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99:鳳凰——自古中國文化中和龍齊名的重要元素

2021-03-04 點滴國學

鳳凰,亦作「鳳皇」,古代傳說中的百鳥之王。雄的叫「鳳」,雌的叫「凰」,總稱為鳳凰,亦稱為丹鳥、火鳥、鶤雞、威鳳等。常用來象徵祥瑞,鳳凰齊飛,是吉祥和諧的象徵,自古就是中國文化的重要元素。


鳳凰和龍的形象一樣,愈往後愈複雜,最後有了鴻頭、麟臀、蛇頸、魚尾、龍紋、龜軀、燕子的下巴、雞的嘴,身如鴛鴦,翅似大鵬,腿如仙鶴,是多種鳥禽集合而成的一種神物。

鳳凰和龍一樣,在現實世界中並不存在,是古人幻想的神鳥,與龍同為漢族民族的圖騰,類似的傳說也見於其他東亞國家的歷史中。自秦漢以來,龍逐漸成為帝王的象徵,帝后妃嬪們開始稱鳳比鳳,鳳凰的形象逐漸雌雄不分,整體被「雌」化,而且還讓人聯想到龍鳳才是一對!豈不知龍和鳳本是完全不同的物種!民間「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說法也是佐證了這一點!

鳳凰種類繁多,因種類的不同其象徵也不同。傳說中共有五類,即五鳳:

赤色的朱雀、青色的青鸞、黃色的鵷鶵(yuānchú)、白色的鴻鵠和紫色的鸑鷟(yuèzhuó)。

據古人記載,鳳凰有許多不同的品類。諸說不一,其中不少屬於秦漢後人的增飾附會之談。其中除了鳳、凰、鸞三種以外,人們耳熟能詳的還有玄鳥、朱雀、金烏,比較有名的還有鸑鷟、鵷鶵、鵔鸃、鷫鸘、翳鳥、鶡、鶉、鵠、焉、鶠、鵾雞等別稱或種類,還有說法將大鵬、帝江(帝鴻)、重明鳥也歸到鳳凰之類。各種名稱或種類之間關係密切,說法眾多。

一般使用「鳳凰」這一稱謂時,僅指鳳和凰,其它歸為鳳凰之類的鳥不能用鳳凰這一稱呼,而應當用其本名。

朱雀

朱雀是四靈之一,和其它三靈青龍、白虎和玄武一樣出自星宿,是南方七宿的總稱:井、鬼、柳、星、張、翼、軫。朱為赤色,像火,南方屬火,故名鳳凰。它也有從火裡重生的特性,和西方的不死鳥一樣,故又叫火鳳凰。


青鸞

《山海經山經》卷二:「西山經又西二百二十裡,曰三危之山,三青鳥居之。郭璞云:「三青鳥主為西王母取食者,別自棲息於此山也。」

王琦注引《藝文類聚》:「《決疑注》曰:……多赤色者鳳,多青色者鸞。」

青鸞是傳說為青色的鳳凰類神鳥,常伴西王母的一種神鳥。又稱蒼鸞。在《封神演義》中青鸞和火鳳一起化作了哪吒的風火輪。有解釋說其體大如雞而形近孔雀,羽毛美麗,不大飛翔,常輕快行走。

鵷鶵

《山海經·南山經》:「(南禺之山)佐水出焉,而東南流注於海,有鳳皇、鵷鶵。」郭璞註:「亦鳳屬。」

《莊子·秋水》:「夫鵷鶵,發於南海而飛於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練實不食,非醴泉不飲。」 金元好問 《南冠行》:「王孫上客生光煇,竹花不實鵷雛飢。」

鴻鵠

《小學紺珠》卷十:「鳳象者五,五色而赤者朱雀;黃者鵷雛;青者鸞;紫者鸑鷟,白者鴻鵠。」

鴻鵠是白色的鳳凰。在古時發音中,鴻與黃的發音,及鵠與鶴的發音很容易混淆。故而鴻鵠也常被誤讀成黃鵠、黃鶴等。

鸑鷟

鸑鷟是古代漢族民間傳說中的五鳳之一,身為黑色或紫色,鸑鷟象徵著較為堅貞不屈的品質。在《小學紺珠》中指一種水鳥,似鳧而大赤目。它們總是雌雄雙飛,比鴛鴦更恩愛。當它們中有一隻死去時,另一隻就會悲鳴三個日夜。最後血冷血幹,也就相從於九泉。

