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合抱一體的歡喜佛,真有傷風化嗎?觀音菩薩曾化身凡人度化他

2021-01-07 源易緣

男女合抱一體的歡喜佛,真有傷風化嗎?觀音菩薩曾化身凡人度化他

四大名著《西遊記》裡,唐僧師徒西天取經歸來,唐僧被如來佛祖封為旃檀功德佛,孫悟空受封鬥戰勝佛,豬八戒和沙僧分別加升淨壇使者、金身羅漢,就連小白龍也成為了八部天龍菩薩。

唐僧師徒取得真經後,為西天諸佛、菩薩和聖僧、羅漢、揭諦、比丘、優婆夷塞以及各山各洞的神仙、大神、功曹、伽藍、土地,還有一切得道的神仙,在靈山舉辦了一場講經說法。

隨後,佛教的神仙們還合掌誦念,向「燃燈上古佛」、「藥師琉璃光王菩佛」、「釋迦牟尼佛」、「彌勒尊佛」、「阿彌陀佛」、「無量壽佛」、「接引歸真佛」等一切世界諸佛菩薩致敬。

「源易緣」注意到,在這本文學名著的結尾處,一共提到了48個佛和15個菩薩的名字,包括唐僧和孫悟空師兄弟在內。

在9萬餘字的《佛界百佛》等書籍中,可知,佛菩薩等原本不止於《西遊記》中名單中提到的這些,從印度中的佛與中國的佛演變過程中,既有傳承,又有創新。

我們知道,佛教是莊嚴、清淨、清靜之地。

何為「莊嚴」、何為清淨?

中國的漢語詞語解釋中稱,「莊嚴」是端莊而有威嚴,莊重而嚴肅;形容人莊重、嚴肅、嚴正;「清淨」指的是清潔純淨,不受外界幹撓;

在佛語中「莊嚴淨土」指的是諸佛菩薩,莊重而威嚴,居住的地方,既莊重威嚴,又潔淨舒適,又意指遠離煩惱和惡行。

但在佛教裡,有位歡喜佛,是一宗常見供奉於佛教密宗的本尊神佛像,與眾不同。

這尊佛的梵文名稱叫「俄那缽底」,又譯為「無礙」、「歡喜」,因此被人們稱為「歡喜佛」。

在一些喇嘛寺裡,常會見到供奉有歡喜佛,但歡喜佛的造型極為奇特,樣子有些特別,給人賦予了無限的想像力。

之所以說「歡喜佛」有些特別,是因這尊佛不像其他佛一樣,給人莊嚴清靜的感覺。他的塑像,要麼被雕刻成了男女雙抱交媾,有的是單身裸立……要麼雕刻的相貌英俊俊俏,要麼雕刻成相貌醜陋或兇惡的樣子。

在現實的密宗寺廟中,較為常見的多是男女裸體相抱,一絲不掛……

傳統文化《易經》中說,自然萬物的盛衰,皆離不開「金、木、水、火、土」陰陽五行的生克。

因此,古人說「道化為五事,儒之為五常,化之為五音,屬之為五行,應之為五臟,感之為五情,散之為五色,仰之為五星,俯之為五嶽,族之為五靈,運帝王之籌策,代天地之權衡!」

佛教倡導「五戒」,也就是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戒。

「不殺生」是為「仁」,「不偷盜」是「義」,「不邪淫」是「禮」,「不妄語」是「信」,「不飲酒」是「智」,符合中國儒教倡導的「五常」文化。

佛教歷來宣揚力戒淫慾,講求「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為何又會在清淨莊嚴之地,堂而皇之地供奉「歡喜佛」的神像,讓人頂禮膜拜呢?

這樣做不是有背於佛教宣揚的「五戒」精神嗎;這樣做不是有傷風化,為世人所不齒嗎?

