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民飲食習慣調查:「鹽值」有多高 「口味」有多重

2020-12-22 華龍網

記者 匡麗娜 李珩  

火鍋,你是不是隔三差五要去吃一頓?水煮魚、尖椒雞、大刀燒白是不是你的最愛?

你知道嗎?大飽口福之餘,重鹽重油重糖的飲食會給身體埋下健康隱患。

為了倡導文明健康、綠色環保的生活方式,6月13日,《重慶市民健康公約》正式發布,其中第一條就提醒廣大市民要做到「膳食多樣巧搭配 控鹽減糖油要少」。

重慶市民飲食習慣究竟如何?在日常飲食中有哪些細節容易被忽視?連日來,重慶日報記者對此進行了調查走訪。

1 大量中小學生飲水嚴重不足

專家:家長對少年兒童飲食習慣缺乏正確引導

「走,去吃燒烤!」「今天我想去吃炸雞柳。」6月15日晚10點過,記者在市內某中學門口看到,一群剛下晚自習的中學生正相約去吃夜宵。

「省事、方便,味道又好。」「也不是天天吃,應該沒得問題。」當記者和其中幾位學生談起他們的「美味」夜宵時,幾個學生這樣說。

「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生活習慣整體顯示良好,但有近三成學生營養膳食習慣較差。」市教科院原副院長王瑋虹在接受記者採訪時稱,市教科院曾經對我市部分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的生活習慣進行了抽樣調查和分析,從關於營養膳食情況的統計來看,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主要在吃堅果、水產品和喝水三個方面表現出不足。

王瑋虹解釋,在堅果的食用情況方面,只有9.6%的學生能夠保持每天都吃,48.9%的學生偶爾會吃,而41.5%的學生表示很少吃。在水產品的食用情況上,只有14.5%的學生能保持每周吃2次以上,50.9%的學生偶爾吃,有34.6%的學生很少吃。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調查結果顯示,僅有兩成學生達到正常人每天攝水量為2000毫升-2500毫升的標準,34.4%的學生每天喝水4-5杯(相當於800毫升-1000毫升),42.4%的學生每天喝水量在3杯以下,即600毫升以下。「可見很大一部分學生飲水量嚴重不足。」王瑋虹說。

無獨有偶。重慶醫科大學公共衛生與管理學院教授趙勇等曾對我市一所中學初一、初二共15個班826名學生的飲食行為進行問卷調查。

調查結果顯示:中學生不健康飲食行為比較普遍,有59.26%的學生早餐食物攝取不足,14.39%的學生晚餐攝入過多;65.30%的學生吃宵夜。此外,學生中還存在一些不良飲食習慣:如偏食挑食、熱衷吃燒烤類食物、喜歡吃零食和西式快餐等。

「目前,許多家長對少年兒童飲食習慣缺乏正確引導。」王瑋虹認為,要改變中小學生的不良飲食習慣,需家長、學校和社會各方形成合力。首先學校應對青少年開展營養飲食宣傳教育;其次,食堂及家庭減少油炸、燒烤食物,以蒸煮烹飪為主;第三,家長配合學校做好監督,鼓勵孩子多飲白開水、少喝含糖飲料;第四,政府部門應加大食品安全監督管理,減少學校周邊零食快餐店。

2 「鹽值」高「油膩」重

專家:燒菜做飯要減少「隱形鹽」攝入量

「老闆,二兩小面,幹熘!」6月16日早上8點半,家住南岸區的陳鵬準點出現在公司樓下的麵館,每天早上一碗小面是他多年的早餐習慣。

「雞蛋牛奶吃起來沒味道。」陳鵬告訴記者,晚上一般在外就餐,平均每周要吃三四頓火鍋、兩頓燒烤。

陳鵬的飲食習慣是一些重慶人的生活寫照。記者在街頭隨機調查了30名市民,約六成市民表示每周會吃1-2頓火鍋,約一半市民每周會吃2-3頓小面。

據市衛生健康委最新調查數據顯示,重慶人平均每日鹽攝入量為9.1克,攝入超標率達53.8%;每日食用油攝入56.4克,攝入超標率高達76.0%。

「根據國家衛生計生委疾控局發布的《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市民每天的食鹽量推薦為6克。相較之下,不少重慶人的每日鹽攝入量就大大超標了。」重醫附三院營養師張龍龍認為。

