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合抱一體的歡喜佛,真有傷風化嗎?觀音菩薩曾化身凡人度化他
四大名著《西遊記》裡,唐僧師徒西天取經歸來,唐僧被如來佛祖封為旃檀功德佛,孫悟空受封鬥戰勝佛,豬八戒和沙僧分別加升淨壇使者、金身羅漢,就連小白龍也成為了八部天龍菩薩。
唐僧師徒取得真經後,為西天諸佛、菩薩和聖僧、羅漢、揭諦、比丘、優婆夷塞以及各山各洞的神仙、大神、功曹、伽藍、土地,還有一切得道的神仙,在靈山舉辦了一場講經說法。
隨後,佛教的神仙們還合掌誦念,向「燃燈上古佛」、「藥師琉璃光王菩佛」、「釋迦牟尼佛」、「彌勒尊佛」、「阿彌陀佛」、「無量壽佛」、「接引歸真佛」等一切世界諸佛菩薩致敬。
「源易緣」注意到,在這本文學名著的結尾處,一共提到了48個佛和15個菩薩的名字,包括唐僧和孫悟空師兄弟在內。
在9萬餘字的《佛界百佛》等書籍中,可知,佛菩薩等原本不止於《西遊記》中名單中提到的這些,從印度中的佛與中國的佛演變過程中,既有傳承,又有創新。
我們知道,佛教是莊嚴、清淨、清靜之地。
何為「莊嚴」、何為清淨?
中國的漢語詞語解釋中稱,「莊嚴」是端莊而有威嚴,莊重而嚴肅;形容人莊重、嚴肅、嚴正;「清淨」指的是清潔純淨,不受外界幹撓;
在佛語中「莊嚴淨土」指的是諸佛菩薩,莊重而威嚴,居住的地方,既莊重威嚴,又潔淨舒適,又意指遠離煩惱和惡行。
但在佛教裡,有位歡喜佛,是一宗常見供奉於佛教密宗的本尊神佛像,與眾不同。
這尊佛的梵文名稱叫「俄那缽底」,又譯為「無礙」、「歡喜」,因此被人們稱為「歡喜佛」。
在一些喇嘛寺裡,常會見到供奉有歡喜佛,但歡喜佛的造型極為奇特,樣子有些特別,給人賦予了無限的想像力。
之所以說「歡喜佛」有些特別,是因這尊佛不像其他佛一樣,給人莊嚴清靜的感覺。他的塑像,要麼被雕刻成了男女雙抱交媾,有的是單身裸立……要麼雕刻的相貌英俊俊俏,要麼雕刻成相貌醜陋或兇惡的樣子。
在現實的密宗寺廟中,較為常見的多是男女裸體相抱,一絲不掛……
傳統文化《易經》中說,自然萬物的盛衰,皆離不開「金、木、水、火、土」陰陽五行的生克。
因此,古人說「道化為五事,儒之為五常,化之為五音,屬之為五行,應之為五臟,感之為五情,散之為五色,仰之為五星,俯之為五嶽,族之為五靈,運帝王之籌策,代天地之權衡!」
佛教倡導「五戒」,也就是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戒。
「不殺生」是為「仁」,「不偷盜」是「義」,「不邪淫」是「禮」,「不妄語」是「信」,「不飲酒」是「智」,符合中國儒教倡導的「五常」文化。
佛教歷來宣揚力戒淫慾,講求「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為何又會在清淨莊嚴之地,堂而皇之地供奉「歡喜佛」的神像,讓人頂禮膜拜呢?
這樣做不是有背於佛教宣揚的「五戒」精神嗎;這樣做不是有傷風化,為世人所不齒嗎?
事實上,如果我們不真正了解認識「歡喜佛」的來歷,不真正搞懂歡喜佛男女合為一體的真正精義,就會有錯誤判斷和定論。
先來看看「歡喜佛」的來歷。查閱佛經《四部毗那夜迦法》和佛教詞典小常識,會發現:歡喜佛是由佛教四大菩薩中的觀音菩薩現身度化而成。
神話傳說中說,大慈大悲的觀音菩薩悲憫天下眾生,為了度化歡喜王成佛,運用神通的慈善法力,將自己變化成一位美麗的女性——毗那夜迦,來到歡喜王的住地。
一見到漂亮端莊的毗那夜迦,歡喜王便陡生淫慾之心,想佔有這位女子。歡喜王的輕浮舉動,遭到了毗那夜迦的果斷拒絕。
無奈,歡喜王只得以禮以待,但還是擁抱下毗那夜迦。
「我雖是女子,但早已篤信佛教,並得到了袈裟衣缽。你若實在想和我親近,可以隨我教,成為佛教信徒。等待來世,為佛護法,不作業障,不生噁心,這樣才能成為我的親友。」
此時,毗那夜迦向歡喜王娓娓道來她現身的來由和希望。
聽了毗那夜迦的話,歡喜王內心歡喜地說:「緣分讓我遇上了你,從今往後,我一定跟隨你們護法,多做有益眾生的善事。」
於是,毗那夜迦女含笑與歡喜王相擁抱,並成為藏傳密宗本尊神——歡喜佛,在佛教中被尊為「欲天」、「愛神」。
後來,人們看到的歡喜佛是男女雙佛相抱的形態圖,正是毗那夜迦女與歡喜王相擁抱的一剎那間。
通過這個故事傳說,我們就會懂得,男女合抱的歡喜佛,不僅沒有淫慾,反而是教人從善的正能量神。
對於歡喜佛,第二種解釋是:
歡喜佛一絲不掛,又代表為一塵不染,象徵著脫離了生垢凡界,脫離了塵垢凡界。
雙體相抱,男身代表了法(方法、方便),女身代表著智慧,男女陰陽相合為一體相擁,代表為方法與智慧的結合,相合而為一完人,圓滿俱足,智慧雙成,智慧無窮。
觀音菩薩化身一女性來成功度化歡喜王,圓滿修成歡喜王的合抱之象,只是某種意義上的表相,警醒人們:歡喜就是快樂,陰陽調和本是天道人生。但這歡喜和快樂,是一種信念的象徵,而並非男女間的情慾和淫樂,從而達到「以欲制欲」的目的。
「欲得淨土,當淨其心;隨其心淨,則佛土淨。」
世事紛撓,萬物皆空。我們不妨保持本色,長養自然之心,明心見性,明心見智,簡單做人,率真處事,達觀自在,如此,心意柔軟,身得輕安,心生歡喜……
開卷有益,原創不易。
每一篇文章都是作者用心寫成,感謝大家訂閱專欄,閱讀完整內容。如果喜歡,歡迎轉發和評論,留言或私信互動。
參考資料:《西遊記》、《佛教釋譯》、《易經》、《中國神話民間傳說》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