事實上,如果我們不真正了解認識「歡喜佛」的來歷,不真正搞懂歡喜佛男女合為一體的真正精義,就會有錯誤判斷和定論。

先來看看「歡喜佛」的來歷。查閱佛經《四部毗那夜迦法》和佛教詞典小常識,會發現:歡喜佛是由佛教四大菩薩中的觀音菩薩現身度化而成。

神話傳說中說,大慈大悲的觀音菩薩悲憫天下眾生,為了度化歡喜王成佛,運用神通的慈善法力,將自己變化成一位美麗的女性——毗那夜迦,來到歡喜王的住地。

一見到漂亮端莊的毗那夜迦,歡喜王便陡生淫慾之心,想佔有這位女子。歡喜王的輕浮舉動,遭到了毗那夜迦的果斷拒絕。

無奈,歡喜王只得以禮以待,但還是擁抱下毗那夜迦。

「我雖是女子,但早已篤信佛教,並得到了袈裟衣缽。你若實在想和我親近,可以隨我教,成為佛教信徒。等待來世,為佛護法,不作業障,不生噁心,這樣才能成為我的親友。」

此時,毗那夜迦向歡喜王娓娓道來她現身的來由和希望。

聽了毗那夜迦的話,歡喜王內心歡喜地說:「緣分讓我遇上了你,從今往後,我一定跟隨你們護法,多做有益眾生的善事。」

於是,毗那夜迦女含笑與歡喜王相擁抱,並成為藏傳密宗本尊神——歡喜佛,在佛教中被尊為「欲天」、「愛神」。

後來,人們看到的歡喜佛是男女雙佛相抱的形態圖,正是毗那夜迦女與歡喜王相擁抱的一剎那間。

通過這個故事傳說,我們就會懂得,男女合抱的歡喜佛,不僅沒有淫慾,反而是教人從善的正能量神。

對於歡喜佛,第二種解釋是:

歡喜佛一絲不掛,又代表為一塵不染,象徵著脫離了生垢凡界,脫離了塵垢凡界。

雙體相抱,男身代表了法(方法、方便),女身代表著智慧,男女陰陽相合為一體相擁,代表為方法與智慧的結合,相合而為一完人,圓滿俱足,智慧雙成,智慧無窮。

觀音菩薩化身一女性來成功度化歡喜王,圓滿修成歡喜王的合抱之象,只是某種意義上的表相,警醒人們:歡喜就是快樂,陰陽調和本是天道人生。但這歡喜和快樂,是一種信念的象徵,而並非男女間的情慾和淫樂,從而達到「以欲制欲」的目的。

「欲得淨土,當淨其心;隨其心淨,則佛土淨。」

世事紛撓,萬物皆空。我們不妨保持本色,長養自然之心,明心見性,明心見智,簡單做人,率真處事,達觀自在,如此,心意柔軟,身得輕安,心生歡喜……

開卷有益,原創不易。

每一篇文章都是作者用心寫成,感謝大家訂閱專欄,閱讀完整內容。如果喜歡,歡迎轉發和評論,留言或私信互動。

參考資料:《西遊記》、《佛教釋譯》、《易經》、《中國神話民間傳說》等;

