烏爾西努博士說,教會之外沒有救贖主,所以教會之外也無救恩可言。對於不願意委身基督的教會或離棄教會的,使徒約翰說:「他們從我們中間出去,卻不是屬我們的,若是屬我們的,就必仍舊與我們同在,他們出去、顯明都不是屬我們的」(約壹2:19)。在舊約的世代,猶太人有自己的敬拜場所,從曠野會幕到聖殿,再到後來的猶太會堂,更早的時候,族長則是以家庭為單位來敬拜上帝。例如,該隱離開了自己的家,聖經說:「該隱離開耶和華的面」(創4:16)。

加入基督教會是神揀選呼召祂百姓得救的方式。「主就將得救的人天天加給他們」(徒2:47)。其次,這也與各個時代教會的信仰告白一致。約翰·加爾文牧師說:「我們必須保守與神的真教會合而為一的心,因為她是一切敬虔之人的母親。」任何不願加入真教會的人就是在違背神的旨意。委身教會的人是在見證神的真道與我們同在,屬靈的福分也臨到一切在基督裡的人。我們參與教會就大有能力,因這保守我們與神交通。使徒約翰告誡我們,屬於教會的一份子是不會離開自己的教會的。主耶穌告訴我們:「我是葡萄樹,你們是枝子,因為離了我,你們就不能做什麼」(約15:5)。

教父居普良(Cyprian of Carthage)曾說:「凡不以教會為母的,就不能以神為父」。及至後來的神學家奧古斯丁也非常支持居普良的教會合一觀點。而宗改教時期的約翰加爾文牧師在其著作《基督教要義》中再度引用居普良的話來捍衛基督新教的教會觀。加爾文牧師說:「有形的教會是一切敬虔之人的母親。離開有形的教會是很悲慘的,沒有人能盼望蒙赦罪或得救」。既然這樣,我們從她那母親的稱呼上,就可知道,認識她是何等有益,甚至是必不可少的。我們從她而懷胎,生產,乳養,終生受教,直至離開肉體,進入神的樂園。回想挪亞一家在方舟之中,被神保守他們脫離祂烈怒洪水的吞噬,我們不能說方舟之外就不會有其他的舟船,但我們卻發現唯有挪亞一家被神拯救。因為教會是眾聖徒聚集的地方,這方舟正預表了救恩的教會。所以,在教會的懷抱之外,我們不要尋求赦罪和得救的希望,就如先知約珥和以賽亞所記載的一樣(珥2:32;賽37:35)。

當然有人異議說,那個與主耶穌同釘十字架的強盜沒有委身教會,為何他是被拯救了呢?

我想這並不是難以回答的問題。舉例來說,當我們想要買烤箱,我們應該是超級市場或電器店,而不是去麵包店(雖然麵包店有烘焙麵包的烤箱,賣烤箱的可能性最大),即使我們有一天去麵包店發現有臺烤箱出售,但不能因此我們就得出判定,只要有買烤箱需求就去麵包店購買。同理,我們不能因為聖經出現這樣的例子就以為是常例而去遵循。威斯敏斯德信仰告白二十五章論述教會時,說在教會之外並沒有得救的常例(徒2:47)對於十字架上強盜得救的事例,我們應該認為,這個特例使我們不至於對神絕望,但這是特例,也不能讓我們去濫用。

二、神藉著教會保守並施恩典給信徒

神借著祂的僕人傳講聖言來造就聖徒

信道是從聽道來的,而聽道是從神的話語來的。沒有傳講的怎麼能聽道並相信呢?雖然現今是科技較為發達的世代,可以藉助各種通訊方式來了解福音信息。但這並不等於我們可以將教會置之不理,忽略神與我們所立的約,並在基督裡所賜給我們的應許和福分。基督徒聽道並不是在吃自助餐,按自己的喜好隨便挑選,反而是教會這位恩慈的母親按著兒女的真實需要來哺育他們,免得他們信仰失衡。神借著教會不但要保守祂百姓免於魔鬼的攻擊,也借著教會來養育他們不斷成長,滿有基督的身量,彼此造就。

