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葩說》第六季,又一次成功的吸引了職場年輕人的注意力,特別是其中一期關於裸辭的話題,更是將奇葩說推上了風口浪尖。
我也看了這場比賽,不得不說,在看的時候確實有一種熱血沸騰,年輕無畏,人生就要拼一把的感覺,但等我冷靜下來只是一想,我依舊要奉勸各位:不要輕易裸辭。
一、勸你裸辭的人根本就沒有上過班
站在裸辭一方,最受關注的就是詹青雲。
她的觀點是:有的時候還是要一心一意的做事情,越是要騎驢找馬,越是要一邊工作,一邊找工作,越是兩邊都做不好。
但詹青雲搬出來的所謂論據是「考試」,表示自己通過一心一意的的複習僅僅用一個月就通過了別人要好幾年才能通過的考試。
且不說詹青雲這個哈佛大學法學博士的人生經驗對我們普通人來講有沒有參考價值。
光是把考試和工作相提並論就已經很有問題了,能把這兩件事情劃等號的人,大概從來就沒有上過班。
(1)裸辭靠一腔熱血,缺乏理性思考
詹青雲說這個問題不該是「該不該裸辭」而是「什麼時候裸辭」,言下之意就是應該趁著年輕裸辭,不然以後壓力太大就沒機會了。
可是年輕人真的沒有壓力嗎?
我有個朋友,剛畢業就在父母的幫助下買了房子付了首付,每個月自己交月供就行了,壓力有,不過看起來不算大。
某天,公司空降了一個領導,朋友對他各種看不順眼,就直接提出了辭職。
結果朋友辭職後的整整三個月沒找到工作,因為剛剛工作沒多少存款,連房子的月供交不起了,只能求助父母,女朋友也因為他擅作決定選擇了分手。
這時候他才感覺自己做了一個多麼愚蠢的決定。
年輕不是沒有壓力,只是當你被一是熱血衝昏頭腦時,你會暫時忘記這些壓力。
(2)裸辭後的空窗期非常難熬
退一萬步講,就算你不在乎錢,就是要辭職,你知道裸辭後的空窗期有多難熬嗎?
當你看到自己的同學朋友一個個都在上班,升職,而你卻成為了一名光榮的家裡蹲時,你才會發現空窗期有多可怕。
知乎上有個問題,說的是「大家裸辭之後的空窗期有多長。」
其中有個回答是這麼說的:
第一天,老子解放了!再也不用加班,不用回家路上擠成狗了!第一周,感覺好多時間啊,該幹點啥,想想要去哪浪。第一個月,晚上打遊戲,累了看電影,偶爾投個簡歷,這才是人生啊!一輩子這樣子也願意。面試?暫時沒空。第二個月,好無聊,大家上班都在幹嘛。突然想到,再不找工作會不會餓死,再一看,為什麼沒有公司給我發麵試通知。快來個公司收了我!第三個月,時間過得好慢,該幹點什麼好呢?為什麼還是沒有公司看上我!!第四個月,沒錢了,要斷網了!什麼?有offer了?下個星期去上班?好!然後,一想到要去,就覺得時間過得老快老快!」
你以為裸辭過後得到的是自由和大好前程,其實等待你的是無聊的空窗期和沒錢。
(3)裸辭後不一定能找到合適的工作
詹青雲說:從這份工作中解脫出來,去認真地想想,我在這份工作當中到底為什麼不快樂,我想要找的下一份工作,到底要找什麼。
但是,「我想找什麼工作」不是重點,「我能找到什麼工作」才是核心問題。
裸辭最大的風險,就是你不一定能找到比之前更好的工作。
年輕人總是想著「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可是你想過嗎,像你這樣的年輕人每年有幾百萬個,你又沒有什麼過人之處,別人憑什麼留你呢?
正所謂:裸辭一時爽,求職火葬場。
二、辭職的正確姿勢
就像傅首爾說的:人生可以退場,但不能迷失方向。
你可以辭職,但要找對姿勢,而裸辭絕對不是辭職的正確方法。
(1)騎驢找馬,理性分析
現在年輕人的跳槽率很高,但在跳槽之前,希望大家認真想一想,你的最終目標應該是找到一個更好的下家,而不是單純逃離當下這個令你不滿的環境。
顯然「裸辭」只做到了前者。
為什麼推薦大家「騎驢找馬」,還不是為了讓你在看不到滿意前景的情況下能有一條退路,而裸辭把這條退路給堵死了,讓你的求職從「主動」變為了「被動」。
當你有辭職想法的時候,你的第一反應不應該是遞辭呈,而是冷靜思考和搜集資料,搞清楚:當下的人力市場是什麼樣的?薪資水準是怎樣的?我是否還有競爭力?
找工作不是靠毅力和決心就能做到的事情,不考慮後果的「裸辭」大多都沒有善終。
(2)用副業緩衝
如果有條件,我建議大家在有辭職意象的時候,除了積極觀察就業市場,還要試著做做副業。
詹青雲說一心多用的結果就是什麼都做不好。
然而對於大多數普通人來講,當一個斜槓青年其實是一種剛需。
張泉靈說過:時代拋棄你的時候是不會打一聲招呼的。
我有個前同事,自己在家開發副業給人做PPT,每個月能賺五六千,她辭職的時候還沒有找好下家,但因為有副業,所以不擔心沒有收入。
給自己找一個副業,準備一個PLAN B,你辭職的時候都會格外有底氣。
(3)提高自己的能力
無論什麼時候,實力終究是硬道理,很期望通過跳槽來改變當下的窘況說到底是治標不治本的。
說一千道一萬,跳槽最大的本錢還是你的工作能力,與其抱怨現狀不如積極提高自己。
只有真正有實力的人才能像詹青雲那樣毫不心虛地說出:年輕就是要裸辭!
三、寫在最後
《奇葩說》只是一個綜藝節目,辯手們的辯論的立場甚至都不一定就是他本人的立場,他們提供的只是一種思維方向,但要是誰是真的信,那就等著吃虧吧。
詹青雲給自己的「裸辭」下了個定義,說:我們今天講的裸辭是一個明確規劃自己人生有計劃地去裸辭的人。
你看,她自己都編不下去了,有計劃有準備的「裸辭」壓根就不是「裸辭」吧。
所以奉勸各位想要辭職跳槽的年輕人,收一收熱血,看一看腳下,人不能打無準備之杖,千萬別喝詹青雲那碗「樸素的雞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