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粽子口味地圖出爐 「甜鹹之爭」你是哪一派?

2020-12-23 經濟日報

「吃貨不分南北,口味必分甜鹹」,作為端午節的特色美食,粽子幾乎每年都會引發鹹甜之爭。粽子的甜鹹之爭其實與氣候環境、文化習俗等因素關係密切,中國天氣網根據用戶調查推出獨家粽子口味地圖,快來看看是你家的口味嗎?

中國天氣網對網友的1008份投票調查顯示,365人偏好鹹粽,佔比36.21%,349人選擇甜粽,佔比34.62%,甜鹹黨幾乎勢均力敵,而甜鹹通吃的比例為23.91%,此外還有5.26%的網友表示不吃粽子。

隨著物流發展和文化融合,很多地方的人們食粽都是鹹甜通吃,只是粽子的口味偏好仍有一定的地域規律,北方人吃粽子偏愛甜口,而南方人青睞鹹口。根據中國天氣網的不完全統計樣本,山東、河南、湖南、浙江等地均屬於甜鹹通吃地區,山東愛甜口的人群佔到90%,河南喜愛甜粽子的人群佔到81%;而湖南則有73%的人群愛吃鹹口,浙江更是高達87%的人群喜好鹹口。

中國天氣網氣象分析師石妍表示,我們一般有「主食為鹹,輔食為甜」的飲食習慣,食粽呈現「南鹹北甜」就可能與粽子在飲食中扮演的角色有關。我國北方多地居民以麵食為主,因此粽子一類含糯米的食物,一般作為飯後甜點等,故粽子愛甜口;而南方氣候溫暖潮溼,適宜水稻生長,居民以大米為主食,所以粽子一般會當正餐,早中晚餐當中都有可能出現,既為主食,吃鹹口也就順理成章了。

統計分析來看,粽子的餡料極為豐富,同為甜粽可以區分為蜜棗粽、八寶粽、豆沙粽、紅豆粽、花生粽等;而鹹粽大多與肉結緣,有鮮肉粽、鹹肉粽、燒肉粽、火腿粽、香腸粽等,配料也分綠豆、蝦米、香菇、蛋黃、板慄等。

從分區統計來看,黑龍江、吉林、遼寧、北京、天津、河北、陝西、山西、新疆、青海等地以棗粽為主。石妍表示,棗樹是喜溫耐旱植物,北方日照充足、天氣乾燥適宜棗樹生長,尤以西北大棗和河北金絲小棗較為有名,北方端午粽慣以棗為餡很符合當地特色。

四川、重慶、湖南吃端午粽喜好臘肉入餡,偶有椒麻味。石妍表示,這一帶比較潮溼,全年平均相對溼度都在70%以上,為了防腐,當地居民喜好用煙燻的辦法來保存肉製品,因為臘肉表面附著大量碳顆粒,可讓細菌無法侵襲。而椒麻味亦可祛溼,故臘肉入餡的粽子也是受當地天氣和生活習慣的影響。