神因祂的慈愛,在世上揀選了一些人來侍奉聖道,作祂奧秘旨意的解釋者。當聽者從一位上帝的僕人那裡甘心樂意領受了聖道,即使所宣講聖道的僕人並不比聽者優秀,但這也足以顯明聽者對神的恭敬和敬畏了。因此,神將祂屬天的智慧放在軟弱的瓦器中(林後4:7),藉此證明我們是重視這智慧的。倘若我們離棄神的教會,便是脫離了神屬天靈糧的餵養,驕傲到可以自給自足的境地了。

主耶穌說:「人活著不是單靠食物,乃是靠神口裡所出的一切話」(路4:4)既然基督徒的屬靈生命不能脫離神話語的餵養,那麼凡是離開神之教會供應的,必然會像那離家的浪子,一無所有,極度貧乏。離棄基督教會之人的光景是悲慘的。羅得離開亞伯拉罕的家,和罪惡之城接近,雖蒙神拯救,卻一無所有。並醉酒以致亂倫的事情發生(創19:30-38),生下摩押和亞們被上帝詛咒。拿俄米因離開教會猶大伯利恆之地,寄居在外邦摩押,就活在愁苦的光景中,丈夫和兩個兒子相繼死去。她說:「我滿滿的出去、耶和華使我空空的回來、耶和華降禍與我、全能者使我受苦、既是這樣、你們為何還叫我拿俄米呢」。(得1:-21)。她們家是因一時饑荒就離開養育自己的地方,就是神的教會,卻不知神極其不喜悅,藉著患難使她歸回教會。

神藉著教會來施行恩約的聖禮

神為新約教會設立了兩個聖禮,即聖洗禮和聖餐。這聖禮不是為教會之外的人而設立,乃是為一切宣告基督信仰並委身教會中的信徒設立施行的。在歐洲大陸改革宗教會,基督徒也只有作出《公開信仰告白》才能被許可領受洗禮。這信仰告白就是他們對神與教會的委身宣告。領受聖餐也是這樣的做法。聖禮被稱為可見的聖道,是基督徒蒙恩的方式,那麼信徒委身教會領受蒙恩之道就是必需的了。

不願意委身教會的人,表明他們不願意與神的聖約有關係,教會便不能為他們施行恩約的聖禮。所以,在基督的教會中,被停止聖餐是件及其可怕的事情(很多人不以為然),表明這人此時被排除在基督的團契之外了,直等到他(她)悔改被重新接納為止。古時羅馬皇帝狄奧多西因為帖撒羅尼迦人暗殺了該地省長,而一氣之下屠殺帖撒羅尼迦城的上千百姓,他被主教安布羅修停止了聖餐,而且不讓他進教會。安布羅修在教堂門口對皇帝說:「你的手沾滿殺人的血,怎能舉手禱告?你怎敢用這雙手領受主寶貴的身體?你怎能飲他的寶血?」狄奧多西回答說:「大衛也曾犯過姦淫、謀殺的罪。」安波羅修說:「你像大衛一樣犯罪,也要像大衛一樣悔改!」狄奧多西接受教會紀律,公開跪在教會門口痛哭悔改。因而,那些離棄基督教會的人不單單是拒絕基督的福音,更是摒棄了神恩典之約的聖禮,將自己排除在上帝的國度之外。

不願意委身的人表明自己不願受神的管教

很多時候,人不願意委身基督的教會,更多原因是出於他們不願意接受教會紀律的管教或約束。然而,教會紀律的本質是屬靈的,是要保證純正教義得以傳講和基督徒過著聖潔的生活,目的是要罪人與神、教會並鄰舍的關係和好。雖然這世界上有敗壞虛假的教會在濫用權柄執行教會紀律,然而這並不妨礙教會紀律的聖潔性,因為真正的權柄只屬於按著聖經執行紀律的教會。

不願意委身基督教會的人,只是想要做一個局外人而非神的兒女,教會的紀律則與他們無關。但是聖經卻這樣說:「你當心裡思想,耶和華你神管教你,好像人管教兒子一樣」(申8:5),又說:「神所懲治的人是有福的,所以你不可輕看全能者的管教」(伯5:17)。基督徒被稱作神的兒女,但並非終生沒有過犯,所以有被神管教的人也被稱作有福的。對此,保羅勸慰我們說:「因為主所愛的他必管教,又鞭打凡所收納的兒子。」(來12:6)如果人不願意委身神的教會,那他們與神又有什麼樣的親密關係呢?神又豈能被稱作他們自己的天父呢?

