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是中國古代傳說中的百鳥之王,在中華文化中的地位僅次於龍。羽毛一般被描述為赤紅色,雄的稱為鳳,雌的則稱為凰。其圖徽常用來像徵祥瑞。亦稱為丹鳥、火鳥、鶤雞、威鳳等。
在甲骨文中,鳳與風為同字,皆寫為鳳凰之形,而後鳳加上凡聲,之後又將鳳形改為蟲形創造出風字,由此可見鳳凰與風的關係。
形態
據《爾雅·釋鳥》郭璞注,鳳凰特徵是:「雞頭、燕頷、蛇頸、龜背、魚尾、五彩色,高六尺許」。《山海經·圖贊》說有五種像字紋:「首文曰德,翼文曰順,背文曰義,腹文曰信,膺文曰仁。」另,《說文》云:「鳳之象也,鴻前麟後,鸛顙鴛腮,龍文龜背,燕頷雞啄,五色備舉。」
鳳鳴
據現存文獻推斷:鳳鳴如簫笙,音如鐘鼓。鳳凰雄鳴曰即即,雌鳴曰足足,雌雄和鳴曰鏘鏘。
象徵
請協助添加來自可靠來源的引用來改善這個部分。無法查證的內容可能被異議而移除。鳳是人們心目中的瑞鳥,天下太平的象徵。古人認為時逢太平盛世,便有鳳凰飛來。
鳳凰也是中國皇權的象徵,常和龍一起使用,鳳從屬於龍,用於皇后嬪妃,龍鳳呈祥是最具中國特色的圖騰。民間美術中也有大量的類似造型。鳳也代表陰,儘管鳳凰也分雄雌,更一般的是將其看作陰性。「鳳」、「凰」常見於女性名。宋朝就常使用龍鳳旗,還使用龍鳳作為吉祥標記,使用在物品上,比如龍鳳團茶。
鳳凰被認為是百鳥中最尊貴者,為鳥中之王,有「百鳥朝鳳」之說。
按陰陽五行之說,鳳色赤,五行屬火,是南方七宿朱雀之象。另也為中國民間指的四靈之一(《禮運》,龍、鳳凰、麒麟、龜)。
而鳳凰亦有「愛情」、「夫妻」的意思;語本詩經大雅卷阿:『鳳皇於飛,翽翽其羽。』李白·早夏於將軍叔宅與諸昆季送傅八之江南序:「重傅侯玉潤之德,妻以其子,鳳凰于飛,潘楊之好,斯為睦矣」。因此鳳凰在中國文學中常比喻為「真摯的愛情。」
中華龍鳳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龐進認為,在中國的象徵文化體系中,鳳凰是完美主義的化身,鳳凰文化的精髓是「和美」。通過研究,龐進發現鳳凰是「合」的神物,它的出現是中國古人對自然界各種生物理解、尊重、敬畏、愛戀、審美的結果,這與道家強調的「天道自然之和」即「天和」相一致.
而凰,古音與光相通,有的研究者[誰?]認為是一種與光有關的鳥,即太陽鳥。鳳則同風相通,也可理解為「風神」。鳳亦被視為火神。《初學記》卷三十引緯書《孔演圖》說:「鳳,火精」。
《鶡冠子·度萬第八》:「鳳凰者,鶉火之禽,陽之精也。」《抱樸子》說:「夫木行為仁,為青。鳳頭上青,故曰戴仁也。金行為義,為白。鳳頸白,故曰纓義也。火行為禮,為赤。鳳嘴赤,故曰負禮也。水行為智,為黑,鳳胸黑,故曰尚知也。土行為信,為黃。鳳足下黃,故曰蹈信也。」——頭部呈青色,頸部呈白色,喙部呈赤色,胸、背部呈黑色,趾、爪呈黃色。
中華民國初期的國旗為五色旗,一說取自鳳凰五色,同時也代表仁,義,禮,智,信五德。
楚文化的圖騰
楚人尊鳳是由其遠祖拜日、尊鳳的原始信仰衍化而來的,迄今已逾七千多年有文物可考的歷史。楚人的祖先祝融是火神兼雷神。漢代《白虎通》說,祝融「其精為鳥,離為鸞。」《卞鴉·絳鳥》注曰:「鳳凰屬也」。可見,祝融也是鳳的化身。《山海經·大荒北經》中說:「大荒之中,有山名曰北極櫃。海水北注焉。有神九首,人面鳥身,句曰九鳳」。楚文化遺蹟中除了龍以外還存在大量人首蛇身、人首鳥身和九頭神鳥的圖騰,開啟了中國傳說文化中「龍鳳呈祥」的文化淵源。從圖騰崇拜在氏族制時期所反映出的突出特點來看,鳳為楚人的祖先,故被楚人作為本氏族的圖騰加以崇拜、尊愛便是必然的事了。