據《爾雅·釋鳥》郭璞注,鳳凰外形特徵是:「雞頭、燕頷、蛇頸、龜背、魚尾、五彩色,高六尺許」  。《說文解字》載:「鳳之象也,麟前鹿後,蛇頭魚尾,龍文龜背,燕頜雞喙,五色備舉。出於東方君子之國,翱翔四海之外,過崑崙、飲砥柱,濯羽弱水,暮宿風穴,見則天下大安寧。」


鳳凰性格高潔,「非梧桐不止,非練實不食,非醴泉不飲」。

《山海經·圖贊》載,鳳凰身負五種像字紋:「首文曰德,翼文曰順,背文曰義,腹文曰信,膺文曰仁。」《抱樸子》對此解釋:「夫木行為仁,為青。鳳頭上青,故曰戴仁也。金行為義,為白。鳳頸白,故曰纓義也。火行為禮,為赤。鳳嘴赤,故曰負禮也。水行為智,為黑,鳳胸黑,故曰尚知也。土行為信,為黃。鳳足下黃,故曰蹈信也。」

傳說典故

鳳棲於梧

梧桐為樹中之王,相傳是靈樹,能知時知令。《聞見錄》:「梧桐百鳥不敢棲,止避鳳凰也」。作為百鳥之王的鳳凰身懷宇宙,非梧桐不棲。《魏書·王勰傳》「鳳凰非梧桐不棲」,鳳凰擇木而棲,後比喻賢才擇主而侍。

鳳育九雛

龍生九子,鳳育九雛。

「九雛」出自《晉書·帝紀第八·穆帝哀帝廢帝海西公紀》:「(昇平四年)二月,鳳凰將九雛見於豐城。 」後以「鳳引九雛」為天下太平、社會繁榮的吉兆。「九雛」的具體類別名稱以及形象並未提及。之後隨著各種宗教信仰與民間傳說不斷演繹融合,九雛的說法不斷豐富,未有定論。

鳳凰涅槃

在詩集《女神》指一個新中國的誕生(也是郭沫若第一個把鳳凰與不死鳥聯繫了起來)。也就是說詩中的鳳凰其實是不死鳥,所以鳳凰浴火重生是郭沫若自己聯想的,並非是中國古神話的內容。鳳凰有個傳說:浴火重生。相傳在五百年前,有一種神鳥,集香木自焚,然後從死灰中復活,美豔非常不再死,是以,稱為不死鳥,也就是鳳凰。關於鳳凰還有一說,說鳳凰是死神的使者,負責勾走人的魂魄,好人升天,壞人入地。部分地區還流傳著「鳳凰勾魂」的傳說。

鳳凰來儀

鳳凰飛來起舞,儀態優美。古代用以比喻吉祥的徵兆和祥瑞的感應。《尚書·益稷》:「《蕭韶》九成,鳳凰來儀。」《漢書·王莽傳上》:「甘露從天下,醴泉自地出,鳳凰來儀,神爵降集。」

鳳鳴岐山

《國語·周語上》上就有周朝興起之時,有鳳凰一類的鳥在陝西寶雞岐山上鳴叫的記載。而西周晚期的《詩經·大雅·卷阿》也有句曰:「鳳凰于飛,亦傅於天……鳳凰鳴矣,於彼高崗。」也是講鳳鳴岐山之事,因此西周之時將鳳鳥視為神奇的吉祥生物,器物之上頗重鳳鳥紋。

