裸辭很爽?誰裸辭誰知道

2020-12-26 騰訊網

嗨大家好,我是刺蝟君。

有人說:裸辭一時爽,一直裸辭一直爽。

事實真的是這樣嗎?刺蝟君今天就和大家聊聊裸辭這件事。

文 | 二更

ID | ergengshipin

前段時間,歌手周深在綜藝節目《令人心動的Offer2》中,談到對裸辭的看法,他認為「裸辭某種程度上是在解救自己」。

周深曾經在烏克蘭留學學醫,那段時間,他非常痛苦,每天都要做大量的醫學試題。他很努力去學,即便每天只睡兩個小時,仍然學不會。他說,很多人並不理解他當時的處境和感受,認為他在胡鬧,只有他自己知道,那樣的生活再繼續下去,他會「壞掉」。於是,他下定決心,從醫學院「裸辭」,轉行學習音樂。

圖源:微博

在周深看來,

裸辭是一種積極的自我解救行為。

去年,在第一季《令人心動的Offer》中,短視頻博主papi醬也談論過裸辭。

她是學導演專業的,剛畢業時,經朋友介紹,到一家公關公司工作。

到了公司,papi醬才發現工作內容與自己的專業差異很大。第一天,她被要求「查出全球十大石油公司的中英文介紹」。查完以後,papi醬當天果斷裸辭:「我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但我知道自己不喜歡什麼。」

圖源:微博

在papi醬看來,

裸辭是因為不能委屈自己做不喜歡的事情。

面對「裸辭」,幾乎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由。

@無趣:天天加班,身體受不了。

@Acall:領導小心眼,還蠢,真搞不懂他是怎麼爬上來的。

@皮卡皮卡:離家太遠,光是通勤,就累趴了。

@哇啦小仙女:割完雙眼皮,想請假,不批,乾脆裸辭了。

從「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到「回家繼承家業」,在當下社交網絡上,年輕人裸辭的理由越來越放飛自我。

圖源:《請和這個沒用的我談戀愛》

《2019年度求職體驗調研》顯示:

70後職場人第一份工作的平均在職時間是4年以上,80後是3年半,90後是19個月,最年輕的95後一代,則只有7個月。還有超過半數的職場人,在換工作時,選擇了裸辭。

一個不可否認的事實是,在當下,裸辭的年輕人越來越多。

而我們無從得知,他們是深思熟慮才下定決心,還是因為「好像大家都裸辭我也跟著裸辭」而盲目下定決心的。

圖源:《我的事說來話長》

DT財經曾做過一份調研《你有過裸辭的念頭嗎?》,受訪者中,55.2%人偶爾有幾次,10.5%的人每天都想裸辭,8%的人從沒有想過裸辭。

由此可見,面對裸辭,大多數人其實是猶豫的。然而,在當下,大多數年輕人接觸到的信息,基本上都是在講「裸辭如何爽」,卻很少有人告訴他們,那些裸辭後的年輕人,他們到底過得好不好。

01

他們會因為裸辭變得更好嗎?

