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解體時東歐、中亞紛紛獨立,為什麼西伯利亞和遠東沒有獨立?

2021-01-09 商業百問

蘇聯曾是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之一,然而也是曇花一現的超級強權,在1991年12月25日轟然崩潰,所謂「牆倒眾人推」,蘇聯解體之後化為大大小小15個國家,除了蘇聯的「本體」俄羅斯之外,原本處在東歐、南高加索、中亞等邊緣地帶的前蘇聯加盟國紛紛獨立,但是,距離俄羅斯核心地帶萬裡之遙的西伯利亞和遠東地區卻沒有獨立,這是為什麼呢?

我們現在看俄羅斯的西伯利亞和遠東地區,擁有著大大小小數十個自治區、自治共和國,這些民族自治的地方都是俄羅斯在沙俄時代通過血腥的徵服而強取的領土,原住少數民族備受欺凌和壓迫,如果沒有列寧的民族自治政策,這些地方的少數民族可能連個「自治」的名頭都得不到,在蘇聯解體的時候應該同樣對俄羅斯人抱有強烈的排斥感,為什麼最終西伯利亞和遠東卻沒有獨立出來呢?

鄙人覺得一個國家的歷史走向跟國運不無關係,俄羅斯在1991年沒有進一步分裂一方面是運氣關係,另一方面也是因為諸多現實因素限制了西伯利亞和遠東地區的獨立思潮萌發。

一、西伯利亞和遠東氣候惡劣,沒有足夠的經濟能力支撐獨立

最早有機會徵服西伯利亞和遠東的是中國歷代大一統王朝,然而,中國曆朝歷代對這片北方遙遠之地興趣寥寥,主要就是因為這裡氣候太惡劣,不適合農業生產,即使是在如今工業化時代,西伯利亞和遠東也僅僅是南部邊緣地帶狹小的地區可以發展工業,因此,西伯利亞和遠東地區社會發展水平很低,即使在1991年蘇聯解體前夕,西伯利亞和遠東地區的經濟還是完全依賴蘇聯中央政府的財政補貼,可以說相比於東歐、外高加索、中亞等地區,西伯利亞和遠東完全沒有足夠的經濟基礎來獨立。

我們可以參考一下北美的格陵蘭,這個同樣在北極圈的丹麥殖民地,即使早已獲得了行政上自治的權利,僅僅在軍事和外交上還要受丹麥的控制,但至今仍在自治和獨立兩個選項上掙扎,原因就在長期依賴丹麥的經濟援助度日的格陵蘭一旦獨立,將立即陷入經濟崩潰的狀態,這是唯一阻礙他們獨立的客觀條件。

二、西伯利亞和遠東地區已基本俄羅斯化

在俄羅斯哥薩克徵服部隊到來之前,西伯利亞和遠東還沒有一個像樣的稱得上國家的政權來與之抗衡,所有的原住民以部落的方式各自獨自生存,還沒有形成民族認同感,可以說社會發展水平極其落後。真正為西伯利亞和遠東的原著居民塑造民族共同體的概念還是蘇聯建立之後,然而這種人為創造的群體意識並沒有文化基礎支撐,也就導致西伯利亞和遠東地區缺乏民族團結的氛圍。

此外,從沙俄時代開始,俄羅斯政權就開始有步驟的實施移民計劃,將俄羅斯人逐步遷居到西伯利亞和遠東去改變當地的民族成分,經過幾百年的發展,西伯利亞和遠東基本上已經俄羅斯化,同時居住在跨西伯利亞交通線上的少數民族幾乎完全消滅了自己的文化意識,因此不會因為政治動蕩而造成離心。

三、西伯利亞和遠東地區資源豐富,受到俄羅斯軍方重點管控

西伯利亞和遠東雖然是苦寒之地,但是正是這樣的地方卻支撐了蘇聯二戰時的巨大部分資源需求。這裡豐富的自然資源為蘇聯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提供了重要保證,也使蘇聯更重視該地區的重要性。蘇聯不僅遷徙外來移民開發西伯利亞和遠東,還建設了西伯利亞鐵路將西伯利亞和遠東與俄羅斯歐洲本土部分聯繫起來,並在鐵路沿線布置了無數軍事據點,因此,即使西伯利亞和遠東地區有反心,也架不住俄羅斯依靠西伯利亞鐵路迅速調兵鎮壓。