圖騰來歷

《韓詩外傳》中還記錄了關於鳳凰的這樣一個傳說:「黃帝即位施惠。承天一道,修德,唯仁是紆,宇內和平,未見鳳皇。唯思其象,夙昧晨興,乃招天老而問之曰:『鳳象如何?』天老對曰:『夫鳳,鴻前,鱗後,蛇頸而魚尾,龍紋而龜身。燕頜而雞喙。戴德、負仁、抱忠、挾義,小音金,大音鼓。延頸、奮翼、五彩備舉,鳴動八風,氣應時雨。食有質,飲有儀。往即文始,來即嘉成。唯鳳為能通天祉、應地靈,律五音、覽九德。天下有道,得鳳象之一則鳳過之。得鳳象之二則鳳翔之,得鳳象之三則鳳集之。得鳳象之四則鳳春秋下之。得鳳象之五,則鳳沒身居之。黃帝曰:「於戲,允哉!朕何敢與焉?」於是黃帝乃服黃衣、戴黃冕,致齋於宮,鳳乃蔽日而至。黃帝降於東階,西面,再拜,稽首曰:『皇天降祉,不敢不承命。』鳳乃止帝東園,集帝梧桐,食帝竹實,沒身不去。」

軒轅黃帝統一了三大部落,七十二個小部落,建立起世界上第一個有共主的國家。黃帝打算制定一個統一的圖騰。在原來各大小部落使用過的圖騰基礎上,創造了一個新的圖騰——龍。那麼鳳凰又是怎麼來的呢?龍的圖騰組成後,還剩下一些部落圖騰沒有用上,這又如何是好呢?黃帝第一妻室嫘祖是一位絕頂聰明的女人,嫘祖受到黃帝制定的新圖騰的啟示後,她把剩餘下來各部落的圖騰,經過精心挑選,也仿照黃帝制定龍的圖騰的方法:孔雀頭,天鵝身,金雞翅,金山雞羽毛,金色雀顏色等組成了一對漂亮華麗的大鳥。造字的倉頡替這兩隻大鳥取名叫「鳳」和「凰」。鳳,代表雄,凰,代表雌,連起來就叫「鳳凰」。這就是「鳳凰」的來歷。


百鳥朝鳳

黃帝即位,自覺天下太平,想親眼看看傳說中的鳳凰。為此,他請教天老。天老回答:鳳凰顯形,乃是祥瑞的預兆,只有在太平盛世才出現。見到它一掠而過已是很不容易,如果能看到它在百鳥群裡飛舞那就是千載難逢的祥瑞了。黃帝聽後很不高興,他說:我即位以來,天下太平,為什麼連鳳凰的影子都沒有看見?天老說:東有蚩尤、西有少昊、南有炎帝、北有顓頊,四方強敵虎視眈眈,何來太平?黃帝聽罷便率兵討伐,於是天下一統。他看見一隻帶有五彩翎毛的大鳥在天空翱翔,而數不清的奇珍異鳥圍著它翩翩起舞。黃帝知道,這隻大鳥就是鳳凰,也是他想看到的瑞象—百鳥朝鳳(《韓詩外傳》)。

吹簫引鳳

相傳春秋時,秦穆公有一個女兒,名叫弄玉,姿容絕世,聰明無比,喜好音律,善於吹笙。她吹起玉笙來,聲如鳳凰啼鳴。秦穆公在宮內築鳳樓讓她居住,樓前築有高臺,名叫鳳臺。秦穆公想為女兒擇婿,弄玉發誓說:「必須選擇一個善於吹笙的人。」穆公派人四處尋訪善於吹笙的人,都不能如願。一天,弄玉夢見一個美男子說:「我是太華山(即華山)的主人,上帝命我與你締結姻緣。」並以玉笙為之吹奏《華山吟》第一弄。弄玉遂將夢中情景告訴穆公,穆公遂派大臣孟明到華山尋訪。

孟明在華山找到一位擅長吹簫的人,名叫蕭史,同載而歸。孟明引蕭史拜見穆公,穆公讓他吹奏。蕭史奏第一曲,清風習習而來;奏第二曲,彩雲四合;奏第三曲,見白鶴成對,翔舞於空中,孔雀數雙,棲集於林際,一時百鳥和鳴,經時方散。穆公遂將女兒弄玉嫁給他,夫妻和睦,恩愛甚篤。