聖徒相通要求基督徒必須委身教會

不願意委身基督教會的人,甚至稱其為基督徒都是不合宜。因為他們不願意舍己背上自己的十字架來跟隨主,也不願聖徒相通,作教會活潑的肢體。當我們每個主日在教會敬拜中宣告《使徒信經》這一信仰告白時,其中就有「我信聖徒相通」的話語。這「我信聖徒相通」在《海德堡要理問答》主日21的55問答中解釋說:「第一,所有信徒都是基督的肢體,在他一切的豐盛與恩賜中有份;第二,每一個信徒必須知道有責任為了其他肢體得著益處及福祉,而甘心樂意地去使用自己的恩賜。」既然基督徒是基督耶穌的肢體,並與其他肢體並非沒有關係(甘心樂意地去使用自己的恩賜造就其他肢體),那麼基督徒就不可能置身於教會之外,當一名逍遙客了。如果基督徒相信聖徒相通的教義,卻不願委身基督的教會,他們所相信的也只是一個宗教概念而已,是一種心口不一的行為,那這算不算假冒偽善呢?置身教會之外的人不但無法得享神豐盛的恩賜,更是與神的旨意相違,與聖徒相通的信仰不符了。

所以,委身於基督的教會是何等的重要,這關乎我們的屬靈生命成長,與神的關係,永生的應許與盼望!

