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歷史】北京城裡各大蒙古王府

2021-02-23 蒙古麗人

點擊上方【蒙古麗人】大家都在等著你

 ◆ ◆

北京城有很多王爺府和一些小有名氣的府邸,然後隨著時間的推移歷史的變遷,有的面貌基本上保留了下來,有的已經不完整了。歷史除了留下一方遺址殘垣,還留下一段段故事,今天小編帶您探秘這些隱藏北京蒙古王府。北京有那王府(那彥圖王府,超勇親王府)、僧王府(僧格林沁王府「伯王府」)、羅親王府(阿拉善王府)三座,其府第與滿族各旗下相同甚至規模逾制。滿清王朝的漠南、漠北、漠西蒙古王公、扎薩克等都在本旗有領地,在京城大多不賜府第,只是少數有戰功、有結下滿洲皇族婚姻關係的蒙古王爺在北京受賜藩邸,在京蒙古王無事時留居京邸,一旦國家有戰事可調動其部蒙古兵同馳赴援。

那王府(超勇親王府)

圖1:那王府(那彥圖王府,超勇親王府)北京安定門內國祥胡同2號。

那彥圖王府在安定門內國祥胡同2號。那彥圖,清康熙年間定邊左付將軍喀爾喀賽音諾顏汗部扎薩克超勇和碩親王策凌。那王府即超勇親王府,是漠北蒙古喀爾喀賽因諾顏部扎薩克和碩親王那彥圖王府。南北在國興胡同和國祥胡同間、東西在趙府街與寶鈔胡同間,明代稱「鍋腔胡同」長220多米,清宣統時改稱「國祥胡同」。府門(宮門)三間面南,府門東、西兩側各有角門(阿司門)一座。府門對面是一座影壁,兩側設置石獅、燈柱、拴馬樁和轄禾木。府門內有一座木質影壁,銀安殿建築宏偉、結構緊湊。府內漠北習俗明顯,每年臘月二十三,都在府中佛堂院內架設一座蒙古包,中間生一個大火爐,親王的率領府內喇嘛等圍著火爐念經。那彥圖賭輸,將那王府抵債押給西什庫天主教堂,無力還款反而再向教堂神甫借款7萬元,1940年後教堂將「那王府」轉給金城銀行、精神病院。那彥圖遷出了那王府租住在豆腐池4號。現那王府已大部分改建,只有國祥胡同甲2號還保留著當年的風貌。為北京市重點保護文物。

僧王府

圖2:僧王府(僧格林沁王府「伯王府」),北京安定門內炒豆胡同77號。家廟,平安大街寬街。

僧王府(民稱「伯王府」)是清代僧格林沁的王府。南鑼鼓巷南口東面的炒豆胡同77號。僧格林沁,漠南蒙古科爾沁旗人,1825年襲封科爾沁郡王,1855年晉封親王,1859年在大沽海戰中督軍奮戰打敗英法聯軍,。1865年5月在豫魯皖鎮壓捻軍陣亡。其子伯彥諾謨詁承襲親王爵,老住戶稱這所府址為「伯王府」,伯彥諾謨詁王曾任御前大臣、光緒的騎射「諳達」(老師)。原僧王府前門在炒豆胡同,後門在板廠胡同,王府分中、東、西三路,各為四進院。東路正院外還另有東院四進,民國後,府第被親王后代逐漸拍賣,現在的炒豆胡同71號至77號(單號),板廠胡同30號至34號(雙號),都是原王府的範圍。炒豆胡同西口是僧格林沁家的祠堂。東城區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羅親王府 (阿拉善王府)