蕭史教弄玉吹簫,學會《來鳳之曲》。有天晚上,夫婦在月下吹簫,竟有紫鳳飛來聚於鳳臺之左,赤龍飛來盤踞鳳臺之右。蕭史說:「我本是天上神仙,上帝看人間史籍散亂,命我下凡整理。周人以我有功於史,就稱我為蕭史,到今天,我已經經歷了一百多年的滄海桑田。上帝命我為華山之主,與你有夙緣,故以簫聲作合,成就了這段姻緣。然而我不能久住人間,今龍鳳來迎,可就此離去。」於是,蕭史乘赤龍,弄玉乘紫鳳,自鳳臺翔雲而去。就在這天夜晚,有人於太華山聽到了鳳鳴的聲音。這則美麗的神話傳說,把琴瑟和諧、鸞鳳和鳴詩化了。華山東峰下的引鳳亭,就是取《吹簫引鳳》之意而建的。

鳳求凰

漢代還流傳一個故事:文學家司馬相如,少年家貧。有一次被一個叫卓王孫的富商邀去飲酒,無意中發現卓王孫有一在家寡居的年輕女兒,叫卓文君。相如一見鍾情,就彈起鳳凰琴,唱起「鳳兮鳳兮歸故鄉,遨遊四海求其凰」表示愛慕之情。卓文君聽了十分感動,於是連夜隨司馬相如私奔,後結成夫婦。「鳳求凰」一詞,從此用來喻青年男女之間的愛情。大概是由於這些優美動人的故事傳說,在裝飾紋樣上便出現了「吹笙舞鳳」、「吹簫引鳳」、「鸞鳳和鳴」、「鶴飛鳳舞」、「百鳥朝鳳」「龍鳳呈祥」等一系列寓意吉祥的圖案。鳳紋形象已不再那麼神秘朦朧和似是而非了,鳳鳥圖案已成為一種清新、生動、活潑的藝術形象,逐漸發展為民族裝飾藝術的代表和象徵之一。

鳳還巢

《鳳還巢》裡「錯中錯」兵部侍郎程浦告老還鄉,元配夫人所生之女雪雁,貌醜陋;妾生女雪娥,美麗聰慧。程浦喜愛少年英俊的穆居易,欲將雪娥嫁與他,夫人卻要先嫁親生女雪雁。程壽誕之日,穆居易前來拜壽,被留宿書館。深夜雪雁冒雪娥名去書館,穆居易見其貌醜,行為不端,誤以為受騙,連夜憤然出走。程浦被朝廷起用,離家赴任。皇族朱煥然早就垂涎雪娥,乘機冒穆居易名來程家迎娶,夫人暗用掉包計以雪雁嫁之。洞房之夜真相大白,二人好比啞子吃黃連--有苦難言。程浦平定賊寇,接雪娥到軍中,穆居易從軍也在此,程浦又重提婚姻。穆記前事,堅決拒婚,但元帥與監軍強制主婚。洞房中,穆見雪娥貌美,驚喜異常,連連賠罪,誤會消除,花好月圓。

鳳止阿房

先說民謠兩句:「一雌復一雄,雙飛入紫宮」,「鳳皇鳳皇,何不高飛還故鄉?無故在此取滅亡?」

然後再說個傾國傾城的美男子慕容衝:慕容衝(359年—386年),前燕時期被封為中山王、大司馬。太元十年(385年),慕容衝在阿房城稱帝,改元更始。大家也許對於慕容衝沒什麼概念?不過我提一下他的子孫後代,大家就會恍然大悟。金庸先生的《天龍八部》中的慕容博、慕容復就是其子孫後代!一直要匡扶大燕就是慕容衝創建的,現在大家應該清楚許多了!

前秦當初幾乎統一了北方,吞併前燕後,燕國主無奈下只有把自己的妹妹清河公主和弟弟慕容衝做為禮物送入宮。二人同時被苻堅所納,寵冠後庭,王子落難成孌童。後經王猛勸諫將慕容衝送出宮外做了平陽太守,前秦建元十九年(383年),前秦於淝水之戰大敗。384年,慕容衝之叔父慕容垂在河北叛變,此時慕容衝在河東起兵,後與慕容泓一同入長安。慕容泓被殺,慕容衝被擁護。385年,慕容衝即位於阿房,恰巧阿房處處都是梧桐翠竹。傳說中的鳳皇看到梧桐,常落下來休憩,食竹填腹。於是,有歌謠傳唱:「鳳皇鳳皇止阿房」。而慕容衝這位絕世帥哥的小字,喚作「鳳凰」。之後,慕容衝攻陷長安,苻堅在逃跑中被叛臣所殺,慕容衝終洗刷了自己畢生恥辱。鳳皇」即是「鳳凰」的通假寫法.