網絡上有句話,流傳甚廣:「裸辭一時爽,一直裸辭一直爽」。

前半段,我是認同的,但是,後半段,我覺得因人而異,而且經不起推敲,大多數情況下,一直裸辭,帶來的直接影響,應該是「一直裸辭一直窮」「一直裸辭一直逃避」。

畢業四年,換了六份工作。

我從小就自由散漫,我經常上一段時間班,然後裸辭,拿著工資揮霍一陣,沒錢了,又灰頭土臉求職。

朋友都覺得我很酷,叫我瀟灑哥,我也有些飄飄然。

我今年26,心態其實有些變化了。工作4年,實際上沒累積多少經驗。在許多公司眼裡,我甚至不如98年應屆生。

事實好像也是如此,我發現,我現在競爭不過這些應屆生,他們不僅比我努力,文章也寫得比我好。

你們看過《灌籃高手》嗎?裡面有一個角色,叫三井壽,他初中時打籃球很厲害,高中有一段時間放棄打籃球,高三再回到籃球場時,他已經快跟不上高一的新生。

我就跟三井壽一樣,我很後悔,如果能重來,我一定不要隨便裸辭:「老闆,我想上班……」

今年4月份裸辭的。

加班實在太多了,除了工作,我幾乎沒有個人時間,男朋友也因為這件事和我吵了很多次。可以說身心俱疲吧,一刻都不想再待下去了,因此,我裸辭了。

裸辭後,我的第一感受就是「爽」。睡覺睡到自然醒,熬夜追劇。這種生活持續了一個月左右。我認為自己休息夠了,於是,開始海投簡歷。

可能是大環境的確不好吧,只有幾家小公司發來面試通知,我都不是很滿意。

到了六月份,我還沒找到工作,存款也快花完了,我開始慌了,睡不著覺,吃不下東西,脾氣變得暴躁。

到了七月份,我感覺我快抑鬱了。男朋友也有安慰我,但是我的心情就是非常低落,天天哭。我覺得我是個失敗者,我要被這個世界拋棄了。

8月份,我終於找到工作了,但是,我隱隱有種不喜歡的感覺,可是,我沒有選擇,我只能幹下去。

說說我兩年前的裸辭經歷吧。

我是一個很理性的人,選擇裸辭,並不是因為「一時衝動」,而是希望通過「裸辭」獲得更好的機會。

裸辭兩周,我就找到了新工作。薪資比上份高,職級也升了。缺點就是,這是一家比較新的公司,論業內影響,要比上一家公司弱很多。

幹了一段時間,我成就感很低,接的都是一些小項目。

考慮到今後的職業規劃,我又裸辭了。這次裸辭就沒那麼幸運,隔了3個月,我才重新找到工作,並且薪資待遇遠不如第一家。這期間,我的自信心被多次打擊,甚至懷疑自己不適合做地產。

轉了一圈,我反而越混越差。那次之後,我不敢裸辭了,更不再期待借裸辭獲得提升,就踏踏實實地幹。

現在,我工資漲了,職位也升了,雖然慢了點兒,我挺知足。

02

什麼情況下,可以裸辭呢?

刺蝟君採訪了許多讀者,發現,裸辭後,大部分人過得並不好,即便他們之後順利找到工作,裸辭這段時間,他們的身心備受煎熬。

當然,肯定有一部分幸運的朋友通過裸辭擁有了更好的工作和生活體驗。

那些「裸辭成功」的人,他們有哪些經驗值得我們借鑑呢?

畢業後,我很幸運地進入了大廠,工資很高,但是工作強度實在太大,做的事情也很枯燥,沒有成就感。

我不敢辭職,因為手裡沒積蓄。於是,只好硬著頭皮繼續幹下去。這幾年,我存了大概11萬,身體也越來越差。

存款夠了,我終於有底氣提離職。離職後,我瘋狂地玩了兩個月,特別爽。

存款讓我感覺自己有了堅實的後盾。我不用匆匆忙忙地找工作,遇到不喜歡的工作,我也可以沒有顧慮地拒絕。

裸辭第三個月,我找到了一份比之前更輕鬆、工資更高的工作。

總之,想要裸辭,擁有更多主動選擇的話,最好是準備一些積蓄。

一次偶然的機會,我從一部紀錄片中了解到植物染,覺得很神奇,於是找機會去染坊做義工。後來,我就幻想,以後要是自己能有個小院開染坊,染各種顏色的布,做手工,肯定很幸福吧。

有了這個念頭,我就開始計劃。2018年,在25歲這個奇妙的節點,我選擇裸辭掉原來教師工作來到四川。

我和朋友將他的老宅改造成染坊,我們去擺地攤,參加市集,做體驗活動,早出晚歸。那時候,我沒覺得苦,只要能染布我就很高興,就算加班到晚上11點也樂此不疲。現在,染坊的生意蒸蒸日上,我和朋友也成為了夫妻。

又能賺錢,又能過自己喜歡的生活,我很幸福。

「足夠的存款」「找到自己真正熱愛的事情」,是那些成功「裸辭人」身上的共性。

可是,這兩個條件看似簡單,實際上,大部分年輕人都無法達到。

根據尼爾森發布的《2019中國年輕人負債狀況報告》數據顯示,我國有86.6%的年輕人在使用信貸產品,但這些人中只有50%的人可以當月還清。

談話節目《圓桌派》曾討論過「年輕人知道自己想做什麼嗎」這個問題。曾經是出版社副總編、也做過面試官的嘉賓張立憲評價他遇到的那些裸辭者:

「至少有一半人不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所以Ta就隨波逐流。」

03

裸辭,不只是人的原因

當我們在談裸辭時,似乎總是在「裸辭人」身上找原因。

讀者@丹妮說:「我也想好好工作,安安穩穩生活,可是公司不讓啊。誰都知道裸辭不好,但是沒辦法啊。」

一些「奇葩」的公司,也正在逼著年輕人離開。

圖源:《半澤直樹》

剛畢業時,去了一家自媒體工作室。可能因為我是新人,公司把許多雜活兒、累活兒都交給了我。我安慰自己,這樣成長更快。

沒過多久,工作室接到了一個全新的調研項目,大家都沒經驗,也不屬於常規項目,於是又下意識把這個項目扔給了我。

我挺要強的,也沒吭聲,加班加點做方案。但買單的金主不滿意,上司順手就把鍋扣在我頭上了,對著我劈頭蓋臉一通亂罵。我臉皮薄,立馬就跑廁所哭去了。

我很委屈,一個全新的項目,沒人願意做,我來做;加班加點,網上找資料現學,把項目的規劃和策略整理出來,沒人表揚,反而被羞辱……

那幾天晚上,我天天做噩夢,根本不想進公司。

雖然人類的悲歡並不相通,但是,在裸辭原因上,大多數人還是達成了共識。

「職業前景達不到預期、工資不到位、加班太多。」

很多公司也知道它們制度上的缺陷,但是,在當下,大部分公司是有底氣「不知悔改」的,因為,它們就是要「收割年輕人」,年輕人好用,年輕人能加班。

你裸辭了,我馬上再招一個比你更年輕、更低薪的求職者。這也是為什麼有些公司越來越「年輕」的緣故。

「年輕人裸辭,中年人失業。」這是大多數公司的真實現狀。

圖源:《無法成為野獸的我們》

2019年《中國職場社交報告》顯示,中國職場人的職業狀態滿意度均分僅為6.6分,剛剛及格。當中,工作時間不滿一年的新人對職業滿意度最低,只有5.95分;工作1~3年的職場人,職業滿意度也只有6.36分。

我想,一些企業招聘者,在埋怨當代年輕人浮躁時,也該好好反思,在企業在制度上,是不是對求職者不太友好,企業的人員流動率是不是過高。

04

世界的容錯率越來越低,你還敢裸辭嗎?

2001年,大學畢業生的人數是103.63萬,2020年大學畢業生人數達到874萬。肉眼可見,我們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容錯率越來越低。裸辭說走就走,很瀟灑,但是,背後付出的代價越來越大。

《哈利波特》中鄧布利多曾說過:「我們總是在正確和容易的事情中做選擇。」

某種程度上來說,選擇裸辭無可厚非,同時,它也是容易的。網絡上有句打趣的話,「世上無難事,只要肯放棄。」「放棄」是容易的,只是,一直「放棄」,人生就會變得很難。但是,「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工作也是,沒有一份工作是輕鬆的。

很多年前,在某談話節目上,主持人問劉若英,你為什麼總能給人一種溫和淡定的感覺,難道你在生活中遇到困難時不會氣急敗壞嗎。

劉若英淡淡地說:「因為我知道,沒有一種工作是不委屈的。」

圖源:《天下無賊》

這個世界暫時沒辦法改變,面對這個越來越「擁擠」的世界,我們只能改變自己來適應。刺蝟君並非反對裸辭,畢竟魯迅真的說過「人類的悲歡無法相通」,我沒辦法得知你的處境,所以不能一概而論地鼓勵你堅持、忍耐。

我只是希望,當你選擇裸辭時,你並非出於一時衝動,受了委屈;

我只是希望,當你選擇裸辭時,你不是在逃避問題,因為99%的問題無法靠辭職解決,你還是會遇到不適應的同事、領導、制度。

我只是希望你能像粱飛圓、小焱他們一樣,有自己熱愛的事情,有明確的目標,有一筆可觀的存款。

今日作者

二更

每晚二更,用一段視頻講述一個故事,用影像記錄真實的力量,帶你發現身邊不知道的美。

*感謝二更的授權,轉載請聯繫原作者

你有裸辭的經歷嗎?