圖3:羅親王府(阿拉善王府)第一進院正房,北京什剎海後海南岸氈子胡同7號,羅親王府保留著完整的後花園,東北院牆在氈子胡同。

北京阿拉善王府曾經被稱為羅王府、塔王府、達王府,,北京市西城區原三座橋府夾道1號,現氈子胡同7號,在什剎海後海南岸、恭王府東側,王府由精緻四合院和後花園組成,有房屋200多間較低矮,廊柱用的全是不粗的木方柱;冬天用炭火取暖修築火牆,橫的屋脊上除了獸頭在屋脊兩端各有一個二三十釐米高四方立體的煙囪排煙。簷雕與廊畫有蒙古人喜愛的牡丹、蝴蝶、飛馬等圖案。阿拉善王府於清康熙四十三年(公元1704年)撥銀賜建。阿寶平定準噶爾康熙五十四年為修建王府,阿寶死後,羅卜桑多爾濟(次子阿拉善第三代親王阿拉善霍碩特旗的二襲札薩克王公)再徵準噶爾諸部有功晉升為和碩親王,1910年,塔旺布理甲拉襲親王爵(阿拉善霍碩特旗的第八代第九位王爺)曾任袁世凱政府的京都翎衛使和蒙藏院總裁,達理扎雅被任命為阿拉善和碩特旗札薩克,在阿拉善旗民及貴族的敦請下,於1932年離開了北京,回到家鄉內蒙古阿拉善旗執政。現在這座王府裡除了假山之外,古建築房屋只剩下東邊的六座,其中四座住宅,兩座屬於原來的家廟。   

這座王府在北京是最難得的,羅府後代在北京應當被評為「最佳王族子孫」,北京皇室、王公後代幾乎都是敗家子,又逢中國百餘這麼個多災難,羅親王府以後直至解放竟然沒有被其後裔變賣拆毀,在北京據說只有唯一阿拉善這家,真是好樣的阿拉善。

這座蒙古王府東側保護完好,院制、房舍、遊廊依舊。這樣看來,說明古建不怕被佔用,而是在於佔用單位和住戶的德性,羅親王府裡私建亂建不少,可是,原來古建不毀不動。

北京城裡的清代科爾沁蒙古王爺府

京城內蒙古的12個王府中,通遼的蒙古王爺府就有6座:僧王府,科左後旗的僧格林沁親王王府,坐落在北京市東城區炒豆胡同和板廠胡同;卓王府,科左中旗的卓哩克圖親王王府,坐落在北京東城區什錦花園原19、21號院;末代達爾罕親王那木濟勒色楞(安定門內花園府,北京人也稱此花園為「達子府」花園);那木濟勒色楞後來遷住的達爾罕親王府(原東四馬大人胡同,現育群胡同15號);色布騰巴拉珠爾達爾罕親王府(原是和敬公主府,東城區張自忠路7號院);奈曼親王府,奈曼旗札薩克多羅達爾罕郡王德木楚克札布王府(原北京西城區的泰安侯胡同,今西四北七條27號)。

有清一代,科爾沁部「從龍佐命」,立下赫赫戰功,也受到清王朝的格外恩寵。從1636年大清建立至1911年清王朝滅亡,計276年間,滿清沒有幾口子人,全靠蒙古人給女真人打天下,但是,內蒙古、新疆蒙古能夠封親王、郡王爵位的不多,這些王爺能在京城建府的就更少了。清代官員由於封爵等級不同,其府邸的建造是有嚴格規制的。在名稱上,只有親王和郡王的住宅才可以稱為「王府」,貝勒、貝子的住所只能稱「府」。高級官員的職位不論多高,其住所只能稱「宅」或「第」。王府從建築基址、規模、樣式、裝飾,甚至幾步臺階,基高几尺幾寸等,都有嚴格限制。如果超過規定,朝廷是要嚴厲治罪的。輕則罰俸,重則奪爵。《欽定大清會典》中明確規定:親王府正門五間、基高三尺;正殿七間,基高四尺五寸;後殿五間,基高二尺;後寢七間,基高二尺五寸;後樓七間,基高一尺八寸。正門殿寢可用綠琉璃瓦,門柱可飾以五彩金雲龍紋,禁雕刻龍首,門釘縱九橫七。其它房屋可用筒瓦;府庫、倉廩、廚房、馬廄及典司執事之屋,都用板瓦;門和柱用黑色油漆。封建等級制度在王府建造中得到了充分體現。  