很多網友表示相對於蘇聯解體出來的15個國家都屬於前蘇聯的加盟共和國,原本就具有法律上的主權,而西伯利亞和遠東的各個少數民族區域都屬於原蘇聯加盟共和國俄羅斯的下屬的各級別行政區,不具有主權,也就不可能獨立。但我們可以以俄羅斯聯邦下的韃靼斯坦為例,這個俄羅斯的自治共和國在蘇聯解體的時候就鬧過獨立,最終是在俄羅斯的安撫下以聯合的方式留在俄羅斯,並獲得主權,因此,西伯利亞和遠東地區的那些少數民族地區並不是沒有機會,只是客觀條件限制了他們的想像力和行動力而已。

相關焦點

  • 蘇聯解體後,東歐和中亞為何走上不同方向?
    外圍化和文化依賴 中亞和東歐在一些方面是相似的。第一個在歷史上拉近二者距離的方面就是外圍化。中亞(蘇聯中亞和哈薩克斯坦)被認為是蘇聯的經濟外圍,好比東歐是西方的外圍。中亞和東歐國家是在20世紀初經過大動蕩後形成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加強了這些地區的外圍化。
  • 蘇聯解體時,為什麼中國沒有趁機收復外蒙古?
    在清代時,外蒙是中國的一部分,但1921年蘇聯出兵外蒙並控制了這個國家,外蒙宣布獨立,建立君主立憲政體。當時的北洋政府拒絕承認,外蒙在名義上還是中國的領土。1945年,為了換取蘇聯儘快對日宣戰,消滅日本關東軍,美英出賣中國利益,與蘇聯籤訂了雅爾達協議,承認了外蒙獨立。隨後,國民政府也予以承認,外蒙正式獲得獨立。 二戰後,外蒙成為了蘇聯的衛星國,內政外交被蘇聯全面控制。
  • 俄羅斯領土變動史,蘇聯解體讓俄羅斯失去了什麼?
    沙俄歷代沙皇與奧斯曼帝國先後進行了10多次大規模戰爭,吞併了黑海北岸和整個高加索地區。奧斯曼帝國被嚴重削弱,成為列強宰割的對象之一。沙俄本計劃徹底滅亡奧斯曼帝國,但是在英法的幹涉下最終失敗。19世紀中期,沙俄開始了對中亞地區的徵服。依靠軍事上的優勢不斷侵蝕,先後徵服了中亞的浩罕、布哈拉、希瓦3個獨立汗國。
  • 蘇聯解體後,加裡寧格勒為何沒有獨立?
    蘇聯解體是20世紀最重大的歷史事件之一,它標誌著一個超級大國的轟然倒塌,從此蘇聯不復存在,影響世界幾十年的兩極格局也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15個獨立的新國家,以及一超多強的國際新格局。
  • 蘇聯解體時,國土分成了15個國家,為什麼遠東地區沒受到影響
    蘇聯是由15個加盟共和國組成的聯邦制國家,在二戰後成為世界兩極之一,令老美十分頭疼和忌憚。可這麼一個橫貫東西,雄踞歐亞大陸的國家,它的遠東地區,卻沒有分裂出去。
  • 俄羅斯能接受前蘇聯加盟共和國獨立,為什麼不能接受車臣獨立
    沙皇時代的俄羅斯從東歐平原的莫斯科同時向東、西兩個方向擴張:向東徵服了整個西伯利亞,向西取得了波羅的海與黑海的出海口。在沙皇俄國的擴張過程中越來越多的民族被迫臣服於沙皇政權,由於沙皇政府對這些民族實行殘酷的民族壓迫政策,因此沙皇俄國被稱為」各民族的監獄「。
  • 蘇聯解體時,異文異種的中亞五國,為何不願脫離蘇聯?原因很簡單
    在以東斯拉夫三國為核心的蘇聯集體中,中亞五國在民族、習俗和文化上都顯得格外迥異。不過,當80年代蘇聯走向衰落時,中亞五國的民眾,卻並不希望蘇聯覆滅。1991年3月17日,蘇聯高層就「是否保留蘇聯」這一議題,而舉行了公投。這次投票共有9個加盟共和國、1.48億人口參與,相對而言比較體現民意。
