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滅金用23年,滅西夏用21年,為何滅南宋卻花費45年?

2021-01-08 葦說歷史真相

蒙古徵宋主要是三個階段,分為三次南徵,第一次南徵開始於端平二年(1235),藉口南宋發動端平入洛從而正式開啟了南徵的步伐。1279年,崖山之戰,南宋戰敗正式亡國。從1235年到1279年南宋滅亡,整整45年。對比金和西夏的亡國速度,南宋似乎打破了蒙古帝國的魔咒?

內部權力交接,兵力分散

西夏和金亡國快,那是因為是成吉思汗一路推的,所以二十幾年了事。

1205-09年,成吉思汗打西夏,打到西夏認慫。之後,西夏聽命於蒙古,開始攻打金國,打得自己都弱了……成吉思汗甚至臨終前還在攻打西夏。1227年,成吉思汗去世,拖雷把西夏平了。所以《元史》裡寫道「太祖滅國四十,遂平西夏」,這裡把西夏算在了拖雷的頭上。

西夏是成吉思汗平的,而金國的大部分也是成吉思汗平的。總的來說,西夏與金,是成吉思汗和窩闊臺父子搞定的。

但是,隨後蒙古內部開始亂了。成吉思汗死於1227年,兩年後窩闊臺才登位。這本不足為奇,權力交接不甚順利,遊牧民族經常可以看到這樣的情況。而拖雷監國一年,後來還死得很有爭議,不提也罷。

內部相對穩定之後的蒙古帝國繼續四面擴張,歐洲、中東都有他們徵伐的足跡。先說東亞,蒙古帝國先是平了金,然後窩闊臺三路攻宋,與此同時他們還在攻打高麗,有限的兵力被分散在多處戰場。

而南宋,基於以上的原因,蒙古和它之間一直是打打停停的,所以顯得拖很久。

蒙古版「宮鬥很忙」

1241年,南宋收復了部分失地,也是同年,窩闊臺去世,從此蒙古開始新一輪內亂。窩闊臺王后乃馬真奪權,在窩闊臺去世後,她開始了長達五年的攝政。

1242年,拔都在西邊建立了金帳汗國,蒙古內部的局勢走向了更加不可預控的地步。乃馬真死後,貴由繼位,而貴由自己身體又不好。折騰了幾年,貴由死了,他的王后海迷失又開始了新一輪折騰……

等蒙哥為大汗時,已是1251年了,此時距離滅金已有十六年,距離窩闊臺死已有十年。換言之,這十幾年,蒙古內部沉迷宮鬥,基本無暇顧及南徵北戰的事情。

蒙哥有雄心,但無奈時運不濟,1259年,蒙哥南徵時死在了釣魚城——在《神鵰俠侶》中,金庸先生曾將此事件藝術性地處理為「楊過一石頭殺了蒙哥」。

蒙哥死後,忽必烈又和弟弟阿里不哥爭位爭了四年……1264年,忽必烈才開始統一力量伐宋,到1276年宋開城投降。1279年崖山之戰,此後張世傑溺死,宋徹底亡掉,期間用了十五年時間,細想之下,這似乎也不比蒙古滅西夏滅金耗得更久。

