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中的送別多不勝數,很多人也都寫出了非常經典的詩句。
王維「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那是詩意的飲酒作別;
王勃「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那是少年英傑對未來寄予的美麗祝福,互道珍重;
李白的「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那是兩個不得志友人的依依作別。
這些詩句中的離別,側重於多個角度和層面。如果說唐詩當中的離別需要更為含蓄意味表達的時候,或許李白的唐詩最給人留下悠悠情懷。
而在另一個詩人的筆下,只寫友人背影的離別,傳達出的情感意蘊卻也更為豐滿,更為打動人心。
蒼蒼竹林寺, 杳杳鐘聲晚。
荷笠帶夕陽, 青山獨歸遠。
這首唐詩是劉長卿的《送靈澈上人》,歷來受到人們的推崇。全文寫離別,卻只是勾勒了一個畫面,絲毫沒有提到送別的場景。「蒼蒼竹林寺, 杳杳鐘聲晚」勾勒出悠悠意境,寫明友人要遠去的地方。
而後的「荷笠帶夕陽, 青山獨歸遠」,更是只寫了老友的背影,他頭戴鬥笠,向著夕陽落下的方向走去。夕陽的餘暉之中,他的身影越來越長,距離詩人卻越來越遠。詩人留在遠處,目光所及之處,是友人的步伐,更是友人的身影。
當友人逐漸消失在視野的時候,詩人也只看到了遠方的青山。友人「獨歸」之處,自然是「鐘聲晚」不斷響起的「竹林寺」,而那,也正是詩人念念不忘之地。他和友人交好,自然也是一個不斷追求信仰而反思自我生活態度的人。
離別詩歌講究的是離別之情,飲酒賦詩就是這種情誼的外露展現。白居易「楓葉荻花秋瑟瑟」也是同樣的感觸。然而在友人遠去而自己依然駐足分手之處,任憑對方的背影遠走越遠,這份詩意的情懷則是把離別之情揮灑到了極致。
可意會不可言傳,中國詩歌的含蓄,在這裡是一個完美的註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