清代北京王府都集中在內城。從清初王府修建到如今,300多年過去了。在歷史的滄桑巨變中,京城裡的這些蒙古王府多已頹敗傾圮或灰飛煙滅,從鐘鳴鼎食到春華秋敗,大都改換了主人。昔日的王府,或做醫院,或做學校,或做私人住宅,或做辦公用地,從內容到形式上都發生了根本的改變。現在,在北京城能夠查找到的清代蒙古王府僅有15座。其中,內蒙古王爺府12座。在京城內蒙古的12個王府中,通遼的蒙古王爺府就有6座,佔內蒙古在京蒙古王府總數的一半。並且通遼蒙古王府的規格也高,全部是親王府。這6座王府是:

一、僧王府  

僧王府,即科左後旗的僧格林沁親王王府,坐落在北京市東城區炒豆胡同和板廠胡同。炒豆胡同屬東城區交道口南大街路西從南往北數的第一條胡同。胡同自東向西溝通交道口南大街和南鑼鼓巷,長400多米。此處從明清時代就稱「炒豆兒胡同」, 1965年北京市整頓地名時改稱「交道口南九條」,「文化大革命」中改稱「大躍進路頭條」,1979年復稱「炒豆胡同」。炒豆胡同73、75、77號與板廠胡同30、32、34號共有房屋200多間,原為僧格林沁親王府,1986年被確定為東城區文物保護單位,2003年被確定為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 

 

僧王府原為索王府。索王即科左後旗第九任札薩克、僧格林沁的族父索特納木多布齋郡王。嘉慶六年(1801),索王與嘉慶皇帝的三女兒莊敬和碩公主結婚到清宮任職後就住在這裡。當時由中、西兩所院落組成,各有四進。中所正院正房臺階五層,舉架高,面寬一丈多,進深兩丈四尺;耳房面寬一丈多。正房耳房都用「金磚」( 澄泥黑光面的大方磚)鋪地,有地下暖道,用楠木雕萬福紋碧紗櫥隔斷前後間,內部裝修十分講究。索王進入清宮後,官運亨通,從御前行走、御前大臣到領侍衛內大臣,掌皇宮禁衛,成為嘉慶皇帝倚重的寵臣。索特納木多布齋與莊敬和碩公主結婚後,雖然倆人感情如膠似漆,但終無結出愛情果實。道光五年(1825),僧格林沁被選為嗣子,承襲郡王。道光皇帝很看重僧格林沁,襲爵當年任他為御前行走,第二年賞用朱韁。道光八年(1828)十月,道光皇帝把多羅貝勒文和的二女兒指嫁給僧格林沁,當月成婚。僧格林沁結婚時,對王府重新修繕擴大,出銀6690兩,買下了王府東院杭州織造福德的宅院,三個院子連在一起,重修了五脊六獸三開間的府門,使王府擴大了三分之一。大照壁正對府門,府門兩旁有上馬石,上馬石旁有一對雕石矗燈;府門裡兩廂置兵器架。僧格林沁的新房就設在王府東側院落的正院上房。東院內有假山、水池和爬山廊、遊廊、花廳、亭、臺等。整體建築有園林式風格,高雅不群,富有幽趣。僧格林沁在清庭出入禁闈,最被恩眷。道光帝駕崩時,他是顧命十大臣之一。鹹豐年間,他率兵屢敗太平軍,鹹豐五年(1855)正月,鹹豐帝加封僧格林沁為博多勒噶臺親王。1859年6月,在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僧格林沁在大沽口大敗英法侵略軍,擊毀英國艦船十三隻,擊傷英國艦隊司令何伯,囂張的英國侵略者逃跑,取得了戰役的勝利,寫下了威震敵膽、憾人心魄的篇章。這是中華民族近代史上第一次打敗帝國主義列強,馬克思在《新的對華戰爭》一文中,不惜筆墨,中肯地評析了這場戰爭,無情地揭露了英帝國主義以強凌弱的「海盜式」行徑。  

1860年10月,朝廷命僧格林沁去鎮剿捻軍。他轉戰直隸、山東、河南、安徽、湖北等省,取得很多勝績。朝廷多次褒獎他「忠勇成性」。1865年5月,僧格林沁親王在山東省荷澤吳家店剿捻作戰時,求勝心切,疲勞作戰,窮追力剿,身冒鋒鏑,誤入埋伏,護衛被打散,他在麥田裡被一個十幾歲的小捻軍張皮梗殺死。當時,「南曾(曾國藩)、北僧(僧格林沁)是大清王朝倚重的兩位大臣。對於失去僧格林沁這樣的護國良將,朝廷很震驚,下旨把他的靈柩運回北京。年幼的同治皇帝奉兩宮太后懿旨親往僧格林沁王府祭奠,並決定從國庫撥款為其修祠建廟,繪像紫光閣。皇帝親自到一個臣子家中弔唁,這在清代歷史上是不多見的。 