南宋當然比西夏與金堅韌,但蒙古帝國自己內耗,耗了幾十年,於是就顯得蒙古滅西夏滅金很神速,而滅南宋則比較緩慢了。

相關焦點

  • 蒙古滅西夏22年,滅大金國23年:為何滅宋朝用了40多年?
    有網友問:蒙古滅夏國用了22年,滅金國23年,為何滅宋朝用了50多年? 其實,最大的原因就是沒有時間,實在是沒空啊!在1235年,蒙古軍第一次攻擊了南宋軍隊,一直到1279年,南宋滅亡,時間是44年。實際不到50多年。
  • 西夏力量最弱,為何蒙古滅西夏總共打了6次,前後長達23年
    再比如打南宋。蒙古人不是採用搶地盤的方式,而是消耗南宋的體力。打一場,把南宋消耗一次,再打一場,再把南宋消耗一次,蒙古人前後一共打了南宋三次,最終終於把南宋完全給滅了。不過蒙古打西夏卻非常奇怪,他們總共打了六次,前後長達23年。如果西夏很強大,他打這麼長時間沒有問題,就像打南宋和金國一樣。但實際上西夏非常弱,在宋、金、夏三國中,是最弱的。
  • 為什麼蒙古滅金需要25年,滅西夏用21年,滅南宋卻花費五六十年?
    在大家印象中,宋朝打仗很弱雞,打不過蒙古、打不過遼國、打不過金國、甚至還有一段時間打不過西夏。 但你又不得不承認,宋朝比遼國、金國、西夏都存在得更久,堪稱「打不死的小強」。
  • 宋金戰爭最後20年:南宋明知唇亡齒寒,為何還要「聯蒙滅金」?
    僅在宋朝時期,就發生過至少兩次:一次是北宋的「聯金滅遼」,導致北宋也在隨後被金所滅;另外一次則是南宋的「聯蒙滅金」,結果金亡後,南宋也重蹈了北宋的覆轍。 但是,如果我們還原宋金戰爭最後20年的歷史就會發現:南宋的選擇其實與北宋有本質區別,看似違背「唇亡齒寒」的道理,但實際上卻是十分明智的。
  • 北宋聯金滅遼,南宋聯蒙滅金,兩宋讓仇恨蒙蔽了雙眼
    北宋時,中國並存的國家有:宋、遼、西夏、吐蕃諸部、大理、西州回鶻、黃頭回鶻、黑汗、高麗等。南宋時,中國並存的國家有:宋、金、西夏、吐蕃諸部、大理、蒙古諸部、西遼、高麗等大致8個國家。於是,公元1120年,金國派使者與北宋宋徽宗聯盟滅金,二者一拍即合,決定共同出兵,前後夾擊,滅掉遼國。公元1125年,北宋和金國共同滅掉了遼國。僅僅兩年,金國就背信棄義,佔領了遼國的地盤後,稍作休整,又開始攻打北宋。1127年,北宋首都汴梁被金兵攻陷,北宋宣告滅亡。北宋皇室和百姓慘遭凌辱,稱之為「靖康之恥」。
  • 蒙古與西夏國的大決戰,西夏擁有30多萬軍隊為何慘敗被滅國?
    宋朝有四大強敵,遼國、金國、西夏、蒙古。遼、北宋亡於金,西夏、金、南宋都亡於蒙古,也就是說蒙古才是最後的贏家。而且西夏第一個亡於蒙古人的鐵蹄下,從這個結果去推論,仿佛強大的蒙古滅亡西夏是很簡單的事兒。但事實並非如此。蒙古大軍雖然戰鬥力很強,在一開始卻並不具備凌駕於四國之上的絕對實力,蒙古滅西夏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容易。
  • 北宋因「聯金滅遼」而亡,為什麼南宋不長記性執意還要「聯蒙滅金」?