「吃得太油太鹹會給身體帶來負擔,埋下健康隱患。」重醫附一院心內科主任羅素新稱,市疾控中心最近一次重慶居民健康抽樣調查顯示:全市高血壓患病率為24.5%,其中,30—39歲居民高血壓患病率達11.5%,且發病率仍在逐年上升。

如何掌握每日的食鹽和油的攝入量?《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推薦健康成人每人每天食鹽攝入量不超過6克(正好是一個啤酒蓋的量),每天烹調用油量不超過30克(約兩小勺)。

值得注意的是,生活中除了燒菜做飯時放的鹽,「隱形鹽」也是食鹽攝入的重要來源。

張龍龍解釋,生活中的調味品,例如醬油、蠔油等也含有不少的食鹽。「平時做菜的時候,如果覺得不夠味,可以嘗試多用醋、番茄或檸檬汁調味,也可以適當加入一些蔥、姜、蒜、鮮辣椒等配菜來提味,以此來降低食鹽的攝入量。」

3 紅肉攝入多 蔬菜吃得少

專家:保證每天攝入300-500克蔬菜,深色蔬菜應佔二分之一

紅燒肉、肉圓子湯、糖醋排骨、魚香肉絲……6月17日晚上6點,家住南岸區融僑雲滿庭小區的王念蓉家開飯了。「兒子和孫子都喜歡吃肉,所以我們家頓頓不離肉。」王念蓉說,即使有素菜也是點綴,他們可能連一口也不會吃。

市衛生健康委公布的《重慶市2018年度居民健康狀況報告》顯示,在重慶,18歲及以上居民平均每人每天紅肉攝入107.9克,紅肉攝入過多比例為27.7%;每人每天攝入蔬菜、水果523克,蔬菜、水果攝入不足率60.4%。

「這種飲食習慣的後果就是肥胖,並易引發冠心病、糖尿病等疾病。」市健康教育所有關負責人說,調查顯示,重慶市18歲及以上人群超重檢出率35.2%,這意味著每10個重慶成年人中就有3人超重。成人肥胖率為13.5%,男性和女性分別為14.9%與12.9%。其中30-39歲年齡組和50-59歲年齡組肥胖率較高,分別為17.8%和16.2%。

「三餐飲食無規律、經常不吃早餐或深夜餐食、奶製品攝入不足,也是重慶人日常飲食的壞習慣。」重慶第二師範學院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教授陳茂直曾做過市民膳食情況調查,他稱,市民首先應該多吃水產品,在肉類的選擇上,優先次序依次為禽肉、畜肉瘦肉、畜肉肥肉,少吃煙燻和醃製肉。

