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溶咖啡:正在瞄準星巴克之外的千億市場

2020-12-23 電商在線官方

「我要喝手磨咖啡。」

電視劇《都挺好》裡,蘇大強賴在地上要喝的手磨咖啡,一下子成了2019年的網紅。

去年一整年,咖啡無疑是食品圈最靚的仔。

瑞幸光速上市一年內股價漲幅達106%,星巴克的新零售步伐加快,雀巢、可口可樂甚至農夫山泉等飲料巨頭也以即飲的方式切入咖啡市場。全家、7-11這些便利店的現磨咖啡逐漸出圈,坐擁3萬家便利店的中石化也加入賣咖啡陣營……

資本的聚光燈頻頻照向即飲咖啡的品牌,但咖啡市場真正的根基不在於此。跟耀眼的星巴克們相比,不起眼的速溶咖啡,佔據著70% 的市場份額。

這個低調的領域,如今也悄然發生著變化。

去年崛起的「三頓半」這匹黑馬,在雙11、雙12接連問鼎天貓咖啡品類第一名,超過「老大哥」雀巢,並在年內完成了數千萬的A+輪融資。

與此同時,精品速溶咖啡的風潮驟起,鷹集咖啡、永璞咖啡等開始躋身這條賽道。

被速溶咖啡教育成長的中國消費者,似乎也在速溶咖啡這條路上走出了新的模式。

中國式咖啡之路

「下午兩、三點,辦公室就飄滿咖啡味兒了,咖啡比奶茶更能『續命』,這是剛需。」就職於某外資金融機構的張小佳說。

和大部分白領一樣,張小佳每天要靠咖啡抵禦睏倦,公司裡眾多的外籍人士,濃厚的咖啡文化,「剛入職的時候完全喝不慣咖啡,從一開始解困到現在成了一種習慣,就像喝白開水一樣。」張小佳說。

星巴克、瑞幸、各種衝泡咖啡品牌,白領們桌上的各式咖啡,正在撐起一個近千億的市場。

1836年,一名丹麥人開出了大陸第一家咖啡館。當時咖啡還不叫咖啡,而是被稱為「黑酒」,昂貴的價格、古怪的味道,只有少數人才有機會喝到。

直到上世紀80年代,以雀巢和麥斯威爾為代表的速溶咖啡進入中國市場,街頭巷尾隨處可見的海報廣告,這種新鮮的進口貨,第一次讓普通老百姓認識了咖啡。

(咖啡伴侶組合是許多80後的童年記憶)

某種意義上說,中國人對咖啡的最早啟蒙,起源於一兩塊錢的速溶咖啡。

1999年,星巴克第一次進入大陸,不過當時人們並沒在意這個綠色logo的品牌,更多是走進了「上島咖啡」、「雕刻時光」等一批臺式咖啡館。

彼時的咖啡消費開始從嘗鮮進入場景化模式,西式文化的逐漸滲透,讓吃西餐喝咖啡成為一種生活方式,臺式咖啡館這種「中西結合」的模式很快佔領了消費者心智。

在CBD喝著星巴克的白領們,開始把拿鐵、卡布奇諾為代表的意式咖啡文化發揚光大,2005年後,星巴克開始不斷加大在中國的投入,變為直營經營,一方面加速開店,下沉二三線市場。

到2019年,星巴克在華門店已經從2011年的400餘家猛增至4000多家。

但從2017年開始,中國咖啡市場就開始迅速擴容,進入了一個令人意想不到的階段,新模式新業態層出不窮。零售速溶咖啡和即飲咖啡、專業咖啡館現磨咖啡、便利店咖啡、網際網路咖啡、快餐咖啡、茶飲店咖啡等群雄並起,相互交融。