廣東、福建等地喜好鹹肉粽、燒肉粽,且愛加入乾貝、蝦米等餡料,這也與當地臨海,海產品豐富有關。

由於各地的文化習俗不同,大家喜愛的粽子的口味和吃法也有區別,鹹甜差異、南北之分在所難免,不管哪種口味,都要放「粽」端午,吉祥安康。

相關焦點

  • 端午節的到來!北方鹹粽子VS南方甜粽子,你們會首先哪一種?
    端午節是中國民族的傳統文化,其中又因為地域民族文化不同,一年一度的甜鹹粽子爭辯大賽又要開始了,其實這就是一種飲食習慣而已,吃慣了甜你就會覺得是甜的好吃一些,但是南北大多數的地方這兩種口味都是同時存在的,但是雖然吃的是同一種食物,可是區別還是有,裡面也是各種不同的餡料製成的,而端午節的到來
  • 還在爭「鹹甜粽子」了解粽子熱量,Pick自然陽光才能享受美味粽子
    上半年最後一個節假日端午節即將到來,你的朋友圈有沒有被各種品類的粽子以及「鹹甜粽子之爭」刷屏?端午節你吃什麼餡的粽子呢?小夥伴們,下面跟隨自然陽光一起了解咱們的傳統美食——「粽子君」吧!(圖片來源於網絡)說起粽子,近年隨著小夥伴們口味越來越刁鑽,當下也出現了枚不勝數的「花樣粽子」。比較傳統的有蜜棗小米粽、蛋黃粽、鹹肉粽等,這些粽子滿足了大多數吃貨的需求;還有新穎的排骨粽、雞翅粽、紅燒肉粽等等大補粽子,這些新式粽子誕生之後也贏得了一部分吃貨的喜愛。
  • 端午節消費趨勢報告:鹹甜之爭鹹粽子勝出
    達達集團旗下本地即時零售平臺京東到家發布《端午節消費趨勢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通過對端午前夕(6月8日-6月22日)平臺消費大數據的綜合分析發現,端午節對於消費的拉動效應顯著,粽子、鹹鴨蛋等傳統美食在端午節期間銷售金額齊齊上漲,鮮粽葉的銷售金額更是相比5月同期增長近10倍。
  • 端午節為何非要吃粽子?到了粽子身上反而變成了南鹹北甜
    農曆的五月初五是中國傳統的端午節,賽龍舟與吃粽子是端午節的兩大習俗。端午節吃粽子現在廣泛的說法是為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雖然端午習俗與屈原無關,但千百年來,屈原的愛國精神已經深入人心,因此,紀念屈原之說,影響最為深遠。而粽子本身在春秋之前就已出現,到了晉代,粽子才成為端午節的節慶食物。
  • 端午節來了,知道甜粽子與鹹粽子的起源嗎?你喜歡吃哪一種
    這個節日便漸漸有了豐富的強烈愛國主義色彩,成為了一個歷史底蘊深厚,節俗內容豐富的節日,其中賽龍舟與吃粽子是端午節的兩大禮俗,我們今天就來說說吃粽子。其實說粽子很早就有了,根據文獻記載,粽子最早形成於春秋戰國時期。當時的人們用茭白的葉子將黍米包成牛角的形狀,製成「角黍」。還有一些人把黍米裝入竹筒之中,放在火上蒸烤,製成「筒粽」。此時的粽子也是形態各異,多用紅棗來包,因為「粽」諧音「宗」,代表傳宗接代,「棗」又代表早生子女,與傳宗接代也差不多,所以我們可以知道這個時候的粽子大部分都是甜甜的。
  • 甜鹹粽子之爭又已開戰,你支持哪方?很多人其實是「兩面派」
    甜鹹粽子之爭又已開戰,你支持哪方?很多人其實是「兩面派」!每年到了端午節前半個月左右,一場別開生面的甜鹹粽子之爭就開戰了。雖然每年都沒有爭論出什麼結果,但是每年這個時候就會開戰。今年因為閏4月,所以五一假期和端午節隔了很久。現在總算離端午節不遠了,今年甜鹹粽子之爭又已經開戰。
  • 透過數據看「甜鹹粽」派之爭,更有魔系出現,你是什麼派系?
    又到了端午節,各位吃粽子了嗎?粽子又稱「角黍」,是端午節必不可少的節日美食之一,但每年都會引發鹹甜之爭。@秦時明月 :鹹粽子簡直就是魔鬼,黑暗料理。@青銅 :北方的我表示甜粽是真好吃~@十一 :為什麼沒有酸辣粽子的選項?你們這是歧視!那我們透過數據來看看這場「派系之爭」。
  • 粽子「甜鹹大戰」:宮保雞丁粽是最正確的粽子?
    甜粽子還是鹹粽子?這個問題的殺傷力之大,足以讓多年未謀面的網友在微信上互相拉黑。尤其是端午時已入夏,動輒三十多℃的溽暑高溫,蚊蟲的徹夜轟炸,再低頭看看薄薄夏衣遮不住的一塊腹肌,更加讓人覺得心浮氣躁。本來吵架的理由就有千百種,甜粽子還是鹹粽子之爭,多少還能端出些維護傳統文化的高尚姿態來,也難怪甜鹹兩派黨同伐異其樂無窮。
  • 愛甜愛鹹?先別爭了「人造肉餡兒」的粽子面市了
    每年端午節,粽子該吃甜的還是鹹的,總能引發一場應景的爭論。但今年,鹹黨江湖異軍突起,原因在於,一批新銳品牌首次推出了「人造肉餡兒」的粽子!「天貓超級新秀」項目負責人表示,平臺也洞悉到很多商家有意在這一細分領域深耕,於是以端午節為契機推出新品人造肉粽試水市場。據介紹,聯合湖州老字號諸老大,今年雙方首次在天貓推出人造肉粽,口味也花式翻新,有五香牛肉味、梅乾菜五花肉味、咖喱牛肉味、黑椒丸子味、海鴨蛋五花肉味等等。
  • 日本的粽子是甜的還是鹹的?