    而繼承北宋衣缽的南宋絲毫沒有吸取教訓,他們被滅國讎恨蒙蔽了雙眼,為了報仇再次聯合蒙古滅了金國,於是歷史重演,蒙古滅金國後馬上將矛頭指向了南宋,崖山一役南宋滅亡。 隨著蒙古的崛起,西夏和金的關係也發生了巨變。對於成吉思汗來說,想要一口氣吞掉金這個龐然大物對剛崛起的蒙古來說顯然是不可能的,所以必須採取逐步削弱,打擊金國有生力量;剪除金國羽翼,使其孤立無援的方法。 蒙古人首先將矛頭對準了金的親密盟友西夏,為了消除潛在威脅並孤立金國,成吉思汗制定了「滅金先滅夏」的大方針。
  • 【歷史大爆炸】明明有北宋「聯金滅遼」的前車之鑑,為何南宋還是要「聯蒙滅金」?
    王夫之曾經評價南宋「聯蒙滅金」,稱:「借金滅遼失中原,借元滅金失江左」。我們知道,人或者國家犯錯誤並不可怕,但可怕的是同一個錯誤連續犯兩次。都說歷史是帝王的良師, 那麼南宋的統治者為何會蠢到重蹈覆轍,既不吸取歷史教訓,又缺乏長遠戰略眼光呢?                         事實究竟是如何呢?
  • 《种師道剿西夏、孟珙殺金哀宗,朱元璋滅蒙元、辛亥革命滅清》
    漢族和「西夏党項」、「女真金國」、「蒙元」、「通古斯滿清」的戰爭,其最終結果,簡單的說,是「种師道剿西夏、孟珙殺金哀宗,朱元璋滅蒙元、辛亥革命滅清」。網上被無限誇大的這些入侵者,最後都是被漢族吊打的。其後,种師道等將領推行李憲進築之策(就是在前線不停修築「堅固的營寨」,眾多營寨互相支援,步步為營,修到哪裡,宋軍勢力擴張到哪裡,西夏軍攻不下宋軍營寨,就不停被宋軍蠶食防線,也蠶食西夏軍人數,西夏人口不足,錢糧有限,耗不起)。經過連年戰爭,到北宋政和3年(1114年),种師道徵討西夏,在古骨龍大敗西夏軍,西夏主力潰敗,已無再戰之力。
  • 大宋朝為什麼會犯「聯金滅遼」「聯蒙滅金」兩次戰略性失誤?
    在宋朝316年的歷史中犯過兩次致命的戰略錯誤,一次是北宋末期的聯金滅遼,另一次是南宋末期的聯蒙滅金。
  • 北宋聯金滅遼自己也被滅,南宋為何還要聯蒙滅金?
    此後宋遼之間的實力天平就一直傾向於遼,在遼國數次南徵而無法徹底滅宋,而宋朝也對遼國無可奈何之際,雙方於1005年籤訂澶淵之盟。拿下遼國之後,金國遂有南侵之意,公元1127年,也就是「海上之盟」的第七年,共約盟好的墨跡未乾,金軍便攻破汴梁(今開封),生俘徽欽二帝及一眾大臣,宋人被迫南渡並建立南宋,都臨安(今杭州)。
  • 鐵木真帶蒙古主力西徵,跨度長達7年,金和西夏為何不端他老巢?
    經過一系列戰爭統一蒙古諸部,於1206年建立大蒙古國,後來他的孫子忽必烈創立了元朝。金國、西夏、南宋、大理國等政權,悉數都被蒙古所滅,南宋和大理不用多說,本來就受制於金國和西夏,防守都難,無力北徵。那麼尚有精銳騎兵的金國和西夏,為何不趁鐵木真西徵時端他老巢呢?
  • 319年的宋朝,經歷金代遼,元代金,為何最終無法躲過滅國之禍
    北宋與遼在國書中甘願互稱南北朝,而南宋更是向金稱臣稱侄,哪有一點天朝大國的風範。但是一直委曲求全的宋朝還是將國祚延續了足足319年,更甚大唐。宋朝雖然不能盡復國土,依然是頑強的挨過了金代遼,元代金這兩次「上國」的權力交替,可為何還是無法躲過滅國之禍呢?
  • 金國享國119年,能打敗遼國和宋朝,為什麼卻滅不掉西夏