王歡在東北一個三線城市經營了家咖啡館,作為資深咖啡愛好者,他覺得,咖啡在中國的發展路徑有些另類。

國外一直有「三波咖啡浪潮」的說法,從速溶咖啡開始,到即飲咖啡,再到精品咖啡,咖啡技藝和供應鏈的不斷成熟,就像工業革命一樣,帶動了消費方式的變革。

「但在中國,還沒來得及明顯的咖啡變革,就開始了野蠻生長。」王歡經營咖啡店三年,恰是國內咖啡領域爆發的一段時間。

據倫敦國際咖啡組織統計,與全球平均2%的增速相比,中國的咖啡消費正在以每年15%的驚人速度增長。

與西方市場相比,中國巨大的人口紅利和消費升級需求,加之新零售概念的催化,讓咖啡行業在中國走出了新模式。

誰還想起老土的雀巢「三合一」

「大部分顧客都是買店裡的現磨咖啡,或者冰櫃裡那些即飲咖啡,買衝泡的很少了。」在杭州城西喜士多便利店工作的趙敏如是說。

在資本與網際網路的推動下,現磨咖啡在這一年的增速勢不可擋。截止目前,瑞幸開店數量達到4507家,超過星巴克。星巴克則在發力新零售,牽手阿里巴巴,在盒馬、餓了麼等平臺下單30分鐘就能送上門。

與此同時,平臺用補貼撬動用戶,僅花10元,就可以享受外賣小哥把熱騰騰的現磨咖啡送上門,很難有人還會想起老土的雀巢「三合一」。

但熱鬧之餘,真正的咖啡領域,速溶咖啡才是重量級玩家。

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速溶咖啡佔據著高達71.8%的市場份額,現磨咖啡的市場份額僅約18.1%,其後是市場佔比為10.1%的即飲咖啡。雀巢在速溶咖啡領域算「一家獨大」,佔據了超過70%的市場份額。

不過,在速溶咖啡的老家美國,情況則截然相反。現磨咖啡在其咖啡總消費量中的佔比超過87%,速溶咖啡佔比小於13%。

速溶咖啡誕生於上世紀三四十年代,是為解決過剩的咖啡庫存問題而研發的一款產品。它易於保存、方便攜帶,很快就流行開來。但其烘焙方式,也讓咖啡失去了本身的香味。這也解釋了為什麼在咖啡文化濃厚的歐美地區,它很難成為主流。

國內缺乏咖啡文化的基因,絕大部分消費者並不在意咖啡本身的品質。「速溶咖啡是最早進入中國的咖啡類標品,外加價格便宜,在中國市場的滲透率很高。」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對「電商在線」說。

實際上,咖啡歸根結底只是一種農產品,同樣的咖啡豆,在不同的烘焙方式和品牌營銷後產生了巨大的溢價空間。

以往,咖啡市場的價格段呈現兩極分化,速溶以解決功能需求主打低端市場,現磨以賣空間場景的社交、情感需求主打中高端市場。

消費升級趨勢下,速溶咖啡的市場被奪走。上海啡越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振東在接受採訪時說,過去幾年中,國內咖啡行業保持著15%-17%的增速,但速溶咖啡的增速已經陷入停滯,只有1%到3%。

「行業的增長主要來自於現磨咖啡,其中既包括了從速溶咖啡和奶茶產品升級而來的需求,而更多的是西化的生活方式以及咖啡文化普及帶來的新消費增量。」王振東說。

「中國的速溶咖啡市場已經進入天花板效應。」朱丹蓬坦言。

速溶咖啡的創新「自救」

對於速溶咖啡來說,這是壓力最大的時刻,也是機會最好的時代。

數據顯示,中國咖啡消費量12年增長近500%,但人均消費仍不足5杯/年,相比美國261.5杯/年的數量,存在著巨大增長空間。

中國消費者對咖啡的消費觀念轉變,更起到了關鍵助推作用。

「中國人對咖啡的消費正在從格調型轉向日常型。」德龍家電大中華區董事、總經理宗延平此前在接受「電商在線」採訪時說。

這家入華十多年,且一向慢節奏的咖啡機巨頭也開始加快步子,背後原因正是中國人高漲的咖啡需求。

即便大環境在變,但吳駿也沒想到,自己創辦的三頓半會迅速躥紅。

創立於2015年的「三頓半」,在今年的天貓雙11和雙12,兩次問鼎咖啡行業第一。也讓外界迅速關注到,這個在雀巢速溶咖啡一統天下之外殺出的一匹「黑馬」。

吳駿對「電商在線」坦言,三頓半一直從產品的品質和便捷這條路徑去做創新切入。自有研發的「無損風味萃煉系統」,在原有的速溶咖啡系統上面經過了更精細化和更智能的調整,使得產品風味更接近於現磨咖啡,同時擁有超級速溶能力,3秒鐘溶於各種液體。

