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不是只看書那麼簡單,對孩子的影響,遠比你想像中更重要!

2020-12-22 父母世界Parents

在家進行的親子活動中,有一項活動幾乎所有父母每天都會和孩子一起做,而且非常肯定它對孩子成長的幫助,那就是閱讀。

截止目前,已有大量的證據顯示,儘早念故事書給孩子聽,可以促進孩子的語言能力以及未來的閱讀能力,進而幫助孩子就學後的學業成就。

美國兒科醫師Dr. John S. Hutton醫生及其同事近年發表了一項新研究,他們藉由功能性核磁共振造影,觀察到幼兒在聽讀故事時,其大腦的真實活動狀態。

研究團隊招募了19名3~5歲健康的學齡前兒童,這些孩子有37%來自低收入家庭。研究的進行方式是讓孩子聽一段適齡的故事,同時對其大腦進行功能性核磁共振掃描。然後,比對負責發展語言和理解故事的大腦區域活動,得出了以下結論:

一、家庭閱讀環境較豐富的孩童,其大腦負責語義處理的部分更加活躍。

大腦負責語義處理的這一區域是在幫助我們從語言中分析意義,對於發展語言、文字乃至自主閱讀都極其關鍵。

研究中的家庭閱讀環境指標包括親子共讀頻率、家中書籍數量、以及書籍種類的豐富程度。

二、孩子在聽故事時,其腦部與圖像有關的視覺區域被活化。

研究中還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似乎孩子在」聽」故事時,同時能夠「看到故事」。這種功能稱之為心理意象(mental imagery)。這個功能很重要,當孩子們從閱讀圖畫書在進展到文字書時,他們必須想像文字背後發生的故事,才能幫助自己理解文章的涵義。這也直接影響到孩子未來的想像力。

三、不論貧富,只有有豐富的閱讀環境,就能在家活化孩子腦部發展。

另一個重要的結論是,孩子腦部活化的程度,與家庭收入如何,或是父母有無額外教導孩子認知技巧(例如認識數字形狀)等因素並無相關,但與豐富的家庭閱讀環境有正相關。

也就是,不論富有或貧窮,不論家長有沒有能力特意教導孩子認知,只要家長願意幫孩子建構豐富的閱讀環境,包括常常念故事書給孩子聽,家中經常有童書,選擇不同內容的圖畫書念給孩子聽,就能夠刺激孩子腦部神經細胞的發展,且讓大腦內不同功能區域有較多的連結,如此就能幫助孩子未來的閱讀能力與學習能力這點,對許多處於經濟能力較弱的家庭,意義更為重要。

四、早期認知發展落後,可能影響日後學習表現。

2016年衛福部國健署出版的臺灣健康不平等報告書中指出,孩子出生的第1年是其神經發展的關鍵時期,為兒童日後的認知能力奠定基礎。如果兒童的早期認知發展落後,他們在日後的教育階段有可能進一步落後,早期認知能力發展與之後的學業成就、收入和健康等高度相關。

調查報告顯示,臺灣母親的教育程度和是否經常念書給三歲的孩子聽有顯著落差。教育程度大專以上的母親念書給孩子聽的比例是小學教育程度母親的5倍,是國中學歷母親的3.4倍,以及高中學歷母親的1.8倍。這可以部分歸因於較高學歷的父母較有能力念書給孩子聽,也更容易引發孩子對故事和文字世界的興趣。

想讓孩子成為一個還讀書的人,需要潛移默化,父母以身作則是最好的教育。

父母自身做一個愛讀書的榜樣,是幫孩子愛上閱讀的重要方式。父母愛閱讀,孩子自然會覺得閱讀是生活的一部分,也會有樣學樣。

給孩子創造一個能隨處接觸書的環境,比如床頭、玩具旁,到處都能讓他接觸到書,也是在暗示孩子「書是生活的一部分」

有些家長為孩子不愛看書很發愁,於是天天強迫孩子一起看書,結果孩子反而更討厭看書。其實逼迫只會造成逆反,或者心口不一的「服從」,效果自然不好。內在驅動力才是最重要的,興趣才是最好的老師!但這需要大人激發和引導。

孩子本身充滿好奇心和求知慾,對世界充滿「興趣」,關鍵要用對方法。所以引導孩子閱讀,一定要注意:分齡閱讀

每個年齡階段的孩子,都要根據他們的認知能力進行相應的閱讀。

2-4歲:寶寶處在語言敏感期,其感知範圍在逐漸擴大,感知能力也在逐步提高。此時給孩子選書應當注意幾個方面:

1.故事要口語化,不要出現複雜的句子或情節,故事中的人物不要過多,最好是增疊式的推進和重複的故事,可以刺激記憶和鼓勵孩子合理猜想。

2.故事要貼合孩子的生活情景,讓孩子可以通過故事結合生活經驗,擴大認知面,甚至可以幫助培養好習慣。

3.溫馨的情感故事,幫助孩子完成情感表達。

5-7歲:是孩子閱讀理解力迅速發展期,知識經驗和生活經驗也更加豐富。隨著孩子邏輯思維的萌芽,情節複雜曲折一些的故事也可以理解了。除了「聽」故事外,逐漸可以培養他們進行自主閱讀。此時給孩子選書要注意:

1、依然不需要大量篇幅的字,有的家長在這個時期希望孩子多認字,便給孩子看字多圖少的書,這是不好的。5-7歲的孩子,還是右腦的圖像思維更為發達,依然是右腦為主去認知世界。此時刺激他們右腦的想像力,比多教會幾個字重要得多。因為字少圖多的繪本,孩子會根據圖片去想像更多的情節內容,而字多詞少的繪本,孩子會依賴字的情節去記憶故事,而忽略想像圖片的情節了。要知道右腦的開發只能在早期(學齡前),但「認字」真的不急於一時。

2、孩子的邏輯思維開始萌芽,簡單的情節可能不夠吸引他們,需要提供些複雜生動有趣的情節。

3、除了口語化,書中也可以有些書面語,增進孩子的語言發展。

4、孩子開始進入了「十萬個為什麼」的階段,每天會有很多問題。科學繪本就是解答他們疑問的好方式——讓孩子在看書中找答案,這比家長直接告訴孩子答案要好很多。同時,也是在暗示孩子,很多問題的答案在書裡,而不是在爸爸媽媽的腦子裡,你將來看書就可以找到答案了。這樣等孩子上學以後,自然也會有自己去翻書找答案的習慣,而不是張口就問。很多思維習慣是要從小開始培養的。

5、傳統故事,歷史故事,增加孩子的人文知識面。

正確引導

除了注意內容,我們還要注意語氣語態,以及和孩子看書時互動引導方式。

很多家長陪孩子看書的時候,只是一頁一頁地按著書本上的字讀,孩子難免會缺乏興趣。家長陪孩子看書的時候,要聲情並茂地給孩子講述每一頁的情節,配合豐富的面部表情和肢體語言,孩子才會更有興趣。

不用太過在意書本上寫的文字,完全可以展開你的想像力去編造情節。孩子不會在乎你說的是什麼,只要他覺得有趣都願意聽,他們還會看著圖片自己去聯想情節。

大些的孩子,一個故事讀完幾遍後,還可以引導孩子複述,講給你聽。允許孩子自己對情節添油加醋。只要他能快樂的講述就行。這樣的體驗會讓孩子有興趣看更多的書、聽和講更多的故事。

講故事的時候,要和孩子有互動、有提問,引導孩子去觀察畫面、思考問題、引起孩子的興趣。互動還會激起孩子的好奇心,讓他注意力更加集中。提問方式可以針對情節,還可以針對畫面上的顏色、數量方位等等。幫助孩子寓教於樂,學習鞏固一些知識。問題不用太多,問得太多孩子也會煩。講故事時觀察孩子的注意力,注意力不太集中時,建議提些小問題,進行互動,讓孩子注意力回來。每次讀同本書也可以問不一樣的問題。

