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生#
導言:
我們應給予萬物所有的善意,通過對所有事物的倫理行為,我們與三千世界建立一種精神關係。在現世之中,生命意志總是處於與自身的衝突之中,而我的內心則願意與自身實現和平與安寧,並在內心中得到全部啟示。啟示我們只有通過信仰,對世界與世界上的所有保持敬畏,以一種淳樸的、開放的和富有活力的方式變得虔誠,用這種虔誠的態度接受歷史賦予我們的託付——讓聖潔的雪域文明在現實世界放射光芒。
——貢喬才讓
貢喬才讓與瑜伽士們
我們一直在談論周遭世界的現狀,談論各種危機矛盾,談論不幸的苦難、戰爭的恐怖、殘暴、人類的宗教和民族分歧以及經濟和社會的不公。
不知我們為何無法脫身,擺脫這一切的束縛與制約。我們嘗試了各種行動和療法、各種宗教教條和追求、出世的生活、奉獻的生活、否定、壓抑、我們在彷徨中尋找,從一個宗教的上師換到另一個,從一個宗派法脈轉到另一個。我們嘗試了很多事情,然而不知為何,我們似乎就是不能從自我和外界的嚴重混亂中解脫出來。
我們追隨全能的上師,他提供靈藥,某個讓我們慢慢解脫苦難的方法。但那看來還是解決不了問題。我們懷著謙卑之心作出種種嘗試,可一切依然持續在混亂之中,我們並沒有從野蠻、醜陋、汙染和空虛中解脫。
上師這個詞的本義——黑暗的驅除者、無知的驅除者。生命需要活力,更需要方向,人生的活力來自於使命,而人生的方向則來自於信仰。每個人,尋找到生命中的上師,並不是簡單的一件事情,而是人生在世非常重要的一件事。
在位於西藏林芝地區八一鎮東南的森林包圍的山坳裡,有座隱於山中密林的寺廟——喇嘛林寺。這裡雲霧繚繞,鳥語花香,清心寧靜,仿如世外桃源。空闊的山野,沉默的古建。寺院經堂和僧舍四周,各種顏色的菊花、格桑花爭相鬥豔,鐃跋聲、鈴鼓聲以及渾厚而又清脆的誦經聲迴蕩在山谷。
這所寺院由寧瑪二世敦珠法王智扎益西多傑在二十世紀初創建。寺院曾經住錫著一位老上師——秋尼仁波切,秋尼仁波切是金剛橛的大成就者,敦珠林巴意密的化身,他的空行母是二世敦珠法王的大女兒大母黛青玉尊。秋尼仁波切是為數不多,真正具有弘傳能力的敦珠法教弘揚者之一,是一位真正的上師,他也是我們貢喬才讓最為重要的咕嚕(上師)。
說起貢喬才讓與這位老上師的最初的緣分,這一切還是要從桑耶寺說起。始建於公元8世紀的吐蕃王朝的桑耶寺,這是一座居於雅魯藏布江北岸海布日神山腳下的寺院,歷來深受藏人和朝聖者的虔誠朝拜。雖然歷經一千多年,後世也因火災而多次重建,但建築格局始終保持了初建時的風貌。在桑耶寺的東南,有一座海布日神山。
相傳很久以前海布日神山上有一尊天然形成的巨石覺沃佛像,後來桑耶寺的住持發現了它,正思考著如何才能將它完整無缺地搬到寺廟中來時,佛像竟在住持睡了一覺醒來後,巨石佛像自己就已經居於大殿內了。
還有另一種傳說,當年桑耶寺初建而成,藏王赤松德贊問蓮師:桑耶寺沒有主供佛像怎麼辦?蓮師回答說:十方諸佛早就加持了一尊黑石覺沃佛像在海布日神山上埋著,後來赤松德贊派人去尋找挖掘,果然挖出此巨石自生覺沃佛像。種種的神話和歷史傳說,無非是向後世的人們昭示著桑耶寺這尊巨石覺沃佛像的殊勝和尊貴。覺沃佛在西藏人心目中,就如同真實的佛陀一樣。一輩子若沒有朝拜過覺沃佛,是非常遺憾的。貢喬才讓與桑耶寺的緣分,也因這尊覺沃佛像而起。