小編點評:

鳳凰在歷史上、現實生活中,是不存在的,和龍一樣,它是人類想像出來的,是人與神之間的一座橋梁。人類藉助於龍、鳳,溝通和大自然的聯繫。鳳凰是原始社會的人類對神靈的虔誠、崇仰、頂禮膜拜而創造出來的一種神性的動物。

龍、鳳同為中華民族兩大圖騰系統,崇鳳是一種濃厚的民族情結。中國人賦予了鳳凰很多美好的特徵:美麗、吉祥、善良、寧靜、有德、自然。但鳳凰也不是憑空創造,從高廟文化遺址發現的鳳凰圖案來看,它的原形和孔雀有很大關係。

 


ps:喜歡的朋友請多多轉發!

相關焦點

  • 龍抬頭,看中國文化裡的龍元素!
    龍是中國等東亞區域古代神話傳說中的神異動物,作為中國文化的代表性元素,已經融入我們的衣食住行,滲進社會的方方面面。元代 青花瓷上的三爪龍經過數千年的文化積澱,龍的形象早已被世人熟知和接受,已經成為中國文化的代表性元素,在建築、瓷器、玉器、服飾、繪畫、錢幣等器物上都留下了印跡。
  • 圖騰傳說 鳳凰圖騰的起源
    鳳凰,亦作「鳳皇」,古代傳說中的百鳥之王。雄的叫「鳳」,雌的叫「凰」,總稱為鳳凰,亦稱為丹鳥、火鳥、鶤雞、威鳳等。
  • 世界上鳳凰真的存在嗎? 揭秘真實鳳凰圖片
    提到鳳凰我們都知道,鳳凰是神話傳說被稱為百鳥之王。寓意吉祥和諧。是古代皇后的代表。尋常女子都不可任意使用的。鳳凰本是神話之物,但是現在網上有傳聞說拍到了真的鳳凰了,到底是怎麼樣的,我們一起來看一下。鳳凰簡介鳳凰,亦作「鳳皇」,古代傳說中的百鳥之王。
  • 《山海經》鳳凰神族傳下10大姓氏,若你是其中之一,就非龍的傳人
    姓氏文化起源很早,至少在5000年以前就已經形成了,並經過後世的繁衍和延續,姓氏體系已經非常龐雜。現代出版的《中國姓氏大辭典》,收錄了中國古今姓氏23813個,其中單姓6931個,複姓和雙字9012個,三字姓4850個,並非《百家姓》記載的一千餘個。
  • 龍元素被大牌設計玩壞了?最酷中國龍在這兒~
    在國風元素的時尚設計中,龍元素是比較難把握分寸的。由於龍本身就是一個圖騰象徵的集合體,只取一麟一角來用就沒有龍味兒了。而它的整體應用也很傷腦,一些國際知名大牌的設計在這方面的嘗試讓龍元素頗有點被玩壞了意思。
  • 中國古代四大神獸:龍分幾種,鳳凰有何象徵,麒麟身上又有什麼呢
    中國古代四大神獸:龍分幾種,鳳凰有何象徵,麒麟身上又有什麼呢嗨,大家好,我是曉蕊,今天帶大家詳細了解一下咱們中國古代神話中的幾大吉祥物,分別是龍、鳳凰、還有麒麟,在此之前我對這些神物都是模模糊糊的理解,也說不出個所以然來,看完小編的介紹後,你就可以好好的教育孩子和大人們了,看到的小夥伴們行大運發大財喔
  • 鳳凰的故事!
    雄的叫「鳳」,雌的叫「凰」,總稱為鳳凰,亦稱為丹鳥、火鳥、鶤雞、威鳳等。常用來象徵祥瑞,鳳凰齊飛,是吉祥和諧的象徵,自古就是中國文化的重要元素。自秦漢以後,龍逐漸成為帝王的象徵,帝后妃嬪們開始稱鳳比鳳,鳳凰的形象逐漸雌雄不分,整體被「雌」化。鳳凰共有五種,即五鳳,《小學紺珠》卷十:「鳳象者五,五色而赤者鳳;黃者鵷鶵;青者鸞;紫者鸑鷟,白者鴻鵠。」
  • 世上真有龍?東北老人稱見過,還拿出「龍骨」,專家看後直接愣住