「平時應多吃水果,同時做到餐餐有蔬菜,保證每天攝入300-500克蔬菜,深色蔬菜應佔一半。」陳茂直說。

市教科院抽樣調查數據顯示

我市中小學學生在吃堅果、水產品和喝水三個方面表現出不足

堅果食用情況方面,只有9.6%的學生能夠每天吃,48.9%的學生偶爾會吃,而41.5%的學生很少吃。

水產品食用情況上,只有14.5%的學生能保持每周吃2次以上,50.9%的學生偶爾吃,34.6%的學生很少吃。

每天攝水量方面,僅有兩成學生達到2000-2500毫升的標準,34.4%的學生每天喝水800毫升-1000毫升,42.4%的學生每天喝水量600毫升以下。

相關焦點

  • 明代皇帝的飲食口味有多重,看起來食物很豐盛,你卻吃不了
    說起飲食文化,中國可以說是具有最古老的飲食文化,我們現在人們吃的食物可以說是豐富多彩,各式各樣。那麼,古代皇帝的飲食有多豐盛呢,如果你穿越到明朝,你肯定會被當時皇帝的一頓飯所震驚。今天,我們就來聊聊明代皇帝都吃些什麼。
  • 飲食口味重推高發病率
    作為本次學術年會的核心內容之一,會議發布了全國肛腸病流行病學調查報告(以下簡稱「流調」),這是我國自1975年首次發布肛腸病流調後,時隔40年後再次發布專業肛腸病「流調」報告。    河南發病率高於全國    本次「流調」歷時兩年半,有效樣本68906例,覆蓋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
  • 文化|說到吃,明代皇帝口味有多重?
    自古民以食為天,帝王家法也不例外,宮廷飲食精美、種類繁多,明代皇帝錦衣玉食,自不必多說,那他們究竟吃些什麼呢?據《南京光祿寺志》記載,朱元璋洪武十七年六月的一天的飲食情況:早膳:羊肉炒、煎爛拖齏鵝、豬肉炒黃菜、素熇插清汁、蒸豬蹄肚、兩熟煎鮮魚、爐坢肉、筭子面、攛雞軟脫湯、香米飯、豆湯、泡茶。一共12道。
  • 長期90斤的人,都有怎樣的飲食習慣?
    嘗試過各種網紅減肥法,結果不是「餓死」就是「病倒」,最後的最後還是要通過飲食來調整。作為一個曾經體重從140斤直降到95斤上下的人,我深深滴明白易瘦和易胖很大程度上都是飲食習慣的差別!瘦的人就是幹吃不胖,因為他們懂得該吃什麼,怎麼吃,什麼時候吃。
  • 高鈉飲食危害多,你還在堅持「一高二低」的飲食習慣嗎?及早糾正
    高鈉飲食,是很多朋友一直以來正在堅持的飲食習慣,但他們卻絲毫沒有意識到這種飲食習慣的危害性,光顧著嘴巴享受,全然不考慮身體的情況。高鈉飲食有哪些危害之處?「一高二低」的飲食習慣,正在摧毀國人的健康雖然我們一直在強調健康飲食,但依然有很多朋友沒有提高警惕,還在堅持高鹽、低雜糧、低蔬果的飲食習慣,這種習慣在短期內可能不會對健康造成太大的影響,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你就會發現,因為這種飲食習慣,我們的健康正在走下坡路。
  • 臺灣瓜農林志彥重慶種瓜:喜歡重慶「重」口味
    重慶人好吃,對美食的追求樂此不疲。近年來,進口車釐子、山竹、火龍果等水果越來越受到市民追捧。數據顯示,我市目前進口水果年銷售額約3億至4億美元,佔全市水果總銷售額的25%,且每年以20%-30%的速度增長。
  • 好的飲食習慣有利於減肥
    據美國生理學家研究報告指出,人體的新陳代謝率是上午優於下午,下午大於晚上,換言,晚上吃的較容易「堆肥」,故不吃早餐並不會對減肥有助益,而且早餐是一天的能量來源,是非吃不可的呢!  因此,你最好能改變飲食習慣,以糙米、全麥製品等粗糙食物替代精製的白米,不僅能吃到更多營養素,膳食纖維還可以預防便秘、大腸癌、心血管疾病,對想減肥的人也是好處多多
  • 有一種飲食文化叫——德莊火鍋!
    火鍋的發祥地準確來說是在重慶,冬日裡天寒地凍,朔風凜凜,有小販便發明了一特製的挑子,挑著它走街串巷地叫賣。       這種飲食方式很快成為市民的鐘愛,當時以涮水牛毛肚的為多,別有一種鮮嫩水靈、快爽脆利的齒感,因此重慶火鍋最初被稱為毛肚火鍋。
  • 權威刊:中國飲食思路已成重災區,3個飲食習慣,能改一個是一個
    《柳葉刀》上面曾經發布的關於全球飲食領域的研究,針對一百九十五個國家和地區在飲食結構上與疾病和死亡風險進行的統計,從中得出一個驚人的結果:中國飲食結構思路已經成為重災區,而且心腦血管和死亡率在全球排名居於首位。
  • 重慶調查婦女地位:高學歷多於男性 工資低不少