2005年,年輕的貢喬才讓來到桑耶寺,發心供養給桑耶寺自生覺沃佛像增建法座與佛龕,自此,便與桑耶寺結上了深厚的緣分。雪域天堂,高到極致、美到極致、神聖到極致的西藏,他以不容玷汙的聖潔與高傲存在著,讓人魂牽夢繞。特別是山南地區的桑耶寺,整個寺院的布局,是按照佛經中的"大千世界"的結構布局設計而成,是依照密宗的曼陀羅建造的。它的建築格局是以烏孜大殿為核心,烏孜大殿位於桑耶寺的中央位置,象徵著宇宙中心,也是佛之居所的須彌山。
大殿的南北兩側修建了象徵太陽和月亮的妙滿殿(日殿)和妙寶殿(月殿),在烏孜大殿的東西南北四面分別建有四座大殿,象徵四大部洲,四大殿的兩邊再各有一座配殿,象徵八小部洲。大殿的四角外有紅、綠、黑、白四座形制特殊、風格不同的塔,代表佛教的「四智」,亦說象徵四大護法天王。桑耶寺建築群被一圓形(後改建為圓形的)上有1008座佛塔的圍牆(千塔牆)所包圍,象徵著世界的邊緣——鐵圍山。
桑耶寺的建築規模宏大,布局奇特,不過,桑耶寺因歷史變遷、朝代更替和文革動亂等原因被破壞嚴重,除了主殿烏孜大殿被嚴重破壞外,象徵太陽的妙滿殿(日殿)和象徵八小部洲之一的俄巴林密宗殿,以及赤松德贊的大空行母按照桑耶寺「烏孜大殿」的式樣,在位於桑耶寺西南側樹林之中修建的康松桑康林也在文革期間毀於一旦。貢喬才讓由於與桑耶寺的緣分深厚,十四年前,在圓滿建設完自生覺沃佛像的法座與佛龕之後,又重新發願恢復桑耶寺日殿、密宗殿與康松桑康林的籌建工作,用了三四年時間,很快完成了日殿、密宗殿和康松桑康林的修復重建。
期間,在桑耶寺別院(康松桑康林)的一次奠基儀式中,結緣了被迎請前來主持奠基儀式林芝喇嘛林的大德秋尼仁波切,秋尼仁波切是當時西藏地區影響最大的活佛。一個人對另一個人的威懾與吸引,應該是相貌背後的人格品質,知識背後的智慧見地。而這對當時的物質上頗有作為的貢喬才讓而言,自然因為年輕,而自信飛揚。用他的原話:我當時是個非常驕傲的人。當他見到這位尊貴的咕嚕(上師)時,秋尼仁波切並未對貢喬才讓當時的建樹事業有些許讚嘆之意,這讓貢喬才讓非常詫異不解。也是個人悟性所至,剎那間,領略意識到自己的心已被傲慢、自負、自滿與種種了不起所佔據。一個人重要的不是他說了什麼,而是他沒有說什麼。而老上師正是什麼都沒說,讓年輕的貢喬才讓領悟了自己內心已被看似善舉的無明所遮蔽了本性。
這好比烏雲(惡業)能遮蔽太陽的光芒(本性),白雲(善業)也同樣能遮蔽太陽的光芒(本性)。頓時,感到羞愧難當。從而,升起了對這位平靜又有幾分莊嚴的老上師的信心,便想在老上師跟前請求法教,老上師欣然應允。之後,老上師與貢喬才讓建立起了師徒關係,開始了他在林芝喇嘛林寺求法學習的歷程。
我們需要一個幫助我們去除無知黑暗的咕嚕(上師)。人們相信,沒有咕嚕的幫助,我們只能在這糟糕的世界之中陪伴著糟糕的我們。
空行母度化世人的故事
敏公上師關於臨終助念的開示
凡是修佛法的聖者比丘,只要在四名以上,都是我們的皈依處
揭秘:灌頂時分發的護身繩為什麼要戴在左上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