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易斯·塞爾努達(Luis Cernuda,1902-1963)是西班牙 「27年代」代表詩人之一, 1938年因西班牙內戰流亡,此後25年輾轉英、美、墨西哥直至去世,,一生未再回國。雖然在他所處時代的西班牙詩壇,塞爾努達並未得到應有的重視,他的詩歌卻對西班牙戰後詩壇產生了重要影響,而今幾乎被公認為20世紀西班牙最偉大的詩人之一。「如果說詩歌藝術有自己的聖人,比如迪金森和保羅·策蘭,那麼塞爾努達也是其中之一。」哈羅德·布魯姆曾這樣評價塞爾努達。
繼出版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特朗斯特羅姆的詩歌全集,推出波蘭最偉大詩人亞當·密茨凱維奇《先人祭》後,四川文藝出版社即將出版的《現實與欲望:塞爾努達流亡前詩全集(1924-1938)》收錄了塞爾努達流亡前的全部詩歌作品,包含了他的七本出版詩集,同時收錄了未成書的部分詩歌及早期文選。
本書是由青年翻譯家汪天艾獨立翻譯完成。汪天艾目前在西班牙馬德裡自治大學文哲系攻讀博士,研究方向為20世紀西班牙詩歌,尤以塞爾努達和戰後「五〇年代」詩人為專攻。此前先後畢業於北京大學西葡語系和英國倫敦大學國王學院比較文學系。多年來,汪天艾一直致力於塞爾努達在國內的譯介和推廣,《現實與欲望》一書也是她為國內讀者奉上的一份閃耀著詩性光芒的珍貴禮物。
新書出版之際,四川文藝出版社將在多地陸續舉辦相關分享、朗誦活動。在2016年北京圖書訂貨會期間,四川文藝邀請本書譯者汪天艾,中文正式版《百年孤獨》譯者範曄,北京大學西班牙語語言文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趙振江等嘉賓一同參加《現實與欲望》一書的新書發布活動,現場分享翻譯歷程,介紹塞爾努達,朗誦塞爾努達的代表作品。
「很少有這樣的現代詩人,無論何種語言,能給我們帶來這樣不寒而慄的體驗。如果要用一句話定義塞爾努達在西班牙語現代詩歌中的地位,我會說他不是一個為所有人說話的詩人,而是為我們每個人作為個體的存在而說話。」奧克塔維奧·帕斯(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如此總結塞爾努達的詩歌。
書名:現實與欲望
作者:(西班牙) 路易斯·塞爾努達
譯者:汪天艾
出版社:四川文藝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6-1-1
定價:58.00
作者簡介:
路易斯·塞爾努達(1902—1963),西班牙著名作家,「二七年代」代表詩人之一。1938年因西班牙內戰開始流亡,此後25年輾轉英、美、墨西哥直至去世,終其一生未再回國。代表作為散文詩集《奧克諾斯》。
塞爾努達的創作生涯是對歐洲詩歌財富的緩慢繼承,風格先後受到法國超現實主義、荷爾德林以及19世紀英國詩歌的浸染,成為西班牙詩壇少見的「歐洲詩人」。 有西班牙學者認為,論及對西班牙詩壇的影響,他足以媲美希梅內斯和安東尼奧·馬查多;哈羅德·布魯姆也曾盛讚他是「詩歌藝術的聖人」。
譯者簡介:
汪天艾,西班牙馬德裡自治大學文哲系博士在讀,研究方向為20世紀西班牙詩歌,尤以塞爾努達和戰後「五〇年代」詩人為專攻。此前先後畢業於北京大學西葡語系和英國倫敦大學國王學院比較文學系。譯註有塞爾努達散文詩集《奧克諾斯》(人民文學出版社,2015)等。
內容簡介:
本書收錄了西班牙詩人塞而努達流亡前的詩歌作品,包含了他的七本出版詩集,同時收錄了未成書的部分詩歌及早期文選。
自上世紀20年代起,塞爾努達的詩歌作品漫步涉足二十世紀歐洲和西班牙詩歌幾乎所有的風格、音調和抒情領域:一方面,是純詩、超現實主義、新浪漫主義和反抒情主義(或可稱為無韻主義);另一方面,是歌詩傳統、哀歌、頌歌、牧歌、戲劇詩歌、敘事詩歌、冥思短詩和亞歷山大體律詩(或可稱為文化主義詩歌)。這種創作風格上的多元化與詩人的生命軌跡完全相應,是塞爾努達在「二七年代」眾多偉大詩人中獨樹一幟、被西班牙尤其是1960年後湧現的詩人尊崇為典範的根源。他屹立於傳記記錄與形而上冥思的交匯點上,每個個體的體驗與一個至高的同一體驗在他的詩裡相遇。—— 何塞·特魯埃爾·貝納文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