    南宋對峙。西夏國領土東盡黃河,西至玉門,南接蕭關,北控沙漠,佔地面積77萬公頃,人口數量頂峰約三百萬。與那時候好幾百萬公頃國土、數百萬人口數量的宋代對比,西夏的確是個弱國。可是小小的西夏國,卻就是抵住了宋朝、遼國的攻擊,乃至逼宋朝年年「歲賜」。直至遼國、宋朝依次被大金滅了國,西夏國仍然活得好好的。
  • 宋朝的兩次「騷操作」之「聯蒙滅金」
    蒙、金、宋形勢圖這次的聯蒙滅金是蒙古國主動請求的,並且還是一而再、再而三地派遣使者到南宋邀約。再加上金國最後多次的錯誤決策,致使南宋最後倒向了蒙古這一邊。在金國就要滅亡之際,在宋廷看來金國已經喪失了作為南宋屏障的作用。於是,聯蒙滅金開始在朝中佔據上風,至此,宋蒙盟約初成。宋理宗紹定五年(1232年)十一月蒙軍再次進攻金國的時候,南宋也出兵相助一起圍攻開封。最後開封城破,金哀宗率餘眾逃往蔡州。
  • 神秘的西夏 被蒙古滅亡時,興慶府被屠城,西夏王族幾乎被團滅
    1115年金朝興起,三國鼎立的局面被破壞,遼朝、北宋先後被滅,西夏經濟被金朝掌控。後漠北的大蒙古國崛起,六次入侵西夏並拆散金夏同盟,讓西夏與金朝自相殘殺。 公元十三世紀初,蒙古崛起於漠北。乞顏部梟雄鐵木真在用武力統一蒙古高原諸部的同時,開始向外擴張。
  • 建立了西夏的党項人,被蒙古滅國後,是否被滅族?還有後裔嗎?
    蒙古曾經6次攻打西夏,成吉思汗之死,有說是在徵西夏時中箭墜馬傷重而死,也有說是在強拆西夏王妃時被咬掉了命根子而死,總之,是死於徵服西夏的戰爭。他死前下旨,對於西夏人:「殄滅無遺,以滅之、以死之。」。當西夏滅亡時,懷著復仇心理的蒙古大軍對西夏進行了滅絕性的摧毀。
  • 蒙古滅宋之戰,襄陽失守後南宋滿盤皆輸
    蒙古鐵騎橫掃歐亞,為何軍事上比較弱的南宋,能堅持多年!中國歷史上面對侵略唯一的一次死局,應該就是宋蒙了。蒙古的戰鬥太強了,而且整合了漢地的軍事技術。蒙古軍隊很快斷絕了襄陽和樊城的聯繫南宋名將凋零,蒙古的實力太強其實就是南宋滅亡從國勢上大勢所趨
  • 南宋聯蒙滅金是背信棄義?其實是金國不作不死
    ,爆發在1211年,但距此十八年前,也就是南宋慶元三年(1197)時,南宋出使金國的使者衛涇,就給宋寧宗做出精準判斷:一弱虜滅,一強敵生,猶未足以為喜也。當金國還在渾然不覺,南宋已經發現了蒙古的威脅。所以,當1211年起,蒙古和金朝在北方殺得天昏地暗時,隔岸觀火的南宋王朝,非但沒有如後世某些嘲笑的那般幸災樂禍,相反卻是神經緊繃,早早開始精心應對。名臣真德秀給南宋定下三策,既有聯蒙滅金也有聯金抗蒙,每一條都有詳盡方略。大臣喬行簡更有石破天驚言論:應當增大對金國的援助,叫金國變成抵禦蒙古的屏障。
  • 樂麒說歷史 | 南宋理宗昀卷:聯蒙滅金
    三年後成吉思汗再次攻伐金國,金廷之上,早已人人都成驚弓之鳥。成吉思汗連破金國四京,金廷一路難逃至河南南京開封苟延殘喘。宋廷得知後大喜過望,於公元1217年(南宋寧宗嘉定十年)對金國用兵。此戰持續了五年未果,宋金雙方最終不得不都停止戰爭。公元1227年,成吉思汗西徵西夏,西夏滅國。同年底,成吉思汗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