 

後來,僧格林沁的兒子伯彥訥謨祜承襲了親王爵。20世紀20年代,伯彥訥謨祜陸續將王府賣掉,西側院成為溫泉中學,中院為朱家溍先生所買,東側院除留一部分為阿穆爾靈圭之子和琳自住,其餘賣給了西北軍。1954年,煤炭部買下原「僧王府」的大部分院落作為宿舍。一座顯赫的王府在百年時間裡便被分割得七零八落。

  

二、卓王府  

卓王府即科左中旗的卓哩克圖親王王府,坐落在北京東城區什錦花園原19、21號院。第一代親王烏克善是達爾罕親王滿珠習禮和孝莊文皇后布木布泰的長兄。他身材魁梧,英勇善戰,多次帶領科左中旗蒙古騎兵出徵,幫助清王朝打天下。在綽爾曼城,烏克善率兵大敗林丹汗,在大同、上方堡、宣府大敗明朝守軍,在殺虎口親自擒獲明朝外藩大臣,在索倫擒獲叛將噶爾珠塞特爾、哈拉柱,為大清王朝立下赫赫戰功。烏克善是大清王朝在崇德元年(1636)首封的親王,也是科左中旗的第一個親王,比滿珠習禮受封達爾罕親王早23年。卓哩克圖親王傳了十六代,七、八、九、十、十一代卓哩克圖親王都擔任過哲裡木盟盟長。 

 

卓王府與北京城裡的清宗室王府比較,規制略小些,但也有正殿、配殿、寢殿、後罩房等。第十四代卓哩克圖親色旺端魯布(1908年承襲)、第十五代卓哩克圖親賀喜業勒吐莫爾根都在此居住過。北京人不解蒙語,把卓王府稱為「趙王府」,「趙」是「卓」的音變。1932年,賀喜業勒吐莫爾根去日本留學,把王府賣給了直系軍閥吳佩孚。1939年,決不事敵的吳佩孚被日本牙醫害死,停靈49天,什錦花園的住戶不用做飯,磕過三個頭就可以到吳家吃飯,並且中餐、西餐、清真飯菜俱全。吳佩孚死後,偽蒙古軍政府軍長李守信以40萬銀元買下卓王府。後來,國民黨軍統局長戴笠、國民黨國防部保密局長鄭介民也曾一度搬住此府。從卓王府住過的這些顯赫人物,就足以想見它當時的奢華和氣派。現今,這裡有北京飲食服務總公司宿舍和國家計委綜合運輸研究所等單位。  

三、那木濟勒色楞達王府  

坐落在安定門內花園府的末代達爾罕親王那木濟勒色楞達爾罕親王府。達王府即科左中旗的達爾罕親王王府。第一代達爾罕親王滿珠習禮是孝莊文皇后的四哥,順治十六年(1659)被封為親王,傳十二代。這十二代親王,在京城先後有三處王府。  

安定門內花園府的達爾罕親王府。花園府(當時北京人也稱此花園為「達子府」花園)在安定門大街路西,東鄰靈官廟、姑姑寺、柴棒胡同,南達車輦店胡同,西接北鑼鼓巷,北接大貴子、小貴子胡同,再北邊是安定門西牆根。此處達王府佔地面積8畝,東北角有一組院落。這是達爾罕親王在北京最早的王府。歷史上達爾罕親王到北京朝覲,除了朝廷接待住如意館外,這裡便是他的長住所。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末代達爾罕親王那木濟勒色楞表現了很高的民族氣節。他拒絕日本侵略者的利誘,以治肺結核為由,不做蒙奸,離開瀋陽,來到北京,住此王府。 

 