鳳不僅是神鳥,也是楚人、楚國尊嚴的象徵。楚人尊鳳的影響便透到各個領域。如在楚國的文物中,鳳的圖像、繡像和雕像不勝枚舉,楚人衣服上的刺繡圖案也是以鳳為主要內容。此外,還有「鳳鳥雙連環」、「虎座鳳架鼓」、「鳳龍虎繡羅禪衣」等,楚國的鳳紋彩繪可謂千姿百態,無奇不有。
種類
蔡衡的分類 鳳凰(赤色)鸞鳥(青色)鵷雛(黃色)鴻鵠(白色)鸑鷟(紫色)
大鵬
《論衡校釋》:「五鳥之記:『四方中央皆有大鳥,其出,眾鳥皆從,小大毛色類鳳皇。』」;《說文解字》:「五方神鳥:東方發明,南方焦明,西方鷫鷞,北方幽昌,中央鳳皇。」(註:焦明即鷦明。)
《禽經》:「青鳳謂之鶡,赤鳳謂之鶉,黃鳳謂之焉,白鳳謂之肅,紫鳳謂之鷟。」
原型
鳳凰的動物學原型,眾說紛紜,一般認為是個混合體。根據中國學者何新1987年和2004年發表的「談龍說鳳」一書所列舉的證據和論證表明:龍的原型動物是大型爬行類,主要是鱷魚及巨蜥,鳳凰的原型動物是大型鳥類,主要是大鴕鳥。上古三代以前,中國古陸氣候暖溼,此二類動物在中國多所存在,舊石器新石器遺址都有鱷魚及鴕鳥化石、鴕鳥蛋殼化石的發現。
相關的神話傳說
西方神話傳說中亦有關於神鳥的敘述。
天方國古有不死鳥,名為「菲尼克司」(Phoenix,常見譯名為「鳳凰」),滿五百歲後,集香木自焚,復從死灰中更生,鮮美異常,不再死。郭沫若所作詩歌《鳳凰涅槃》中的鳳凰,即指西方傳說中的不死鳥。
古埃及神話中也有一種稱為「貝努」的鳥。古埃及人認為,貝努和鷹一般大小,全身長有金色的羽毛,閃閃發光光的翅膀、斑斕的外表、鳴聲悅耳,能給人降福添壽;同時認為世界上只有一隻貝努,而壽命為五百年。在臨死之時,貝努會採集芳香植物的樹枝、香草築成一個巢,然後點火自焚,在熊熊火焰中,一隻幼貝努誕生了。新生的幼貝努就將老貝努的骨灰裝進藥蛋中,在蛋上塗上防腐的香料油,帶著它飛到太陽神那裡,由太陽神將它放在太陽廟的神壇上。
以上所提及的「火鳥」,與中國傳說中的鳳凰有一定的差別,但華人在翻譯與認知上習慣把不死鳥當成鳳凰。然而西方傳說中的火鳥形象上比較像老鷹,東方傳說中的鳳凰在形象上則是較像雞、雉。
此外,中國神話傳說並無鳳凰會浴火重生的說法,「鳳凰涅槃」此詞是郭沫若所作詩歌《鳳凰涅槃》中歌頌不死鳥所創的詞,混淆了不死鳥與鳳凰。比較相近的是從佛教傳說中會因吞食那伽而自燃而死的迦樓羅(金翅鳥)。不過中國不會把鳳凰與迦樓羅混淆在一起,而且迦樓羅也不會重生。
註記
南方神獸朱雀被認為是鳳凰的一種。古人將不同的方位賦予不同的靈獸作為代表,其中南方被分配到的靈獸即為鳳鳥,在五行學說中南方屬火,色屬紅。只是不知是鳳鳥被分配到南方後,由於南方屬火才自此賦予鳳鳥其火的象徵,還是由鳳鳥屬火才將其分配至南方的,不過書中自古就有鳳鳥屬火的說法,緯書《春秋演孔圖》說:「鳳,火精。」《春秋元命苞》說:「火離為鳳。」
由於離火有「飛、升」等概念、意涵,因此古代將南方、火與可以飛翔的鳥聯想在一起,這也就是為什麼「雀」是「朱」色的原因。
北京延慶阿永紋身,專業紋身培訓。圖案設計,紋身清洗,培訓諮詢電話15010788577,紋身諮詢電話13521090994. 微信同號。QQ373226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