  • 蘇聯解體已經不可挽回了,但為什麼第一個獨立的是立陶宛呢?
    1991年12月25日晚,蘇聯國旗從克裡姆林宮上空沉重降下。誰也沒有想到,一個和美國為首的西方對抗了不到半個世紀的超級大國,就這樣,說解體就解體了。蘇聯的解體的確已經不可挽回了,加盟共和國的獨立也是勢在必行。但為什麼第一個獨立的是立陶宛呢?立陶宛和拉脫維亞以及愛沙尼亞湊成了波羅的海三國。但其實在歷史上立陶宛絕不是現在這般模樣,而是有著輝煌的過去。立陶宛土地的統一自12世紀開始。此後,立陶宛大公國走上了領土擴張之路。
  • 立陶宛為什麼第一個,帶頭從蘇聯獨立出去?
    【歷史】二戰之後,蘇聯成為匹敵美國的超級大國,可以和美國在全球範圍內競爭,甚至軍事方面還一度超過美國的勢頭。但是1991年,蘇聯徹底解體,而這一切是小國立陶宛最先開始的。在1990年,蘇聯解體前1年多的時間,立陶宛率先獨立,打開了蘇聯解體的多米諾骨牌。
  • 蘇聯解體,15個加盟國紛紛獨立,但俄羅斯卻永遠不可能讓車臣獨立
    20世紀90年代,蘇聯因為種種問題公開宣布解體,分裂成了15個國家。在這些國家中,俄羅斯的地盤最大,實力最強,但是它的內部環境,並不是特別穩定,經常有一些地區想要分裂出去,成為一個獨立的個體。車臣想要獨立的態度非常堅定,但是俄羅斯永遠都不可能讓車臣獨立建國,這是為什麼呢?網友對此評論稱,俄國給出的理由,我很服氣。從律層面來講,當年獨立出去的十幾個國家,都有權利獨立建國,因為他們本身只是蘇聯的一個加盟國。
  • 如果俄羅斯失去遠東地區,遠東會獨立成國,還是被美國日本瓜分?
    俄羅斯的歷史頂峰是蘇聯時代,二戰結束,兩極格局開啟,俄羅斯迎來了歷史最輝煌時期,與美國並駕齊驅,成為世界超級大國。1991年蘇聯解體之後,超級大國地位不保,但是俄羅斯依然是有影響力的世界大國,雖然經濟萎靡不振,但是在外交和軍事上,依然和美國等量齊觀。
  • 前蘇聯最後一個獨立的國家,究竟是有多麼的不舍?
    上世紀90年代初,蘇聯再也熬不下去了,頃刻間轟然倒塌了。各個加盟共和國紛紛走向了獨立,可其中最晚的就是哈薩克斯坦,這個國家宣布獨立的時間是1991年12月16日。等哈薩克斯坦獨立後,沒幾天工夫,戈巴契夫就宣布了蘇聯的解體。
  • 中亞五國不想脫離蘇聯,為何仍遭蘇聯拋棄!
    更不用說中亞五國在礦產、石油天然氣資源上也十分豐富,好好的一塊肥肉,俄羅斯怎麼就不吃呢?難道說是大家都對蘇聯怨聲載道,最後眾叛親離無法留住加盟國嗎?其實姿勢君在看蘇聯解體這段歷史時發現,俄羅斯作為蘇聯的長子,遺產的主要繼承人,不僅沒有強力阻止加盟國獨立,而且還默許了這股浪潮的發生。這是怎麼一回事?
  • 俄羅斯允許其它同盟國獨立,為什麼對車臣國態度不同?
    自兩次車臣戰爭以來,「黑寡婦」現象已經成為了依附俄羅斯社會存在的一個頑疾,而二十世紀末蘇聯大廈之將傾,其他加盟國紛紛離開俄羅斯卻只是讓俄羅斯無動於衷。這是為什麼呢?蘇聯解體只是代表者他們與俄羅斯之間的合作終止,而車臣國要宣布獨立的話就是一件帶有分裂和叛亂性質的行為,這讓俄羅斯肯定不會同意的。一、車臣國與俄羅斯的關係:本是一家親卻成為了理還亂的死對頭車臣國是如何與俄羅斯建立起千絲萬縷的聯繫的?
  • 蘇聯解體是老布希的功勞?哈佛大學教授:直接原因是烏克蘭獨立