四、達爾罕親王府坐落在育群胡同15號院

末代達爾罕親王那木濟勒色楞從瀋陽來到北京在安定門內花園府的達爾罕親王府住了一段時間後,搬到東四馬大人胡同(現育群胡同15號院)。這處王府為三進院,大門開在東南。外院有倒座的南房、西廂房和北房。穿過腰房是中院,中院有東西廂房各三間,北房三開間,東耳房兩間,西耳房連著西院為五間。中院西南角有便門通後院。20世紀90年代中期,末代達爾罕親王那木濟勒色楞的後人曾同意把此王府贈與故裡科左中旗人民政府。解放戰爭期間在開魯擔任縣委組織部長、時任大連外國語學院黨委書記的李柱大姐,感念哲裡木盟老鄉在她打遊擊期間把她的女兒養到十幾歲這份深情,主動聯繫光大集團願意幫助玉成此事。筆者曾從中幫助聯繫科左中旗人民政府,後來,不知其詳。  

五、色布騰巴拉珠爾的達爾罕親王府

坐落在東城區張自忠路7號院的達爾罕親王府。此處達爾罕親王府原是和敬公主府。和敬公主是乾隆帝的第三女,乾隆十一年(1746)三月下嫁第五代達爾罕親王色布騰巴拉珠爾。色布騰巴拉珠爾九歲「即隨諸皇子讀書於內廷」,乾隆帝御賜色布騰巴拉珠爾的詩句有「世篤姻盟擬晉秦,宮中教養喜成人」。 色布騰巴拉珠爾於乾隆十七年(1752)襲親王爵,乾隆十八年(1753)兼哲裡木盟副盟長;乾隆二十年(1755)在新疆伊犁徵剿準噶爾中立下赫赫戰功,朝廷賞賜雙俸祿。同年,色布騰巴拉珠爾奉詔回京期間錯用輝特臺吉阿木爾薩納駐守伊犁。不久,阿木爾薩納叛變。色布騰巴拉珠爾因此獲罪,被奪爵革職。乾隆二十三年(1758),色布騰巴拉珠爾又立戰功恢復爵職,畫像掛紫光閣。乾隆三十二年(1767),色布騰巴拉珠爾任理藩院尚書。乾隆三十七年(1772),色布騰巴拉珠爾在戰場因與主官戰術不和,又被削去爵職。後來,他的本家子侄承襲了他的爵位,住進他的王府。1923年,色布騰巴拉珠爾的世孫達賚以十五萬大洋把此王府賣給直魯聯軍總司令張宗昌。1935年,此王府被當做東北難民救濟院。日偽時期被當做興亞院。日本投降後,被當做國民黨第十一戰區長官部。現為中央某機關接待站,是北京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六、奈曼親王府  

清崇德元年(1636)奈曼建旗。清廷根據軍功封袞楚克為旗札薩克多羅達爾罕郡王。旗札薩克多羅達爾罕郡王傳十六任。道光皇帝的愛女壽安固倫公主嫁給奈曼旗第十一任札薩克多羅達爾罕郡王德木楚克札布,他的王府就坐落在北京西城區的泰安侯胡同(今西四北七條二十七號)。德木楚克札布在道光、鹹豐、同治三朝歷任御前大臣、管旗都統、鎮撫北部大臣、火器營大臣、管理中正殿奉經事務大臣、內務大臣等軍政要職。同治四年(1865),德木楚克扎布逝世後,同治皇帝追任他「親王」爵位。光緒十八年(1892),第十三任旗札薩克多羅達爾罕郡王瑪什巴圖爾在鎮壓金丹道叛亂中立下殊功,晉親王爵。第十四任旗札薩克蘇珠克圖巴圖爾親王、第十五任旗札薩克阿拉坦胡雅爾,第十六任旗札薩克蘇達那木達爾吉都曾在此王府居住。1948年,蘇達那木達爾吉將國民黨昭烏達盟流亡政府和國民黨奈曼旗流亡政府設在此王府。1949年北京和平解放時,蘇達那木達爾吉來不及逃離被逮捕,1951年死於北京。此王府舊址現在為福綏境房管所。  