5元一粒,不需要再等外賣,在任何場景下隨時可以衝杯精品咖啡,三頓半所爭奪的,正是星巴克之外更細碎的場景。

瞄準了更精準的賽道之外,新品創新能力成為三頓半崛起的核心抓手。

吳駿介紹,此前團隊一直在產品端打磨,靠腦暴出新品。進駐天貓之後,三頓半獲得了一系列的數位技術支持,這些支持將三頓半的產品以數字的形式展現出來,幫助他們了解市場趨勢、消費趨勢、消費者偏好。

(三頓半也開始了線下快閃店的探索)

「當你積累了商業鏈路又積累了策略跟目標的時候,你會發現那些洞察都變得有意義,這些意義能夠支撐你不斷地調整。」吳晗在分析其新品背後邏輯時說。

速溶咖啡原來的消費場景偏向線下,網際網路屬性不強。三頓半選擇計劃性消費場景切入電商,消費者在網上一次性購買 24 甚至 36 杯的組合裝咖啡,就能滿足當月的咖啡需求。在今年雙11,三頓半銷量最好的產品就是64粒桶裝版。

「這就計劃性購買心智增強的階段,在這個需求應運而生的時候發生這個新品進入市場,就收穫了很好的效果。」吳駿說。

正如吳駿一開始定位的那樣,三頓半更多成了一種生活方式品牌,精品速溶咖啡這一品類成了時下新的網紅。打開小紅書,有關三頓半的筆記就有3000多篇。

「我們之前在營銷上並沒有過多投入,我們關注真實的流量,這樣可以更好的打磨產品。」吳駿說。

很多變化也開始在這一賽道發生,天貓速食茶飲衝調行業運營專家昆成對「電商在線」表示,三頓半所帶來的新穎包裝結合冷萃還原技術,為咖啡行業帶來巨大變革。隨之,鷹集咖啡、永璞咖啡、中啡咖啡等大批品牌開始將精品速溶作為一種全新速溶類型。小杯裝也成為咖啡行業新包裝類型。