在評論區和我們聊聊吧

編輯 | 珊珊

相關焦點

  • 優秀的人把裸辭當做進步的跳板,為何你的裸辭是毫無意義的?
    而我其實是提倡裸辭的,但又與一般意義上的裸辭不同,很多人的裸辭是陷入了自我的誤區,沒有目的性和逃避性的離職。 裸辭不是逃避責任。之前有一位朋友告訴羅sir自己去上家公司離職了,還是裸辭的;原因是上家公司的考核和績效對自己的壓力太大,實在忍受不了,所以直接裸辭了,準備好好休息一下。
  • 裸辭需要冷靜期嗎?
    僅僅從「社畜」工作者的角度去談論裸辭未免有些不公,時代在發展,不同的時代背景也會產生不同的影響,工作包分配的年代和如今勢必是不同的。裸辭,辭的是誰?很多人會說「是我把老闆開了」,那麼作為「被辭」的公司和老闆是否也需要在討論裸辭問題的時候「露個臉」呢?我想,網友之所以不買帳恰恰就在於視頻角度的單一難以引起大家的共鳴,而實際造成裸辭這一結果的並不只是求職者的個人責任。
  • 年底裸辭,90後最後的任性
    這屆90後最後的任性,莫過於年底裸辭。 前段時間就有個朋友跟我說,他很瀟灑地炒了老闆魷魚。辭職信一扔,頭也不回。 我有些擔心,「年底裸辭,可不好找工作呀。」
  • 裸辭的代價這麼大,看完你還敢裸辭嗎?
    說得是一位都當父親的人了,整天就喜歡裸辭。每次辭職後都要很久才能找到新的工作,沒錢花的時候,就回家啃老去。孩子都丟給老婆和父母去照顧,隨著裸辭次數越來越多,空窗期越來越長。他現在找工作的難度也越來越大了。經常投遞幾十家公司,都收不到一個面試的機會,這就是一個典型的裸辭危害案例。老茶一貫都是不提倡裸辭的,想換工作還是找到下家後再辭職。
  • 奇葩說詹青雲談關於裸辭
    今天這一篇講的是關於年輕人到底該不該裸辭,首先來看詹青雲的觀點:該裸辭第一,在這個特別講究、一心多用、斜槓青年、時間碎片化的階段,送給大家一碗樸素的雞湯,有的時候,還是該一心一意的做事情。越是要騎驢找馬,越是一邊工作、一邊找工作,越是兩邊都做不好。
  • 騰訊員工裸辭,刷80000信用卡旅遊,七個月後感嘆:好後悔!
    為什麼會「裸辭」裸辭已經不是新話題了,最近網上「00後辭掉老闆」的辭職信爆火。工作不開心、工作強度大都是辭職的理由,辭職不見得有下家,徹底放空自己,沒有工作煩擾也不失為一種選擇。「裸辭」也應運而生。為什麼裸辭?當時一時爽雖說一時沒有了工作壓力,但後患無窮。
  • 2020年裸辭?可沒下家,不能沒後路,這些代價一定要提前算清楚
    誰年輕的時候不是任性過來的了,這個前同事也是一個小姑娘,我就同意了。這幾天我跟她聊了很多,我曾詢問過她為什麼裸辭?2020年,找工作不容易呀!就算是廣州,現在找工作的也是一大堆,雖說工作機會大,但是競爭壓力也大呀!誰知小姑娘說她們公司搬到廣州,她不想過來廣州就辭職了。
  • 那些裸辭的年輕人,後來都怎麼樣了?
    其實,到底要不要裸辭,最好是要根據自身情況來決定,而不能看別人裸辭來場自由旅行,你就也要裸辭。萬一人家家裡有礦呢?小江是一名28歲的設計師,因為工作性質原因,經常熬夜加班。終於有一天,小江受不了了,下定決心辭職。「總是加班,總是改來改去,我受不了了。」小江抱怨道。
  • 年底裸辭?你真的想清楚了嗎?
    有過裸辭的想法嗎?據領英發布的《2019年度求職體驗調研》顯示:70後職場人第一份工作的平均離職時間是四年以上,80後是三年半,90後是19個月,最年輕的95後一代,則只有7個月。其中有超過半數的職場人,在換工作時選擇了裸辭。
  • 「裸辭」不是貶義詞,只是一種生活態度,一種選擇
    近日《令人心動的offer2》中,加油團成員們談論起了對裸辭的看法。周深因此回憶起了自己在烏克蘭留學時的經歷,當時因為做著不適合自己的事情,感到非常的痛苦。他認為裸辭在某種程度上是在解救自己。有過裸辭經歷的人看到這句話一定深有共鳴吧?
  • 詹青雲的裸辭觀點,可能是你的職場陷阱
    而在這個辯題闡述觀點時,詹青雲是這麼說的:不裸辭可能因為一直想不清楚到底該做什麼而永遠辭不掉,所以裸辭才能更好地出發,從上一份工作裡跳脫出來,總結得失,為下一個階段做準備。對於這個裸辭觀點,在知乎很多網友持不認同意見,難道我周末其他空閒時間,不能思考職業規劃,非要等到辭職後才能「更好」地出發?而經過今年開年疫情的洗禮,這讓更多職場人知道裸辭的難受,裸辭一時爽,失業愁斷腸。裸辭的人,都會經歷2個階段。