相關焦點

  • 一個沒有委身有形教會的人可以實施和接受聖餐嗎?
    我們這裡有些教點的成員還沒有籤約委身在正統有形教會,他們當中有人要實施和接受聖餐的餅酒,請教王牧師,他們在這樣的狀況下可以實施和接受聖餐嗎?答:您好!根據聖經原則,只有委身在正統有形教會中的會員才可實施和領受聖餐,因為聖餐是分給有形教會的,沒有委身在正統有形教會的人都是「無知的人」和「不敬虔的人」,「無知的人」和「不敬虔的人」又怎能實施聖餐和領受聖餐呢?
  • 「神國論壇」委身天上的異象,進入基督身體建造的實際 劉牧師
    一、我們要明白神的旨意我們一信主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要明白神的心意,明白神的旨意,因為萬有都是為著神的旨意被創造的。神造天是為著地,造地是為著人,造人是為著神的旨意,為著侍奉神。二、認識基督與教會的異象需要啟示1、保羅被啟示基督與教會的異象他看見身體的基督——那基督,是一個團體的新人。耶穌基督是頭,教會是基督的身體,基督與教會是一個,不是兩個。
  • 教會|耶穌基督的教會
    我們打開[聖經]以弗所書1章23節 翻到一起讀:教會是他的身體,是那充滿萬有者所充滿的。和西1章18節 他也是教會全體之首。他是元始,是從死裡首先復生的,使他可以在凡事上居首位。今天我與大家一起查考、交通、分享《耶穌基督的教會》獻上禱告:親愛的阿爸聖天父、我主耶穌基督、感謝聖靈常與我們同在!阿們。
  • 北京福音教會高真牧師證道: 靠著基督結滿仁義的果子(上)
    醫治教會的分裂,今天中國的教會需要合一、需要委身的基督徒高牧師指出,這三方面的關係都要平衡、要處理好,否則的話,信徒很容易犯的毛病就是論斷教會、指責教會、或者離開這間教會又去尋找一間能夠滿足他個人感覺的教會,在教會之間流來流去,也帶來教會的分裂。
  • 【信仰問答】葛培理:該不該接受教會職位呢?
    問:信徒認為我經商很成功,因而希望我擔任教會的行政主任。但事實上我連自己能否算一個很好的基督徒都不確定,更不確定應否接受這個教會的職位。我該怎麼辦?答:我很感恩你並沒有急於做決定,而是認真的考慮。做教會的執事需要很好的靈性,不是任何人都可以隨便擔當的。這也正是你需要花時間來祈禱上帝旨意的原因。上帝對你的教會了如指掌,他也知道你的優勢和劣勢。坦白地說,除非你非常強烈的感覺到這個職位是上帝給你的呼召,否則我認為你不該接受。你從商成功的經歷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你準備好做屬靈領袖了嗎?
  • 教會建立在:「耶穌是基督,是永生神的兒子」
    【太16:18】我還告訴你:你是彼得,我要把我的教會建造在這磐石上,陰間的權柄不能勝過他。這是聖經中第一次出現教會這個詞 而且是耶穌基督親口說的。為了建立教會純正的信仰,耶穌為門徒出了一個選擇題,耶穌對他們說:人說我人子是誰?
  • 福音原則 第17章:耶穌基督今日的教會
    有些人認清當時並沒有啟示和真正的權柄,基督所組織的真實教會也不存於世上。在世上復興耶穌基督真實教會的時刻已經來到。1820年的春天,發生了世界歷史上一件重要無比的事。主所說的要發生奇妙又奇妙的事的那個時刻已經到了。少年約瑟·斯密想知道在所有的教會中,哪一個是耶穌基督真實的教會。
  • 聖體實質上真的是基督?
    (若六56-57) 那些沒有轉變的,只是我們感官察覺到的麵餅和葡萄酒形態:「我們所祝福的那祝福之杯,豈不是共結合於基督的血嗎﹖我們所擘開的餅,豈不是共結合於基督的身體嗎?」(格前十16) 這種神秘的轉變,被基督公教會稱為「實質轉變」(transubstantiation)。
  • 在艱難之地建立基督的教會,傳福音給貧窮的人
    所以我們深信,教會若只是滿足於給窮人提供物質幫助,就是在錯失良機,沒能在更深的層面上服侍他們。當然食物和容身之處是重要的,好撒瑪利亞人的比喻仍然站得住腳。對有需要的人漠不關心,不符合基督教精神。然而,只是提供物質資源和技能培訓,並不能解決窮人所有的需要。對深陷貧困的人,地方教會給予的與眾不同的東西,是耶穌基督的福音。
  • 主的晚餐(二)丨教會的生命乃是耶穌基督
    亞當預表基督,亞當的女人預表教會。後來亞當和他的女人悖逆耶和華的命令而犯罪,從亞當犯罪到主耶穌道成肉身的第一次降臨,通常稱為舊約時代。這一時代的顯著表號是「祭壇」;從主耶穌復活升天,聖靈降臨設立教會,到主再來迎娶新婦教會,這個期間被稱為恩典時代或教會時代,這個期間是以「桌子」為表號;在天國時代是以「寶座」和「冠冕」為表號。