不過在朱丹蓬看來,速溶咖啡市場的創新更迭會爆發出更多的品牌,但整個格局卻難以被改變。

「如果網紅能夠長期紅,那也挺好。」吳駿說。

相關焦點

  • 伊利、農夫山泉、可口可樂…為何巨頭都在強攻千億咖啡市場?
    3000億咖啡市場 速溶、即飲、現磨三分天下 咖啡市場的火熱背後,是中國咖啡消費驚人的增長速度。 得益於雀巢、星巴克等國際品牌的市場教育,中國消費者對咖啡的需求量不斷提升。
  • 咖啡市場的新風口是你曾瞧不上的速溶
    記者 | 張欽 編輯 | 牙韓翔 1 競爭激烈的咖啡市場又掀起了另一輪爭奪。這次進入的玩家並非如星巴克這樣的龐然大物,也並非獨立精品咖啡店這樣的單體咖啡,而是售價更低,獲取更為方便的精品速溶咖啡。
  • 三頓半接力瑞幸成為頭部「網紅」,速溶咖啡的春天即將到來?
    ⊙ 作者 葉川 | 營銷觀察報(yingxiaogcb) 我國作為世界上最大的咖啡新興消費國之一,咖啡消費量12年間增長近500%。目前,中國咖啡市場正在進入一個高速發展的階段,因此這兩年各大咖啡品牌如星巴克等也在不斷通過加速開店、布局高端市場、強化咖啡供應鏈等方式,鞏固自身的市場地位。
  • 最好喝的速溶咖啡,比星巴克好喝,比瑞幸便宜,比肯德基順滑!
    最受歡迎的4款速溶咖啡,比星巴克好喝,比瑞幸便宜比肯德基順滑!藍山咖啡 好喝到沒脾氣 安利它因為每天工作很繁忙,所以需要咖啡來提神,然後我就入手了這款閨蜜安利給我的藍山咖啡,喝了第一口的時候我就知道它就是我想要的咖啡,太好喝了吧,包裝高端大氣上檔次不說,咖啡粉質細膩速溶不沾杯,口感很順滑無澀味。!
  • 不用再去星巴克了!超好喝的速溶咖啡推薦,好喝還不貴!
    當然是來一杯速溶咖啡啦!如今,咖啡早已慢慢融入到了人們的日常工作、生活當中。有些人一天不喝是渾身難受,但是星巴克的咖啡動輒30+以上天天喝真的有點負擔不起,這時快捷方便還不貴的的速溶咖啡就是我們的首選了。那麼都有哪些性價比超高又好喝的咖啡呢?
  • 凍幹咖啡和速溶咖啡關係定義
    凍幹咖啡? 最開始聽到這個詞,大家肯定琢磨了半天,這個充滿了高級感甚至有點科技味的東西到底是啥? 謎底揭曉: 「凍幹咖啡」其實就是速溶咖啡的一種。 它對應的是「熱幹速溶」,即傳統速溶咖啡的製作方法。 其實星巴克的精品速溶VIA用的也是凍幹技術,只不過它當時並沒有這麼去宣傳。
  • 三頓半完成新一輪融資 咖啡生意正在走出咖啡館
    為消費者提供社交聚會場所的「第三空間」,曾是星巴克最引以為傲的賣點,但疫情打亂著節奏。2月份,星巴克中國市場門店的銷售額同比下降78%,線上訂單佔到了總銷售的80%,在此之前,外賣訂單只佔星巴克中國銷售額的9%。悄然間,咖啡生意走出了咖啡館,打開新的消費場景。「無接觸消費」火了外賣,一併帶火的,還有線上的速溶咖啡。
  • 速溶咖啡到底是不是咖啡界的「垃圾」?
    速溶咖啡一杯的價格大概在1-10塊錢不等,之所以能比現磨咖啡便宜這麼多,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因為使用的豆種不同:速溶咖啡大部分使用的是羅布斯塔(Robusta)豆種,比起大部分現磨咖啡使用的阿拉比卡(Arabica)豆種,羅布斯塔咖啡植株結果更快、抗病蟲害、產量更高、種植成本更低。
  • 瑞幸退市,三頓半接力成頭牌「網紅」,速溶咖啡的春天來了?
    三頓半主打原創的精品速溶咖啡,要說速溶咖啡,實際上早就出現了,而另闢蹊徑的「三頓半」,去年雙十一銷量超過雀巢,榮登天貓咖啡榜榜首,今年的618依然登頂速溶品類第一。 在咖啡熱門賽道中,三頓半究竟有著怎樣的吸引力,由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眾品牌蛻變成受人熱捧的品牌新星?
  • 星巴克中國咖啡創新產業園正式動工
    11月16日,星巴克中國咖啡創新產業園在江蘇崑山正式破土動工。這是繼今年3月之後,星巴克宣布啟動這項美國之外最大的生產性戰略投資後又一突破性進展。  據了解,產業園項目從投資籤約到破土動工僅用了短短8個月的時間。
  • 4款最好喝的速溶咖啡,口味不輸星巴克,價格卻比瑞幸便宜