    調查結果顯示,30歲以下青年女性(即80後)的平均受教育年限為11.27年,擁有大專及以上學歷的比例為35.2%,比男性(24.4%)高10.8個百分點。這就是說,80後擁有高學歷的女性比男性多。分析:心理諮詢師陳鄰認為,重慶女性有話不憋在心裡,「說出來就是一種宣洩,這比憋在心裡好,這是重慶女性心理健康比全國平均高的原因。」  就業穩定社會保障率比男性高數據:調查顯示,在非農業戶口女性中,有78.1%有社會養老保障,而男性為76.1%。
  • 「幸福肥」到底有多重?這個調查說「大概 16 公斤」
    Fox News 在今年九月引用了一項 Onepoll 的調查,這個調查詢問了 2000 名正處於親密關係中的受訪者,有 79% 的人都表示自己確實有了「幸福肥(love weight)」,從跟現在的伴侶首次約會至今,平均下來他們一共重了 16 公斤(36 磅),光是戀愛第一年就重了快 8 公斤(17 磅)。而且男性的發胖傾向更高(69% VS 45%),增加的重量也比女性更多。
  • 有百年歷史的重慶火鍋底料,是有多好吃?
    提起重慶,首先想到的是熱氣騰騰鮮香辣的火鍋。決定重慶火鍋口感的關鍵因素便是底料。在工業化生產的今天,擁有超過 100 年歷史的橋頭牌火鍋底料堅持味道和配方不變,讓世代重慶人大飽口福,有「食在重慶,味在橋頭」的佳話。
  • 獨家專訪|重慶斯威西班牙籍體能教練支招如何健身減肥:飲食上遠離...
    胡安還向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透露,他的妻子是一名營養師,所以自己才對健康飲食有不少心得體會。吃糖會讓人上癮胡安建議控制糖的攝入,它會讓人越吃越想吃糖幾乎存在於各種各樣的食品中,比如披薩、麵包、米飯、意面等,所以要減少攝入以上含糖量高的簡單式碳水化合物。我們要多吃複合式碳水化合物,比如蔬菜這樣的綠色植物。另外需要用攝入更多的蛋白質去抵抗糖對身體的誘惑,比如多吃雞肉、火雞肉、魚肉等低脂肪高蛋白的肉類。」
  • 端午節粽子口味地圖出爐 「甜鹹之爭」你是哪一派?
    「吃貨不分南北,口味必分甜鹹」,作為端午節的特色美食,粽子幾乎每年都會引發鹹甜之爭。粽子的甜鹹之爭其實與氣候環境、文化習俗等因素關係密切,中國天氣網根據用戶調查推出獨家粽子口味地圖,快來看看是你家的口味嗎?
  • 健康的飲食有多重要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日常的飲食習慣和飲食方式對我們的身體健康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一個人擁有良好的飲食習慣不僅減少疾病的發生,還能增強自己的體制。而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人對健康的飲食不夠重視,越來越多的人認為覺得吃飽喝足才是健康,早餐不吃也無妨等等。
  • 體育場地有序開放 重慶市民健身有保障
    體育場地有序開放 重慶市民健身有保障 發布時間:2020-06-23 來源:中國體育報 作者:鄧紅傑 字體:
  • 重慶外國語學校學生聯合九校舉辦攝影展,有溫度有思想獲市民好評!(附攝影作品)
    10月22日上午10點,由重慶外國語學校視覺傳達設計社及重外社團聯合會自主承辦,聯合重慶南開中學、重慶一中、重慶八中等
  • 孩子口味重?飲食偏好雖與孕期飲食有關,但後天進食體驗影響更大
    因此出生以後在飲食方面會有獨特的偏好,也就是說媽媽在懷孕期間喜歡吃什麼,孩子對於這種食物的眷戀度就會特別高。所以說為了降低孩子偏食的毛病,媽媽可以在懷孕的時候在飲食方面下功夫,儘量讓食物多樣化,也可以變著花樣去吃,這樣不但能夠滿足胎寶寶的營養需求,而且也能刺激胎兒的味覺發育。
  • 全城尋找100名牙缺失市民 重慶8020口腔公益援助活動正式啟動
    【騰訊大渝網】口腔調查牙齒缺失的相關數據顯示,全國35歲-44歲年齡段人群有牙齒缺失的為37.0%,修復率僅為11.6%;全國65歲-74歲老年人有牙齒缺失的為86.1%,修復率僅為42.6%。10月11日,由重慶8020口腔發起的「關愛牙缺失?口福行動公益援助活動」正式啟動,活動當天吸引了來自20多位深受牙缺失困擾的山城市民的熱情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