北京城裡這些清代通遼蒙古王府的存在,是對科爾沁蒙古「從龍佐命」、「荷恩獨厚」的最好佐證。蒙古王府,是封建社會特權、宗法、禮制相結合的產物,它作為特殊的建築組群,以其宏大的規模、完整的布局、嚴格的規制、多層次的空間組合、富麗的彩繪雕飾,在古建築史上佔有重要地位。另一方面,清代蒙古王府作為皇家文化和民間文化的承接點,具有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滿清王朝是軍事朝廷,是一個種族,一個軍隊,一個政府。就看北京的地名,時至2009年雖然舊地名所剩無幾,但是,今日之北京仍然留有大量「營」的地名,那營有滿族營,有蒙古營(那些不雅的名兒改來改去仍不言自喻),因為滿清與蒙元進中原分裂國家狀態大不一樣,滿清接收的是大明一統江山,女真移民進京雖然是兵民合一,和平時期的女真子弟卻立即鬆弛無聊。滿京城從山麓到平原各處都是兵營,這是女真人學習蒙元統治的做法,蒙古旗兵駐軍北京一是女真打江山時來的,二是女真族在和平時期二百年實在打不了仗了,女真必須依靠舅舅門下(清室多娶蒙古貴族女),蒙古旗兵為滿族皇家來抵禦外敵、平息農民造反。因此,在北京內城有這三座蒙古王府。