  • 聖體實質上真的是基督? ​
    (若六56-57)那些沒有轉變的,只是我們感官察覺到的麵餅和葡萄酒形態:「我們所祝福的那祝福之杯,豈不是共結合於基督的血嗎﹖我們所擘開的餅,豈不是共結合於基督的身體嗎?」(格前十16)這種神秘的轉變,被基督公教會稱為「實質轉變」(transubstantiation)。
  • 救贖主丨基督的二次再來與教會被提
    三、因信稱義的真理,即基督徒是因信(接受耶穌基督為救主和生命的主)被神稱義!主再來的真理,指復活的基督將在末世再來,在天上提教會和在地上施行審判!被提是指當外邦人的數目滿了,教會被復活的主提到雲裡,與祂永遠同在,直到永遠!教會既是歷代隱藏的奧秘,教會被提自然也是奧秘的!使徒保羅在這裡提到在基督裡睡了的聖徒必要先復活,那些尚未離世的肢體,要瞬間變成榮耀的形狀被提到空中與主相遇!
  • 宣教的教會——安提阿
    宣教的教會——安提阿 引言:這段經文展開了世界歷史上前所未有最膽大、最挑戰的裡程。基督的教會向前邁進,竭力將福音帶到全世界,特意差派兩位宣教士去滿足世界迫切的需要。最初的宣教士,出自以廣傳福音著名的安提阿教會,安提阿教會蒙神揀選成為普世差傳與宣教的中心。
  • 以馬內利丨主基督將把神的名和新耶路撒冷的名標記在教會的生命裡
    羅馬書11章11節,我且說,他們失腳是要他們跌倒嗎?斷乎不是!反倒因他們的過失,救恩臨到外邦人,要激動他們發憤。希伯來書12章14節,你們要追求與眾人和睦,並追求聖潔,非聖潔沒有人能見主。聖潔一詞常用在耶穌基督的身上,因祂本來就是神!他雖然也是人子,但卻與人有本質的不同!教會是基督的身體,主基督是聖潔的,教會自然也是要聖潔的,接受耶穌基督為救主和生命之主的基督徒,被主耶穌基督十字架流出的寶血洗淨了罪,被分別為聖!基督的生命進入人的身體裡面,並與我們永遠同在(以馬內利)。
  • 馬鞍峰教會為5萬人施洗 華理克歡呼「奇蹟」
    華理克牧師稱讚馬鞍峰教會的會眾,這間加州的教會成為美國首間為5萬人施洗的教會。「我總是不斷被你們震憾。
  • 教會歷史丨耶穌基督曉喻使徒約翰寫信給士每拿教會(上)
    主首先特別介紹自己是「首先的、末後的、死過又活」,以此來堅固、勉勵將要遭受苦難、試煉和逼迫的士每拿教會。由於使徒約翰寫給教會的每一封信有兩個指向:一是針對那個時代的教會,二是針對歷代的教會,所以,這封信也是主堅固、勉勵歷代遭受苦難、試煉和逼迫的教會!「士每拿」翻出來的意思是沒藥,味道苦澀,但研磨後卻放出馨香的氣味。象徵苦難之後的榮耀,也是忍受苦難的表號,作為馨香的火祭!
  • 會幕啟示了以基督為中心的侍奉與生活
    ​​​我們都知道,「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一支軍隊如果沒有組織紀律必定失敗,家庭與教會如果沒有組織紀律也必定一盤散沙。我們從聖經《民數記》中上帝對以色列民在曠野旅行的帶領看出祂何等的智慧,因為祂借著會幕向以色列人和我們啟示出了以基督為中心的生活與侍奉。
  • 【教會的見證與立場】第二篇 教會對基督的功用—彰顯基督,見證基督(二)
    這是誠真的。你若不摸著神,不在神裡面來讀聖經,聖經就是死的字句,空洞的道理。我曾對一個人談起約翰福音,說這卷書太奧妙了,乃是講生命之道,講太初就有的道。他就對我說,「先生,為什麼我讀約翰福音,讀不出什麼意思來呢?我讀來讀去,不過讀出一些你們、我們、他們來。我若再讀,還不過就是一些在我裡面,在你裡面,在他裡面,在我們裡面,在你們裡面,在他們裡面。這些簡單的話,有什麼奧妙?」
  • 農村教會信仰常識
    教會是什麼意思?教會不是禮拜堂,不是聚會點;乃是指得救重生的基督徒的總和。 「...神的教會,就是在基督耶穌裡成聖,蒙召作聖徒的,以及所有在各處求告我主耶穌基督之名的人。基督是他們的主,也是我們的主。」(林前 1:2)。教會有兩個形式:普世教會和地方教會。
  • 神學講堂:教會歷史第三十講——變形的基督(二):馬吉安派
    甚至在他未來羅馬城之前,他言論中所呈現出來的一種「基督信仰」是被懷疑的,甚至被稱為「撒旦的頭生子」(the first born of Satan)。(參愛任紐《駁異端》,3.3.4)在羅馬城,因他所持的觀念與立場跟教會產生衝突,以及敗壞的德行,最終被逐出教會(公元144年)並還其奉獻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