  • 裸辭後找不到合適的工作,不想上班沒有目標沒有方向應該怎麼辦?
    裸辭很長時間了還找不到工作,有的人就會比較焦慮了,待在家裡都受不了,晚上睡不著,白天很早就醒了;還有的人會覺得裸辭在家真的太舒服了,之前一直上班都沒好好休息過,裸辭休息真好;還有一部分人說,能不裸辭最好不要裸辭,中間空檔時間自己會胡思亂想的。看看各地網友都是怎麼說的。
  • 不顧一切地裸辭能讓你成為百萬富翁?
    不知道是不是受疫情的影響,最近幾天在短視頻平臺看到了很多勇敢裸辭的年輕人,他們的結局都很美好,模式也很統一,都是放棄了穩定的工作,然後很輕鬆地實現了年入百萬甚至千萬。
  • 疫情下裸辭的我後來怎樣了……
    但是在這個特殊的時候我選擇了裸辭。當我跟我家人提到我要辭職一事,他們的第一反應都是勸我要考慮清楚,因為今年的特殊性,工作不好找。但是我依然堅持我的想法提出了辭職。可能是初生牛犢不怕虎,也可能是我剛畢業出來,沒有房貸車貸壓身,不用考慮那麼多。所以我可以在這種特殊的情況下按照我內心的想法去做我想要做的事情。我之所以辭職是因為我工作的那家公司不會管理。也沒有讓我學什麼東西。所以我選擇了離開。
  • 6個月找不到工作,心態崩潰:不要衝動裸辭,原因有這些,很現實
    裸辭一時爽,事後它帶給我們的傷害卻很大,衝動裸辭會讓我們失去更多主動權。 裸辭時:帶著滿腔的不憤和怒氣來裸辭,在遞交辭職申請書時,就覺得自己終於解放了,不用為「半鬥米」而折腰。這時候的你放飛了心情,無需顧及別人的目光,身子輕鬆了不少。 裸辭後:剛裸辭後,你會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去旅遊,睡懶覺等,做了平時都覺得奢侈的東西,此刻的心情無比輕鬆自在。
  • 年輕人辭職需要冷靜期嗎:那些勸你不要裸辭的人,都是在傷害你
    總之一句話,裸辭帶來的風險遠大於利。裸辭是年輕人的必修課為什麼現在的年輕人特別喜歡裸辭?根據領英發布的《第一份工作趨勢洞察》,70後的第一份工作平均超過4年才換,80後則是3年半,而90後驟減到19個月,很多95後更是僅僅在職7個月就選擇了辭職。
  • 那些30歲裸辭的人,後來找到工作了嗎?
    但是這種沒有規劃的裸辭除了短暫的舒適外,更多的是無盡的焦慮,因為我完全不知道下一步要怎麼走,需要提升什麼技能,所以除了尋找工作就是等待和迷茫。 剛裸辭的頭兩個星期,確實感覺身心舒暢,沒有壓力,簡直就是神仙一樣的日子。但是隨著我在家的時間越長,越感覺到自己和這個世界脫節了。
  • 毀掉一個人最快的方法就是勸他裸辭,三個原因,道盡裸辭者辛酸淚
    一、勸你裸辭的人根本就沒有上過班站在裸辭一方,最受關注的就是詹青雲。她的觀點是:有的時候還是要一心一意的做事情,越是要騎驢找馬,越是要一邊工作,一邊找工作,越是兩邊都做不好。(1)裸辭靠一腔熱血,缺乏理性思考詹青雲說這個問題不該是「該不該裸辭」而是「什麼時候裸辭」,言下之意就是應該趁著年輕裸辭,不然以後壓力太大就沒機會了。可是年輕人真的沒有壓力嗎?
  • 世界很大,我想去看看的女老師獲新生活,幸運不常有,裸辭代價大
    01事件背景詩和遠方誰都嚮往,尤其是年輕浪漫的女孩,其中就有一位我們很熟悉的,她就是河南省實驗中學心理老師顧少強。我們通過魯豫對她的實地採訪,知道她現在過得很好。在雲南麗江旅行時碰到了志同道合的愛人,現在有了一個可愛的女兒,兩個人目前北京在經營一家特色民宿,日子過得清淨富足。或許有些年輕人看到了顧少強的收穫和結局,進而效仿,義無反顧的裸辭,追求新生活,我覺得這種做法實在有點魯莽。
  • 為什麼不要「裸辭」式跳槽?這3個原因很現實,別不信!
    可以說,現實中有很多人因為這兩種情況,辭去了原來安穩的工作,甚至還有些人是「裸辭」,更是讓人無法理解。可以說,「裸辭」式跳槽十分不可取,其中的原因更是現實,嚴重的甚至還會影響到心理健康。1、工作不是想找就能找對於找工作這件事情,一直以來就不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