來源:蒙古文化周刊

蒙古麗人Ψ 國際蒙古文化第一微刊(覆蓋人群超100萬)Ψ信號:menggu100


客服電話:0471-3284566

信箱:admin@mengguliren.com

微信客服:mglrkf2

微信服務號:menggu8

↓↓↓點擊下方閱讀原文回顧經典

相關焦點

  • 北京城裡各大蒙古王府
    歷史除了留下一方遺址殘垣,還留下一段段故事,今天小編帶您探秘這些隱藏北京蒙古王府。北京有那王府(那彥圖王府,超勇親王府)、僧王府(僧格林沁王府「伯王府」)、羅親王府(阿拉善王府)三座,其府第與滿族各旗下相同甚至規模逾制。
  • 歷史丨北京城裡各大蒙古王府
    歷史除了留下一方遺址殘垣,還留下一段段故事,今天小編帶您探秘這些隱藏北京蒙古王府。北京有那王府(那彥圖王府,超勇親王府)、僧王府(僧格林沁王府「伯王府」)、羅親王府(阿拉善王府)三座,其府第與滿族各旗下相同甚至規模逾制。
  • 北京城裡的八大蒙古王爺府
    羅親王府(阿拉善王府)三座,其府第與滿族各旗下相同甚至規模逾制,那彥圖王府在安定門內國祥胡同2號,滿清王朝的漠南、漠北、漠西蒙古王公、扎薩克等都在本旗有領地,在京城大多不賜府第,只是少數有戰功、有結下滿洲皇族婚姻關係的蒙古王爺在北京受賜藩邸,在京蒙古王無事時留居京邸,一旦國家有戰事可調動其部蒙古兵同馳赴援。
  • 〖蒙古電影〗強力推薦24部蒙古題材電影
    一天晚上,城裡長大的妻子告訴貢巴現在有種叫保險套的東西可以解決這個問題,並叮囑他進城買彩電時捎回幾個。在城裡的藥店裡,貢巴感到格外尷尬,最終只好笑嘻嘻地走開。回家途中,貢巴在享用過城裡的罐頭和飲料後夢到了自己的祖先——成吉思汗……
  • 〖蒙古歷史〗蒙古人與蒙古帝國2
    公元前5至前3世紀,東胡各部還處於原始氏族社會發展階段,各部落過著「俗隨水草,居無常處」的生活。     室韋,《魏書》,作失韋。室韋與契丹同出一源,以興安嶺為界,「南者為契丹,在北者號為室韋」。6世紀以後,室韋人分為南室韋、北室韋、包(缽)室韋、深末恆室韋、大室韋等5部,各部又分為若干分支。 活動在蒙古地區的諸部分為蒙古語系和突厥語系兩大部分。
  • 蒙古歷史演變
    前209年,匈奴的冒頓單于建立了蒙古地區歷史上的第一個國家。匈奴成為強大的遊牧部落,並與中國的秦朝、漢朝長期對立。然而,強大的遊牧帝國並沒有長久。經過激烈的內部紛爭和外來的軍事打擊後逐步走向衰落,雖然在東漢初期由於中國內戰而統一併連年入侵,但是後來在48年匈奴分成南北兩個匈奴,155年在鮮卑人徵伐下北匈奴崩潰,最終在158年被丁零人打敗;在216年南匈奴被曹操一分為五。
  • 蒙古歌曲歷史︱蒙古家鄉
    首先,反映近代史上蒙古人民奮起反抗帝國主義侵略,揭露封建統治階級的罪惡行徑的具有強烈人民性歌曲,以及在共產黨領導下的革命鬥爭中產生的革命歷史民歌,是蒙古民歌遺產的精華。具有強烈人民性的革命歷史民歌《引狼入室的李鴻章》就是在這種社會背景下產生的。2.古代狩獵歌曲。狩獵歌曲是獵人們在深山密林中進行狩獵勞動時歌唱的一種民歌體裁。
  • 蒙古騎兵簡介 蒙古騎兵創建者 蒙古騎兵裝備
    蒙古的騎射手輕騎兵與衝擊騎兵相互配合,形成了強大的戰鬥力。1241年,蒙古與歐洲聯軍的交戰就體現出各騎兵配合所形成的強大戰鬥力。蒙古先以少量輕騎兵誘使歐洲騎兵追擊,隨後蒙古騎射手從兩翼包抄追擊的歐洲騎兵,並不斷向歐洲騎兵發射箭失,殺傷歐洲騎兵。這時,待命的蒙古重騎兵向歐洲騎兵發起衝擊,而由兩翼包抄的蒙古騎射手對歐洲騎兵完成了合圍。
  • 蒙古幾千年歷史時期
    13世紀初蒙古人逐漸強盛,並在蒙古尼倫的乞顏部首領鐵木真帶領下於1206年最終成功消滅各部,並建立了大蒙古國,作為蒙古族歷史的正式開始。大蒙古國」。大蒙古國很快佔領了蒙古地區,並四處出徵,在歷代大汗的努力之下,發展成為橫跨歐亞的大蒙古國。
  • 【蒙古歷史】蒙古人牢記的歷史大事件年表
    蒙古帝國存在於第十三和第十四世紀,是歷史上最大的毗連土地帝國。原產於中亞的大草原,蒙古帝國最終從東歐到日本的大海,向北延伸到西伯利亞,向東、向南印度次大陸,印度支那和伊朗高原,並向西黎凡特和喀爾巴阡山脈。自公元544年到如今經歷各大歷史事件,作為蒙古人我們應該牢記在心。◇公元7世紀 蒙古以「蒙兀室韋」之稱載入《舊唐書》。◇732年 突厥《闕特勤碑》稱蒙古為「三十姓達怛」。