    哈佛大學歷史系教授,東歐、冷戰研究領域的專家沙希利·浦洛基,曾先後居住在俄羅斯和烏克蘭,有著對兩國民族矛盾的深入觀察,這啟發他去研究二者的衝突在蘇聯解體中的作用。他的作品《大國的崩潰:蘇聯解體的臺前幕後》對蘇聯解體的原因作出了一個完全不同大眾所普遍接受的對蘇聯解體的解釋的解答,核心內容是蘇聯解體的真正原因在於內部的民族衝突和高層權力鬥爭,直接誘因是俄羅斯和烏克蘭政治精英之間的衝突,雙方無法繼續在一個國家的框架下合作。而美國在蘇聯解體後將自己視為冷戰贏家,這種說法其實是老布希為自己邀功的競選策略,而非歷史真相。
  • 揭秘:蘇聯解體時,有哪些加盟共和國最想獨立,徹底脫離蘇聯?
    1922年12月30日,偉大的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正式成立,1991年12月25日,蘇聯解體隕落。 從建立到解體,持續了69年。十月革命後,原沙俄勢力範圍內的各民族紛紛建立獨立國家或自治共和國。因此,蘇聯的共和國都誠惶誠恐、保持沉默,避免被拖下水。在戈爾把喬夫掌權時,一切都爆發了。在90年代,蘇聯爆發了許多衝突,包括種族衝突、土地分配、民族主義者的不滿、經濟和赤字的不滿以及阿富汗戰爭等。一系列的矛盾導致共和國間的矛盾緊張起來,此時蘇聯就不可能存在了。因此,蘇聯的首任總統戈巴契夫就宣布重組國家。
  • 35萬朝鮮人,為什麼生活在中亞?
    在佔領朝鮮村時,日軍殺害幾十名朝鮮人,搗毀《天鍾》朝文新聞社。此後,朝鮮人遊擊隊紛紛成立,與紅軍一道保衛新政權,打擊白軍和日軍,為蘇軍解放遠東做出了不朽貢獻。東歐民族不放心——遷到中亞高加索民族不放心——遷到中亞遠東民族不放心——遷到中亞當然,不喜歡中亞,還可以去西伯利亞▼大遷徙之前,地方當局切斷了朝鮮人村莊之間的聯繫,挨村進行「解釋」工作:包括宣布給每戶補助
  • 車臣是個共和國,俄羅斯為何不允許它獨立?
    俄土戰爭俄國獲勝,車臣併入俄國,後來又併入蘇聯,但車臣人不斷起義反抗,沙俄與蘇聯不斷鎮壓,蘇聯還強迫50萬車臣人遷居到中亞地區。圖-車臣傳統服飾1990年代,蘇聯解體成15個國家。波羅的海三國:拉脫維亞、愛沙尼亞、立陶宛。中亞五國: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土庫曼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外高加索三國:亞塞拜然、喬治亞、亞美尼亞。
  • 蘇聯的加盟共和國都獨立了,為何俄羅斯對車臣的獨立卻堅決反對?
    (普京和車臣現任總統小卡德羅夫)1991年,各加盟共和國紛紛脫離蘇聯尋求自立,就此,曾經不可一世的世界強國轟然倒地,世界格局發生變化。對於蘇聯的解體,像俄羅斯這樣的大加盟國根本沒有阻擋一二,而到了車臣共和國謀求獨立的時候,俄羅斯三番兩次開戰教訓,最後在普京的鐵腕處理下,車臣被完全控制。為什麼蘇聯沒有強力阻擋各加盟共和國獨立,而俄羅斯卻在車臣問題上寸步不讓?(一)蘇聯加盟國和俄羅斯的共和國情況完全不同。蘇聯的成立,其實就是一個鬆散的大聯盟,甚至,聯盟的緊密程度不如美國。
  • 為何當年哈薩克斯坦不願獨立,俄羅斯又不要它
    上世紀90年代初,東歐劇變,昔日令整個西歐瑟瑟發抖,敢和美國冷戰叫板的強大蘇聯,一夜之間分崩離析。二戰時被脅迫加入蘇聯的波羅的海三國,率先獨立。其它大多數加盟共和國也興高採烈,忙著分家產,另立山頭。不過,以哈薩克斯坦為首的中亞五國,卻十分不願意分家獨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