    龍自古就是中華民族的圖騰,我們自稱為龍的傳人,帝王的身體被稱為龍體,坐的椅子稱為龍椅,穿的朝服被稱為龍袍……研究龍的文化就像是在研究中國的文化,兩者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繫。我們經常會思考,這個世界上到底有沒有龍?如果有的話他在哪裡?如果沒有的話古人又是怎麼想像出來的?
  • 本屆花車巡遊中國元素多多,「中國龍」奪設計第一名!
    花海勝地,見龍在田,中國大型主題花車「文心雕龍」參與全程巡遊。     中國花車「文心雕龍」緊扣2018花車巡遊「文化」主題,體現仁者樂山、智者樂水的傳統中國文化智慧,設計了亭、竹、松、鶴、蓮等中國傳統文化元素,並輔以華服男女的茶藝表演和琵琶、卡拉OK等文娛活動,表達源遠流長而又不斷推陳出新的中國文化。花車且行且停,像一道流動的風景從巡遊沿線城市穿城而過,將濃鬱的中國文化氛圍傳遞到荷蘭民眾和國際遊客面前。
  • 這個品牌把瑞獸文化注入服飾中,展示不一樣的中國風
    而有這樣一個聚焦東方美學的品牌——比音勒芬,它想讓每一位消費者都能「祥瑞加身」,於是攜手故宮宮廷文化,汲取古代帝王龍袍吉服的設計靈感,將龍元素的卓爾不群和鳳元素的高貴華美相交匯,打造全新瑞獸印花,再現當代「皇家時尚」。比音勒芬故宮宮廷文化聯名系列作為最能代表中國民族的傳統圖騰,龍代表著正義力量,是當之無愧的眾獸之君。
  • 鳳凰和朱雀誰更高貴?《山海經》:鳳凰曾經是人的食物
    身份地位朱雀原稱朱鳥,本身是南方星野群星的化身,是傳統文化中的四象之一,所謂的「天之四靈」之一,雖然被稱作鳥,實際卻是殷商以先天帝崇拜和星宿崇拜以及當時萬物有靈思想中的大神。鳳凰,亦作「鳳皇」,古代傳說中的百鳥之王。雄的叫「鳳」,雌的叫「凰」,總稱為鳳凰,亦稱為丹鳥、火鳥、鶤雞、威鳳等。常用來象徵祥瑞,鳳凰齊飛,是吉祥和諧的象徵,自古就是中國文化的重要元素。它是禮記四靈之一,為百禽之王。
  • 陰陽中和,中國文化的根本精魂
    此後,佛教就在中國生根、開花、結果。到隋唐時代,佛教在中國形成了八個宗派,其中最具有中國特色的就是禪宗。我們絕不能說佛家源於《易經》,但禪宗卻受到《易經》的影響,禪宗可以看成是印度大乘佛教與中國三玄(易、老、莊)結合的產物。「一源三流」可分解為八個字:易為主幹,三教互補。可以理解為一副對聯:「易貫儒道禪,道統天地人」。
  • 剪紙欣賞:鳳凰作為百鳥之王,都有哪些美麗的傳說?
    鳳凰,原本是中國神話故事中的神鳥。後來,它與龍一起成為中華民族和平與奮進的象徵。據我國第一部解釋詞義的詞典《爾雅》註解:鳳凰為祥瑞之鳥,雞頭、蛇頸、燕頜、龜背、魚尾,羽毛色彩絢麗。在神話故事中,鳳凰每次死後,周身都會燃起大火,然後會在烈火中獲得比以前更加強大的生命力,這稱為「鳳凰涅槃」。如此周而復始,鳳凰便獲得了永生,故有「不死鳥」之稱。自古至今,鳳凰一直被人們視為瑞鳥,是天下太平的象徵。相傳,黃帝在位時,想親眼見一下傳說中的鳳凰。
  • 中國上古十大神獸:鳳凰第三麒麟第四,第一是它!
    麒麟,亦作「騏麟」,簡稱「麟」,古代傳說中的仁獸、瑞獸,是中國古代傳說中的一種動物,與鳳、龜、龍共稱為「四靈」。被稱為聖獸王。且是神的坐騎。是中國神話傳說中的神異動物和百鳥之王;亦稱為朱鳥、丹鳥、火鳥、鵾雞等,在西方神話裡又叫火鳥、不死鳥(但東西方文化中的鳳凰具有本質區別),形象一般為尾巴比較長的火烈鳥,並周身是火,估計是人們對火烈鳥加以神話加工、演化而來的。神話中說,鳳凰每次死後,會周身燃起大火,然後其在烈火中獲得重生,並獲得較之以前更強大的生命力,稱之為「鳳凰涅槃」。如此周而復始,鳳凰獲得了永生,故有「不死鳥」的名稱。