相關焦點

  • 閱讀能力的培養對孩子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閱讀偏好,否則易偏科
    一談到閱讀能力的培養,相信家長們都很重視。 因為在我們看來,喜歡看書的孩子就是好。 要問哪裡好? 回答多半會是,愛看書的孩子學習肯定好。 但今天梵雲要和家長們討論的內容,恐怕要與您的想法相悖了。
  • 告白語錄:其實我遠比你想像中的,更愛你
    其實我遠比你想像的更愛你。I love you more than you think.其實我遠比你想像的更愛你,只是你不了解罷了。慢慢來,其實我很好,我又不差,我怎麼得不到你呢?所以我們相遇就一定會有研究,並不是沒有意義,要我們每天都可以如此相信。所以接受不同就是努力變得出眾,這樣才知道我對你的愛有沒有那麼熱烈。你知道嗎,我在問你一遍變得失控,是因為我對待這段感情有最大的忠誠。
  • 知行合一,不是你想像的那麼簡單
    不知道你們有沒有聽人說過這句話「夢中腳下千萬條路,早晨起來還是走原路」,在期貨交易市場上呆的時間長了,就會越來越覺得交易中的知行合一真的很重要,但是想要做到可能沒有我們想像中的那麼簡單。知行合一,不是你想像的那麼簡單生而為人,怎麼可能完全摒棄人情,那不是冷血動物嗎,尤其是在期貨交易市場,各種誘惑,隨時都有可能走錯路,可能你知道要遵守交易規則,你知道下一秒要去做什麼
  • 閱讀對孩子究竟有多重要?「馬太效應」的影響,家長應該知道
    文|小歆的媽媽(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讀書既重要,又不能讀死書,那麼我們應該怎樣教給孩子正確的讀書方法和習慣呢?著名科學家斯坦諾維奇提出的「馬太效應」在閱讀上也適用,父母不能不知道!
  • 《密室大逃脫2》收官:校園暴力,遠比你想像得更嚴重
    01校園暴力,遠比你想像得更嚴重什麼樣的孩子容易被霸凌?事實上,這個問題並沒有標準答案。「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同理,在一次受傷害以後,也有可能在未來會反覆受到這類事件的影響,如果只是產生一些抗拒心理都算是比較輕微的了。事實上,這幾年爆出的校園暴力事件裡,不乏對孩子造成嚴重心理影響,甚至導致死亡的。
  • 對孩子最大的傷害是「超前教育」!讓娃擁有這些習慣比成績更重要
    這種拼命讓孩子被迫「接受教育」,讓孩子領先在起跑線上,對孩子真的是百利而無一害嗎?育兒專家表態:「提前教育」不一定是好事,反而會給孩子以後的學習造成一定的影響,就好像下面這個例子,家長看看自己對孩子是不是這樣的?
  • 孩子身高,70%受遺傳影響,但其餘30%的作用比你想像的更重要
    01身高確實受遺傳因素影響,但也不是絕對的毋庸置疑,身高確實受遺傳因素的影響比較大。事實上,這些做法如果過度了,反而會對孩子造成不好的影響。孩子腸胃嬌嫩,大魚大肉可能會導致孩子積食、消化不良等問題;補品成分複雜,很難說會不會含有一些對孩子有害的成分;而且,那些所謂「金貴稀有」的食品,並見得含有更多的對孩子生長發育有利的營養物質。
  • 大學不是你想像那麼簡單
    大學不是你想像那麼簡單,有人覺得高考之後上了大學,就是一種解放,一個噩夢的結束,那個時時刻刻折磨著你的高中生活終於結束了,那個讓你魂牽夢繞,期待已久的大學生活到來了。
  • 培養閱讀習慣很重要,卻比想像中簡單很多,如何挑選書籍有技巧!
    想培養讀書習慣,先從既簡單又感興趣的書開始吧!很多人都覺得應該閱讀經典。但是,每個人的生活閱歷不同對事物的感受不同,適合的書籍也各不相同。就像「蘿蔔青菜各有所愛」,挑書就像挑伴侶,每個人都有真正適合自己的書籍。
  • 我遠比你想像的要更喜歡你,為了你,我放棄了全世界
    放下好像很容易,可又好難,所以我瞞著所有人繼續愛你,我做不到及時止損,但心甘自負盈虧,我遠比你想像的要更喜歡你。這幾天我確實很難過,但是能熬過去,你不用擔心我。即使是現在,我依然會嚮往和你走完餘生。曾經想和你走下去的決心也不是一時衝動,但我也確實高估了自己在你心裡位置,咱倆以後可能都不會再見面了吧!你皮膚愛過敏,別總臭美噴香水,酒要少喝,應酬的話記得先吃飯,胃病真的太難受了,煙能不抽就戒了吧!喜歡的東西就買給自己,要知道心情好了創造的財富可是現在的幾倍不止。