相關焦點

  • 【歡喜佛】原來佛也有「性事」?(附李敖的《歡喜佛》)
    為了調和一千五百個做惡事的,才以一千五百個做善事的來配成「兄弟夫婦」,這一千五百個調和派,又是「觀音之化身」,由觀音出面,以性交的方法來軟化惡行。這種設計真絕透了。 清朝北京的雍和宮,本來是雍正沒當皇帝以前的住所,當時他是雍親王。他做皇帝後,把這地方賜給活佛章嘉呼土克圖,作為西藏喇嘛的廟。歡喜佛像就這樣有了租界地。在雍和宮的溫度孫殿的樓上,赫然在焉的,就是大名鼎鼎的歡喜佛。
  • 歡喜佛為什麼被供奉在皇帝後宮?他的女身可能是觀音化身
    我們小時候就聽過這樣一首歌曲「小和尚下山去化齋,老和尚有交代,山下的女人是老虎,遇到了千萬要躲開」。佛在世人眼中都是莊嚴、清淨的,但卻有個佛,在我們看來與眾多佛陀不同,他就是「歡喜佛」。與眾多清淨莊嚴的佛陀不同,歡喜佛一般是雙體的,男身盤腿而坐,女身面向男身,坐在男身之上。過去,這種歡喜佛在大多數的喇嘛寺院中都有供奉。不僅僅是寺廟中供奉著歡喜佛,明、清兩代的後宮中,也供奉著歡喜佛。
  • 什麼是歡喜佛?
    歡喜佛乃是藏傳佛教密宗供奉的一種佛,是眾多佛像中最令人驚詫的,其外表怪誕難曉,腳下踩著伏臥在地的少男少女,有的單身,有的雙抱交媾。在藏族、蒙古族以及漢族的一些地區寺廟裡,幾乎都有歡喜佛像。歡喜佛的來歷歡喜佛最早的原型為古印度神話中一位象頭人身的神——毗那夜迦。他是大自天(溼婆)和雪山神女的兒子。
  • 佛教知識 | 什麼是歡喜佛?
    歡喜佛,原來是古印度傳說中的神,即歡喜王,後佛教挪用作歡喜佛。歡喜佛梵名為「俄那缽底」,漢譯為「無礙」。歡喜佛乃是藏傳佛教密宗供奉的一種佛,是眾多佛像中最令人驚詫的,其外表怪誕難曉,腳下踩著伏臥在地的少男少女,有的單身,有的雙抱交媾。在藏族、蒙古族以及漢族的一些地區寺廟裡,幾乎都有歡喜佛像。
  • 佛家居然可以「男女雙修」?佛教愛神「歡喜佛」了解下
    古代有一種密宗佛像,俗稱「歡喜佛」,「男女雙修」就是這佛法裡面的修煉方法。  藏密修持分為四大階段,即事部、行部、瑜伽部、無上瑜伽部。「男女雙修」就是屬於這無上瑜伽部的。無上瑜伽部屬於密法的最高階段,一旦修成此法,便成為「佛」。
  • 佛教基礎:解密歡喜佛與雙修的真相
    ,起名字叫「歡喜佛」。藏傳佛教根本沒有所謂的「歡喜佛」;雙修、雙運,不是指男女交合。我們從小出家修行,在藏傳佛教的環境裡長大,從來沒聽過修藏傳佛教,一定要男女雙修。藏傳佛教的喇嘛,大多是出家人,但也有少數在家有妻子的修行人,包括我們的祖師爺蓮花生大師,也有太太,他並未出家,從他的形象就能看出來,披頭散髮,留著小鬍子。包括觀音菩薩在內的眾多菩薩也是如此,是大成就者瑜珈士的形象。
  • 解密歡喜佛與雙修的真相
    現在有很多人,提到藏傳佛教,就謬傳說藏傳佛教一定要「雙修」,還給藏傳佛教造像中的雙身像,起名字叫「歡喜佛」。藏傳佛教根本沒有所謂的「歡喜佛」;雙修、雙運,不是指男女交合。我們從小出家修行,在藏傳佛教的環境裡長大,從來沒聽過修藏傳佛教,一定要男女雙修。
  • 「歡喜佛」和「雙修」的真相.
    現在有很多人,提到藏傳佛教,就繆傳說:藏傳佛教,一定要「雙修」,還給藏傳佛教造像中的雙身像,起名字叫「歡喜佛」。嘎瑪仁波切說:藏傳佛教根本沒有所謂的「歡喜佛」;雙修、雙運,不是指男女交合。我們從小出家修行,在藏傳佛教的環境裡長大,從來沒聽過修藏傳佛教,一定要男女雙修。藏傳佛教的喇嘛,大多是出家人,但也有少數在家有妻子的修行人,包括我們的祖師爺蓮花生大師,也有太太,他並未出家,從他的形象就能看出來,披頭散髮,留著小鬍子。
  • 嘎瑪仁波切:歡喜佛與雙修的真相
    現在有很多人,提到藏傳佛教,就繆傳說:藏傳佛教,一定要「雙修」,還給藏傳佛教造像中的雙身像,起名字叫「歡喜佛」。藏傳佛教根本沒有所謂的「歡喜佛」;雙修、雙運,不是指男女交合。我們從小出家修行,在藏傳佛教的環境裡長大,從來沒聽過修藏傳佛教,一定要男女雙修。藏傳佛教的喇嘛,大多是出家人,但也有少數在家有妻子的修行人,包括我們的祖師爺蓮花生大師,也有太太,他並未出家,從他的形象就能看出來,披頭散髮,留著小鬍子。(包括觀音菩薩在內的眾多菩薩也是如此)是大成就者瑜珈士的形象。
  • 揭秘密宗歡喜佛和雙修的真相