    今天是端午節,我們來談談日本的「粽子」。端午節的習俗自古就由中國傳入了日本,被稱為「端午の節句」(たんごのせっく),不過隨著時代的發展,端午節在日本逐漸演變成了「男孩節」,也就是如今五月五日的「こどもの日」,它的習俗也發生了許多改變,包括日本的粽子和我們的也是大相逕庭。那麼日本的粽子是什麼樣的,甜的還是鹹的呢?一起來看看。
  • 端午情濃鹹甜皆宜,粽子您更偏愛哪種口味?
    中國人吃粽子的習俗可以說源遠流長,最初的用途用於祭祖神靈,千年以來如今已經市面上粽子的口味可以說五花八門,口味眾多。從最簡單的白水粽到內裡不同餡料的粽子主要被分為甜、鹹兩大類。甜味粽子比如豆沙,紅棗,花生,玫瑰,瓜條,等等餡料。而鹹味粽有豬肉,臘肉,香腸,火腿,牛肉,蝦仁,雞丁,鹹蛋等各類風味。另外還有一些混合各種餡料,鹹甜皆有的雙味粽。
  • 南北大戰,你站哪一派?
    甜鹹粽子派系之爭 ○ ○ 都吃!!! 繼鹹甜豆腐腦之爭後,甜鹹粽子再次展開了激烈角逐,北方人們高舉甜粽子的大旗,南方人們也不甘示弱為鹹粽子吶喊助威。 Part one. 高能鮮肉派
  • 端午節就要到了,甜粽子和肉粽子你們今年吃哪樣?
    還有大概十來天就要到端午節了,每一年的端午節,都是我們紀念偉大詩人屈原的日子,屈原是戰國時期著名的楚國詩人,也是我國浪漫主義文學的奠基人,他的詩歌充滿了浪漫主義的色彩,比如「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嫋嫋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這些句子就能一窺他的風採!
  • 粽子的千年進化史,最初古人吃的粽子既不甜也鹹
    月餅餡料雖多,其中也有被視為異端的五仁餡(當然了,您要是愛吃老郭相聲裡帶魚餡、面餡和蔥餡的月餅當我沒說),但不管東南西北,月餅的口味一般都是甜,這一點全體吃貨同仁們保持一致。但說起幾個月前的端午,那可是一片血雨腥風,為啥?粽子應該是什麼餡的,究竟是甜粽子正宗還是鹹粽子正宗?甜黨吐槽粽子是甜的才好吃!偉大的甜黨!純淨的甜味!鹹黨異端!
  • 廣西人開始包粽子了,端午節裡可鹹可甜的粽子,藏著多少人的鄉愁
    這個八寶粥的特別之處就在於豆的種類多,一般有紅豆、綠豆、高粱、薏米等,所以吃起來口感就特別豐富。總之,喜歡吃哪一種豆類就放哪一種,沒有絕對的限制,另外還可以加入一塊五花肉在中間,更加美味無敵了。正因為餡料豐富,口感上也得到加分,可做成甜口的,也可做成鹹口的,所以這種八寶粽子是很多人的最愛。
  • 鹹還是甜?南北粽子口味大揭秘!端午假期廣東有雷暴雨,出行注意!
    鹹還是甜?南北粽子口味大揭秘!端午假期廣東有雷暴雨,出行注意!端午少不了吃粽子,吃貨不分南北,口味必分甜鹹據中國天氣網,我們一般有「主食為鹹,輔食為甜」的飲食習慣。
  • 一個甜粽子引發的深思:甜鹹之爭,到底有什麼意義?
    昨天,公司發了一個粽子,是豆沙甜餡的。作為一個從小就吃鹹粽子的廣東人,雖然我很遺憾自己沒能抽到鹹粽子,但是甜粽子也挺香的。沒過一會,手機就不停地震動,點開一看,似乎是有幾個小說群的人在爭論「甜粽子和鹹粽子」哪個好吃,煩不勝煩的群主,索性發起了全員投票……突然間才想起,每年的端午節,都是「甜鹹必爭之地」!
  • 節假日特輯|包粽子,來自端午節的儀式感
    吃過粽子的才叫端午節,像我這種沒有粽子吃的只能稱為小長假。哼!「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其實應該是形容每一個節日,來廣州的第一個端午節,雖然身邊沒有媽媽包的粽子,但是儀式感,絕對不能少。而端午節,不管是歷史背景,還是習俗,想必都不用我做多做介紹了。最有意思的點其實就是南北吃粽子口味的差異,甜粽子?鹹粽子?你更喜歡哪一種呢?甜粽子一般是用簡單的白米,內陷多以赤豆,棗子為主,而鹹粽子多用醬油預先浸泡好的糯米,再加上肉餡兒。不過現在我們在超市中也會有看到很多新品種的「水晶粽」,裡邊的內陷還會加上水果或者蜜餞。
  • 粽子為何會有「南北之爭」?其實這要從宋朝說起
    又是一年端午佳節,每到這個時候全國上下都會爆發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那就是粽子的「甜鹹之爭」了。以北方為代表的「甜粽派」和以南方為代表的「鹹粽派」各執一詞,都說服不了對方。除了粽子以外像豆腐腦,西紅柿炒雞蛋等美味在南北方都有很大的差異,其實關於「甜鹹之爭」,並不是近幾年才引起了大家的關注,南北粽子的口味差異早在宋朝時期就有了。這種差異的產生與南北方的氣候環境、文化習俗有著極其重要的關係。
  • 端午節快到了,分享甜粽子和鹹粽子的做法,軟糯美味,做法簡單
    端午節是中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對於我們來說也是很重要的節日,每到一個節日都會有習俗,可能各個地方都不同,但是端午節都會,有的習俗就是吃粽子。這個習俗在中國自古傳承,至今不輟。因為中國地大物博,南北方飲食方面也有所差異,所以對於哪種粽子好吃,都持不同意見,至今也沒有分出勝負。對於粽子,大家是喜歡吃甜粽子還是鹹粽子呢?