  • 孩子只看電視不看書?家長至關重要!閱讀習慣應儘早培養
    不過,有些小朋友除了看電視之外卻一頁書都不肯翻,只看電視不看書,這可怎麼辦呢?幼兒頻繁看電視不利於發育①不利於大腦發育日本東北大學老化醫學研究所腦科學研究小組,對216個5-18歲的孩子進行了追蹤調查。
  • 共情力,孩子閱讀理解的「金鑰匙」,家長的作用比老師更重要
    可除了要求孩子多讀之外,也沒有什麼更具體的建立和訓練方法。孩子閱讀理解能力的提升難道只能靠孩子自己「野蠻生長」嗎?孩子讀不懂文章的意思,體會不到文章的好壞,把握不準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因為孩子的生活經驗和閱歷有限,對作者設定的場景,賦予的情感,沒有感同身受,也就是人們常說的不能與用者達到「共鳴」。
  • 虎爸狼媽不應再有,粗暴式育兒的危害,對孩子的影響不是一星半點
    孩子不聽話了就是應該動用一些簡單粗暴地方式去教育,但是在老一輩的那個年代,每天都在為了吃飽穿暖而努力,根本無暇顧及一些除了生計以外的東西。對於現在的社會而言,時代在進步,我們對於孩子的養育方式也應該與時俱進。養育孩子有的不能再是父母親對於我們的那一套粗暴式養育,而是更應該科學育兒。
  • 早期社交能力培養,遠比家長想像中的重要
    其實孩子的喜好很簡單,大家都比較親近那些敢於說話、落落大方的孩子。像我兒子這樣的「沉默寡言」,能結交的朋友還是比較少的。但是被「孤立」的感覺肯定不好受,那些內斂的孩子肯定也羨慕可以和朋友們打打鬧鬧的生活。其實這也涉及到了孩子的個人能力發展之一——社交能力。 人類是群居動物,集群生活在所難免,沒有人能夠脫離群體生活一輩子。
  • 孩子只看手機不看書怎麼辦?培養閱讀習慣要趁早,聰明家長這樣做
    孩子只看手機不看書怎麼辦?培養閱讀習慣要趁早,聰明家長這樣做現在工作生活樣樣離不開手機,即使只是下樓買瓶醬油,都要用手機付款。家長尚且如此,也難怪孩子有樣學樣,每天捧著手機玩個不停了。但大家都知道,玩手機不僅對眼睛不好,對發育沒成熟的孩子來說,長期玩手機的話,他們的骨骼和頸椎也是會受到影響的。所以家長還是要控制孩子玩手機的頻率,培養他們的閱讀習慣,讓他們明白,除了玩手機,了解世界還有別的方式。那很多家長就犯愁了,如何能讓孩子愛上閱讀呢?
  • 攀登珠峰 沒有你想像的那麼簡單
    攀登珠峰 沒有你想像的那麼簡單 2020-05-31 03:1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孩子對大人的愛,遠比你想像的更多,媽媽聽了都會很感動
    當然不是,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當媽媽的幸福和回報。相信這幾天,已經有很多媽媽收到了孩子親手準備的禮物,不管是用歪歪扭扭的拼音加漢字寫得「媽媽,我愛你」,還是用紙做成的一朵花或項鍊。在我們眼裡,這都是世界上最好的禮物。今年,我兒子用橡皮泥做了一件旗袍送給了我。
  • 孩子不喜歡看書怎麼辦?有什麼方法可以讓他們喜歡上閱讀?
    孩子小的時候可塑性強,若能在這個時候讓他養成愛看書的好習慣,必將讓他受益一生。可是,具體家長要怎麼引導才好呢?在之前,這也是我在考慮的問題,我家孩子那時候正處於習慣養成的關鍵期。目前看來,初有成效,我家孩子挺喜歡看書的,已養成了雷打不動的睡前閱讀習慣。如何讓孩子喜歡上閱讀?
  • 蘭州沈氏兄弟特大兇殺案:人性的黑暗遠比你想像的更可怕
    「整個犯罪過程從時間到空間都瀰漫著不安全,不平靜的氣味,血腥和硫酸的混濁氣味吞噬著人性的本善……」 以上是一位辯護律師,對蘭州沈氏兄弟兇殺案的評價,在這起案件中,沈氏兄弟的作案手段到底有多恐怖?人性的黑暗遠比你想像的更可怕!
  • 圍棋不只是勝負遊戲,圍棋教育比你想像中的更重要!
    1、圍棋對孩子的抗壓能力的開發圍棋雖然看起來很安靜很平靜,可是對於下棋的人來說,棋盤上的風雲真的是驚心動魄。一盤棋很長,無論是從過程還是時間,棋盤上有四個角四個邊,局部的戰鬥取得了優勢或者處於劣勢,對全局雖然有影響,但還不至於決定滿盤的勝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