    藏傳佛教根本沒有所謂的「歡喜佛」;雙修、雙運,不是指男女交合。我們從小出家修行,在藏傳佛教的環境裡長大,從來沒聽過修藏傳佛教,一定要男女雙修。藏傳佛教的喇嘛,大多是出家人,但也有少數在家有妻子的修行人,包括我們的祖師爺蓮花生大師,也有太太,他並未出家,從他的形象就能看出來,披頭散髮,留著小鬍子。(包括觀音菩薩在內的眾多菩薩也是如此)是大成就者瑜珈士的形象。
  • 佛教觀音菩薩和道教慈航真人是一回事嗎?
    1、巾冠佛教的觀音菩薩,是阿彌陀佛的補處佛,冠戴阿彌陀佛。道教的慈航真人,一般都帶有浩然巾。現在佛教寺院的觀音菩薩和道教的慈航真人的造像中都有佛教的佛龕供養阿彌陀佛的成分,也有佩戴道教浩然巾的成分。佛教寺院的觀音菩薩造像通常依據傳統將觀音菩薩髮髻做成佛龕裡面供養阿彌陀佛。當然,也有很多將道教浩然巾包裹著頭髮。道教宮觀的慈航真人普遍都戴著浩然巾包裹著頭髮。
  • 沈衛榮談歡喜佛與雙修法:密教為何被誤解為「淫戲」數百年
    不得不承認的是,Halperin的報告有時太哲學,有時又太文學,他說話的方式典雅、詼諧,也非常含蓄,這對語言和專業都很老外的我來說,專心聽他這整整一個小時的報告很有挑戰性,不是一直能跟得上趟。
  • 佛說:「相由心生」,有福之人常有這3種相貌,看看你有嗎?
    所以,佛門裡認為有一種可以改變命運的法門就是轉念、修心。真正美好的容顏是不需要用外在的東西去裝飾和雕琢的,它必是由內而外顯現的。我們都知道一個詞叫「相由心生」,就是一個人內心世界的樣子都會通過他的相貌呈現出來,甚至我們可以通過一個一個人的相貌來預知他的人生命運。
  • 佛像寶典:觀音菩薩的智慧與功德,可以三十三種化身救度眾生
    這個時期還出現了個重要的文化現序象,就是觀音菩薩的中國化與女性化。觀音菩薩的緣起,要追溯到古印度的婆羅門教。該教經典《吠陀》以古梵文寫成,記載了眾多印度古代的神,主要的四位,即戰神因陀羅、火神阿耆尼、酒神蘇摩和善神雙馬童。善神是不可分離的一對美麗的青年天神,它的形象有時是一對並肩相連的小馬。他的主要功德是救苦救難,尤其是能治病。
  • 左大玢「觀音菩薩」,《西遊記》拍攝出怪事,網友:真菩薩顯靈
    左大玢「觀音菩薩」,《西遊記》拍攝出怪事,網友:真菩薩顯靈。央視86版《西遊記》是很多人心中的經典,兒時的記憶。到現在還在播出可謂是經典之作,其中有些靈異事件發生,今天來給大家講講。86版的《西遊記》中,六小齡童成為了不可代替的「熒幕美猴王」從家喻戶曉到深入人心。
  • 恭迎觀音菩薩成道日,有求必應!觀音菩薩保佑你!
    觀世音菩薩發願偈》觀音菩薩保佑你觀音菩薩成道日觀音成道祈福向善、龍頭觀音:化身天龍,護佑百姓觀音菩薩保佑你身體康健,百邪不侵3、持經觀音:指點迷津,點化眾人>觀音菩薩保佑你功德日盛,心想事成4、圓光觀音:身後有火焰圓光,大放光明。
  • 農曆六月十九,恭迎觀音菩薩成道日!
    觀音菩薩應化無方,故其相狀頗多,以二臂正觀音為其本形,餘者皆為菩薩示現神變自在化身,有一首、三首、五首乃至千首、萬首、八萬四千爍迦囉首,有二臂、四臂乃至萬臂、八萬四千母陀羅臂,有二目、三目乃至八萬四千清淨寶目,其化相則有準提、青頸、香王、十一面、如意輪、千手千眼、不空罥索等。
  • 農曆六月十九 恭迎觀音菩薩成道日
    本文首發於公眾號「又見小音」小音問:你知道觀音成道日嗎?又到農曆六月十九,觀音菩薩的成道日。作為觀音菩薩的道場,普陀山也迎來了空前盛會。每年農曆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分別為觀音生日、得道、出家三大香會。
  • 觀音菩薩的前世今生(觀音菩薩和道教的慈航道人是同一人嗎?)
    佛經上說,觀世音是過去的正法明如來所現化,他在無量國土中,以菩薩之身到處尋聲救苦。觀世音與阿彌陀佛有著特殊的關係。他是西方三聖中的一尊。可以接引臨終者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觀世音菩薩具有平等無私的廣大悲願,當眾生遇到任何的困難和苦痛, 如能至誠稱念觀世音菩薩,就會得到菩薩的救護。而且,觀世音菩薩最能適應眾生的要求,對不同的眾生,便現化不同的身相,說不同的法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