    咖啡不僅能提神而且還特別的好喝,深受現在很多白領的喜歡,不過喝一杯咖啡的價格可謂是很貴的,就拿星巴克來說價格都要在25元以上,而號稱做國內星巴克的瑞幸咖啡雖然價格稍微便宜,但是單價也比較貴。其實想喝咖啡不一定非要去店裡買,像一些速溶咖啡就非常不錯,便宜又好喝,今天給大家分享4款,好喝又便宜的,希望你們能喜歡哦。
  • 速溶咖啡危害大,南洋白咖啡更可怕!
    筆者作為一個網際網路行業的從業人員,經常看到程序猿、碼農、運營狗、產品狗、射雞濕們加班的時候狂灌咖啡,辦公室常備超大包雀巢三合一。我想奉勸大家:停止喝速溶咖啡吧,不是因為它逼格不夠,而是因為它根本不是真的咖啡,還非常不健康。sponsored- 速溶咖啡是怎麼來的?速溶咖啡的發明遠比你想像的要早,在1890年紐西蘭人 David Strang 發明了最早的速溶咖啡並登記專利,1901年由一位在美國芝加哥工作的日本科學家 Kato Satori 做了改良。
  • 10款極速回魂速溶咖啡推薦
    很多辦公室上班族的命其實都是咖啡給,如果早上不來一杯咖啡回神,那基本就等廢了,我就是這樣。 Lukin的券越來越少了,星巴克還是一如既往的貴,今天推薦些我喝過覺得還不錯的速溶咖啡給大家,畢竟省時省錢才是正經事。
  • 速溶咖啡竟然有助眠效果?
    相信很多夥伴第一次品嘗咖啡都是來自於速溶咖啡。這種常常出現在同事工位上的咖啡,不僅價格比咖啡店裡的精品咖啡更親民,口感也比手衝和意式咖啡更容易讓人接受,再加上想喝即衝的極致方便性,確實讓沒救出鍋咖啡的人更容易去嘗試。
  • 星巴克中國正在失去「光環」?
    這種定位得以延續至今,除了物以稀為貴,與星巴克創始人霍華德·舒爾茨提出的「第三空間」概念也有很大關係。馥鬱的咖啡香氣、舒緩的音樂、柔和的燈光、舒服的沙發......星巴克意在將咖啡館打造成「獨立於家與辦公場所之外的第三空間」。它提供一種有格調的咖啡文化體驗,注重與社區和顧客的情感連接,從而讓那些對生活品質有高要求的消費者心甘情願承擔商業溢價。
  • 擁有國內83%咖啡市場份額的速溶咖啡,與現磨咖啡有什麼區別?
    速溶咖啡與現磨咖啡是目前咖啡市場的兩大產品類型。速溶咖啡最大的好處在於便宜與便利,不需要專業的咖啡器具,也不需要製作者有一定的咖啡基礎,熱水一衝即可得到一杯咖啡。兩種產品雖然都是使用咖啡粉,但之間的區別還是非常大的。
  • 天天喝速溶咖啡,但你了解什麼是速溶咖啡嗎?
    由於攜帶方便,衝泡簡單,速溶咖啡,越來越受歡迎。雖然不少人喜歡喝速溶咖啡,但是你們都了解什麼是速溶咖啡嗎?那什麼是速溶咖啡呢?速溶咖啡是一種很容易溶於水的咖啡,時間很短,可以用來泡。速溶咖啡之所以能在水中迅速溶解,是因為在速溶咖啡的加工過程中,生產商提取和保留咖啡豆中的可溶性物質,去除不溶成分和雜質。在越南,當提到速溶咖啡時,大部分喝咖啡的人便會聯想到三合一速溶咖啡,包括速溶咖啡、糖和牛奶。因此,在交易中,有些速溶咖啡供應商有時會使用其他術語,如純速溶咖啡或1合1速溶咖啡,以澄清和避免混淆。
  • 中國人手中的咖啡正在「內捲化」
    你方唱罷我登場,一間咖啡店倒下了,更多的咖啡店開起來;如果你不做咖啡,那麼你的競爭對手將會佔領市場。套用今年最熱的一個詞,咖啡市場正在「內卷」。巨頭加碼11月21日,上海某家麥當勞內,麥咖啡櫃檯前人頭攢動。
  • 樂純上線ONESHOT冰滴咖啡,正式入局咖啡市場
    咖啡是個千億級的市場,我國的人均咖啡消費消費量雖然遠不及歐美日韓等市場成熟的國家,但增速飛快,近五年複合增長率高達23.8%。雀巢、星巴克等國際品牌先後教育了速溶咖啡消費和現磨咖啡消費,也是第一和第二次咖啡消費浪潮的代表;而本土品牌如瑞幸、連咖啡等公司,雖然近期連續被曝出數據造假、關店等消息,但不可否認的是,兩年多的額價格補貼也逐漸培養起一大批用戶的咖啡消費習慣。
  • 星巴克壓力來了!速溶咖啡界出現「4小龍」,香濃不貴卻過足嘴癮
    很長一段時間裡,上班族白領喝咖啡,都會選擇去星巴克,不僅咖啡好喝,星巴克內裡的氛圍也好,帶上筆記本電腦,還能一邊品嘗咖啡,一邊工作,確實是蠻不錯的選擇,但是隨著速溶咖啡界出現「4小龍」,讓星巴克的壓力也隨之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