  • 中國龍文化
    在中國文化中,龍有著重要的地位和影響。
  • 五歲兒子問我,中國的國鳥是什麼,回答鳳凰
    但是,兒子卻問我說:「老爸,咱們中國有國鳥嗎」?我回答:「這個嗎,應該有」。兒子:「中國的國鳥是什麼鳥」?我回答:「鳳凰鳥吧」。兒子:「老爸,你帶我去看一看真正的鳳凰鳥去可以嗎」?我回答:「這個鳳凰鳥啊,是中國古代傳說中的百鳥之王。據說雄的叫「鳳」,雌的叫「凰」,總稱為鳳凰。
  • 鳳凰的象徵意義
    鳳凰雄鳴曰即即,雌鳴曰足足,雌雄和鳴曰鏘鏘。象徵請協助添加來自可靠來源的引用來改善這個部分。無法查證的內容可能被異議而移除。鳳是人們心目中的瑞鳥,天下太平的象徵。古人認為時逢太平盛世,便有鳳凰飛來。鳳凰也是中國皇權的象徵,常和龍一起使用,鳳從屬於龍,用於皇后嬪妃,龍鳳呈祥是最具中國特色的圖騰。民間美術中也有大量的類似造型。
  • 天人合一,中和之美,漢服6大元素的傳統文化內涵解析
    漢服,全稱漢民族傳統服飾,貫穿了中華民族的歷史長河,承載了深厚的文化積澱和歷史底蘊。漢服是一個系統完整的服飾體系,有六大基本元素:平面結構,五行五色,交領右衽,繩帶繫結,上衣下裳和寬袍大袖。漢服的六大基本元素完美地譜寫著中國傳統文化中「天人合一」、「陰陽五行」、「以儉養德」、「中和之美」等的形制內涵。漢服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漢服透過其六大基本元素演繹著中華傳統的審美意蘊和中國古代的傳統美學思想。漢服作為民族精神的象徵,對華夏文明的傳承有著極為重大的意義。 1、平面結構。既平面裁剪,漢服平面裁剪中的一大特點便是運用完整的面料裁剪的方式。
  • 中國圖騰 - 龍文化
    在中國文化中,龍有著重要的地位和影響。從距今8000多年的新石器時代,先民們對原始龍的圖騰崇拜,到今天人們仍然多以帶有"龍"字的成語或典故來形容生活中的美好事物。中國龍文化,上下數千年,源遠而流長。進入狩獵時代,可以說「龍」的產生溫床也就想成了。狩獵活動經驗的積累,讓人們對動物認知夾雜著幻想,人類文化此時也進入了「萬物有靈」的時代---龍就是這個時代的思想意識的展現。動物們翱翔於天空、潛遊於水底,可以無足而行,可以蟄伏而屆等等的奇異能力,讓人們開始崇拜與嚮往。 據說炎黃時期就以龍為圖騰,龍文化也就是中華文化的源頭之一。
  • 二月二龍抬頭 盤點《新鬥羅大陸》中國風傳統元素
    春節之後,今日迎來了中國又一傳統節日:二月二龍抬頭。這一天到來代表著天氣變暖,冬去春來,萬物復甦,民間在這一天也有各種習俗活動。那麼《新鬥羅大陸》手遊,會有哪些中國風傳統元素,陪伴大家一起過節呢?魂師中的「龍」原型設定,「武術宗師」融入中國風今天是「二月二龍抬頭」的傳統節日。龍作為最具代表性的文化之一,在《新鬥羅大陸》手遊中,自然也有所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