  • 「蒙古王」與蒙古「雲」 (一)
    1939年9月,日本駐軍把當時的「蒙古聯盟自治政府」「察南自治政府」「晉北自治政府」三個偽政權,合併改組為偽蒙疆聯合自治政府,簡稱偽蒙疆政府,擬按照偽滿洲國模式,建成偽大蒙古帝國。 偽蒙疆政府「首都」設在張家口,改中華民國年號為成吉思汗紀元,有國旗、銀行,發行貨幣。
  • 中國歷史概述(九十二)——12世紀蒙古高原各部與蒙古的崛起
    金國建立以後,專力南進,而對漠北地區的各部族採取了防禦和分化的政策,關係也較為緊張,以防其壯大而威脅到金國的統治。到12世紀末13世紀初,隨著鐵木真統一蒙古高原各部落,終於結束了漠北草原長期紛爭的局面。本期介紹12世紀蒙古高原各部落及13世紀初蒙古汗國的建立。
  • 那王府(固倫和靜公主府)
    一 那王府簡介 《王府生活實錄》說法:「那王府,是外蒙古親王在北京僅有的一處王府。」如:每年臘月二十三,都在府中佛堂院內架設一座蒙古包,中間生一個大火爐,府內的喇嘛和其他人員在親王的率領下,圍著火爐高聲念經。如今,那王府已大部分改建,只有國祥胡同甲2號還保留著當年的風貌。國祥胡同甲2號原來是那王府中路最北面的兩個並排的院落,現在是街門面北的獨立院落。
  • 成吉思汗的蒙古大軍為啥戰鬥力這麼強?
    今天,我們來聊一下成吉思汗的「蒙古大軍」!在一些人眼中,總覺得歷史上的蒙古人只是一些四肢發達,頭腦簡單的彪形大漢,甚至還會覺得他們是一群蠻荒未開化的「野蠻人」!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當然不是,歷史上的蒙古人其實無論在軍事上也好,還是在治國理政上也好,都有很多智慧值得我們學習。
  • 最後的王爺:蒙古阿拉善親王
    公元18世紀上半葉,大理寺卿通智和大將軍嶽鍾琪在賀蘭山麓西側、今內蒙古阿拉善左旗巴彥浩特修建了一座軍營。軍營修成後,大將軍將其取名為「定遠營」,取意「久遠安定」。大將軍嶽鍾琪沒想到,自己修建的那座軍營,後來成了阿拉善王爺府的基礎。1731年,清政府將剛剛修好不久的定遠營賜予功勳卓著、榮歸阿拉善的阿寶。定遠營從此有了新的名字:王爺府!
  • 明朝300年被蒙古欺負壓迫,為什麼清朝幾年就把蒙古搞定了?
    永樂時期:朱棣遷都北京,作為馬上皇帝的他,又親率軍對蒙古進行了五次打擊,攻打北元分裂後之韃靼瓦剌。結果是使瓦刺臣服隨後冊封瓦剌三王,扶持瓦刺與韃靼對立,後又見瓦剌中興,又助韃靼討伐瓦剌,以平衡之術不使一方獨大,同時還授予兀良哈蒙古朵顏,泰寧,福餘三衛自治權。
  • 詳解蒙古高原——漠北與俄屬蒙古
    蒙古高原的「三」字結構,可以解釋為什麼中原王朝總是無法徹底消除來自草原的威脅。不過要是從蒙古草原內部的地緣競爭來說,它在大歷史範疇內卻又呈現出東、西競爭的局面。結合蒙古高原的地理環境,我們還可以將之由西至東將之切割為一個「川」字形結構。只有了解過這個「川」字是怎麼劃分的,才能徹底了解這片草原的前世今生,包括知曉三國時代的遊牧者,到底處在什麼樣的階段。
  • 鼎足山下的敖漢蒙古騎兵
    在赤峰市敖漢旗木頭營子鄉東南5公裡處有一座山,叫鼎足山,蒙古語稱:固班圖勒嘎,這裡曾是敖漢第一個札薩克王府所在地。  鼎足山下是一片充滿靈氣的土地,這裡的人具有敢為人先的品質。出生於鼎足山下的趙振德,人稱趙豁子,蒙古名班撕拉格奇,在共產黨的領導下,憑著勇敢和智慧,建國前在這裡與李海濤、李華亭、烏蘭等人一起創建了敖漢蒙古騎兵這支勁旅。
  • 【TTCY 蒙古歷史】這些蒙古歷史有必要知道!!
    [始稱札郡旗],算此旗,漠南蒙古實為50旗)。該盟於天聰九年歸順清朝,在鄂爾多斯左翼中旗與鄂爾多斯右翼前旗接壤處的王愛昭會盟,俗稱大昭,故稱伊克昭盟。注釋:1、盟:由會盟而來,清政府把漠南(蒙古高原戈壁以南,大致是今內蒙古自治區)先後歸附的科爾沁等24部蒙古人稱為內札薩克蒙古,把漠北(蒙古高原戈壁以北,大致是蒙古腹地蒙古國
  • 〖蒙古部落〗四子部落
    ,我仿佛感覺到生生不息的各民族於歷史長河中遊弋繁衍,仿佛聽到金戈鐵馬、獵火狼煙之中傳來的鼙鼓聲聲,仿佛看到了四子王旗大地上演出的一幕幕歷史話劇……四子王旗地域之朝代嬗變       【清朝之前的淵源】        在蒙古人的傳說中,是「蒼狼」與「白鹿」締造了蒙古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